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信息疫情”視域下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公眾焦慮的影響分析
——一項青年大學生群體的調查

2020-11-27 05:33
昭通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媒介社交疫情

王 亞

(阿壩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四川 汶川 623002)

2020年2月,Karen 等人發(fā)表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文章稱:此次肺炎疫情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社交媒介“信息疫情”(infodemic)[1]。蓬勃發(fā)展的社交媒體趕上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社交媒介用盡“洪荒之力”向世界傳播泥沙俱下的巨量疫情信息,誘發(fā)“信息疫情”?!靶畔⒁咔椤本唧w指巨量的正確、錯誤信息混雜,影響受眾發(fā)現(xiàn)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信息來源的情況[2]?!靶畔⒁咔椤本哂袀鞑タ焖?、信息過載、關注度高、污名歧視、真?zhèn)坞y辨、效果危害等特征[3]。其中,人生閱歷、社會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尚待完善的青少年是易感人群之一。本文通過對川、滇、渝三省市高校3178名大學生的調查,據(jù)此分析“信息疫情”視域下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公眾焦慮的影響。

一、調查方法與設計

(一)調查方法

本次研究依托問卷調查,并整合量化和質性研究的優(yōu)勢,客觀、真實掃描“信息疫情”中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公眾焦慮的影響。課題組于2020年2月期間,采用無記名在線問卷系統(tǒng)和方便隨機抽樣方法,選取四川師大、內江師院、阿壩師院、宜賓學院、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昭通學院、云南師大、云南特殊教育職院、重慶幼兒師專、重慶機電職業(yè)技術大學等10 所高校為取樣點,通過專任教師、輔導員、就業(yè)干事,向所在院(系)、班級的學生群推送問卷鏈接,在征得本人同意后,邀請其填寫。調查結束后,共收回問卷3 182 份,有效問卷3 178 份,有效率99.87%。后期,通過被調查者預留的聯(lián)系方式,以郵件、電話等形式對部分大學生進一步訊談。

(二)調查工具

本次問卷調查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共14 項診斷指標題目組成。依據(jù)我國量表協(xié)作組提供的診斷指標,對累計加分的賦值結果進行焦慮等級解釋,依次分別是“可能為嚴重的焦慮癥狀(S ≧29)”“肯定有明顯的焦慮癥狀(21 ≦S<29)”“肯定有焦慮癥狀(14 ≦S<21)”“可能有焦慮癥狀(7≦S<14)”和“無焦慮癥狀(S<7)”。訪談過程采用標準化訪談提綱,共10 題,涉及大學生在“信息疫情”中使用社交媒介的態(tài)度、感受。

(三)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被調查大學生的基本情況。性別:男性878人、女性2 300 人;民族:漢族2 188 人、少數(shù)民族990 人;就讀層次:研究生8 人、本科2 271 人、???99 人;就讀學科專業(yè):自然科學531 人、社會科學697 人、人文藝術713 人、其他1 237 人;就讀年級:一年級797 人、二年級750 人、三年級962 人、四年級591 人、五年級78 人。

二、大學生社交媒介使用方式的基本情況

1.社交媒介的使用目的。在“社交媒介的使用目的”調查中,39.11%的大學生通過社交媒介平臺與朋友、同學一起休閑娛樂;37.04%的大學生通過社交媒介及時獲取疫情相關信息;13.69%的大學生通過社交媒介進行知識學習;5.03%的大學生希望社交媒介來聊天談心、認識新朋友;0.35%的大學生通過社交媒介購物、獲得或分享購物經(jīng)驗。另有4.78%的大學生通過社交媒介“看各種通知、追劇、看小說、打游戲”等。

2.社交媒介的使用類別。中國網(wǎng)絡社交媒介排行榜前十,大多在使用之列。64.7%的大學生群體常使用微信/QQ;29.9%的大學生常使用抖音/快手;3.2%的大學生常使用微博;1.2%的大學生常使用博客;1.0%的大學生常使用論壇。騰訊公司開發(fā)的微信和QQ 長居榜首。同時,擁有規(guī)模用戶6.48 億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類社交媒介,一度成為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的“新寵”。

3.社交媒介的使用時間。根據(jù)2019年上半年的《第44 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我國網(wǎng)民人均每日上網(wǎng)時長為3.96 小時。本次調查中,50.09%的大學生每日使用社交媒介時長是5 小時以上;24.83%的大學生每日使用社交媒介的時間是4-5 小時;19.89%的大學生每日使用社交媒介的時間是2-3 小時;5.19%的大學生每日使用社交媒介的時間是1 小時及以內。說明過半數(shù)大學生肺炎疫情期間每天使用社交媒介時間高于全國平均值,較長時間的“在線生活”成為“宅”常態(tài)。

4.社交媒介的人際交往。半數(shù)以上大學生(占比56.29%)采用上傳個人動態(tài)的“創(chuàng)作式交往”,這是肺炎疫情期間他們之間的主要交往方式,并通過照片、定位、文字、短視頻等開展;33.29%的大學生采用在線視頻、實時聊天等“及時式交往”;10.42%的大學生采用發(fā)送郵件、留言等“延時式交往”。同時,在采用“創(chuàng)作式交往”的大學生群體中,上傳動態(tài)頻率最高的為“每周少于2次”(占比66.74%),其次為“每天1-2 次”(占比23.29%)。在“人人皆可自媒體”信條引導下,大學生或采取自我增加曝光率的方式回擊疫情,宣泄不安。

5.“信息疫情”中大學生群體焦慮狀況。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呼吁:“國際社會不僅要對抗疫情,還要重視對抗虛假信息與謠言。假新聞比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快,同樣危險”。調查結果顯示,“信息疫情”中的大學生100%“可能有焦慮”。另外,58.87%的“肯定有焦慮”,15.48%的“肯定有明顯的焦慮”,28.48%的“可能有嚴重焦慮”。

三、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大學生心理焦慮的影響分析

(一)模型設計與變量選擇

1.模型設計

依據(jù)大學生焦慮測試的得分情況,并通過對不同焦慮癥狀采取得分賦值,共分五個等級,即“無焦慮癥狀”=1,“可能有焦慮癥狀”=2,“肯定有焦慮癥狀”=3,“肯定有明顯的焦慮癥狀”=4,“可能為嚴重的焦慮癥狀”=5,因被解釋變量為五項選擇變量,故數(shù)值越大則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社交媒介使用對大學生心理焦慮的影響越大。

2.變量選擇

在文獻梳理、問卷和訪談調查的基礎上,本次研究選擇大學生對社交媒介的使用時長、使用頻率、使用目的、上傳動態(tài)頻率、媒介依賴作為重要解釋變量,分析疫情防控期間使用社交媒介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影響的關鍵因素。研究運用引入模型的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取值類別及定義,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1)。

表1 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大學生焦慮的解釋變量及賦值

(二)模型評價與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23.0 量化分析軟件,對大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社交媒介的使用時長、使用頻率、使用動機、上傳動態(tài)頻率、媒介缺失的體驗等變量進行Logistic 有序回歸分析,并得出最后的模型回歸結果。模型的似然比是307.299,卡方值是200.14,且在0.05 水平上呈現(xiàn)顯著性,說明模型整體的擬合度較好。進一步分析得知,上述五個變量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均呈現(xiàn)顯著的正向性影響。其中,影響程度最大的為社交媒介依賴(B=1.307),其次為使用社交媒介上傳動態(tài)的頻率(B=1.137),最小的為使用社交媒體動機(B=0.336)。

表2 社交媒介使用方式對大學生焦慮的評估結果

1.社交媒介使用時間越長,大學生越焦慮

二者在0.01 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疫情發(fā)生后有關疫情報道的海量信息在社交媒介平臺飛速傳播,暗合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的傳播屬性。根據(jù)Lippmann 的“擬態(tài)理論”觀點,疫情本身的復雜和發(fā)展程度,超出大學生自身經(jīng)驗的認知范疇,面對疫情黑天鵝事件來襲,社交媒介營造的“擬態(tài)環(huán)境”自然成為大學生認識這只“黑天鵝”的重要渠道。加之先期疫情可靠信源較少、專業(yè)指導缺位,在浸入社交媒介的時間增量作用下[4],卷入“信息過載”的疫情話語體系的可能增大,大學生群體對疫情真相認識偏差拉大,出現(xiàn)“信息疫情”,造成焦慮、恐慌等情緒性應激反應。

2.對社交媒介依賴程度高的大學生更焦慮

二者在0.01 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且回歸系數(shù)值最大(B=1.307)。依據(jù)DeFleur 等人提出的“媒介依賴理論”,在全球疫情信息尚未明朗的輿論場,社交媒介中過高音量的疫情“信息噪音”加重了大學生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認知,反過來加劇其對社交媒介的依賴。調查結果顯示,在海量信息、惰性心理等因素的消極作用下,大學生社交媒介依賴表現(xiàn)出對電子儲存介質依賴的新特點[5],即對疫情判斷建立在對電子存儲介質依賴,而非自我認知邏輯基礎之上。繼而表現(xiàn)出快速遺忘、感官機能麻木等不良癥狀[6],加速“信息疫情”二次傳播。另外,“信息疫情”導致的社交媒介依賴,還呈現(xiàn)精神性依賴特征。在后期的訪談中,絕大多數(shù)被訪談大學生也認為“如果不使用社交媒體,便無法及時掌握疫情發(fā)展情況”。表現(xiàn)出“勉強適應,但仍然很想用(占比65.23%)”“焦慮不安,無所事事(占比14.57%)”。因此,在社交媒介的普及時代,大學生應加強自身“媒介素養(yǎng)體質”鍛煉,練就“抗疫”強健體格,及時對疫情信息降噪、消毒,增強應對“信息疫情”的數(shù)字化生存力。

3.微信/QQ 使用頻率越高,誘發(fā)大學生焦慮可能性增大

二者在0.1 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疫情期間,網(wǎng)絡“把關人”意識缺位,信息同質化、飛沫化,新媒介觸角延伸等影響背后是社交媒介的“集體狂歡”。在微信/QQ 強大的平臺功能“加持”下,“信息疫情病毒”呈現(xiàn)出“聳人聽聞的文字、毛骨悚然的視頻、混淆是非的圖片”等特征。以吸引眼球、刺激神經(jīng)、撩撥情緒為其傳播途徑。大學生則使用微信/QQ 進行情感表達與傳播的“陪伴式”社交過程中[7]不斷與信息疫情“親密接觸”。加之,微信/QQ 的強聯(lián)系性、封閉型特征,讓大學生很難走出其親手搭建的“疫情信息繭房”。故此,需要提升大學生的媒介選擇智慧,練就媒介甄別的“火眼金睛”,“注射”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丁香醫(yī)生等抗擊“信息疫情病毒”的有效“疫苗”。

4.關注的疫情相關信息越多,大學生越焦慮

在0.1 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長時間關注疫情相關信息,更容易陷入夸大信息和虛假信息所制造的“氣溶膠式”“信息疫情”雷區(qū),導致大學生群體認知困惑、風險評估提高[8]。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大學生群體的恐懼、焦慮情緒。另外,有研究證實,報道信息過載、情緒煩躁能誘發(fā)受眾回避信息行為出現(xiàn)[9]。世衛(wèi)生組織及時出手,聯(lián)合推特、臉書、騰訊和抖音為打擊虛假疫情信息積極努力。另一方面,根據(jù)蘭月新等人構建的“網(wǎng)民關注度轉移模型”,大學生接收的高壓疫情信息和其他低壓熱點信息間可能形成“信息競爭效應”,激活大學生關注低壓信息的轉移機制[10],進而逃離“信息疫區(qū)”,出現(xiàn)對“休閑娛樂”等低壓信息的更高關注(占比39.11%)。我們認為,培養(yǎng)大學生對“信息疫情”的辯證思維,提升對疫情信息的洞察力;培養(yǎng)大學生對“信息疫情”的理性洞察,提升對疫情信息的判斷力;提升大學生對“信息疫情”的法治觀念,增強對疫情信息的免疫力。

5.上傳個人動態(tài)越頻繁,大學生更焦慮

在0.1 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Katelyn 等認為,采用社交媒介平臺上傳個人動態(tài)、通話等自我暴露式的關鍵性技術,是建立虛擬社交關系的基礎[11]。疫情期間大學生群體的活動空間受限、社交渠道受擠壓,加速大學生對虛擬空間的社交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社交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同外界持續(xù)溝通、保持人際交流的唯一渠道。調查顯示,大學生越是頻繁上傳個人動態(tài),表明越渴望建立、發(fā)展虛擬社交關系。但,Susan 等認為虛擬空間社交關系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需要現(xiàn)實的接觸,否則無法長久[12],并且虛擬社交關系并不能給人實際幫助,且獲得的支持感受性也較弱[13],還可能引發(fā)“信息疫情病毒”的“人傳人”風險。因此,放下手機,為“流量社交”按下暫停鍵,多一份來自身邊親情、友情的“溫度社交”,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個有感瞬間。不成為“信息疫情病毒”的攜帶者,更不做“信息疫情病毒”的傳播者,阻斷“信息疫情”傳播通道,主動走出“信息疫區(qū)”,靜候春暖花開時。

四、總結

波及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起社交媒介的“信息疫情”,導致公眾產(chǎn)生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反應,長期以往勢必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需要提高公眾使用社交媒介的信息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公眾科學規(guī)劃社交媒介使用的方式。具體來說,公眾應當從合理規(guī)劃社交媒介使用時間,降低對社交媒介的依賴程度,關注官方、主流媒體信息,有效控制上傳動態(tài)頻率等方面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增強應對“信息疫情”的免疫力,從而降低心理焦慮等不良情緒,保持健康、陽光心態(tài)。

猜你喜歡
媒介社交疫情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戰(zhàn)疫情
聰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社交距離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平泉县| 丹东市| 济阳县| 荔波县| 兴宁市| 全椒县| 明星| 彭泽县| 略阳县| 古交市| 涟源市| 南开区| 阳城县| 白朗县| 临西县| 化德县| 沧州市| 徐州市| 宁化县| 祁门县| 西丰县| 盖州市| 太保市| 八宿县| 陇川县| 锦屏县| 米易县| 乐业县| 岳西县| 江津市| 扎赉特旗| 卫辉市| 米林县| 平阴县| 青河县| 鞍山市| 枞阳县| 金寨县| 兴安盟| 探索|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