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國軍曹冬(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
墨子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始祖?!安┩ü艜钡哪?,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shù)慕y(tǒng)治者懷有極大不滿,對下層百姓的疾苦抱以深切同情。
墨家思想和當時的儒學同稱“顯學”,但它與孔孟儒學又有不同。在儒家學說居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社會,墨家長期被冷落,直到近代,墨家思想才又引起人們的重視。
墨子“兼相愛”思想是墨家區(qū)別于其他諸子學說的重要特征,是墨子倫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兼愛是不別親疏、不分遠近的普遍愛。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愛人如己,愛無差等。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即要求人們把別人的國、家、身當作自己的國、家、身來看待,要視人如己,不分差等地去愛一切人。墨子認為,愛自己和愛別人是統(tǒng)一的,愛別人實質上也是使自己得到愛和保證,所以對待別人和對待自身是不應有差別的。他以“孝”來例闡明自己的主張:每個人都愛自己的父母,也希望別人愛自己的父母。但一個人只有先愛別人的父母,然后別人才能以愛自己的父母作為報答。如果你傷害別人和別人的父母,那么你和自己的父母也會受到傷害。二是兼異于別,以兼易別。所謂“兼”就是相互補充、彼此照應?!笆且月敹髂?,相與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舉乎”。意思是說,兼能使個人的長處通過彼此幫助,變成所有人的長處?!皠e”是“兼”的反面,即彼此分離、對立、不相容。墨子堅持是“兼”非“別”的鮮明立場,并主張“兼以易別”,即發(fā)揚“兼”消除“別”、用“兼”代替“別”。認為只有“兼”、“兼愛”才是“圣王之道”。
在墨子學說中,“兼相愛”和“交相利”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皭廴苏撸吮貜亩鴲壑?;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兼愛”本身就是以“交相利”為基本內容。所謂“交相利”是指人與人、國與國在相互交往中堅持互利原則,彼此不得侵犯對方的利益?!敖幌嗬痹瓌t既是實現(xiàn)“兼相愛”的必要途徑,也是“兼相愛”所必然的行為準則。
“兼相愛”與“交相利”相統(tǒng)一的思想,表明墨子“義利合一”的義利觀。墨子也講“義”,只是在他看來,“義”不能離開“利”而存在,二者合而為一。即“義,利也”,義就是利。考察墨子所謂“義”的基本含義,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以不侵犯別國利益和他人勞動成果為義。他認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是不義行為。而發(fā)動戰(zhàn)爭,掠奪別國,則更是不義,所謂“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其二,助人以利,謂之義。也就是說,只有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才是真正的“義”。因此,墨子是以“利”為辨別道德行為是“義”還是“不義”的唯一標準。
同“義利合一”的義利觀相聯(lián)系,在道德評價標準問題上,墨子將“志”“功”合一,提出了“合其志功而觀焉”的命題。所謂“志”,即道德行為的動機;“功”,則是指道德行為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墨子的“志功合一”論,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不管行為效果善惡顯著與否,都要注重于行為動機的考察。首先,即使行為效果是善的,也要看行為者的動機是否善。其次,在行為效果的善惡不明顯情況下,更要注重于行為動機的考察。二是行為動機的善惡明確以后,對道德行為的評價應注重效果。墨子認為,賢善的人應當選擇功效大的行為而為之,君子之德不能只是獨善其身,還要鼓勵大家都來踐行仁義。在墨子思想中,“志功合一”論是極為精湛的思想,也是我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內容。
人的道德品質是如何形成的,墨子強調后天環(huán)境的作用,他以染絲為例: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幫染不可不慎也。墨子不但闡明了人的善惡之性是后天形成的,還提出了“染不可不慎”的主張。墨子認為,對環(huán)境的影響必須十分重視,特別是慎重擇友。他說,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等“先圣六王”之所以品德高尚,被后人所敬仰,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品德高尚的人作為朋友或親信;而那些昏君暴君,如桀、紂、幽王等,之所以德行喪失,國破身亡,是因為選擇了惡人奸臣作親信。君王是這樣,一般人更是如此。
墨子的思想感情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通,他還提出“非命”說,反對命中注定論,主張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傊?,墨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