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珠 謝群
摘要:語料庫量化分析發(fā)現,People's Daily的新冠肺炎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共計使用模糊限制語646次。按照使用所占比例,依次為間接型模糊限制語、范圍變動語、程度變動語、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在新冠肺炎疫情外宣報道中,模糊限制語在其基本語義、語用功能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特定的用法。程度變動語用于體現醫(yī)務工作者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中國迎戰(zhàn)疫情的決心與勇氣、政府對疫情的關切及國際擔當、對疫情的合理認知;直接型模糊限制語用于發(fā)表意見、表明態(tài)度、表示認同;間接型模糊限制語依據規(guī)范、報道、專業(yè)人士、組織機構使得新聞報道有著不同的語義和語用效果。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外宣新聞;語料庫;People's Daily;模糊限制語
模糊限制語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這源于語言自身的模糊性和說話者對話語理解的層次等多種原因。詞匯層面中提取的主題詞構成思想體系的基礎,模糊限制語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被提取出來也有著不同的語義和語用意義,各類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也反映了使用者語義上的考量、認知上的差異、語用學上的意圖、修辭學上的傾向等。由此可知,模糊語雖然不精確,但有其獨特的用處,恰當地使用模糊限制語有助于有效地、準確地傳遞信息。Peoples Daily(人民日報英文版)作為國外了解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狀況的窗口,其進行的新聞報道對于構建我國的國際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這一特殊狀況下的外宣新聞報道中,擅用模糊限制語可以更好地建構我國的國際形象。
本文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試圖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新型肺炎疫情下我國外宣新聞報道中不同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二是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的模糊限制語如何實現特殊的語義及語用目的。
一、文獻綜述
模糊限制語的理論基礎源自美國加州大學控制論專家Zadeh(1965)的“模糊集”(fuzzy sets)理論,Zadeh提出物理世界中的所有事物并非都有嚴格的標準,事物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很難將其具體分類。“模糊限制語”這個概念最早由Lakoff(1972)提出,用來指“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詞語”。
由于語言的模糊特性,模糊限制語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一向秉承客觀、明確理念的新聞報道也不例外。在知網上檢索關于新聞報道的模糊限制語研究,共計130條相關文獻,可將相關研究分為五類:一是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二是在語義和語用層面,中外新聞報道模糊限制語對比分析,如許靜(2017)基于Fairclough在1989年提出的三維批評性話語分析框架,從微觀上研究中美外交新聞媒體發(fā)布會話語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的異同,宏觀上分析模糊限制語的差異反映的雙方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就涵蓋了上述兩類研究主題;三是多領域新聞模糊限制語研究,如在政治、經濟、體育、災害類領域的新聞報道的模糊限制語研究;四是新聞報道的模糊限制語的話語分析,這類研究多借用語用學相關理論作為其理論框架,如會話含義理論、修辭比較研究;五是基于語料庫的新聞報道模糊限制語量化分析。
綜上所述,有關模糊限制語的研究雖然涉及外宣新聞報道中的模糊限制語,但主要研究外宣新聞與國內新聞之間的異同。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的模糊限制語研究,沒有過多地關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是如何發(fā)揮其語義與語用功能的。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研究設計
(一)語料選取
本文選取2020年2月Peoples Dailv上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100篇外宣新聞報道為研究語料,自建小型語料庫,共計37451個形符、6202個類符。并借用語料庫軟件AntConc,以程度變動語、范圍變動語、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和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四種模糊限制語為參照,依次進行檢索,以此研究模糊限制語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的使用情況。語料主題涉及廣泛,包括病情通告、戰(zhàn)“疫”決心、醫(yī)療供給、藥物研發(fā)進展、領導人視察、各國援助、復工情況等。
(二)理論框架
本文選用Prince等㈣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作為研究的理論框架,Prince等依據模糊限制語是否影響話語的真值狀況,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ields)。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原來話語的意義,同時改變話語的真值條件,對原話語進行修正,包括程度變動語(adaptors)和范圍變動語(rounders)。程度變動語把不能完全確定的事實說得更為委婉、得體,更接近真實。范圍變動語往往和具體的數字一起使用,通常用在說話者對于某件事情不確定的情況下,將聽話者限定在一定范圍內來理解話語,如用于疫情中的物資、確診病患的數量難以確定,只能提供大致范圍等情況。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不會改變話語結構的原意,但會改變說話者的話語真值條件的承諾程度,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包括直接型模糊限制語(plausibility shields)和間接型模糊限制語(attributionshields)。雖然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和間接型模糊限制語都表明說話者對話語的不確定態(tài)度,但間接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將話語真值條件的決定權轉移到第三方手中,多引用權威人士的發(fā)言和研究數據等作為新聞內容。
(三)檢索及結果
根據上述Prince等人對模糊限制語的劃分,本文所檢索的模糊限制語如表1所示。
有些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并不是單一的,需要結合具體語境來判斷其類型。如note的主語不同,或分屬于直接型模糊限制語,或分屬于間接型模糊限制語;over可作為短語的一部分,也可作為范圍變動語。因此以上模糊限制語分類并不是絕對的,只是作為本文的檢索依據。同時,考慮到動詞過去式的特殊形式,如thought,began等,對過去式的特殊形式也逐一檢測。經檢索,語料中各類模糊限制語出現頻率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由于所收集材料只是新聞的一部分,因此只參考各類模糊限制語在語料中所占比重。在100篇隨機選取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外宣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共出現646次,根據各類模糊限制語的占比情況依次排列,分別為間接型模糊限制語(67.34%)、范圍變動語(15.48%)、程度變動語(12.07%)、直接型模糊限制語(5.1%)。另外,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改變話語的真值條件,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不改變話語的真值條件。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更傾向于不改變話語的真值條件,還原真實的疫情情況。
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主要使用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引用他人話語來使新聞報道更為客觀,具有說服力。這既符合新聞報道通過引用他人話語來使得新聞報道更加客觀的特點,同時也是一種說話者責任的轉移。新聞報道力求真實,但疫情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如起初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不具有人傳人性質”,而后隨著疫情演變,被證實“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人傳人特點”,新聞撰寫者本身不具有醫(yī)學專業(yè)性與權威性,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了大量的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另外,上述數據中,兩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差距不大,但兩類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差別較大,也反映了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之間的語義和語用差別沒有緩和型模糊限制語的語義和語用差別大。
三、分析與討論
按照程度變動語、范圍變動語、直接型模糊限制語與間接型模糊限制語的劃分,列舉Peoples Daily中具體使用模糊限制語的例子,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媒體外宣新聞報道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具體情況,闡釋其語義和語用上的具體功能。
(一)程度變動語
1.體現醫(yī)務工作者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
程度變動語用于體現疫情中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上,這類模糊限制語多集中使用在有關藥物研發(fā)與實驗過程進展的新聞報道中,程度變動語的使用使得語義上更為準確,語用上更容易引起國外受眾共鳴。如下例:
上述新聞節(jié)選中的模糊限制語,通過對新冠肺炎與非典肺炎的致死率對比分析得出的具體數據本身就比較有說服力,同時使用“ver),”一詞來引導國外受眾在讀到這條新聞時,對醫(yī)務工作者的工作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塑造嚴謹認真的醫(yī)務工作者形象,并且強調了醫(yī)務工作者對兩種不同病毒的界定,加深了國外受眾的印象。
2.體現中國迎戰(zhàn)疫情的決心與勇氣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層面上的積極報道,主要集中于經濟(如Commentary:Epidemic cannot stop Chinas con-tribution to global economy)、科技(如Big data,AT build de-fensive line amid virus outbreak)、醫(yī)療(如Hunan steps upaid in virus-battered city near Wuhan)、外交(如Malaysiandoctor stays with Chinese patients amid coronavims out-break)實力的展現上,如下例:
在此例中,程度變動語仍然發(fā)揮強化修飾的作用,在此例中突出中國在疫情影響下經濟仍然全面地、持續(xù)地運行,使用“very competent”是對中國應對突發(fā)緊急狀況下自身國力的肯定,同時后接“risks and challenges”體現了中國戰(zhàn)“疫”的自信。
3.體現政府對疫情的關切以及國際擔當
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不僅突出了中國對本國人士生命財產安全的幫助,還表現了對在華外籍人士的援助,如以下兩例:
前例指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疫情最關鍵時期依然選擇走進基層,對人民群眾、醫(yī)務工作人員以及基層管理單位關切問候,在精神上給予其支持,傾聽群眾需求,使用程度限制語加深突出國家對群眾關切的及時性。后例從留學生的自述(Kutsaira said)的角度,表明中國在疫情期間對其提供了免費食材,使用“very grateful”突出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感激之情,借此突顯我國在疫情期間的國際擔當。
4.體現對疫情的合理認知
在疫情期間,一些不規(guī)范的新聞報道不重視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造成新聞報道內容有失偏頗,網絡上的一些謠言言過其實,有的又過于低估疫情的嚴重性。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對國外受眾理解疫情中的新聞報道有限定作用,使其既不過于盲目樂觀,也不過分恐慌。對疫情報道的合理認知大致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事件真實還原性
前例中引出國家領導人的看法“very serious”,強調疫情的嚴重性,對于沒有防疫意識的受眾有一定的約束力。后例中也使用程度變動語likely與very,使得話語更為精確,澄清“物流運輸的外包裝攜帶病毒”這一謠言,避免引起過度恐慌,影響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
(2)醫(yī)學工作透明化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多方統(tǒng)籌協(xié)調,政府工作的公開化、透明化有利于國外受眾及時掌握疫情信息,了解救援情況。政府信息不流暢,容易引發(fā)網上不良輿論。如下例:
本例指出病例研究過程十分復雜,研制抗疫情藥物任重道遠,但醫(yī)學研究者仍然迎難而上。使用“very heavy”,突出醫(yī)學研究者在極其艱難及危險的情況下研究新冠肺炎病毒,避免受眾因不知情而產生政府不作為、疫情控制沒有進展等不良輿論,同時體現抗戰(zhàn)疫情前線的艱辛與不易,感動了許多受眾,營造了理解醫(yī)學研究者、群眾身體力行抗擊疫情的良好輿論氛圍。
(3)家國情懷堅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下,有些圖謀不軌或缺乏主見的人受到輿論的影響,轉發(fā)有關分裂國家、影響國家安全等文章,國外媒體也不乏對中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種族歧視性報道。因此,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也合理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語建構中國在抗戰(zhàn)疫情中的形象。如下兩例:
前例中,通過遞進關系“很差”或者“非常差(poor or verypoor job),表明英國民眾對其聯邦政府所作所為的極度不滿,以此來說明在疫情影響下情緒變動是很正常的,即使發(fā)達國家的民眾對政府也充滿了極度不滿。后例說明中國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沒有對新冠肺炎疫情宿主野生動物放任不管,而加入“almost”和“immediately”兩個程度變動語,體現國際社會對中國行為的高度贊賞??梢钥闯鲋袊槍Υ舜我咔橹械耐饷捷浾摬⒎遣扇》湃螒B(tài)度,也通過外宣新聞建構自身形象。
(二)范圍變動語
范圍變動語與程度變動語功能相似,都是對話語進行調整,適當地改變話語的真值條件。范圍變動語多后接數詞,并且對現有語料進行統(tǒng)計可知,范圍變動語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發(fā)揮的作用也比較單一,其目的是使新聞報道更加準確,如下例: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疫情外宣新聞報道十分注重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特別是對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受捐贈金額等問題,這體現在對時間、人物的具體數量都有嚴格要求上。模糊限制語將具體的數字連接限定在一個具體的范圍內,更為精確。
(三)直接型模糊緩和語
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對事件做出判斷,直接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也是一種交際策略,表明說話者尊重他人的觀點。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使用的直接型模糊限制語,可以歸納為意見、態(tài)度以及認同三類用途。
1.意見,
該例從一名一線工作者的角度,使用“feel”委婉地傳達自己對于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傳達模式的意見,不僅要對自己的親人做到告知、科普的義務(tell our parents),同時還要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澄清疫情實際狀況,在朋友圈樹立相關意識(create awareness in our circle of friends to make themunderstand what is actually the situation here)。
2.態(tài)度
疫情中的很多外宣新聞報道突出了各國對我國在疫情中所作所為的贊賞與表揚。而這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的固定模式表現為直接型模糊限制語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然后通過間接型模糊限制語還原話語的真實性。如上例中使用了語氣強烈的I have to,用以顯示自身支持中國抗擊疫情的堅定態(tài)度,使用I feel表達對中國應對疫情的有效舉措的認可態(tài)度。
3.認同
對于疫情防范中的某些政府規(guī)定,受眾表示支持,對于醫(yī)務工作者的能力,受眾表示認可。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多使用直接型模糊限制語表達自身認同。在本例中,we believe和we will be able to表明外國人對中國醫(yī)療水平的認同,并對最終能夠戰(zhàn)勝疫情抱有信心。
(四)間接型模糊緩和語
間接型模糊限制語通常引用其他話語作為話語支持,使話語顯得更為客觀公正,有理論依據。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按照所引用證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分為以下四種:
1.依據規(guī)范
隨著疫情的發(fā)展,國家會針對疫情期間各種突發(fā)狀況做出一些臨時性的規(guī)范,如懲治在疫情期間故意傳播病毒的人、對網上肆意散播的各種無根據謠言予以打擊等。上述例子中就是援引“周一發(fā)布的一項指導方針”(a guideline issued onMonday)作為依據,并以此為依據來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一間接型模糊限制語體現了我國應對疫情時,在相關制度方面的完善,凸顯了對人民群眾的重視。
2.依據報道
對于此次重大疫情事件,多家媒體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報道,設立了許多不同的專欄,媒體間互相借鑒援引、交換信息,有利于受眾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疫情狀況。如此例中引用易彩網新聞門戶上的報道(A report on news portal yicai,corn)的信息對新冠肺炎疫苗實驗階段進行報道。
3.依據專業(yè)人士
在疫情報告中不乏一些專業(yè)人士的判斷,如鐘南山院士對于疫情藥物研發(fā)進展做出的報告以及對疫情拐點做出的預測,這些使受眾對戰(zhàn)勝疫情充滿了信心,而且具有很強的權威性。上述例子中就引用了協(xié)會副會長對我國受捐贈狀況與疫情發(fā)展態(tài)勢做出的權威闡述。
4.依據組織機構
與依據權威人士的間接性模糊限制語不同,引用組織機構話語可以更明確地做出相關統(tǒng)計,上例中的數據都是較為具體的,如2478例新增確診病例、108例新增死亡病例。上例中的local health authorities said Monday,屬于正規(guī)的組織機構發(fā)言的間接型模糊限制語的標志,因此獲取的統(tǒng)計數據也較為客觀、真實、有信服力。
四、結語
通過對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的定量與定性分析,可以發(fā)現模糊限制語在發(fā)揮以往功能的基礎上有一些新的發(fā)展與變化,可以歸納為一些更為具體的用法,顯示出無論是在語義層面還是在語用層面,模糊限制語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啟示我國疫情外宣新聞報道撰寫者要善用模糊限制語,發(fā)揮模糊限制語在疫情外宣新聞報道中的作用,語義上使語言表達更為準確、簡練,語用上使語言表達感情色彩更為強烈、更有感染力,充分發(fā)揮模糊限制語在疫情報道中傳遞正能量的效果。此外,量化分析對比呈現了Peoples Dailv中直接與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也對我國疫情外宣新聞報道撰寫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主要使用間接型模糊限制語增強疫情外宣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權威性,也要更多地使用直接型模糊限制語,發(fā)揮其貼近公眾、易于帶動良好的輿情氛圍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