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莉娟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河南 洛陽 471000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因其傳染性強,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痛低熱、胸悶、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1]。該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肺結核患者的耐藥率很高。故應重視耐藥肺結核患者的治療,該病反復發(fā)作,治愈率低[2]。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療效不理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因此,需積極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以促進患者病情減輕。因此,本研究針對100 例耐藥肺結核患者分組采用莫西沙星與阿米卡星治療,取得良好療效。具體如下。
選取于2015 年5 月—2020 年1 月期間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的100 例耐藥肺結核患者,按隨機數表方法分為對照組50 例,觀察組50 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2 例;年齡為61~74 歲,平均年齡(69.53±6.46)歲;病程為4~11 年,平均病程(7.14±2.31)年。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為62~76 歲,平均年齡(69.84±6.73)歲;病程為3~12 年,平均病程(7.52±2.35)年。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可對比。本研究已獲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肺結核相關診斷標準者[3];②肝功能檢查顯示正常者;③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者。(2)排除標準:①對相關藥物有過敏史者;②精神認知異常者;③中途改變、放棄治療者。
所有患者均進行化療方案治療,具體如下:乳酸左氧氟沙星(規(guī)格:0.2 g,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922)口服,每天0.6 g;吡嗪酰胺(規(guī)格:0.25 g,沈陽紅旗制藥,國藥準字H21022354)口服,每天1.5 g;鹽酸乙胺丁醇(規(guī)格:0.25 g,沈陽紅旗制藥,國藥準字H21022349)口服,每天0.75 g;對氨基水楊酸(規(guī)格:2 g,哈藥集團,國藥準字H23020494)加入500 ml 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異煙胺(規(guī)格:0.1 g,沈陽紅旗制藥,國藥準字H21022350)口服,每天0.6 g。
1.3.1 對照組:對照組加用阿米卡星(規(guī)格:0.2 g,河南輔仁懷慶堂,國藥準字H41022699)治療,加入250 ml 生理鹽水靜脈滴注,體重小于55 kg 的患者每日靜脈滴注阿米卡星0.4 g,體重大于55 kg的患者每日靜脈滴注阿米卡星0.5 g。
1.3.2 觀察組:觀察組加用莫西沙星(規(guī)格:0.4 g,拜耳醫(yī)藥,國藥準字j20150015)治療,每次0.4 g,每天1次。
(1)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段痰涂片轉陰率,實驗室痰檢顯示痰抗酸菌涂片為陰性,為轉陰。轉陰率=總轉陰例數/n×100%。(2)觀察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空洞閉合情況,空洞完全閉合或直徑縮?。?0%為閉合,空洞直徑縮小在0%~50%間為縮小,如空洞未發(fā)生任何變化甚至增大為未變??斩撮]合率=(閉合+縮小)/n×100%。(3)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皮疹、光敏反應。其中肝功能損害鑒定標準: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取血清,待檢,當血清TBIL>29 μmol/L 或ALT>40U/L 說明肝功能異常。總發(fā)生率=所有不良反應例數/n×100%。
數據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 周、6 周、8 周觀察組痰陰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段痰陰轉率對比 例(%)
治療后,觀察組空洞閉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空洞閉合情況對比 例(%)
觀察組光敏反應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對照組肝功能損害1例,胃腸道反應1例,皮疹1例,光敏反應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8.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42,P>0.05)。
肺結核是臨床常見病,主要是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所致。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導致結核分枝桿菌的活躍繁殖和菌株增多,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肺結核的發(fā)生、痰菌陰轉與細胞免疫密切相關[3]。一旦疾病發(fā)生,如果不及時有效的治療,便會加重疾病的病情程度。耐藥結核病病情復雜、病程長、痰陰性率低、傳染性強,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療效不理想。大多數耐藥結核病患者的藥物治療失敗的原因與用藥不合理相關,患者體內大量敏感細菌被殺死,為耐藥菌株的繁殖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環(huán)境,使患者容易出現藥物治療失敗,增加治療難度[4]。因此,合理藥物的選擇對結核病患者的療效和預后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莫西沙星相比阿米卡星具有更強的殺菌效果,可高效、長效、安全低毒的控制病情發(fā)展。采用莫西沙星治療耐藥肺結核效果顯著,更利于促進患者痰菌轉陰。莫西沙星片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以增強厭氧菌的敏感性,使其耐藥性增強,還可降低藥物的副作用。而阿米卡星主要通過靜脈途徑進入人體后經腎臟排出,在體內蓄積,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引起腎毒性,不良反應較多[5]。莫西沙星是新一代超廣譜氟喹諾酮類藥物,對DNA 回旋酶a 亞基區(qū),對細胞內外結核分枝桿菌有不同的殺滅作用。此外,其組織結構中含有甲基側鏈,能顯著提高藥物的抗菌、殺菌生物活性,阻止DNA復制和轉錄,發(fā)揮抗菌作用,且藥物吸收良好,療效更加顯著,安全性較高[6]。
綜上所述,相比阿米卡星治療,針對耐藥肺結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有利于提高痰陰轉率,促進空洞閉合,且不良反應較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