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強,呂樹泉,王洪亮,喬凱明,王立新,蘇秀海,王慶海,張淑芳
(河北中醫(yī)學院附屬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滄州 061001)
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常見的血管病變。在病變早期,為出現(xiàn)動脈管腔狹窄之前,主要累及內(nèi)膜層,所以粥樣斑塊的形成與動脈壁內(nèi)膜增厚密切相關,而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就成為臨床常用的,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1]。糖尿病已經(jīng)被確認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本身的高血糖內(nèi)環(huán)境、脂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誘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2]。復榮通脈組方是本院近年來結合中醫(yī)古籍和臨床實踐形成的方劑,對于糖尿病導致的大血管并發(fā)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為了觀察該組方對老年糖尿病患者IMT的影響,進行了本次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患者選擇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本院進行2型糖尿病治療的老年患者100例進行本次研究。使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齡60~74 歲,平均年齡(66.33±8.55)歲,糖尿病病史 1~15 年,平均(5.71±3.55)年,來診時空腹血糖(7.31±1.26)mmol/L,糖化血紅蛋白(7.12±0.93)%,其中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高脂血癥34例。對照組男38 例,女 12 例,年齡 60~76 歲,平均年齡(67.52±7.86)歲,糖尿病病史 1~22 年,平均(5.99±1.61)年,來診時空腹血糖(7.58±1.33)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2±0.89)%,其中合并高血壓 21 例,合并高脂血癥2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等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報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并予以通過。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3]:依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糖尿病的定義、分類與診斷標準。1)糖尿病癥狀(多尿、多飲及不能解釋的體質(zhì)量下降),并且隨機(餐后任何時間)血漿葡萄糖(VPG)≥11.1 mmol/L(2 000 mg/L)。2)空腹(禁熱量攝入至少8 h)血漿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 mg/dL)。3)口服葡萄糖(75 g 脫水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2 h的血漿葡萄糖(2 h PG)水平≥11.1 mmol/L(2 000 mg/L)。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2)年齡≥60歲。3)來診前1個月未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治療的患者。4)未合并其他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5)病例資料完善。6)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1型糖尿病患者。2)合并嚴重腎臟、肝臟等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3)合并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其他嚴重代謝疾病的患者。4)合并高血壓,但采用藥物治療后血壓未得到控制的患者。5)不配合治療的患者。6)半年內(nèi)曾患急性腦梗死、腦血管意外、嚴重創(chuàng)傷或重大手術后,或者有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史患者。7)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剔除標準:1)未按規(guī)定進行生活干預以及服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者。2)中途加用其他中、西藥影響療效及安全性判定者。
1.4 方法
1.4.1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血壓,注意休息,阿斯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100 mg×30 s)100 mg,每日 1 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20 mg×12 s)20 mg,每晚1次,口服。共計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復榮通脈組方治療。方劑組成如下:附子7 g,水蛭10 g,地龍15 g,全蝎3 g,黃芪 20 g,當歸 15 g,玄參 20 g,葛根 20 g,何首烏藤20 g,川牛膝 15 g,穿山龍 15 g,甘草 10 g。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失眠患者加遠志10 g,酸棗仁15 g,合歡皮20 g,頭暈患者加天麻10 g,腰膝酸軟患者加杜仲20 g,續(xù)斷20 g;畏寒肢冷患者加桂枝15 g。所有湯劑均由本院藥劑室煎制,每劑煎2次,分2次服用,每日2次,早飯前晚飯后溫服。共計2個月。
1.4.2 分析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水平、頸動脈斑塊大小和數(shù)量變化,頸動脈血流變化情況。所有患者均使用TC-2021型經(jīng)顱多普勒給予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颊呷⊙雠P位、頸部充分暴露,常規(guī)檢查患者的雙側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部、頸內(nèi)動脈、頸外動脈。掃查血管壁、血管斑塊形成的數(shù)量、大小、性質(zhì)、血管狹窄程度。測量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CCA-IMT)和頸內(nèi)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ICA-IMT)。頸動脈血流主要指標為雙側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d)。所有指標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頸動脈斑塊超聲診斷標準[4]:動脈內(nèi)膜的中層出現(xiàn)增厚改變,并凸入管腔,其邊界清晰,局部IMT超過1.3 mm,或者比臨近部位厚0.5 mm,或者是臨近部位的1.5倍以上。頸部血管彩超顯示管腔內(nèi)有超過10 mm2的充盈缺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4.0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構成比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CCA-IMT和ICA-IMT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水平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IMT level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mm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水平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IMT level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mm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5 0 5 0 C C A-I M T I C A-I M 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1.5 3±0.1 7 1.4 8±0.1 4* 1.4 4±0.1 2 1.3 7±0.1 5*1.5 2±0.1 5 1.4 1±0.1 3*# 1.4 2±0.1 3 1.3 1±0.1 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大小和數(shù)量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頸動脈斑塊大小和數(shù)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大小和數(shù)量變化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carotid plaque size and number change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大小和數(shù)量變化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carotid plaque size and number change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shù)5 0 5 0頸動脈斑塊大小(m m 3) 頸動脈斑塊數(shù)量(個)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2 2.7 3±3.2 7 2 1.0 3±3.8 2* 4.1 4±1.3 3 3.0 6±1.5 7*2 3.4 4±3.0 9 1 8.4 1#±4.0 6*#4.2 2±1.2 9 2.5 1±1.3 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增厚數(shù)量和頸動脈斑塊數(shù)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CA IMT、ICA IMT分別減少11、12例,高于對照組4、4例;觀察組頸動脈斑塊數(shù)量治療后減少67個,高于對照組54個,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 3。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血流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腦血流參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改善得更為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 4。
動脈粥樣硬化已經(jīng)證實,最早累及動脈壁內(nèi)膜,動脈壁內(nèi)膜的增厚與粥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因此IMT被用來左右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指標,其中CCA-IMT已經(jīng)證實與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5]。黃春艷等[6]發(fā)現(xiàn)與頸動脈斑塊存在的患者雙側CCA-IMT水平均會顯著增加,而CCA-IMT超過超聲診斷標準的患者中68%會至少一側頸動脈交叉部位有斑塊形成。而在IMT增生早期,由于管腔未出現(xiàn)顯著狹窄,且支流代償作用明顯,因此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極容易被忽視[7]。糖尿病已經(jīng)證實為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誘因。大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后期主要并發(fā)癥之一,患者的大中血管出現(xiàn)動脈壁中層鈣化,內(nèi)膜纖維增生,導致管腔狹窄[8-9]。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大血管病變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而其進程要比非糖尿病患者提前10年,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率更高,預后更差,也更難以治療[10]。
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目前西醫(yī)以降壓、降脂、降糖為主,效果不理想。對于這部分患者的治療,符合中醫(y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治未病思想[11]。中醫(yī)認為此時患者雖然沒有癥狀,但是已經(jīng)有“瘀”阻塞血脈的情況出現(xiàn),而血瘀貫穿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全程。糖尿病在中醫(yī)屬于“消渴癥”范疇,由于過食肥甘、情志失調(diào)導致的內(nèi)熱旺盛的疾病。在疾病后期,出現(xiàn)氣陰兩虛證,氣虛則無力運化水濕,水液不歸正化[12],留而化為痰濁水濕,氣虛無力推動血運行于血脈,血行滯澀,進而導致痰、濕、瘀等病理產(chǎn)物瘀滯脈絡,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一系列相關病變[13]。以中醫(yī)整體觀念來說,雖然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兩種疾病,但是卻為一個整體,因此治療應該從痰、濕、瘀入手,痰、濕、瘀皆為陰邪,因此治療當以溫陽化氣為主。
復榮通脈組方是在“溫陽化氣”指導下自擬的方劑,該方劑以附子、黃芪為君藥,重在溫補腎陽,補中益氣,中氣足,則血行有力,血行有力則不生瘀滯。方中用當歸補血,水蛭、地龍、全蝎活為臣藥,起到活血化瘀除濕的作用。痰、濕、瘀祛除,血脈通暢。玄參、葛根、何首烏藤、川牛膝、穿山龍、為佐藥,甘草和中緩急,兼有補氣的作用,為使藥。全方以溫陽化氣溫主,輔助活血祛瘀藥物,因此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14]。從本次研究來看,兩組患者治療后IMT水平均有改善,但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說明復榮通脈組方聯(lián)合西藥降血脂藥物能夠更好的減輕患者動脈斑塊水平,而這一結果也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頸部斑塊數(shù)量和大小較對照組減少的更為顯著得到印證。從患者的腦動脈血流上看,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流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該方劑聯(lián)合西藥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腦供血,這與復榮通脈組方補氣活血,祛瘀通絡除濕的作用密切相關。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MT增厚數(shù)量和頸動脈斑塊數(shù)量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IMT thickening and carotid plaqu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參數(shù)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流參數(shù)比較(±s)Tab.4 Comparis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左椎動脈 左椎動脈 左椎動脈 右椎動脈 右椎動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 0觀察組 5 0 2 8.4 9±4.3 5 3 8.1 3±4.1 1*#1 3.1 9±3.1 6 2 3.1 1±2.5 3*#1 5.6 8±2.6 5 3 0.5 2±4.6 2*#2 8.4 9±3.4 2 3 5.4 1±4.3 7*#1 3.4 7±3.2 2 2 4.3 0±4.0 9*#2 8.2 8±4.2 9 3 0.2 4±4.5 4*1 3.0 6±2.9 8 1 9.6 3±3.5 0*1 5.3 7±2.8 3 2 7.1 6±5.2 3*2 7.9 3±4.6 3 3 1.7 3±4.8 4*1 3.3 8±3.0 8 2 1.5 3±3.8 8*組別 例數(shù)右椎動脈 基底動脈 基底動脈 基底動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 0觀察組 5 0 1 5.3 4±2.5 4 3 0.5 2±4.1 8*# 4 2.1 6±5.7 0 5 3.2 4±6.2 1*# 1 9.3 0±3.8 2 2 9.2 7±1.8 5*# 2 4.1 2±4.2 8 3 9.4 9±3.2 0*#1 5.5 8±2.6 3 2 2.6 8±6.3 2* 4 1.8 3±6.3 5 4 8.4 3±6.2 9* 1 9.5 4±3.5 3 2 5.6 3±1.6 5* 2 4.2 9±1.3 5 3 4.1 3±4.2 4*
綜上所述,復榮通脈組方能夠明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IMT水平,減輕頸動脈斑塊,改善患者腦血流情況,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但是本次研究所選擇樣本量較小,且屬于單中心研究,對于統(tǒng)計學結果的準確性會有所影響,因此應該給予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以進一步驗證復榮通脈組方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