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堅勇 顏天楚
摘? 要: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歷來是教學的核心議題。本文簡要探討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點策略,分別為靈活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思路,彰顯教學藝術性;把握好“小細節(jié)”和“大概念”。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歷來是教學的核心議題。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對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談一些策略性意見,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助益。
一、靈活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即在于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為其提供良好的思維出發(fā)點,促進其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導入是否成功至關重要。就歷史學科而言,導入課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nèi)容特點靈活實施。
例如,在學習“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一課時,可以引用史料,以“有人認為(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反動、最混亂的時期;有人認為中國并非黑暗一片,中國社會還在進步”設疑,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使學生帶著疑問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在教學中,則定位“北洋軍閥”時間與空間等概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基本的時空框架,在此基礎上結合時間軸、歷史年表、歷史地圖,梳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再如,學習“古代美洲與非洲”一課,以美洲的“美食”導入,直接引出“文明的一體”這一主題,之后介紹古代美洲與非洲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狀況。在教學中可采用建構教學方式,通過歷史年表、地圖、史料等和學生一起梳理非洲文明,引導學生通過參照學習非洲文明的方式,自主完成對美洲古代文明的學習活動,進而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大洲文明的異同。這兩個例子所用的導入方法都比較簡單,但結合知識內(nèi)容特點則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新課堂思路,彰顯教學藝術性
課堂思路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長期以來,高中歷史課堂都是照本宣科,思路單調,教學的藝術性得不到彰顯,在新課程形勢下,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日益引起重視。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思路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不但有助于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也有利于促進其對知識的內(nèi)化。
例如,在教學“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時,筆者在對教材內(nèi)容即相關材料進行合理重組與編排的基礎上曾嘗試了一種主題討論課堂形式,以“困局·探路·燈塔”為題,和學生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這一主題較形象地詮釋了教學內(nèi)容,圍繞于此開展“直視時代的危機”“尋求時代的轉機”“彰顯真理的生機”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闡釋歷史背景后引導學生分析工人的方案和空想社會家藍圖失敗的原因,更細致分析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程,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燈塔”的歷史價值及其自我革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從而引領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這種新穎別致的形式與傳統(tǒng)的劃重點講解無疑有著天壤之別,其很好地彰顯了教學的藝術性,使得學生獲得別開生面的課堂體驗。
三、把握好“小細節(jié)”和“大概念”
有一定教齡的高中歷史教師有一個共同體會,即學時的有限性與龐大而細密的歷史知識之間存在著不容易克服的矛盾。對此筆者的看法是,要善于用少數(shù)的核心概念來整合學科內(nèi)容中零散的概念、組織歷史學科的知識并建構完整的概念體系、超越對零散史實的記憶,從而達成對歷史的深層理解等解決方案。
例如,在學習“三國至隋唐的文化”一課時,筆者首先以“曹操誅殺孔融”引發(fā)“文化的擔憂”入手,導出“文化秩序的崩塌與重整”的教學主題,進而以歷史地圖反映的政權更迭體現(xiàn)出“秩序的崩解”,而佛道并起與魏晉玄學,代表著“秩序的重整”,此時期的文化成就更是異彩紛呈,而“秩序的外延”則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文化的影響力。整節(jié)課圍繞教學立意,準確選材,小細節(jié)的引入使大概念的教學更生動,從而高效地促成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再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一課時,以解讀1808年西班牙銀元入手,直接引入資本主義殖民擴張的歷史,進而以“遭受奴役的印第安人”、“英國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通車”、“俾斯麥主持召開柏林會議”三個場景來分析殖民擴張三個不同階段,這樣做的好處是形象生動,故事性強,最后則通過簡述印度、中國等國家的反抗斗爭,強調不合理不公正不正義的殖民統(tǒng)治必將被打破。這樣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來呈現(xiàn)歷史宏觀視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兼顧小細節(jié)與大概念,從而保證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點策略,分別為靈活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思路,彰顯教學藝術性;把握好“小細節(jié)”和“大概念”。當然,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課題,需要一線教師結合實踐不斷積極思考和探索,本文一些淺見,愿與同仁交流。
參考文獻:
[1]趙素芝.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研究[J]. 新課程導學,2016,000(007):41.
[2]楊琛. 試談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中),2014,000(00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