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
文藝界也是一個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大染缸,迎合與諂媚之風,滋生出一茬又一茬假人空的文藝作品和文藝現(xiàn)象。因此,文藝界離不開批評,界內(nèi)界外都需要批評。一個社會不會因為批評者的存在而走向災難,只會在消滅批評者的獨自狂歡中走向滅亡。然而,堅持批評的建設性是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藝人才良性發(fā)展的生命線。
看過國產(chǎn)動畫大片《哪吒》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魔丸在申公豹的慫恿下成長,他就極可能成為大魔頭,而在有愛的李靖家成長,他的妄火會很自然地被消融,繼而成為哪吒三太子。
因此,人性是基于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任何一個被世俗所批判的罪人,他的父母不是他選擇的,他頑劣偏激的天性也不是他選擇的,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邊緣性因素也不是他選擇的,但是基于這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大前提,總會有一批人以這種形態(tài)而產(chǎn)生,沒有人能真正逃離社會這個大染缸。一個良善的人是因為受到了社會中一些良善因素的左右,而一個邪惡的人則是因為受到了社會中一些邪惡因素的影響。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個生來就邪惡的個體,只有邪惡的生長環(huán)境。
同樣地,文藝界也是一個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大染缸,迎合與諂媚之風,滋生出一茬又一茬假大空的文藝作品和文藝現(xiàn)象。因此,文藝界離不開批評,界內(nèi)界外都需要批評。一個社會不會因為批評者的存在而走向災難,只會在消滅批評者的獨自狂歡中走向滅亡。然而,堅持批評的建設性是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藝人才良性發(fā)展的生命線,而那些依靠抨擊和貶低他人的人格來提升短暫優(yōu)越感的“批判”,在業(yè)內(nèi)絕對不受歡迎,亦絕無前途。
批判別人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想一想:在文藝方面誰才是真正的權威?毫無疑問,是“藝無止境”,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我們是否能把對別人的批判換成和藹誠意的溝通和對話呢?我們是否能把對別人的批判變成對他人善意的幫助和指導呢?同時,我們在批判別人的同時,是否也該權衡一下自己還有哪方面的缺點和不是呢?只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虱子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蟣子,又是否能夠止癢呢?
常言道“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文藝批評同樣也需要有這樣的自知之明,我對你的認可并不意味著對你處處俯首帖耳;我對你的批評,也并非意味著我就比你強。若贊美讓你驕傲自大,那你并不值得被人贊美;若批評讓你更加優(yōu)秀,那你終將會獲得他人的肯定。贊美未必真幫忙,批評不一定都添亂。自知者,不會因為別人的夸獎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忿忿不平。
人們總想通過批評來改變他人,或者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然而,生活沒有按照“我”認為應該發(fā)生的方式去發(fā)生,這是令人痛苦的原因,不是嗎?問問自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容易,還是改變他人和改變這個世界容易?就連上天都不可能去改變一個人,除非他自己去發(fā)生改變。因此,我認為,審視一切卻包容一切,批判一切卻順應一切,即是一個文藝批評者最好的心理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