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儀
【摘?要】?目的:觀察運用紅外熱成像技術評價陽虛質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陽虛體質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口服金匱腎氣丸治療;治療組給予蠟療法。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有效率、陽虛體質積分轉化分的變化;治療前后均行紅外熱成像檢查,分別測量治療前后腹部正位、胸部正位、胸部后位、腰部后位4個部位的溫度,分析溫度變化,對兩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8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腹部正位、胸部正位、胸部后位、腰部后位比治療前的溫度均有所提升(P<0.05),對照組僅在腰部后位的溫度略有提升(P<0.05)。結論:蠟療用于治療陽虛體質亞健康病癥的效果顯著,紅外熱像圖變化與臨床癥狀改善程度一致,可用來輔助評價陽虛質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陽虛質;紅外線熱成像;蠟療;療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R454.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9-0109-04
亞健康是目前生活中的特殊狀態(tài),指機體一些功能發(fā)生改變但還未出現(xiàn)器質性病變,是一種介于病態(tài)和健康之間的狀態(tài)。亞健康狀態(tài)的出現(xiàn)與外界環(huán)境和體質、心理、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原因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活力、功能和適應力在一定時間內減退,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的標準[1-3]?,F(xiàn)代研究認為在社會壓力與日俱增的影響下,亞健康態(tài)逐漸變得普遍,其發(fā)病的主要誘因為缺乏鍛煉、飲食不規(guī)律、情緒易低落、精神高度緊張、熬夜失眠等[4]。中醫(yī)認為情志不暢、勞逸失調、飲食及起居不節(jié)制而致陰陽失衡,進而產(chǎn)生氣滯、血瘀、痰濕等病理產(chǎn)物,最終出現(xiàn)虛實夾雜證候[5]。有研究顯示中國的亞健康人群約有75%,根據(jù)體質的9種基本類型分類,其中陽虛質占比最高,達21.3%,其是由于陽氣不足,失于溫養(yǎng),以形寒肢冷等虛寒現(xiàn)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tài)[6-7]。低質健康狀態(tài)包括亞健康,西醫(yī)缺少對其的鑒別與診斷,也缺少對癥對病治療;而中醫(yī)注重辨證論治和整體觀,結合患者的癥狀、舌脈象等辨證而達到論治的目的。而蠟療具有溫經(jīng)散寒、疏通經(jīng)絡之功,能夠提高患者的新陳代謝,臨床中已多用此治療方法。
臨床中陽虛質患者治療后常用的評價方法有量表評價法、儀器檢測法等。紅外熱成像作為一種新的評價方法,已經(jīng)普遍在臨床中使用,因此通過測定人體溫度的變化,成為亞健康療效的評定有效指標之一。筆者通過觀察陽虛質患者治療前后紅外線熱像圖的變化,發(fā)現(xiàn)此技術可以為臨床評價蠟療治療陽虛質患者的療效提供客觀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貴州省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中心健康體檢者及門診收治的100例陽虛體質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46~65歲;病程9個月至14個月。治療組年齡44~68歲;病程8個月至1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診斷標準?根據(jù)《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8]中有關亞健康的診斷標準:①疲勞、疼痛、睡眠紊亂等身體癥狀;②抑郁寡歡、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記憶顯著下降、急躁易怒、恐懼膽怯等心理癥狀;③人際交往問題和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等社會不適癥狀。這些癥狀符合其中1條以上且反復出現(xiàn)3個月以上,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過全面檢查不包含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即診斷為亞健康。根據(jù)陽虛體質診斷標準《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2009年)》[10],經(jīng)癥狀體征綜合鑒定,陽虛體質診斷標準為陽虛體質(>40分)及其他7項偏倚體質轉換評分(<30分)。
1.3?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60歲之間;②符合《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與《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中陽虛體質標準;③無器質性病變、精神病病史、家族遺傳病病史、外傷性疾病等;④自愿參加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排除標準?①年齡<18歲或>60歲;②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③正在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者;④患者為在妊娠期或哺乳期間的女性患者及具有過敏體質者;⑤不能完成整個療程者;⑥依從性較低者;⑦難以隨訪者。
1.5?剔除標準?①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并發(fā)癥及特殊生理變化,不宜繼續(xù)接受試驗者;②試驗過程中自行退出者或不配合者;③資料不全,影響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斷者。
1.6?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金匱腎氣丸,1粒/次,每日兩次,1個療程共4周,共3個療程。治療組運用全自動蠟療系統(tǒng)(型號:L-6150ESZ型,由上海朗寶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進行蠟療法,3次/周,4周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治療時患者俯臥,將醫(yī)用蠟塊敷于患者背部,溫度適中,時間控制在15~20 min。
1.7?紅外熱成像熱圖采集及分析
1.7.1?掃描儀器?運用偉聯(lián)ATIR型非制冷醫(yī)用紅外熱像儀(型號:ATIR-M301,由重慶偉聯(lián)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溫范圍為20~40 ℃時,測溫精度為±1℃。調焦方式為電動調焦。視頻輸出為RJ45接口、偽彩色顯示。
1.7.2?紅外熱成像熱圖分析選取部位及條件?將掃描腹部正位、胸部正位、胸部后位、腰部后位。所有受檢者在無空氣對流、無陽光直射的屏蔽室內采集圖像,室溫保持在24~25 ℃,相對濕度控制在40%~60%。受試者前一天晚上禁止飲酒、吸煙、服藥及熬夜等。檢查前,完全裸露膝關節(jié),并在恒溫室內靜坐5~10 min后,距紅外攝像機鏡頭2.5 m處采集規(guī)定體位的標準熱成像圖,然后對采集熱像圖進行存儲、編輯、圖像處理,利用計算機軟件對所需部位進行溫度測量。
1.7.3?掃描方法?受檢者在恒溫(22 ℃左右)內全身裸露站立5 min,充分去除體表干擾熱源,使身體各部位皮溫趨于均勻后進行掃描。按照解剖學站姿(面向鏡頭,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兩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千兩側,手心向前,五指張開)。按從頭部到腳部的順序進行掃描,采圖時適當調整溫窗、焦距等參數(shù),使屏幕圖像清晰后進行同定、存儲。接受正后面掃描后,將受試者轉身180°,按從腳部到頭部的順序掃描背面,依次進行腹部正位、胸部正位、胸部后位、腰部后位4個部位的掃描。分別記錄治療前、治療后的紅外熱圖所選熱圖分析區(qū)域溫度。
1.8?觀察指標?①主要療效指標為有效率?有效率=(治療前體質辨識量表評分-治療后體質辨識量表評分)/治療前體質辨識量表評分×100%。顯效:改變率>70%;有效:30%≤改變率≤70%;無效:改變率<30%??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根據(jù)紅外熱像圖與亞健康狀態(tài)陽虛質人群紅外熱像圖特征,觀察對評價陽虛質有統(tǒng)計學意義部位的溫度數(shù)據(jù)。
1.9?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為80.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前后陽虛體質積分轉化分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組治療后陽虛質體質積分均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僅有腰部位明顯降低(P<0.05)。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中,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組在腹部正位、胸部正、后位及腰部后位的溫度均有所上升(P<0.05),但對照組只有在腰部的溫度有所提升(P<0.05)。由此可知,蠟療對陽虛體質患者的治療效果通過溫度的改善更加明顯,其療效更加直觀。
自王琦教授將中醫(yī)體質分為平和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陰虛質、氣郁質、氣虛質、特稟質、瘀血質等9種基本類型,并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以來[10],體質學說越來越受醫(yī)生、學者、患者關注。其中陽虛體質為陽氣不足、虛寒特征的體質類型,所占比例為人群中偏頗體質第3位,其與抑郁癥、干燥綜合征等疾病密切相關,王琦教授提出“體病相關”和“體質可調”的以辨體論治為核心的臨床診療體系,合理的干預可在陽虛體質早期產(chǎn)生逆轉,符合中醫(yī)“未病先防”治則[11-12]。陽虛則氣虛無法行血,且使機體失于溫養(yǎng),易使脈道內寒氣凝結,最終導致氣血運行不暢[13]。蠟療具有熱效能,可到達組織深部,促使機體組織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的通透性[14],可以改善機體的陽氣不足,寒氣內停的情況。賀瑋葦?shù)萚15]用紅外熱圖重點采集陽虛質者雙手掌心、腹部、雙足足底的體表溫度,發(fā)現(xiàn)陽虛質在紅外熱圖上表現(xiàn)出手掌心、腹部、足底體表溫度偏低[16]。在紅外熱成像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陽虛體質人群較健康非陽虛體質者面部、頭后上部、頭后下部、手前臂、股后區(qū)、膝部、腘窩、小腿后區(qū)8個熱圖區(qū)位代謝熱值低[17]。健康陽虛體質在食指、中指、無名指、股前區(qū)、膝部、小腿前區(qū)、股后區(qū)、小腿后區(qū)等8個區(qū)位熱值較平和體質組低[18]。陽虛體質膀胱、右大腸、左大腸的溫度低于氣虛體質,可能與膀胱、右大腸、左大腸處于低代謝狀態(tài)有關。能量代謝低下或紊亂、神經(jīng)內分泌水平低下、體熱平衡失調、TRPV1通道表達差異、特定基因表達下調、腸道菌群結構紊亂、體溫調節(jié)障礙等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為陽虛體質的關鍵機制[19]。紅外線熱成像區(qū)別于解剖影像學,可以顯示局部功能代謝情況,因此可以發(fā)現(xiàn)解剖結構未出現(xiàn)異常的病變。因其對溫度敏感,通過表面溫度變化反映內部病理變化,體現(xiàn)了中醫(yī)“司外揣內”的思想。通過相應的紅外熱像圖以溫度值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治療后患側溫度升高。筆者運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測量溫度這一客觀指標來評價局部功能代謝情況,對比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以及VAS評分,證實其可行性。
通過體溫變化觀察和研究人體機能的無創(chuàng)性功能檢測技術,利用熱效應把不可見的體表溫度變化轉變?yōu)榭梢曅缘暮涂啥康募t外熱圖是紅外線熱成像技術的運行原理,比較全面且直觀的展示出人體生理病理過程中體表溫度的變化和分布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徐璡,許朝霞,王又聞,等. 亞健康狀態(tài)中醫(yī)證候特征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4):1356-1358.
[2]李峰,何清湖,郭艷幸,等. 中醫(yī)骨亞健康學理論體系的構建[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9(5):2080-2083.
[3]孫悅,劉雅儒,王河寶,等. “治未病”思想指導中年肝郁脾虛型亞健康狀態(tài)的防治[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7,23(3):349-350,400.
[4]MILRAD S F,HALL D L,JUTAGIR D R,et al. Poor sleep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irculat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FS /ME)symptoms in women[J]. J Neuroimmunol,2017,303(15):43-50.
[5]陳娉婷,周小青,金夢. 中醫(yī)辨識亞健康狀態(tài)及其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34(12):2842-2845.
[6]趙瑞芹,韓秀霞,梁京. 亞健康問題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對策[J]. 國外醫(yī)學情報,200,26(9):8 -11.
[7]楊志敏,黃鸝,楊小波,等. 亞健康人群的中醫(yī)體質特點分析[J].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6(6):589-592.
[8]中華中醫(yī)藥協(xié)會. 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3-5.
[9]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4.
[10]王琦.中醫(yī)體質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5:70-74.
[11]張潞潞,蘇曉鵬,閆圣,等.淺談從陽虛體質論治抑郁癥[J].天津中醫(yī)藥,2019,36(11):1041-1044.
[12]徐江喜,韋尼,鄭偉康,等.從陽虛體質論治干燥綜合征[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9,12(11):1693-1696.
[13]王張穎,許金森. 陽虛體質任脈微循環(huán)血流灌注量的表現(xiàn)及調理對其影響[J].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9,40(3):14-16.
[14]于淑靜. 中藥蠟療膏治療結合早期護理對活動期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效果的影響[J]. 河北中醫(yī),2016,38(6):942-945,956.
[15]賀瑋葦,徐曉光,熊婷婷,等. 穴位貼敷干預對陽虛質人群陽虛體質量表積分及紅外熱圖的影響研究[J]. 河北中醫(yī),2017,39(6):887-891.
[16]方琴琴,黃泳,蔡曉雯,等. 不同體質人群穴位特異性分析與辨體調質的臨床應用概述[J]. 河北中醫(yī),2019,41(9):1431-1436.
[17]鄭霞,劉奕,李啟佳,等. 應用TTM對60例正常人陽虛質的評價研究[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28(1):15-19.
[18]李啟佳,陸華,鄧延莉,等. 應用非致冷鏡頭的紅外熱成像儀對76例正常人陽虛質的評價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4, 12(2):113-115,108.
[19]李雨絲,申柱浩,李雅楠,等.陽虛體質畏寒機制現(xiàn)代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9,36(9):839-842.
(收稿日期:2020-05-14?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