宋 博
(廣州航海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725)
“船舶強度與結構課程設計”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掌握船舶強度校核和結構設計方法的集中實踐課程,是集專業(yè)性、理論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專業(yè)必修課。隨著船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船舶結構設計理論、方法都有所改變,尤其是加入了有限元軟件的應用,讓學生更直觀了解船體強度校核的重點位置和優(yōu)化結構的設計方法。通過2周40學時集中實訓掌握船舶強度分析和結構設計基本知識,了解最新船舶結構規(guī)范,將理論與實踐應用結合,通俗易懂,并且可以使學生在短暫的集中實訓環(huán)節(jié)中,把握現(xiàn)代船舶企業(yè)中船體強度和結構設計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觀察,總結出:通過重新組織和改革“船舶強度與結構課程設計”課程,使學生更容易了解本課程對未來職業(yè)生涯的實際作用,進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地將以往的理論課程學習與實踐能力素質培養(yǎng)結合起來,將任務轉化為有意識的自主學習,教學效果明顯。
一門合格的課程需要適用的教學指導文件——教學大綱。以往的教學大綱基于傳統(tǒng)教學過程和經驗,理論性強,素材多為雜貨船,內容落后,不與時俱進,適用性差。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調研,整理楊代盛主編的國內經典教材《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重新修訂了知識體系更為完整、更貼近生產實際的新教學大綱。同時為了達到更有效的教學質量,取消了“船體縱向扭轉強度”部分,添加了“有限元法在船體結構設計中的應用”任務。
通過詳細的調研和長期的教學總結,在認真分析了華南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工程專業(yè)使用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廣州航海學院學生條件和學校定位以及培養(yǎng)目標,重新編寫了“船舶強度與結構課程設計”講義,如表1所示。新講義內容上兼顧了傳統(tǒng)經典的教學任務,也融入了行業(yè)最新的設計知識。
表1 教學任務
新的講義包括了4章具體內容。第一章介紹了利用靜水力曲線和邦戎曲線,計算給定工況下船舶靜置在波浪上的靜水剪力與彎矩計算,波浪附加剪力與彎矩計算,并利用剪力和彎矩近似估算規(guī)范,進行強度校核,計算實例分析[1]。第二章總縱強度的直接計算法,包括船體剖面要素計算、船體總縱彎曲正應力計算、船體屈曲強度,以及船體極限彎矩的計算,總縱強度計算實例分析。第三章船體結構規(guī)范法設計,包括規(guī)范設計基本思路、船體構件的基本材料、規(guī)范對船體縱向強度的要求、設計實例。第四章有限元法在船體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包括船體結構有限元模型、載荷計算、邊界條件、強度準則、強度分析、屈曲分析、實船分析[2]。
區(qū)別于理論課教材,本講義的特色之處在于:(1)實用性。講義的實用性主要體現(xiàn)在基于船體強度和結構設計,本講義必須包括船舶強度計算的基礎,包括船舶在靜水中以及靜波浪中的外力計算、內力計算,基于材料力學彎曲梁的總縱彎曲應力計算,以及基于鋼制海船入級規(guī)范的船體典型剖面結構設計。這些內容是完成船體結構設計并進行強度校核的主要內容,學好這些基礎,有助于學生掌握好船體強度和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集中兩周的課程設計過程中,以船廠提供的已建成的船作為母型船,讓學生親手完成船體典型剖面的結構設計并進行強度校核,設計對象不同于以往一些課程中的設計實例,落后、不合時宜,不反映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反,作為即將走入社會、面對工程實際問題的大四學生,應培養(yǎng)好應用型的技術。(2)先進性。船廠設計技術在更新,設計方法在優(yōu)化,要求在教授專業(yè)知識時要與時俱進,不僅要秉承經典的設計方法和理論,還要考慮到行業(yè)發(fā)展的背景,因此本講義加入了船舶結構有限元分析部分,講授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整船分析、艙段分析和局部有限元分析。并結合CSR(國際船級社于2006年4月發(fā)布的散貨船共同規(guī)范),結合1條2萬噸級船廠大于150 m的散貨船,介紹船舶結構屈服和屈曲強度的分析。有限元分析軟件NASTRAN是船舶行業(yè)中的主流軟件,針對工程實際應用,有近70種單元的單元庫,反映了近些年船舶結構設計發(fā)展起來的新內容和新方法。
課程設計是本科教學中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船舶強度與結構課程設計根據(jù)理論課知識重點,通常要求學生完成兩個方面內容,即利用船舶設計規(guī)范,根據(jù)母型船主尺度和結構草圖和設計要求,完成設計船的基本結構構件設計,確定構件尺寸選用合適型材,并繪制典型剖面的中橫剖面結構圖。多年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課程設計內容存在不足,通常一個教學班完成的是同一個設計任務,缺少團隊合作,設計成果和選材亦有抄襲情況,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設計和計算方法,而且只能涉及一種船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亦可以訓練學生結構規(guī)范設計和橫剖面圖的繪制,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了有限元軟件NASTRAN分析工程實際問題中船體局部結構強度的內容,這種基于問題的新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的學生更加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具體改革措施:(1)在新編講義的指導下,根據(jù)設計任務書,一個教學班級每4~5個人分成一個任務小組。設計任務都是基于工程實際,可以是不同的船型,或是同一船型的不同結構形式、不同主尺度、不同噸位,也可以是不同的局部結構(船底板架、舷側板架或是甲板板架)。(2)任務小組中設立組長,對整個設計任務負責,各成員之間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完成課程設計的總任務并形成設計報告和匯報PPT。每個任務小組人數(shù)有限,要完成設計任務必須全員參加,合理分配任務,客觀上解決了以往設計任務敷衍了事、抄襲的現(xiàn)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督促學生必須主動查閱資料,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法,并且訓練了學生書寫計算書、編輯報告和辦公軟件的能力,為畢業(yè)設計和畢業(yè)實習打下基礎。(3)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具體的設計工作,將以往的全船結構設計,分解為部分艙段或結構的設計,這樣結構設計更加細致,便于更好地熟悉規(guī)范的結構設計內容和訓練學生對于典型橫剖面圖的繪制能力。(4)增加了應用有限元軟件NASTRAN分析,并完成校核船體局部結構強度的內容,更加直觀地了解應力和變形的分布規(guī)律,如圖1所示。
圖1 典型結構有限元模型
在修訂的新的課程設計大綱指導下進行設計實踐后,將訓練學生全面使用船舶結構強度、結構力學、船體結構和計算機繪圖等專業(yè)課程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理論計算、有限元結構分析、結構設計、結構繪圖、查閱文獻和計算機應用程序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勤奮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2017年開始,新的教學計劃已在船舶和海洋工程專業(yè)的船體強度和結構設計教學實踐中使用。從近年來的實踐成果來看,經過課程大綱的修訂和完善,課程內容更加接近工程實際。隨著工程實踐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了提高。鍛煉后,學生反饋良好,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