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三俗文化”及其社會治理

2020-12-09 08:03孫秋英涂可國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媚俗高雅文化

孫秋英 涂可國

(山東師范大學 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011;山東社會科學院 國際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2)

早在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提出要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更加重視反對“三俗”,十九大報告論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時,強調(diào)要“倡導講品位、講格調(diào)、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在講到以優(yōu)秀文藝作品陶冶道德情操時,提出要弘揚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進一步重申要“倡導講品味、講格調(diào)、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這些文件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進一步明確了黨中央和國務院抵制、整治“三俗文化”的堅定決心與行動方向。目前,抵制“三俗”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治理“三俗”也已成為全社會達成的共識。迄今為止,國內(nèi)學界關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而有關“三俗文化”的探討雖然業(yè)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依然較為薄弱。(2)參見艾蕓、杜美麗:《人們?yōu)楹螌Α叭住蔽幕謵塾至R》,《人民論壇》2010年第21期;孫念超:《關于“三俗”文化現(xiàn)象的思考》,《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8期;范玉剛:《正視所謂“三俗”文化》,《傳承》2012年第17期;張波、陳曉楠:《“三俗”文化泛濫的原因及媒體的責任》,《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李臻:《論“三俗”文化的理性反思》,2012年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張九海:《當前十大“三俗文化”現(xiàn)象評析》,《編輯之友》2014年第9期等。為了扎實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高文化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確保中國文化沿著先進、健康的正確軌道前進,有必要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切實按照《新綱要》抵制“三俗”的要求,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把握“三俗”和“三俗文化”的本質內(nèi)涵、主要表現(xiàn)、社會危害和形成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舉措。

一、同流合污:“三俗文化”的本質內(nèi)涵

要準確把握“三俗”和“三俗文化”的本質內(nèi)涵,就必須梳理清楚“俗”與“雅”這兩個概念。為此,應當從縱向上分析中國經(jīng)典文獻中有關“俗”概念的義理結構,探討自先秦以來中國古代思想家關于“俗”和“俗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主要特點和發(fā)展演變等層面的思想學說。

“俗”與“習”二者密切相關,許慎《說文解字》訓解道:“俗,習也?!?3)[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許惟賢整理,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659頁。段玉裁注解說:“俗謂土地所生習也?!?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許惟賢整理,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659頁?!八住背3Q由熘干鐣祥L期形成的事物和現(xiàn)象,或是指習見的、大眾化的、通行的、平凡的、普通的、一般的,相對于仙、佛、僧、道等凡世間的某種事物;或是用來形容令人討厭的、趣味不高的東西,譬如俗氣、俗物、鄙俗、粗俗以及低俗、庸俗、媚俗?!八住笔窍鄬τ凇把拧倍缘??!把拧痹瓰槌B,后延伸被賦予正規(guī)的、標準的、規(guī)范的,美好的、高尚的和平素、素來等多種含義?!八住迸c“雅”原本沒有褒貶色彩,只有類別上的不同。從歷史上看,“俗”指的是所謂落后地區(qū),“雅”則指的是周王朝統(tǒng)治的核心地區(qū),相當于今天所說的“文化中心地區(qū)”。

“雅”早期有“雅聲”“雅言”和“雅樂”之說,被賦予正統(tǒng)、高貴、官方的意涵。《毛詩序》解釋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5)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72頁。“雅”的內(nèi)涵無疑極為豐富,除“雅正”外,它主要有“三雅”,即高雅的氣質、風雅的意趣和典雅的風范。

在繼承周代雅俗論基礎上,孔子又有新的發(fā)展。一方面,他推崇周代的詩書禮樂,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以當時陜西的標準語音為準:“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另一方面,他主張排斥庸俗而不雅的“鄭聲”,不僅強調(diào)要“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衛(wèi)靈公》),還表達了反對以邪奪正、以淫亂雅的文化價值取向:“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朱熹《詩集傳》亦云:“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6)朱熹:《詩集傳》,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99頁。據(jù)此可以說,孔子倡導為政務必欣賞體現(xiàn)出曲調(diào)平和中正、節(jié)奏舒緩、盡美盡善、具有“雅樂”特點的“韶舞”之樂,而遠離帶有一定淫亂性質或偏離中正之道的“鄭聲”。再一方面,孔子提倡“尚雅”。面對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孔子致力于音樂的整理,使《詩經(jīng)》中的《雅》與《頌》能夠各得其所:“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

荀子繼承《詩經(jīng)》里大雅、小雅之別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小雅”與“大雅”、“俗儒”與“雅儒”的區(qū)別(《荀子·儒效》),且指明了遵循禮的途徑才能達到“雅”:“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荀子·修身》)他還稱贊先王“制《雅》《頌》之聲以道之”(《荀子·樂論》),指出“聽其《雅》《頌》之聲,而志意得廣”(《荀子·樂論》),同時提出“君子安雅”(《荀子·榮辱》)的規(guī)范??梢姡鬃雍蛙髯铀U發(fā)的“雅言”“雅樂”“雅聲”和“雅儒”,所倡導的“樂則《韶》《舞》”“由禮則雅”“制《雅》《頌》之聲”和“君子安雅”等,體現(xiàn)的正是一種具有倫理屬性的審美價值取向,它旨在對人進行道德教化,使人崇德向善。

就“俗”而言,盡管《論語》中沒有“俗”的概念,但孔子用“野”加以代替。孔子講:“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又評價說:“野哉,由也!”(《論語·子路》)這兩段話中的“野”,表示粗野的意思?!八住庇袝r也指缺乏修養(yǎng)、品味不高等,譬如俗氣、俗鄙、粗俗、俗不可耐等。與“俗”相聯(lián)構成的詞組有俗俚、俗吏、俗材、俗句、俗師、俗輩、俗筆、俗調(diào)、俗主、俗骨、俗夫、俗人、俗士、俗物、俗眼等。總起來看,先秦思想家對“俗”做了較為深刻的闡釋,不僅創(chuàng)設了“國俗”“世俗”“遺俗”“流俗”“美俗”“惡俗”“淫侈之流俗”等概念范式,而且提出了“變今之俗”“移風易俗”和反對“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等變俗、反俗、抵俗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俗”具有風俗、民俗和世俗三種重要的社會樣態(tài),它們與庸俗、低俗、媚俗往往呈現(xiàn)出極為復雜的交叉關系,需要仔細加以梳理和辨別。

漢代“獨尊儒術”后,儒家推崇的“雅正”“崇雅抑俗”“追求正統(tǒng)”就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道德規(guī)范、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譬如清代劉獻廷的《廣陽雜記》,就將《詩》《樂》《書》《春秋》《易》《禮》視為上層社會的“雅”文化,而把百姓的唱歌、看戲、看小說、聽說書、信占卜、祀神鬼等看成下層社會的“俗”文化。

在現(xiàn)代社會,“俗”同樣是一個具有雙重語義的中性概念。當它作名詞時,指習俗、風氣,體現(xiàn)的是多數(shù)人普遍遵行的習慣生活方式。而當它作形容詞表示性質、特征時,則是指凡庸。庸俗、低俗、媚俗均是一些貶義的負面概念,與高雅、風雅和典雅相對立。從本質上說,“庸俗”指人或事很一般、平庸,不怎么高尚或缺乏新意等;“低俗”指人或事較低級,思想行為粗野、舉止不雅觀、內(nèi)容不健康,不入流、不正經(jīng)、空洞乏味等;“媚俗”則是指刻意迎合某些低級趣味,過分迎合受眾、取悅大眾,追求嘩眾取寵。

“通俗”與“世俗”可謂一體兩面,而與“高雅”相對應?!巴ㄋ住庇袃煞N意思:與世俗溝通和淺顯易懂。與之相反,“高雅”意味著具備豐富人文內(nèi)涵、深厚歷史底蘊、典雅格調(diào)形式、崇高理想信念等特點,注重趣味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向上向善特質。宣揚頹廢、沉溺于腐朽,展示色情、傳播迷信、教唆犯罪,標榜末世情調(diào)、粗制濫造,以及空洞浮淺的感官體驗、驚世矯情,這些都屬于通俗的異化——庸俗、低俗、媚俗,而與高雅相對抗。當然,“通俗”與“高雅”并不是絕對對立的,有時也可以統(tǒng)一且能夠轉化。通俗并不等于庸俗、低俗、媚俗,有時大俗就是大雅,在“通俗”類別的文化產(chǎn)品中,可以有“大雅”出現(xiàn),就像《詩經(jīng)》包含著“風雅頌”一樣。反過來,在一些所謂“陽春白雪”的文化類別中,也可能隱含著大量具有庸俗、低俗、媚俗特性的文化垃圾。如果故作高雅,反而恰恰是一種“惡俗”??梢哉f,“通俗”上升即為“高雅”,下降即為“三俗”,于是構成了“三俗”(庸俗、低俗、媚俗)→“通俗”→“三雅”(高雅、風雅、典雅)的層次有別的邏輯序列。

根據(jù)以上對庸俗、低俗、媚俗的理解,可以認為,所謂“三俗文化”,本質上是指滿足人的低級趣味、病態(tài)審美需求、本能感性欲望的文化。如果說庸俗文化是指平庸粗俗的文化,低俗文化是指低級、粗俗、不文明的文化,那么媚俗文化則是指迎合世俗要求而同獨立、自主、健康的文化需求背道而馳的文化。由于“三俗文化”比較容易與通俗性的大眾文化相混淆,因而必須仔細加以甄別。一般說來,大眾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較為崇尚功利、享樂、實惠等觀念,大眾文化被創(chuàng)造出來主要是為了滿足大眾即時的功利性需要,滿足受眾個人化的欲求。(7)參見涂可國:《社會哲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9頁。不可否認,大眾文化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極腐朽的一面,在哈韓哈日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網(wǎng)絡文化、選秀熱、流行文化、嘻哈、憤青主義、頹廢主義、非主流等各種各樣的大眾文化現(xiàn)象中,無疑包裹著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雜質。

二、假惡丑陋:“三俗文化”的表現(xiàn)、危害和形成原因

與高雅、風雅和典雅正相反的低俗、庸俗、媚俗,是伴隨著人類文化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美國社會存在著保羅·福塞爾所描述的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才氣、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惡俗現(xiàn)象,形成了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簿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的大眾惡俗文化景觀。(8)參見[美]保羅·福塞爾:《惡俗》,何縱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jīng)濟的推進、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整個社會的世俗化、大眾化,我國社會逐漸滋生了《新綱要》所指出的“突破公序良俗底線”的現(xiàn)象,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死灰復燃,一度出現(xiàn)失控、失序的局面。即便后來進行了嚴厲的整治,“三俗”明顯收斂,但仍然屢禁不止。

1.假惡丑陋:“三俗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

在當代中國,“三俗文化”可謂花樣翻新、形式眾多,令人眼花繚亂。它發(fā)散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同時呈現(xiàn)出值得注意的多樣性、時代性、大眾性、媒介性和娛樂性等基本特點?!叭孜幕钡谋憩F(xiàn)形式多種多樣,依據(jù)不同標準可以分成不同類型。庸俗、低俗、媚俗存在細微的差別,因而可以分別對其各自的表現(xiàn)進行表述;但同時這三者又有許多共同之處,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融合在一起,很難嚴格區(qū)分開來,因此從操作層面上不妨加以綜合考察,一些有識之士正是基于此對其表現(xiàn)形態(tài)進行了總結和概括。譬如張九海就把“三俗文化”歸納為十個方面,即“裸文化”“暴力文化”“偷文化”“鬼神文化”“泛娛樂文化”“不良語言文化”“炫文化、星文化、門文化”“洋文化”“假文化”和“丑文化、賤文化”。(9)參見張九海:《當前十大“三俗文化”現(xiàn)象評析》,《編輯之友》2014年第9期。綜合各種觀點,可以將“三俗文化”分為假丑文化、惡搞文化、暴露文化、迷信文化、粗鄙文化和色情文化六個方面。

2.玩物喪志:“三俗文化”的社會危害

新時代之所以要下決心整治“三俗文化”,就在于它們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一是扭曲主導價值觀?!叭孜幕睆牟煌矫鎸ι鐣髁x主流價值體系造成不良影響和沖擊:諸多“炫富、拜金”“曝曬場”等,使一些人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廉恥,助長了一些人“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傾向;正當?shù)膴蕵?、休閑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追求“娛樂至死”、過度娛樂、貪圖享受,追求驕奢淫逸、高檔消費,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就會造成極端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二是侵蝕合理道德觀?!叭孜幕钡姆簽E會對合理的公共道德造成侵蝕:使整個道德判斷體系失重、失衡,導致一些人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好壞不分,甚至以丑為美;赤裸裸的淫穢色情和“虛擬婚姻”“包養(yǎng)文化”“一夜情”和“婚外戀”“偽娘”等盛行,傳播了“感情杯水主義”,顛覆了講究愛情、忠誠、責任的婚姻道德觀;“相親、造假、低俗”等大行其道,把庸俗當脫俗,流行低級趣味,突破了道德底線。三是沖擊主流文化?!叭孜幕眹乐厍治g高雅文化,嚴重威脅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助長黃色文化、暴力文化、殖民文化等泛濫成災;傳播封建迷信文化、鬼神文化,沖擊科學文化和理性精神;媚上欺下、稱兄道弟、封官許愿,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勢必使義氣代替良知、感情代替政策,破壞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四是腐蝕人的精神。各種各樣的“戲說”“惡搞”,使一些人躲避崇高、消解崇高;過分夸大社會陰暗面,宣揚斗狠、斗壞、斗權術,激起了人的惡性和陰暗心理,腐蝕人的靈魂;充斥報紙雜志、電影電視的暴力描寫,強化了人的攻擊本能、斗狠心理和暴力傾向,使人缺乏對生命的尊重,誘發(fā)暴力崇拜和暴力犯罪;“偷文化”“審丑文化”和“暴露文化”的滋生蔓延,迎合了大眾的獵奇、刺激心理,滿足了人的低級窺探欲望,從而使受眾懈怠頹廢、玩物喪志。五是毒化社會風氣?!巴滴幕薄皩彸笪幕焙汀氨┞段幕笔贡緛頌槿怂积X的“偷”“丑”和“露”成為社會時尚,也使社會充斥著侵犯他人隱私的媚俗、庸俗、低俗內(nèi)容。正如張九海所指出的,低級趣味、審丑傾向、消費主義盛行,嚴重影響了公共話語平臺的潔凈度、美譽度和公信力。(10)參見張九海:《當前十大“三俗文化”現(xiàn)象評析》,《編輯之友》2014年第9期?!安锁B”“我想聊聊”“我靠”“苦逼”“屌絲”等網(wǎng)絡語言的流傳,必定污染語言環(huán)境,違背公序良俗,降低整個社會的審美情趣和格調(diào)品位。六是惡化媒體環(huán)境。一些新聞媒體只顧追求收視率和點擊量,只顧吸引眼球和擴大知名度,喪失社會擔當,失去社會責任感,惡炒、惡搞,刻意將“媚俗”“庸俗”和“低俗”文化現(xiàn)象放大并推到全社會公眾面前,不能為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的媒體環(huán)境,更不用說弘揚主旋律,發(fā)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渠道作用。

3.娛樂至死:“三俗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俗文化”之所以滋生蔓延,之所以傷風敗俗、使“風俗頹靡”(1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76頁。,除了受到西方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負面文化的影響,就國內(nèi)來說,最根本的是由于感性需求非理性膨脹、功利價值被放大、主體性迷失、道德權威喪失和崇高觀念崩解等?!叭孜幕钡纳膳c蔓延同現(xiàn)代化、大眾化、世俗化以及文化產(chǎn)業(yè)化密切相關,同當代中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價值觀念變化、道德發(fā)展狀態(tài)、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文化管理體制等密切相關。

當前中國社會中 “三俗文化”的產(chǎn)生與蔓延,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就主觀原因而言:一是不良心理需求?,F(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媚俗文化、庸俗文化和低俗文化是又愛又恨。那么,為什么一些人對“三俗”趨之若鶩呢?其原因在于,“三俗文化”往往與通俗文化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別;“三俗文化”一定程度上雖然不高雅、無藝術可言,卻可以娛樂大眾,消解人的壓力,給人以感官刺激;“三俗文化”能夠滿足部分人的獵奇、獵艷、攻擊、偷窺等本能需求,迎合心智不健全的人的刺激、享樂、放縱等心理,這些都為“三俗文化”提供了生長的溫床。二是片面追求經(jīng)濟利益。由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還處于初級階段,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一些人把追求商業(yè)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jīng)濟原則不加區(qū)別地帶到了文化生產(chǎn)、文化消費領域中來,企圖以最少的付出獲取最大的經(jīng)濟回報,滿足于物質利益的最大化,一味追求票房價值,以快餐式的創(chuàng)作、聳人聽聞的曝光、趣味低下甚至淫穢不堪的炒作吸引眼球。三是對“三俗文化”的危害認識不足。一些地方或部門出于狹隘的政績觀,認為“色情文化”“裸文化”“偷文化”“迷信文化”“泛娛樂文化”“炫文化”“假文化”等是“美俗”而不是“惡俗”,它們有益無害,因此缺乏自覺監(jiān)管,甚至為“三俗文化”的泛濫大開方便之門,放任“三俗文化”蔓延。不少人認定“三俗文化”是社會世俗化、大眾化、現(xiàn)代化的必然產(chǎn)物,況且它們適合大眾趣味,能夠愉悅身心,有助于排解心中的煩憂,對它們的取舍屬于個人生活愛好和選擇,因而不僅不排斥,有的還欣然接受。四是一些文化工作者缺乏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為了追求轟動效應、眼球經(jīng)濟和票房價值,一些媒體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節(jié)目、作品突破社會道德底線,一味迎合低級趣味,把媚俗、庸俗和低俗當通俗,貶低真、善、美。

就客觀原因而言:一是市場經(jīng)濟不夠完善、不夠規(guī)范。由于轉型改制的需要,一些文化藝術部門被推向市場,迫于市場壓力和生計,主動投入媚俗、庸俗和低俗文化的懷抱。甚至連一些地方政府,也為了發(fā)展所謂的文化市場和文化產(chǎn)業(yè),難脫低俗之風,惡搞文化、游戲文化,制造各種噱頭,有的還陷入媚俗、庸俗和低俗文化資源的競爭中。二是文化調(diào)節(jié)機制混亂、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對文化市場的有效監(jiān)管,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獎懲機制,監(jiān)督乏力、制度缺位,“三俗文化”未能得到有效遏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對色情場所、網(wǎng)絡空間、影視節(jié)目等的整治力度,使得“三俗文化”蔓延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不過,在有些地方、有些城市,因監(jiān)管投入不夠、懲罰力度不強,導致“三俗文化”仍然存在許多死角和漏洞。三是文化發(fā)展相對滯后。文化產(chǎn)品供不應求,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導致一些人饑不擇食。主流文化缺乏明確的價值訴求和清晰的價值觀,高雅文化未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導致“三俗文化”乘機而入。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有的往往觀念僵化、內(nèi)容虛化、形式單一、價格虛高,存在權力化、內(nèi)卷化的自殘現(xiàn)象,顯得有點“曲高和寡”,不易被普通大眾接受;同時,部分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缺乏現(xiàn)實關懷,不能適應民眾高檔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費發(fā)展趨勢,故此難以與“三俗文化”形成有力競爭,無法擺脫被逐漸邊緣化的命運。

三、崇雅抑俗:“三俗文化”的社會治理

新時代抵制和治理“三俗文化”是中國文化強國建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題中之義。當今抵制和治理“三俗文化”,總體來說,需要挖掘和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雅正”“崇雅抑俗”“追求正統(tǒng)”“君子安雅”“由禮則雅”“移風易俗”和“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等思想資源,需要防止人的感性本能欲望過度膨脹,需要重建人的道德主體性和道德權威。具體來說,必須強化價值體系整合,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建構一種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相得益彰、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為人民群眾提供高雅、健康的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服務,培養(yǎng)人們高雅的追求、風雅的意趣和典雅的風范。

1.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俗文化”之所以屢禁不止,就在于一些人在價值取向上出現(xiàn)了金錢至上、享樂至上、功利至上等問題,就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到位,缺乏積極健康價值觀的引領和整合。為此,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與此同時,要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用主流價值觀教育全民,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用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引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構筑抵御“三俗文化”的價值堤壩。公民個人也要努力培養(yǎng)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價值觀,為認同接受健康的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抵制“三俗文化”提供價值指向。

2.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三俗文化”之所以有廣泛的市場,從根本上說是一些人道德水平不高,缺乏道德追求,缺乏鑒別善惡、美丑、是非的觀念和能力。某些相親節(jié)目把庸俗當脫俗,讓低級趣味泛濫流行,隨意貶低“真善美”,突破了社會道德底線。要抵制和治理“三俗文化”,固然要對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負面思想進行強力批判,但更重要的是注重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提高公民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基本道德素質,塑造高尚道德的“文化取向”和“文化趣味”。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廣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摒棄陳規(guī)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方式。充分發(fā)揮村規(guī)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破除鋪張浪費、薄養(yǎng)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習俗。提倡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每個公民也應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能力和道德自律、道德判斷水平,培育健康、崇高的思想品位。尤其要致力于強化政治道德和政治文化建設,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nèi)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堅決糾正政治領域存在的低俗、庸俗和媚俗等不正之風,不斷增強各級黨政干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廉潔的能力,努力防范“三俗文化”對中國政治領域的不良侵襲。

3.強化文化領域的監(jiān)督與管理

加強對“三俗文化”的直接監(jiān)管。對“三俗文化”的監(jiān)管和懲罰作為重建中國文化生態(tài)的手段,雖然屬于消極應對,是“堵”而不是“疏”,卻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反對“三俗”、抵制“三俗”、治理“三俗”,應推動文化產(chǎn)品審查監(jiān)督關口前移,加強對“三俗文化”的源頭治理;積極提升公共話語平臺的潔凈度和美譽度,堅持以“雅”制“俗”、以“雅”克“俗”;借鑒美國應對“黃色新聞潮”的經(jīng)驗,促使媒體和民眾主動抵制使人頹廢、萎靡的消極性“三俗”文化產(chǎn)品。強化媒體監(jiān)管,充分發(fā)揮輿論成風化人、敦風化俗的重要作用,對違反社會道德、背離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現(xiàn)象及時進行批評、駁斥,以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新聞輿論是抵制“三俗文化”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新聞工作者自身必須按照《新綱要》的要求,加強道德修養(yǎng)、強化道德自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克制不當?shù)睦鏇_動、拜金主義;而宣傳主管部門必須督促媒體人培育良好的道德自律精神,引導媒體摒棄經(jīng)濟至上主義,注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對制造和傳播低俗文化、庸俗文化和媚俗文化的不法媒體堅決進行處罰和處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抵制“三俗文化”,加強網(wǎng)絡文化治理、營造良好網(wǎng)絡道德環(huán)境是關鍵,必須從源頭上使網(wǎng)絡更干凈,強化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容建設,建立網(wǎng)絡綜合治理體系,清理網(wǎng)絡欺詐、造謠、誹謗、謾罵、歧視、色情、低俗等內(nèi)容,反對網(wǎng)絡暴力行為,營造清朗的網(wǎng)絡空間。

4.積極發(fā)展健康有益的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

“三俗文化”之所以屢禁不止,某種意義上是因為適合民眾需求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發(fā)展不足,出現(xiàn)了結構性短缺——有些公益性文化產(chǎn)品和設施成了擺設(如一些地區(qū)的農(nóng)家書屋),而真正為人民群眾急需的,用以拓展私人空間、釋放大眾心理需求的文化卻較為缺乏,也是因為“三俗文化”與通俗文化魚目混珠。因此,第一,要積極發(fā)展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引導廣大文化生產(chǎn)者生產(chǎn)出內(nèi)容新穎、形式活潑、寓教于樂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訴諸純真的情感、偉大的精神、理想的追求、莊嚴的使命以及社會的責任等,教育感染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鼓舞和激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引導公眾參與、融入到高雅文化中來,從而去占領文化市場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私域空間。尤其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更應該以高尚的道德感、強烈的使命感,創(chuàng)作、生產(chǎn)更多像《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之類引人向上向善、雅俗共賞的文化產(chǎn)品。為此,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tǒng)一,加強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第二,要嚴格劃清通俗文化與“三俗文化”之間的界限。為人們的文化選擇提供正確的標準,既要防止在反“三俗”之風的同時妨礙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發(fā)展,又要防止通俗文化滑入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深淵,像《新綱要》強調(diào)的那樣“講品位、講格調(diào)、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引領風尚”。 第三,要堅持把旨在增長知識、提高修養(yǎng)、健康享受的高雅文化和為了消遣娛樂、放松心情的大眾文化、通俗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fā)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有益文化,并推動主流文化大眾化,為人們提供滿足不同層次文化需求、能夠雅俗共賞的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服務。提倡“反俗”或“脫俗”,并不意味著排斥通俗文化、大眾文化。恰恰相反,在防止文化過度產(chǎn)業(yè)化、娛樂化、世俗化、市場化,加大治理迎合低級庸俗不健康文化需求,調(diào)侃游戲人生、嘲笑正義、消解崇高的“三俗文化”的同時,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進一步促進文化的產(chǎn)業(yè)化與市場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更好地滿足人們文化享受、娛樂、情趣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吸引他們遠離“三俗文化”。

5.建立完善與文化科學發(fā)展相配套的政策法規(guī)

當代中國文化出現(xiàn)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傾向,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文化領域法制建設落后,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未來治理“三俗文化”,一方面要堅決執(zhí)行已經(jīng)出臺的關于文化產(chǎn)品、娛樂節(jié)目等的法律法規(guī);另一方面要針對存在的一些漏洞、空白,加快有助于抵制“三俗文化”的文化立法,提高處罰標準,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流俗是消費時代大眾文化不可避免的一種現(xiàn)象,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消費已經(jīng)成為主流。治理“三俗文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引導大眾合理進行文化消費。為此,要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把擴大居民文化消費、提升文化消費水平作為重要抓手,針對不同文化消費群體,加快發(fā)展大眾文化消費,開發(fā)中高端文化消費,培育特色文化消費,形成分眾化的消費增長點;開拓新的文化消費領域,開發(fā)新的文化消費項目,引導居民注意高檔文化消費,限制低俗、劣質的文化產(chǎn)品和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消費結構換代升級;強化對文化消費的經(jīng)濟政策和經(jīng)濟杠桿調(diào)控,在保證基本文化消費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發(fā)展文化消費,推行“文化消費補貼計劃”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對群眾文化消費進行適當補貼。

猜你喜歡
媚俗高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雅藝術下沉,營銷攪動市場
張姝鈺、高雅萍作品
楊乃文 不媚俗的聲音
誰遠誰近?
楊絳:高雅如蘭 靜若止水
文化惠民讓高雅藝術走進百姓生活
媚俗是丑惡的淵藪
媚俗是丑惡的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