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中國香港)
圍棋古稱“木野狐”,因為棋盤木制,意即它像狐貍精一樣迷人。歷史上著名的圍棋迷可也真不少。
第一個見之正史的名人棋迷是曹操,陳壽的《三國志》曾記他和當時的名棋手王九真對局?!敖ò财咦印敝坏耐豸右彩谴笃迕?,他看人下棋,可以把棋局搞亂,再擺出來,一子不差。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覆局”。但現(xiàn)在的覆局是有記錄的,王粲只憑記憶覆局,記憶力可謂驚人!
晉朝士大夫尚清談,尤嗜圍棋,以王導、謝安為首的“王謝世家”就是極力提倡圍棋的。淝水之戰(zhàn),謝安是東晉的柄國大臣,捷報傳來,他還在和客人下棋,不動聲色。姑不論他是否“作狀”,他對圍棋著迷的程度,是不在曹操之下的。
宋太宗趙光義也是一名圍棋迷,曾與名棋手賈元下棋,賈不敢贏皇帝但又不想輸,結(jié)果把全局都下成“各活”(在棋盤上一塊地方中,兩方互纏,誰都殺不死誰,稱為各活或雙活),其技之神,令人難以想象。此事見于宋人筆記《春渚紀聞》。圍棋在宋朝有重大發(fā)展,北宋初文人徐鉉所作的《圍棋義例》,其中術(shù)語如:尖、飛、撲、頂……等等,和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圍棋術(shù)語完全一樣。
還有一位元首級的圍棋迷是段祺瑞(民國十三年曾擔任北方政府的臨時執(zhí)政),日本棋院贈他“名譽五段”。一九二六年他病逝上海,江東才子楊云史挽以聯(lián)云:
佛法得心通,知并世英雄,成敗一般皆畫餅。
人間誰國手,數(shù)滿盤勝負,江山無限看殘棋。
名將陳毅也是圍棋迷,日本棋院贈他“名譽七段”。名詞曲家趙樸初曾賦《清平樂》一詞志賀:“乾坤黑白,盡掃尋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測,一著風云變色。今朝隔海同歡,別張一幟登壇。兩國千秋佳話,元戎七段榮銜?!睂懫逡鄬懭艘?。
(一九八一年七月)
名士的無用與無聊
處士、名士這類東西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由于他們有點知識,又故作“清高”,倒是頗能迷惑人的。其實,也大都是“百無一用”的書生而已。
處士與名士的分別,大抵處士以遁跡山林、不做官為標榜。(當然暗地里還是與官府往來,水乳交融的。“翩然一只云中鶴,飛去飛來宰相衙。”自不只是嘲笑陳眉公一人也。)名土則范圍更廣,做著官的、退了休的,或讀書不成的世家子弟,只要是讀過書,能做幾句歪詩,或者“擅飲酒,熟讀離騷”,便都可以自稱“名士”。而所謂“名士”也者,即使在舊社會來說,也多半是幫閑的無用之人而已。(至于作為“幫兇”的“名士”,那便是有害于人民的了。)
最多名士的是兩晉南北朝,在那個時代,“過江名士多如鯽”,“玄學清談競一時”!現(xiàn)在就來談一談那些“過江名士”的笑話。
兩晉南北朝之所以盛產(chǎn)名士,有個原因。那個時代,是最講究門第的。“高門”子弟,生下來注定了便有高官可做,于是不務(wù)實學,競尚清談,以爭做“名士”為榮,便成了風氣。顏之推(梁人)在《家訓》里有一段話描寫那些士族子弟,刻畫得淋漓盡致,頗為有趣。顏之推說,江南士族至今已傳八九代,生活全靠俸祿,從沒有自己耕田的。田地交奴隸佃客耕種,自己連起一塊土、耘一株苗也沒見過,人世事務(wù),完全不懂。所以做官不辦事,管家也不成,都是太悠閑的緣故。又說,梁朝士大夫,通行寬衣大帶大袖高底鞋,香料熏衣,剃面搽粉涂胭脂,出門坐車轎,走路要人扶持,官員騎馬就會被人上表彈劾。建康縣官王復未曾騎過馬,見馬叫跳,驚駭失色,告人道:“這明明是老虎,怎么說它是馬呢?”這不是活畫出了一群無用的廢料么?
高門子弟,既然反正有官可做,于是大家都做出一副“名士”派頭,競以對事物世務(wù),漠不關(guān)心,便算高雅。例如:王徽之做大將軍桓沖的“騎兵參軍”,桓沖問他到底有多少匹馬,他回說:“我又不去問馬,怎知道它的數(shù)目!”再問他時,他就拿手放在額上,作眺望狀說:“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蹦憧聪癫幌駛€神經(jīng)???但在當時,他卻是個“上流社會”人士所稱道的名士呢。
又如前面談過的西晉大臣王衍,做到“三公”之位的“司徒”大官,也是一副名士派頭,政事懶理,“有客來訪,唯談老莊。”到石勒攻破洛陽,他被俘虜,還以“我一向不干預(yù)晉室政治”作為理由,希望石勒饒他。但這個“不問政治”的人,投降之后,卻又再三勸石勒“上尊號”,做皇帝。但終于仍是被石勒殺了。
晉室南遷之后,照說是應(yīng)該上下一心,積極抗戰(zhàn),力圖恢復中原才是。但一班名士,對于抗戰(zhàn),只是喊喊,實際毫不起勁。東晉時,桓溫一度北伐,進擊“十六國”中的前燕慕容氏,在枋頭吃了大敗仗,消息傳來,一班名士竟然“津津樂道”,對他的失敗表示高興。有個“大名士”名叫孫盛的,還作了一本《晉陽秋》,把桓溫形容得狼狽不堪,幸災(zāi)樂禍,而且還寄了一本給前燕的統(tǒng)治者慕容雋,請他欣賞。東晉和前燕,那是正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的死敵,而晉朝的名士竟向敵人表示,高興自己戰(zhàn)敗,這真不能不說是千古奇聞了。
士族子弟的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空虛,造成了名士的無用與無聊。但他們也不是經(jīng)常得意的,正因為他們一無用處,見了馬以為是老虎,一到了有非常事變之時,他們的遭遇就比老百姓更慘了。也是顏之推《家訓》里所說的故事,梁武帝時,侯景作亂,士大夫肉柔骨脆,體瘦氣弱,不堪步行,不耐寒暑,死亡無數(shù)。他們因為得不到食物,餓成鳩形鵠面,穿著羅綺,抱著金玉,伏在床邊等死。這些等死的人,其中就大有“名士”在。
世界最長的史詩
在中國的舊詩歌中,最長的一篇是《離騷》,共二千四百九十個字。希臘著名的史詩《伊里亞特》(Iliad)長一萬八千行,三十多萬字;《奧德賽》(Odyssey)長一萬五千行,也有三十萬字。(按:《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稱為希臘兩大史詩,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把《離騷》的字數(shù)與希臘兩大史詩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希臘的《伊里亞特》還不算是最長的詩篇,世界自古至今最長的詩是印度的史詩《馬哈巴拉泰》(Mahabharata,或譯《摩訶婆羅多》),其次是《拉馬耶那》(Ramayana,或譯《羅摩衍那》),這兩詩并稱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恶R哈巴拉泰》共分十八篇,包含詩句二十余萬行,其字數(shù)八倍于《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的總和。《拉馬耶那》則短得多,只有二萬五千行,但也比《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長。《馬哈巴拉泰》的作者據(jù)傳為委沙(Vyasa,或譯毗耶娑),《拉馬耶那》的作者相傳為瓦爾米基(Valmiki,或譯蟻垤),這兩人都如同希臘的荷馬一樣,同為民間傳說中的詩人,是否真有其人,現(xiàn)在還在爭論中。
當然詩的好壞,不在于字數(shù)的多少,而且拿《離騷》來與上述四大史詩相比,實在也是不大適當?shù)??!峨x騷》是屈原的創(chuàng)作,抒寫他自己憂苦愁悶的情緒,含有極濃厚的個性在里面,大部分可以與他的生平相映照,在性質(zhì)上說是“抒情詩”。而上述的四大史詩則是采納民間的傳說融合而成,在性質(zhì)上說是記事的史詩。但一篇長詩,近五百萬字,這樣長的篇幅,在小說中也算得是“長篇”的了,何況是詩?更何況這四大史詩,字數(shù)雖多,但一向的文藝評論家都認為它們是“可驚異的精練”,絕非王大娘的纏腳布的。所以,論“量”與“質(zhì)”,它們都是古典文學中的瑰寶。
世界最長的史詩《馬哈巴拉泰》的故事很有趣,它是寫印度古代兩大皇族戰(zhàn)爭的故事,讀之如讀武俠小說。書中的一個主要人物特洛那,是當時武藝最高的人,尤精于射箭和戰(zhàn)術(shù)。他和印度一個王國的國王特魯柏達是童年的好友,但特魯柏達在一件小事中傷了他的自尊心,他于是憤然離去,受聘為另外兩個皇家的家庭教師,教五個皇子的武藝。教時不收束脩,教成之后,才把五個皇子聚合在一起,說道:“去把盤察拉斯國王特魯柏達捉來見我,這是我做你們教師的唯一報酬?!被首觽兗塑婑R,大舉進攻,把特魯柏達打得大敗,并俘虜了他回來獻給老師。特洛那解了他的束縛,笑道:“我現(xiàn)在之愛你,還如當日我們?yōu)閮和畷r,你愿與我為朋友如前么?”于是他釋放了特魯柏達回國。他的報仇已成功了!但特魯柏達則深深引以為恥,他回國后,到各處神廟祈禱,欲生一子,為他報仇。以后還引出許多后話,這里不提了。
特洛那的性格寫得很生動,他不但武藝好,而且很懂“權(quán)術(shù)”。在他教諸皇子的技藝時,有一個屬于低階級(當時以阿利安皇族為最高貴)的皇子依卡拉夫耶,拜門求師,他不肯收留。于是依卡拉夫耶辭了回去,到森林中用泥土造了一座特洛那的像,向它跪拜,敬它為師,日日在像旁專心學射,竟成了印度的第一神箭手。皇子們在森林中見了他的神技,既羨且妒,問他教師的名字,他說:“也是特洛那!”特洛那知道了,就去見他,問道:“英雄,如果你真是我的生徒,那么請你拿出先生的束脩來!”依卡拉夫耶垂手說道:“什么都給你,請你吩咐!”特洛那道:“我要你右手的大拇指!”依卡拉夫耶毫不思索地將拇指割下,從此他就不能再射箭了。這一段把特洛那的心術(shù)寫得很壞,但卻反映了古代印度的階級觀念,低階級的皇子是不應(yīng)與高階級的皇子比肩的。
另一段寫特洛那教武的小故事也很有趣。他把一只假鳥放在一株樹頂上,叫生徒們?nèi)ド?,他一個個地問道:“你看見樹頂?shù)镍B么?看見樹么?看見我么?看見你的兄弟們么?”一個個地回答:“都看見的!”特洛那便叫他們站開,最后的一個答道:“先生,我只看見樹頂?shù)镍B頭!”特洛那快樂地說道:“你射!”那個皇子一箭射去,果然鳥頭落地。這段故事,說明學藝須要全心貫注。
(選自《三劍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