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虹
摘要:在近現代中國畫藝術史上,齊白石是一位從傳統(tǒng)走上革新且取得巨大成就的藝術家。他由民間走來,經過“變法”,又將富有生活氣息的民間藝術融進文人畫中,創(chuàng)作出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情趣作品,為文人畫的創(chuàng)作平添了勃勃生機的廣闊空間。本文旨在分析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因,對齊白石取得藝術成就的歷程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湖湘文化;書畫篆刻
中圖分類號:B8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02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18
一、前言
我國近代杰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齊白石,從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牧童和木匠出身,經過數十年的刻苦自勵,終于成長為譽滿全球的藝術大師。他的書畫篆刻藝術,傳承歷練,另僻蹊徑,突破前人,自成一家,創(chuàng)造出詩書畫印俱臻的藝術奇跡,書寫了人生和藝術的雙重傳奇。齊白石的藝術靈光,不但照亮了中國的藝壇,也給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光彩。畫家畢加索曾對張大千說:“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道出了齊白石在世界畫壇的地位。
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齊白石的一生是在藝術上不斷求變求新的一生。創(chuàng)新對于齊白石來說是他藝術成功的第一要素。突出表現在他的民間畫與文人畫的有機結合;傳統(tǒng)藝術元素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意象與具象的有機結合;寫意與工筆的有機結合;固有題材與新題材的有機結合;大雅與大俗的有機結合;鄉(xiāng)愁與童趣的有機結合;詩書畫印與他的大開合的思想有機結合等等。齊白石藝術為什么能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且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其動力是什么?
二、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因
鴉片戰(zhàn)爭以后,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內憂外患,積貧積弱,廣大農民更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面對貧窮困苦和壓迫,有的自發(fā)地或組織起來進行斗爭,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通過不懈的努力和進取,在事業(yè)上孜孜以求,改變自己的地位和命運;還有一種是將自己的命運寄托于神靈,忍受著貧窮和苦難。
齊白石是屬于第二種類型的鄉(xiāng)下人,他生長在貧苦農民家庭,一遇天災,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寫道:“窮人家的孩子,能夠長大成人,在社會上出頭的,真是難若登天,我是窮窩子里長大的……一家人對付著活下去?!卑藲q時,齊白石讀了不到一年的私塾,他十分喜愛讀書,經常手不釋卷,但家里缺少勞力做事,齊白石只好輟學,在家放牛砍柴。
生活是艱難的,但磨煉了齊白石的意志,他更執(zhí)著地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齊白石十五歲時學粗木工,勞動強度大,收入少。為改變這一現狀,他另拜師學做雕花工,并在實踐中改變雕花刀法,豐富雕花圖案,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新的變化和突破,深受鄉(xiāng)親們的贊賞。齊白石開始嘗到了創(chuàng)新的甜頭,慢慢形成了要立足社會,就必須不斷進取的觀念。這時的齊白石已不滿足于做手藝的現狀,在工余時如饑似渴地學習書畫篆刻和詩文,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藝人,實現由窮變富的愿望。經過多年的不懈的努力,終于走上了職業(yè)書畫篆刻家的道路。
齊白石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生活境遇并非一帆風順,為了躲避家鄉(xiāng)匪亂,五十七歲的齊白石只身來到北京,寄居寺廟,靠賣畫刻印為生。但因其作品走的是八大冷逸一路,不為京人所喜,賣畫生意寂寥,只得靠刻印艱難度日。為了生計,同時為了追求“超凡之趣”,年近六十的齊白石以“餓死京華,公等勿憐”的決心,付出了異乎常人的精力和代價,開始了變革和創(chuàng)新。他認真研究明清以來諸家文人畫作的特質,取各家精華。如徐渭的恣肆,八大山人的簡練,石濤的多變,金農的奇逸,趙之謙的冷艷,吳昌碩的宏渾,都能在齊白石的作品中得到體現。同時,齊白石將早年熟悉和掌握的民間繪畫營養(yǎng)熔于一爐,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實現了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新,成為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典范。
三、湖湘文化的薰陶和影響,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的根基
湖湘文化是唐宋以來構建并得到延續(xù)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它保留著儒家經典,同時吸納了佛道兩家的宇宙哲學和思辨方法,結合湖湘本土文化傳統(tǒng)和湖南人樸實勤奮、勁直勇悍、好勝尚氣、不信邪惡的特質,促使湖湘文化演變?yōu)橐粋€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傳承的地域文化。
齊白石在外祖父那里讀了近一年的私塾,熟讀“三字經”、“千家詩”,開始了湖湘文化的啟蒙教育。輟學后白天干活,晚上總要找些書讀。后又拜師學藝,從好幾位民間藝人和文人紳士那里受到湖湘文化的影響和薰陶。在此同時,他與同道好友組織了“龍山詩社”,參加“羅山詩社”,晤敘詩畫,交流心得,研討文化內涵。湖湘文化那種堅毅果敢,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深深注入青年時期齊白石的骨髓,成為他一生“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永不服輸的獨特秉性,造就了他意志上更堅強,事業(yè)上更專一的堅韌脾性。正如他自己主張的“要我行我道,下筆要有我法”。
四、名師的指點和教誨,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生的成長和事業(yè)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賦和勤奮以外,名師的指點和教誨彌足珍貴,特別是在人生的關鍵節(jié)點,有老師相知相助,便能堅定前行的方向和目標,不斷攀登。
齊白石在做雕花木匠時,遇到了鄉(xiāng)紳胡沁園,他不僅教齊白石讀書和繪畫,還介紹自己的朋友教齊白石的詩文和畫山水。并將珍藏的書畫名作給齊白石觀摩學習。
在胡沁園的鼓勵和提攜下,齊白石邁出了藝術生涯決定性的一步,逐步完成了從木匠到民間畫師再到文人畫家的蛻變。齊白石和胡沁園的相遇,應該說是齊白石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齊白石曾在詩中寫道:“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礙事,自燒松火讀唐詩。”
清末湘潭出了一位有名的經學家和文學家王闿運,袁世凱曾慕名邀請他擔任國史館館長。王闿運回鄉(xiāng)后,齊白石經常帶上他的作品請王闿運評閱,拜王為師,受到王闿運的贊賞和悉心傳授,鼓勵齊白石要扎實讀書,打好根基。
齊白石來到北京后,結識了著名書畫家和書畫教育家陳師曾,陳看了齊白石的畫作后,勉勵他“吾畫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眲颀R白石自創(chuàng)風格,不必求媚世俗。齊白石非常感動,十分認同,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衰年變法”,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實踐,終得掃除凡胎,畫風和藝術境界發(fā)生了質的飛躍,樹立了鮮明的自我意識,創(chuàng)造出了大寫意紅花墨葉一派的藝術風格。實現了以今潤古,又借古創(chuàng)新的理念,給人以清新、明朗、簡練和生機勃勃之感。
五、“五出五歸”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契機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奉贈韋左承二十二韻》中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清人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中又提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思都在于強調讀書、行路對豐富一個人的修養(yǎng)的重要性,而這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是有無建樹的關鍵。
讀萬卷書,一直是齊白石努力的目標。多少年來,他孜孜不倦,每日不輟,以增加自己的書本知識,詩文均形成了清新、質樸的風格。但行萬里路他卻從沒有過。四十歲前,他的足跡都在家鄉(xiāng)各地,為了生計,來來往往,每到一地,也不過稍稍停留,得到一點潤筆的錢,就拿回去奉養(yǎng)雙親,撫育妻兒,齊白石也從未想到遠游。這無論在眼界上,還是在學習上,都受時空的局限。
1902年秋,齊白石收到在陜西做官的朋友夏午詒的來信,想請齊向石教他的夫人學畫,并寄來了旅差費。不久,他又接到友人郭葆生西安來信,信中說:“無論作詩作文,或作畫刻印,均須于游歷中求進境。作畫尤應多游歷,實地觀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友人的來信,燃起了齊白石外出看看大千世界,領略大好河山的激情。從1902年至1908年,齊白石五出五游,宏偉秀麗的山川和歷朝歷代的名勝古跡碑刻墨寶,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他從大自然中和名勝古跡中尋求靈感與妙悟。在遠游中他廣交朋友,受到許多飽學之士和書畫同僚的啟發(fā),拓寬了對生活對詩書畫印的認識,胸襟和眼界愈加宏闊。由此,齊白石結束了民間藝人的時代,開啟了他文人畫家的藝術生涯。齊白石在自述中曾說道“:人家說我出幾次遠門,作畫寫字刻印章,都變了樣啦,這確是我改變作風的一大樞紐?!?/p>
六、鄉(xiāng)戀鄉(xiāng)愁,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取之不盡的源泉
齊白石長期生活在農村,他對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對自已經歷過的農村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情感,對家鄉(xiāng)的風光風物風情風俗懷著深深的眷戀。齊白石有這樣一枚印文:“故里山花此時開也”,另一枚他常用的印章是:“中國長沙湘潭人也”,可見他對故鄉(xiāng)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在書畫領域和題材,多是取自故鄉(xiāng)大自然中的風情風物。正如他自己所說:“為百花寫照,為百鳥傳神?!?/p>
齊白石繪畫的題材十分廣泛,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三百余種類的藝術題材和三萬多幅畫作,幾乎沒有一樣不是人民群眾所熟悉且喜愛的。古今中外,能畫出這樣多的農村風光風物和花鳥蟲魚的畫家實屬罕見。特別是齊白石獨樹一幟,大膽地將柴耙、糞箕、鋤頭,算盤、稱桿、蓑衣、斗笠、扁擔之類的農具和日常用品納入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之中。他在《柴耙》畫幅中題道:“余欲大翻陳案,將少小時所用過之器物一一畫之”。過去作為“風雅”的畫家,一般認為這些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物”,而齊白石毫無世俗的偏見,對于這些司空見慣的農村風物,始終以親切的感情再現于筆底,賦予生動的藝術形象,變“俗物”為接地氣的藝術精品,拓展了中國書畫的廣闊空間。充分體現齊白石在藝術探索上敢為人先,一往無前的宏大氣魄與膽識。正如魯迅先生曾說過:“要保住中國文化中殘存的‘野性”。
齊白石居住北京數十年,時刻夢魂牽繞家鄉(xiāng)的一切,自始至終堅守田園秉性,這正是齊白石保持旺盛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原因,是齊白石藝術創(chuàng)新的源泉,也是齊白石作品最具魅力的精華所在。齊白石詩書畫印藝術是他的人生軌跡,是他前進道路上一個個里程碑,也是一首首發(fā)自他內心的生活詠嘆的詩。成為繼承傳統(tǒng)而不拘于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而又遵循藝術規(guī)律承前啟后的大智大勇者,成為近現代以來對中國書畫篆刻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革命性創(chuàng)新的藝術大師。
參考文獻:
[1]齊白石.白石老人自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第1版.
[2]齊白石.齊璜生平略自述[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第1版.
[3]齊白石.白石自狀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第3版.
[4]白巍.草衣的勝利齊白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6,第1版.
[5]齊白石著,朱天曙選編.齊白石論藝[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3,第1版
[6]蔡棟.湖湘文化訪談[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6,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