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彥
“白相大世界”,是上?!按笫澜纭遍_業(yè)百余年以來,幾代上海人娛樂樣式的首選之一。今天,承載了幾代上海人記憶的“大世界”游樂場華麗轉(zhuǎn)身為非遺傳習中心。然而,很多上海人,包括很多老上海人,并不知道100 多年前“大世界”是由誰創(chuàng)建的,又是怎樣建成的。
17 世紀,隨著蒸汽機的誕生,工業(yè)革命蓬勃興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遇到發(fā)展瓶頸,開始發(fā)起殖民運動,把目光擴展到中國。1840年英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于是在1843年,上海開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槍炮打開中國國門,在口岸分割“租界”作為他們在中國的“領地”,英租界由英國政府管理,法租界由法國政府管理。租界建立,外國人就進來了,帶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大量西方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煤氣、自來水、電燈、電話等,大大提升了上海的生產(chǎn)能力和生活水平。工業(yè)發(fā)展需要工人生產(chǎn),除了上海本地人,周邊地區(qū)甚至全國各地的移民都來了,廣東人、浙江人、江蘇人……這樣一來,上海就成了華洋雜居、五方雜處的大碼頭。各方文化沖撞融合,優(yōu)勝劣汰,達到求同存異、和諧共融,就像“上海”的名字,上善若水,海納百川,形成了上海特有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海派文化。在中外文化的熔爐中,上海不斷有新的文化樣式出現(xiàn),海派文化更是以敢于革新、開風氣之先的特點著稱于全國。
海派文化兼容并包,成為思想文化的搖籃。共產(chǎn)主義思想首先在上海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法租界成立。西方的交響樂、電影、話劇,外地的紹興獨板、淮劇,都在上海和平相處。20 世紀30年代,上海的一個地界號稱“遠東百老匯”,有100 多家劇場,包括嵩山、長城、大眾、國泰等劇場和大戲院,其他娛樂項目如賭場、跑馬廳、跑狗廳、跳舞廳等應有盡有,各種不同的娛樂需求都能在上海得到滿足,上海的娛樂業(yè)得以迅猛發(fā)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世界”應運而生。這是一幢L 形的建筑,沿街為四層樓房,中間拐角處建起了一座七層高塔大門樓,古羅馬式鐘樓形結(jié)頂,據(jù)說這是“大世界”創(chuàng)始人黃楚九聽信了風水師的建議,用來鎮(zhèn)邪的。場內(nèi)除了有露天大舞臺(后來被大家稱為中央場),樓群的每層都有三四處大小劇場,可演戲、放電影。場內(nèi)還設有中西餐廳,天橋走廊下有小吃攤。為了招徠顧客,黃楚九挖空心思,弄來了多只小毛驢,只要花上一角錢,就可以騎上小毛驢優(yōu)哉游哉地兜上兩圈。城里人看慣的是黃包車、有軌電車,小毛驢可是稀罕的東西,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黃楚九還利用露天的空間,設置空中飛船,讓游客在空中環(huán)游取樂。此外,各種新奇玩意層出不窮,有坐風車、拉杠鈴、擊電棒、打彈子、套金剛、釣王八、吹橡皮牛、吃角子、老虎機等,還有蛇身人、三腳人、連體人等“怪胎”展出,使上海人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游客紛紛而來,錢財也滾滾流進了黃楚九的腰包。
不僅如此,“大世界”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其樓群建筑面積1.47 多萬平方米,門口為12 根圓柱構(gòu)成的六角形門樓,主要是仿西方古典式,但僅限于大門、圓柱大廳及劇場等。里面部分比較突出中國傳統(tǒng)建筑樣式,像劇場、茶室等,是近代娛樂建筑當中有代表性的場所。
一方面,“大世界”是一個“戲曲大超市”,京劇、昆劇、越劇、滬劇、豫劇、評彈、淮揚戲、黃梅戲、滑稽戲……都能在這里任意選看;另一方面,“大世界”還是一個“娛樂大超市”,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哈哈鏡變化萬千,讓人忍俊不禁;場內(nèi)引進的“走線飛船、機器跑馬、升高椅、升高輪、秋千架、各種電光、西洋鏡”(以上游玩項目見“大世界”開業(yè)廣告)等娛樂項目,千奇百怪,叫人流連忘返。不僅如此,“大世界”還邀約諸多謎家設立“文虎社”,每晚懸掛燈虎(謎語),有人猜中及揭曉后,就以游券或薄彩車酬相贈,以助雅興。據(jù)說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多次射虎猜謎,收獲頗豐。難怪后人打出了“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钡膹V告語。
提到大世界,就不能不提它的創(chuàng)始人黃楚九。黃楚九是浙江余姚人,15 歲來上海打拼,以賣藥起家,進而轉(zhuǎn)行娛樂業(yè)。最初的成就就是創(chuàng)辦“樓外樓”游樂場。
當時上海有個文化人“海上漱石生”(真名孫玉聲),他同朋友游歷日本時,見許多高樓大廈的屋頂都建有花園,并附設游藝雜耍場地,很是新奇?;貒蟊阏业近S楚九,因為他知道黃楚九對這種國外的新鮮玩意有興趣。果然,黃楚九一聽頗受啟發(fā),認定這是一個本輕利重的生財之道,就決定用賣藥賺來的錢投資建造一個上海的屋頂花園?;▓@的選址在浙江路、九江路、湖北路相交的“新新舞臺”頂上。這個位于英租界的戲園共五層樓高,由于當時上海灘沒有高樓大廈,登上此樓頂已可極目遠眺,東望黃浦灘,西見跑馬廳,故取名“樓外樓”?!皹峭鈽恰庇?912年11 月24 日開業(yè)。
所謂“樓外樓”,只是在“新新舞臺”的頂屋加蓋一玻璃頂棚,最初不過是給城市中人登高覽勝,開闊胸襟。因為面積不大,除露天處可以俯瞰上海的風景外,屋內(nèi)場子僅可賣些茶點,另外還設些說書、唱灘簧、變戲法等簡單節(jié)目??墒撬鼘邸败堲[猛”的上海人來說,卻是一件新鮮的大事件。屋頂造花園,可以登高瞭望飽眼福,尤其在重陽日,大可不必去龍華塔,只需上“樓外樓”即可實現(xiàn)登高的愿望了;同時還可以聽聽評彈,看看滑稽戲,真是實惠透頂。但是,一向追求“噱頭”的黃楚九還不滿足,又獨出心裁:其一,是安裝了兩面“哈哈鏡”,時人稱為“凹凸光之奇鏡”。人們首次在哈哈鏡上看到自己忽胖忽瘦、奇形怪狀,無不笑得前翻后仰。其二,是在上海灘首先引進電梯,盡管這個電梯只能容納兩位乘客,但因其新奇,“軋鬧猛”的市民紛紛前往,嘗試乘電梯的滋味,開開眼界,甚至近郊的人也特地到此一游。一時間,去“樓外樓”的游客還真不少。這樣一來,每天的進賬,讓黃楚九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
俗話講“人算不如天算”,黃楚九的發(fā)財夢剛開始,就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因為“新新舞臺”的結(jié)構(gòu)有問題,無法承受樓頂那么多游客的重負,房子塌下來怎么辦?英租界當局一紙命令:拆!
但黃楚九不死心,還想另找地方開游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多番努力后,黃楚九說動了法國領事甘司東,要下了延安路西藏路最靠近英租界的一塊地,開始投資建造“大世界”。1917年7 月14 日,“大世界”正式開張,也就是說到2017年,大世界已經(jīng)100 歲了。
2016年,這座曾被譽為中國文化“東方之門”的“大世界”在長達十幾年的“閉關靜休”后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在它“百年誕辰”之際,這座昔日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游樂場,以“大世界傳藝中心”的全新形象重現(xiàn)在上海市中心。它有新的使命——成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活態(tài)展示傳承平臺和“民族、民俗、民間”文化集聚高地。
全新亮相的“大世界”仍以原先的文藝演出和娛樂業(yè)態(tài)為主,集傳統(tǒng)戲劇戲曲、雜技魔術、民間民俗展示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與中外優(yōu)秀歌舞表演為一體,同時展現(xiàn)國際最先進、時尚的娛樂形式,包括多媒體秀、動漫、互動娛樂等,但對非遺的傳承是“大世界”最為令人矚目的特點。
新開張的“大世界”,定位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活態(tài)傳承,內(nèi)設非遺展覽、非遺表演、非遺傳習、數(shù)字非遺、非遺美食五大功能業(yè)態(tài)。步入其中,竹編、磚雕、面塑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精粹異彩紛呈,令人恍若進入獨具魅力的“非遺小世 界”。
“大世界”二樓是戲曲茶館的所在地。一張張八仙桌配上長木凳,正是傳統(tǒng)茶館的模樣。每天10 時至12 時、14 時至16 時,茶館里熱熱鬧鬧,民樂演奏、評彈、戲曲電影等曲藝類目循環(huán)展示。從茶館轉(zhuǎn)出來,原生態(tài)的非遺展廳就在附近。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東陽竹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何福禮的竹編作品令人眼花繚亂,其中既有實用性為主的竹籃子、竹簍等,也有獨具藝術魅力的龍鳳竹編盤。“大世界”三樓是非遺傳習教室的所在地,游客可以通過預約來參與非遺體驗。同在三樓的“非遺再設計——光陰盒子”展,則是利用新科技,將非遺變幻出全新的藝術形態(tài)。光影藝術家JUJU WANG 的作品《云屋》,以有800年傳承歷史的手工傣紙為基本材料,用激光雕刻出形態(tài)不一的云朵,每片云都以魚線懸掛在白色支架上?!按笫澜纭彼臉鞘欠沁z劇場,非遺舞蹈劇《重返狼群》在此演出,劇目還會跟著季節(jié)的變化來進行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