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爭艷
(江蘇省鹽城大豐同仁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100)
急診科是醫(yī)院應對緊急發(fā)生事件的重要科室,擔任著對患者進行分流分診的職責,并且急診科的患者類型較多,流動大,急重癥較多,因此護理難度加大,對護理質量的要求,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就比較嚴格[1]。這就需要通過管理方法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探討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的管理中應用PDCA循環(huán)的效果。
選擇2017年5月~2019年2月,急診科收治的患者534例,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67例,試驗組患者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51.26±9.67)歲,男性103例,女性164例,腦梗86例,心梗45例,交通意外67例,其它6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50.06±9.83)歲,男性136例,女性131例,腦梗91例,心梗56例,交通意外62例,其它5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疾病類型以及年齡上有可比性(P>0.05)。本次實驗患者均已簽署知情書,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標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診的標準。排除標準:慢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精神性疾病[2]。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質量管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常規(guī)的培訓,培訓包括護理人員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及急診的流程和操作技能。
試驗組采用PDCA循環(huán)質量管理[3]:管理包括P(Plan)計劃階段:根據(jù)急診科的實際情況制定急診科內部安全、管理、急救以及護理等標準,對急救所用的藥品和設備進行管理標準的制定。對護理人員進行崗位管理,制定工作、輸液、急診、以及搶救的流程管理;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和尋房的制度。D(Do)實施階段:根據(jù)護理人員的的特點,對其進行培訓,對員工進行專業(yè)技能,操作技能以及溝通技能的培訓,可通過視頻、情景模擬、辯論賽、知識問答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不僅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培訓的效果。培訓主要針對日常藥物的使用,急救設備的使用,突發(fā)事件應對處理方法等,對日常藥物進行分類,做好詳細記錄,對急救儀器要定時清潔檢查,對患者的情況要詳細的記錄病例,同時可以鼓勵護理人員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而繼續(xù)進修。C(Check)檢查階段:以試卷、口頭、操作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抽查考試,有問題隨時匯報,及時解決。A(Action)處理階段:對護理人員提出的問題、遇到的問題進行不定期的有效討論,幫助護理人員解決問題,讓護理人員按照培訓以及規(guī)定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生命體征、急救、并發(fā)癥等護理。
比較管理前后的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專業(yè)知識、衛(wèi)生情況、操作技能、日志書寫以及病區(qū)管理等,每項滿分100分[4]。比較管理前后的兩組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對滿意度進行評價,劃分為80~100分的非常滿意、60~79分的一般滿意以及60分以下的不滿意[5]。
管理前試驗組專業(yè)知識(64.67±8.29)分、衛(wèi)生情況(62.34±9.02)分、操作技能(56.67±8.42)分、日志書寫(51.06±7.82)分以及病區(qū)管理(53.64±8.05)分;管理后試驗組專業(yè)知識(80.31±11.36)分、衛(wèi)生情況(81.22±11.94)分、操作技能(75.69±10.83)分、日志書寫(68.03±9.42)分以及病區(qū)管理(70.03±10.01)分。管理前對照組專業(yè)知識(63.94±8.41)分、衛(wèi)生情況(61.09±9.22)分、操作技能(57.15±8.83)分、日志書寫(52.03±8.02)分以及病區(qū)管理(52.69±7.99)分;管理后對照組專業(yè)知識(60.03±9.16)分、衛(wèi)生情況(72.64±8.56)分、操作技能(64.06±8.66)分、日志書寫(60.03±8.12)分以及病區(qū)管理(65.29±8.34)分。管理前兩組沒有明顯差異(P>0.05,t=1.0101,1.5835,0.6428,1.4150,1.3686)。管理后試驗組明顯優(yōu)于管理前(P<0.05,t=18.1722,20.6161,22.6555,22.6492,20.8492)和對照組(P<0.05,t=11.5108,9.5429,13.7045,9.9488,5.9446)。
管理前試驗組非常滿意68例(25.47%)、一般滿意102例(38.20%)以及不滿意97例(36.33%)。管理后試驗組非常滿意121例(45.32%)、一般滿意133例(49.81%)以及不滿意13例(4.87%)。管理前對照組非常滿意70例(26.22%)、一般滿意99例(37.08%)以及不滿意98例(36.70%)。管理后對照組非常滿意97例(36.33%)、一般滿意115例(43.07%)以及不滿意55例(20.60%)。兩組管理前總滿意度63.67%和63.30%沒有明顯差異(P>0.05,x2=0.0081),管理后試驗組滿意度95.13%明顯高于管理前63.67%(P<0.05,x2=80.7870)和對照組79.40%(P<0.05,x2=29.7266)。
在急診科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如何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變成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而隨著護理的發(fā)展,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護理的認知不再是打針、輸液等簡單的工作方式,而是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著裝、專業(yè)水平、操作技能、對病房的衛(wèi)生管理各個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護理行業(yè)提高管理的質量,以滿足患者的要求[6]。
本次研究,使用PDCA循環(huán)管理,管理后的護理質量:專業(yè)知識(80.31±11.36)分、衛(wèi)生情況(81.22±11.94)分、操作技能(75.69±10.83)分、日志書寫(68.03±9.42)分以及病區(qū)管理(70.03±10.01)分均得到提高,并且管理后的滿意度95.13%也顯著提高。PDCA循環(huán)管理通過Plan、Do、Check、Action4個方面[7],先對急診科進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考核方案的制定,在將各個管理制度、培訓方案等進行落實,然后對工作人員的進行考核,最后將所有的制度、培訓落實到對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幾個方面的進行,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操作等水平,也使得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對急診科的患者PDCA循環(huán)管理,可以提高急診科的質量,從而獲得較高的滿意度,改善了急診科的形象,改善了急診科與患者的關系,因此可以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