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娜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出現情緒問題,人們開始重視對于幼兒健全性格的培養(yǎng)不同性格的人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和做法往往有著不同的影響,性格樂觀,積極的人面對著壓力往往也會迎難而上,而性格消極的人面對困難容易出現崩潰。因此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必須引起家長的關注,想要培養(yǎng)小孩良好的性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歲數小的孩子的性格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父母可以說是小孩的第一個老師,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本文就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教育態(tài)度;父母;幼兒性格;形成;影響
前言:
性格是具體表現在人們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日常行為當中。孩子們的性格也往往在現實日常當中逐步形成,父母作為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他們的教育態(tài)度直接對孩子性格形成產生影響。不同的教育態(tài)度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性格有著天差地別,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會一一對孩子產生影響。因此父母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重要影響作用,并積極利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孩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不同教育態(tài)度下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
(一)專制型教育態(tài)度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的大部分家長往往都是專制型家長,這一部分家長通常都會認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懂的事情很多,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現錯誤,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嚴厲的管教。而專制行父母在進行管教孩子時往往會采取強硬的態(tài)度,甚至出現暴力現象,以進一步控制孩子的言行舉止。這種教育態(tài)度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在處理事情上演會缺乏信心,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嚴厲管教讓孩子缺少自主成長的機會,孩子會過分的過分依賴父母,面對突發(fā)事情,第一時間也會想到父母,而不是主動應對。時間一長,性格定了型,就算孩子長大成人,在處理事情方面也往往會出現優(yōu)柔寡斷的現象。
(二)放任型教育態(tài)度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
放任行父母的教育理念與專制行父母的教育理論大相徑庭,這類父母往往隨心所欲,遵循孩子自由成長的教育理念,發(fā)揚幸福的教育態(tài)度會讓父母對孩子的日常和學習缺少關心,認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自己懂事,而忽視了父母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放任行父母在性格上往往存在著較為極端的現象,他們的性格或過度內向、社交能力差,或性格極度外向、社交生活豐富多彩,這兩個極端的性格都會導致家長忽視對孩子的引導,對孩子進行放縱教育。在這種教育態(tài)度下成長的孩子也往往容易出現極端,父母的過度放縱導致幼兒性格驕縱、過于自我、難以控制自身的欲望,缺乏責任感。
(三)尊重型教育態(tài)度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
尊重型父母在要我成長過程中,不會對孩子進行肆意的打罵,而是更多的尊重孩子的想法,積極的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并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和引導,對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更多的是基于孩子建議,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尊重型教育態(tài)度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明白事理,無論是在與父母相處還是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都會重視互相尊重。長大以后就算面對突發(fā)事件可以從容面對。
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
(一)要對孩子有耐心
年紀小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比較隨心所欲,例如面對父母精心制作的晚餐,不想吃就不吃;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卻不睡覺;在逛街時遇到玩具就拼命苦惱不買不行……這些都是會令父母抓狂的日常現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往往會暴跳如雷,覺得孩子不聽話,進一步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是一種典型的錯誤做法,家長不能以成年人的心理去理解小孩子的想法。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家長應該時刻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溝通,雖然這樣做很艱難,但作為一名家長,在孩子進入抓狂狀態(tài)時,應該要比孩子冷靜,并積極引導孩子進行冷靜。當雙方都冷靜下來時,家長進一步與孩子進行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告訴孩子應該要怎么做。
我曾經見過一個孩子,一旦困了或者餓了,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會刺激到他的敏感內心,進而出現無理的哭鬧。一開始,他的父母面對他的無理哭鬧,往往都克制不住自身的怒火,進而對孩子進行打罵,事實上這樣的處理只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后來該家長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會等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后告訴孩子,哭鬧并不會讓別人知道你想要做什么,如果是覺得困了餓了可以直接說出來,讓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而不是自己在那里哭。后來這一名孩子就很少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了。
(二)言出必行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為了一個目的而給孩子許下一些承諾,當父母的目的達到時,卻不再對孩子兌現自己的承諾,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例如為了鼓勵孩子積極學習,就許下了孩子考一百分就帶他去旅游的承諾,當孩子真的考到一百分,父母就往往以工作忙為由,遲遲不去兌現自己的承諾。我認為無論是否出于善意,家長都不要輕易的去欺騙孩子,要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誠信,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說到做到的,并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形成言出必行的優(yōu)秀品質。
(三)不要強加意愿于孩子身上
中國父母最典型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最典型的現象就是在高考選擇大學志愿時父母加以干預。孩子會有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充分的認識到就算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而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去執(zhí)行,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讓孩子更加的樂觀向上、有主見,有利于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
總結:
總之,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父母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而幼兒時期形成的性格,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形成,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切忌用自身的想法去束縛孩子的意愿。父母應該給予幼兒創(chuàng)造鼓勵的、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尊重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讓孩子的健全人格得到塑造,實現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曉曼.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J].家教世界,2021(12):62-63.
[2]石小云.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