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丹英
漆樹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而漆器則是人類與大自然協(xié)手共創(chuàng)的杰作。
早在7000 多年以前,余姚河姆渡的先民就發(fā)現(xiàn)了漆樹受傷后流出的汁液具有很強的附著力和防腐力的特點,制作出原始的涂漆木碗,薄薄一層生漆卻改變了木碗易爛的缺陷,這是一項偉大的技術創(chuàng)舉。此后,隨著人類對漆器制作技藝的不斷提升,在木胎、陶胎、金屬胎、皮胎等各種胎體上添加漆灰,并利用桐油和生漆復合技術,讓漆器表面呈現(xiàn)光澤度和透明度,在此基礎上,經(jīng)過不同歷史時期古人的探索,出現(xiàn)了各種漆器裝飾手法,彩繪、鑲嵌、針刻、雕漆等把漆器工藝推上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對于茶具這個大家族而言,以漆作為材質的茶具是其中重要的分支,在歷代茶具的發(fā)展舞臺上,漆器呈現(xiàn)其多姿多彩的身影。
唐代以前的茶具往往一器多用,盛水的容器也有可能是盛酒或其它的液體,因此在唐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漆器是重要的飲食器具。戰(zhàn)國是漆藝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特別是楚國的漆器最具表現(xiàn)力,漆器廣泛被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飲食、家具、樂器、交通用器等等。如果說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生活中,青銅器和漆器在使用層面平分秋色的話,那么到了西漢的物質文化舞臺上,則是漆器一枝獨秀,獨領風騷。東漢以后,隨著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使用,漆器相對失去昔日的輝煌,成為日常生活器的補充材質。
圖2 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中提到的漆雕秘閣就是剔漆盞托
唐代中期之后,茶葉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采摘及加工技術改進,茶不僅僅止于滿足口腹之欲的物質層面,品茶更被文人士大夫賦予了藝術的精神層面,陸羽所著《茶經(jīng)》為當時茶文化之集大成者?!恫杞?jīng)》中專門提到“四之器”,詳細羅列了唐代煎茶(煮茶)過程中所需的28 種茶器,材質涵蓋鐵、銅、竹、木、瓷、石、紙、絲等,其中講到“具列”時,提到“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純木、純竹而制之?;蚰净蛑顸S黑可扃(jiong)而漆者,長三尺,闊六尺,高六寸?!本吡?,相當于現(xiàn)代意義上的茶棚或茶柜,是用來陳列各種茶器具的架子,唐代的具列形式分兩種,一種為床式(矮幾狀),另一種為架式,材質通常為木或竹,也有漆具列,在木或竹胎上黃漆或黑漆的,這是關于唐代漆茶具的文獻記載。
圖1 唐《蕭翼賺蘭亭圖》(局部) 右側茶童手中拿的就是黑色漆盞托
圖3 宋 劉松年《攆茶圖》(局部)在僮仆備茶的四方桌一個角落里,有五個一組疊成一摞的紅色器物,從器型上可以判斷為朱紅色漆盞托,而在盞托右側疊放著六只白色的瓷盞。
圖4 宋 趙佶《文會圖》畫面下方備茶的一茶童正右手拿茶勺從盆中舀取茶湯,左手持的正是黑漆扣金盞托,四方茶桌上放著七件黑漆盞托,其中四件疊壓在一起,還有三件則次第放在桌子上,盞托上承放著瓷盞。
圖5 南宋《五百羅漢圖》之《吃茶》
圖10 福建邵武黃渙墓出土的銀扣漆盞托
圖13 福建邵武黃渙墓出土的銀扣仿兔毫漆茶盞
圖17 明 剔紅盞托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圖11 宋 漆盒鎮(zhèn)江博物館藏
還有一則關于唐代漆茶具的文字記載,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喜兆》提到:“近有海客住新羅,吹至一島上,滿島悉是黑漆匙箸。其處多大木,客仰窺匙箸,乃木之花與須也。因拾百余雙還,用之肥不能使,后偶取攪茶,隨攪而消焉。”《酉陽雜俎》雖為志怪小說,但其中提到的黑漆匙箸間接反映了唐代用漆匙攪茶湯的常識。唐代盛行煮茶(也叫煎茶),把茶餅碾成茶末,放入茶釜中煮,還要加入適量的鹽,邊煮邊用箸攪拌茶湯,因此箸也成為當時重要的茶器。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中提到的“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夾環(huán)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边@里提到用竹夾來攪茶湯,有異曲同工之妙。
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蕭翼賺蘭亭圖》是反映唐人飲茶場景的珍貴作品,里面出現(xiàn)了漆茶器的身影。其左半部分,一老一少兩僮仆正在備茶,其中年輕茶童正躬身彎腰準備從茶銚中承接茶湯,他雙手捧著一只帶托盞,從圖中看盞托呈黑色,可以判斷是黑色漆盞托,托上承瓷盞,茶童下方的具列(竹茶床)上還放著同樣款式的黑漆盞托(圖1)。茶盞托在唐代被稱為“茶拓子”,李匡義《資暇錄》中記載:“茶拓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燙指,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傾,乃以蠟環(huán)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環(huán)代蠟,寧善之。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傳者更環(huán)其底,愈新其制,以為百狀焉?!彪m然帶托承盞在東晉時已出現(xiàn),南朝時期流行,但作為專用茶具的茶拓子則始于唐代。1957 年出土于西安市唐長安城平康坊遺址的銀鎏金茶拓子便是明證,該遺址共出土茶拓子7 件,其中6 件圈足內刻“左策使宅茶庫金涂拓子壹拾枚共重玖拾柒兩伍錢一”。還有一件圈足內鏨刻“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渾金涂茶拓子一枚金銀共重拾兩捌錢叁分”,為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前后左策使茶庫之用具。刻款中提到“茶拓子”就是茶托,唐代茶托造型多種多樣,荷葉形、圓盤形、蓮花形等不一,材質也限于陶瓷、石質、漆器、金銀器均有,因此在《蕭翼賺蘭亭圖》中出現(xiàn)黑漆茶拓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6 南宋 《五百羅漢圖》之《乘輿》
圖7 日本奈良能滿院收藏《羅漢圖》(局部) 畫面下半部分,一沙彌正從茶瓶中取出茶末,他面前的具列上放著一對黑色漆盞托及龍泉窯青釉斗笠盞。而另一茶童則正在碾茶,他的左側地上放著一朱紅漆茶盤和一外黑漆內朱漆的花口盞。
圖8 河北宣化遼墓壁畫之碾茶圖。兩位侍女手持的正是朱漆盞托
圖9 河北宣化遼墓壁畫之點茶圖。畫面中左邊僮仆正手拿茶匙點茶,白瓷盞下正是黑漆盞托,桌上還有兩件黑漆盞托及白釉瓷盞。
到了宋代,漆茶具在宋人飲茶生活中的使用頻率更高了。宋代漆器制作工藝也大大提高,一反唐代漆器裝飾豐滿華麗之特點,轉而以清新淡雅作為特色,當時的漆器制作中心集中在溫州、杭州、湖州、江寧、蘇州、常州等地。宋代漆器主要分兩大類,其一為光素漆器,通常只髹一種顏色,或黑色或朱紅色,或者內黑外朱兩色搭配。另一種為戧金、嵌螺鈿或雕漆裝飾。
圖12 河北宣化遼墓壁畫之備茶圖,桌上放著的四方筆頂朱紅色盒子就是漆茶奩
圖14 山西洪洞元墓壁畫,上有朱紅漆茶托
漆盞托在宋代最為流行,原因很簡單,漆盞托較為輕便,而且隔熱效果不錯,漆托上承放茶盞,手持的份量不重,優(yōu)于瓷托瓷盞。南宋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中列了“十二先生”茶具,雕漆盞托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茶具圖贊》中,把雕漆盞托稱之為漆雕秘閣,秘閣是宋代掌管皇家圖書典籍的官職,審安老人賦予漆盞托以秘閣的官職,并根據(jù)盞托的功能為它取了相應的字號—承之、易持,號古臺老人。且給漆盞托寫了一段贊辭:“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執(zhí)熱之患,無坳堂之覆,故宜輔以寶文而親近君子。”最后一句點出盞托的功能,是與茶盞(文中的寶文,指建盞)配合使用(圖2)。
其實,瓷盞漆托在宋代是標準配置,吳自牧《夢粱錄》卷十六有一小段提到“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杉異檜等物于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止用瓷盞漆托供賣,則無銀盂物也?!蔽闹刑岬胶贾莶杷林杏写杀K漆托出售,并通過敲打瓷盞以及叫賣聲來達到營銷的目的。在一些現(xiàn)存的宋畫或宋(遼、金)墓出土的壁畫中,我們可看到瓷盞漆托在宋人飲茶生活中的流行搭配。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劉松年《攆茶圖》中,在僮仆備茶的四方桌一個角落里,有5 個一組疊成一摞的紅色器物,從器型上可以判斷為朱紅色漆盞托,而在盞托右側疊放著6 只白色的瓷盞(圖3)。同樣,在《文會圖》中,也有黑漆盞托的描繪,在畫面下方備茶的一茶童正右手拿茶勺從盆中舀取茶湯,左手持的正是黑漆扣金盞托,四方茶桌上放著7 件黑漆盞托,其中4 件疊壓在一起,還有3 件則次第放在桌子上,盞托上承放著瓷盞(圖4)。收藏于京都大德寺的《喫茶》是南宋寧波籍畫家林庭珪、周季常所繪的一百幅《五百羅漢圖》之一,畫面描繪四僧人落座于禪椅上,每人手持盞托和茶盞,從顏色造型上可以判斷為朱紅色漆盞托,盞托上承放的則是宋代最流行的黑釉盞。順便提一下,在畫面的長桌上放著一大一小兩個四方盒,也應為漆器,內髹朱紅漆,外髹黑漆(圖5)?!段灏倭_漢圖》描繪的是南宋時期寺院生活的場景,里面有諸多漆器生活用具的描畫,其中的《乘輿》中也有一四方桌,上面有兩摞扣金黑漆盞托,一摞為4件疊壓,另一摞為3 件疊壓在一起,同樣也是扣器(漆器口沿邊嵌了金邊或銀邊)(圖6)。此外,收藏于日本奈良能滿院的《羅漢圖》、河北宣化遼墓壁畫都出現(xiàn)漆盞托的形象(圖7 ~圖9)。
圖15 明 丁云鵬 煮茶圖
圖16 明人仿宋 十八學士圖(局部)
宋代墓葬出土的漆盞托也不少,1998 年11 月在福建邵武市水北鎮(zhèn)故縣村發(fā)現(xiàn)的宋代黃渙墓出土一件銀扣黑漆盞托頗具代表性(圖10),同墓出土了銀籠子、銀匙、銀漆斗、漆盞、漆茶盤等茶具。該盞托呈圓盤形,足外撇,中間有一圓形托圈,中空,以承茶盞。更為講究的是這件盞托的托圈口沿、盤口沿及底足口沿均包嵌銀口,俗稱“銀扣”,金扣、銀扣、銅扣在宋代特別流行,不僅在漆器上使用,在瓷器上也大量使用這種工藝。常州北環(huán)新村宋墓出土一批漆器,其中有一件銀扣里黑漆外朱漆盞托,底部還有朱漆銘文“蘇州真大黃二郎上辛卯”,說明該漆盞托的產地在蘇州。另外,湖北武漢十里鋪宋墓也有漆盞托出土,江蘇武進縣劍湖磚瓦廠宋墓也曾出土兩件六花瓣形漆盞托,安徽淮安宋墓出土的兩件六花瓣形漆盞托和武進宋墓出土類似。南宋民俗有“有喪不舉茶托”之說,在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記載:“凡居喪者,舉茶不用托,雖曰俗禮,然莫曉其義?;蛑^昔人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要必有所據(jù)。宋景文《雜記》云:“夏侍中薨于京師,子安期他日至館中,同舍謁見,舉茶托如平日,眾頗訝之?!庇制綀@《思陵記》載:“阜陵居高宗喪,宣坐、賜茶,亦不用托?!笔贾耸铝鱾饕丫靡?。”從周密的這段記載可見,宋代朱紅色漆盞托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存在避諱的問題。
除了漆盞托,宋代的漆茶具還有漆蓋盒、漆奩。收藏于江蘇鎮(zhèn)江博物館,出土于宜興和橋的宋漆蓋盒應該是盛放茶點的。蓋盒設計十分巧妙,由蓋子和盒身兩部分組成,均呈圓形,盒內置銀錠式隔板,便于區(qū)分不同茶點。盒表髹赫色漆,蓋內髹褐色漆,底髹黑色漆,銀錠式內格髹朱紅漆(圖11)。奩在古時是用來盛放梳妝用具的容器,以漆奩最為普遍。宋人周紫芝專門寫過茶奩的銘文,銘文曰“震雷發(fā),矞云膏,谷簾香,春睡廛”??脊刨Y料表明,宋墓出土的漆盒,有茶盞、茶瓶等茶具同出,可見漆茶奩是宋代重要的茶葉儲藏容器。黃庭堅在《謝送碾賜壑源揀芽》曰:“矞云從龍小蒼璧,元豐至今人末識。壑源包貢第一春,緗奩碾香供玉食?!臂衷床璧漠a地與制作龍鳳團茶的北苑僅一山之隔,為民間私焙好茶,也是北苑御焙上貢的副綱。黃庭堅收到朋友送的壑源茶,正是用淡黃色漆的茶奩包裝的,顯得非常珍貴。陳著也有《次韻鹿苑寺一覽閣主岳松澗送茶》一詩,其云:“鹿苑書束字字香,滿奩雀舌餉新茶?!睆闹锌梢钥闯?,不管是茶末還是散茶(雀舌)都可用茶奩包裝?,F(xiàn)藏于日本能滿院的《羅漢圖》正好為漆茶奩提供很好的注解,這是一幅禪宗僧人點茶圖,畫面構圖中有四位高僧,均坐于禪椅上,一茶童正一手拿湯瓶,一手拿茶筅點茶。茶童后側有一茶桌,四方形,一腿三牙直棖,引人注目的是桌上放著兩個漆方盒,一大一小,正是茶奩。出土于河北宣化下八里村的遼墓壁畫中也有類似的場景,《備茶圖》中有一四方直棖茶桌,上有一盝頂盒,從旁邊配套的茶具來看,應是朱紅色漆茶奩(圖12)。此外,山西汾陽金代王氏墓壁畫中也有同類器物出現(xiàn),備茶圖中一僮仆雙手捧盞托正欲送茶,而另一僮仆手持茶筅正點茶,茶桌上放著執(zhí)壺(湯提點)、盞托、茶奩(大)及茶罌(小)。
圖18 清宮舉行茶宴時用的“三清茶”具,有陶瓷的也有雕漆的。
圖26 清 黑漆嵌螺鈿四方小杯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圖21 清 黑漆描金人物紋八棱茶葉瓶廣東省博物館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黃渙墓還出土了一件黑漆仿建窯兔毫效果的帶托盞,品相完好,非常珍貴。該盞束口,深弧形腹,小圈足,造型和漆色完全模仿建窯兔毫盞,盞內外在黑色漆面上以細毫筆描繪出金兔毫的效果,盞外近圈足處不上漆,呈黑色,盞口沿還鑲嵌銀邊,幾可亂真建窯兔毫盞(圖13)。這充分顯示了南宋時期福建邵武一帶工匠制作漆器的高超水平,同時也側面反映了宋代黑釉盞的流行。
元代延續(xù)宋代漆器制作的傳統(tǒng),并在此基礎上有了創(chuàng)新。江南的嘉興成為當時漆藝的中心,出現(xiàn)了張成、楊茂這樣的雕漆高手,元代雕漆的特點是堆層肥厚,且用藏鋒的手法雕出圓潤的花紋,堪稱一絕。元代漆器品種以一色漆、雕漆、戧金、嵌螺鈿為主,這個時期的漆茶具主要有漆盞托、漆茶盤,在元代壁畫中也常有朱漆盞托上承瓷盞的描繪(圖14)。
明代也是中國漆器制作的一個高峰期,永樂時期皇家在果園廠設宮廷漆作,匯聚全國各地的名匠,專門為皇室的漆器,產生了一大批精美的漆器制品。明代官府漆作主要分兩類風格:永宣風格和嘉萬風格,這也是明代漆器作品集中的幾個朝代,漆器作品各有特色。剔紅、剔黑、剔黃、剔彩、剔犀等各種雕漆手法,把明代漆藝演繹得多姿多彩。明代也是中國飲茶方式發(fā)生轉型的時期,明之前以團餅茶為主,飲用前皆需碾成茶末,或煎、或煮、或點;明代洪武年間開始茶品以散條形茶為主,品飲方式也發(fā)生一次革命,散茶瀹泡成為主流,與之相呼應,茶具也發(fā)生重大變革,壺和杯組合搭配方式一直延續(xù)至今。此時的漆茶具也以漆盞托和漆茶盤為主,偶見紫砂胎剔紅茶壺。剔紅盞托在明代還是多見,在許多明代繪畫作品中,經(jīng)??吹轿娜孙嫴鑸鼍埃岜K托是必不可少的。明代丁云鵬《煮茶圖》中,主人正倚坐于榻上,兩奴婢正在備茶,一側的石幾上,放著一湖石盆景以及各種茶具,其中兩件朱漆盞托特別引人注目,左邊漆盞托中空,白瓷盞剛好嵌入茶托中,而右邊的漆茶托似盤形,上面放著一單把瓷杯。幾上還有一摞黑漆嵌螺鈿套盒和一只朱漆小蓋盒(圖15)。同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人仿宋人十八學士圖》中,也有黑漆盞托的圖像(圖16)。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剔犀盞托剛好與這些明畫中的漆盞托相驗證(圖17)。
圖19 清 弘歷觀月圖
圖20 清 黑漆描金“廣州市王廣興”款四方茶葉盒
清代,以乾隆皇帝一朝的漆器加工為最高峰。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反襯出漆器制作水平的提高,清代乾隆以后,漆器生產開始走下坡路。清代漆器制作呈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官府漆器制作和民間漆作坊并存,經(jīng)過長期實踐,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漆藝門類,如蘇州以雕漆為主,揚州以漆嵌螺鑼鈿為主,福建的脫胎漆器也獨具特色。宮廷漆茶具以康、雍、乾三朝為代表,最典型的是乾隆的“三清茶”剔紅蓋碗。清朝歷代皇帝嗜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清宮設有茶庫,每年收取各地進貢名茶30 多種,每種各數(shù)瓶、數(shù)十瓶至百余瓶。乾隆帝在位60 年,曾舉行過不少茶宴,每年新正必舉行茶宴,挑吉日在重華宮由乾隆帝親自主持。茶宴有一套規(guī)范的禮儀程序,先是由皇帝出題定韻,出席茶宴的群臣競相賦詩聯(lián)句,接下來是品茗、品茶點,茶宴上準備的茶美其名曰“三清茶”,由梅花、佛手、松實沃雪烹茶,是乾隆、嘉慶兩朝最具代表性的宮廷茶事活動。品飲三清茶有專用的蓋碗,器身、器蓋上均有乾隆御題的三清詩—“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鸷虮骠~蟹,鼎煙迭聲滅。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五蘊凈大半,可悟不可說。馥馥兜羅遞,活活云槳澈。偓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軟飽趁幾余,敲吟興無竭?!比宀杈卟馁|以瓷器為主(以青花和礬紅彩為主),也有玉器和漆器(圖18)。在茶宴上,乾隆皇帝會把三清茶具賞賜給一些在賦詩聯(lián)句中表現(xiàn)突出的大臣,作為對他們的嘉獎。乾隆皇帝一生嗜茶,清宮留下許多御制茶詩。清代《弘歷觀月圖》中描繪了乾隆皇帝品茗賞月的場景,在其右下部分有一具列,上陳設紫砂壺、茶葉罐、水方等各種茶具,有一黑漆戧金茶盤上放著一件打開蓋子的茶杯。而茶童也正手捧朱漆戧金茶盤在一旁靜候著。茶盤上放著青花蓋碗 (圖19) 。
清代廣東一帶的漆描金外銷茶盒也頗具特色。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下令廣州為唯一對外通商口岸,規(guī)定來華貿易的外國商人只允許與特許的行商進行交易,并指定于廣州城西十三行商館區(qū)和黃埔港一帶進行,一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洋行制度廢止,廣州的行商應歐洲市場的需求,把中國出產的茶葉、瓷器、絲綢、漆器、象牙、外銷畫等,源源不斷地通過廣州港銷往歐洲。當時歐洲正流行洛可可風格,黑地描金的廣式漆器正好迎合了歐洲宮廷貴族對東方的幻想。這些茶葉盒通常采用黑漆或赭漆鋪地,再采用描金彩繪和書寫的裝飾手法。黑色、金色與赭紅色是中國的代表色,黑地描金法一直是民間漆匠藝人的常用方法。金彩描繪的紋飾通常以人物為主,反映中國傳統(tǒng)的戲曲人物、日常生活故事,裝飾風格較滿,不留白,體現(xiàn)華麗麗的洛可可之風。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清黑漆描“廣州市王廣興”款四方茶葉盒最具代表性(圖20)。長17.3、寬12.5、高9.3 厘米。盒呈長方形,木胎,通體髹黑漆,其上再描金及紅彩繪茶號為主題的通景畫。正面紋飾描繪廣州一帶的茶商正在號茶箱的情景。隱約可見“正山”“六安”“月字龍井”等茶號字樣,這些都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茶葉品牌。盒也可開啟,帶鎖,有鑰匙孔。內裝一錫制長方形茶葉罐,蓋面鏨刻連珠紋,蓋鈕為圓珠形象牙鈕,頗為精致。這些廣作漆描金茶葉包裝既體現(xiàn)了東方器物的高貴和華麗,同時,漆器有質輕、堅固、防潮濕、耐用等特點,用來包裝茶葉能起到密閉防水、保存時間長、不變形、不褪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歐洲茶商關注,同時迎合了他們喝茶的喜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人茶室及茶桌上的重要物件。
清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紋八棱茶葉盒(圖21)
通高38.6 厘米。廣東省博物館收藏。
盒體呈八棱形,高頸,外撇式底足。木胎,通體髹黑漆,其上描金,開光內繪庭院人物紋,雜以雜寶紋。內有隨形錫茶葉罐,雙層蓋,內外蓋均嵌圓形骨珠作為裝飾。盒頸部中央留有菱形鑰匙孔,盒子蓋上后可以上鎖。
圖24 清 剔漆杯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23 清 犀皮茄形茶入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圖22 清 黑漆描金人物紋茶葉盒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圖25 清 酸枝木鑲嵌螺鈿花鳥紋橢圓形茶盤
清 黑漆描金人物紋茶葉盒(22)
長23、寬17、高14.5 厘米。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盒體呈八方腰圓形,木胎,通體髹黑漆,開光內描金彩及橘黃彩庭院人物紋,打開盒子,內裝一對不規(guī)則形錫茶葉罐,錫罐鏨刻折枝花,雙層蓋,內蓋鈕為圓珠形象牙。當時外銷往英國的漆茶葉盒,是有規(guī)格批次的,由于當時外銷盒數(shù)量大,英國商人只要訂下相應的規(guī)格及批次,粵地的茶商就下單生產制作,帶有濃濃中國風的帶鎖漆茶葉盒就這樣源源不斷地輸入英國,成為英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除了茶盒,清代的漆茶具還有嵌螺鈿茶盤、茶入、茶杯、茶柜、茶船、茶葉罐、茶壺桶等,這些形態(tài)各異、裝飾多樣的漆茶具大大豐富了清代茶具的品種。
清 犀皮茄形茶入(圖23)
口徑2.8、高13 厘米。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以犀皮工藝制作而成,內為木胎,髹漆后色彩多樣,富于變化,周身紋飾有流動感。器身仿圓形茄子造型,茄蒂作為器蓋,頗具韻味。漆器成品穩(wěn)定性能佳,用以制作茶入是最佳選擇。
清 剔漆如意云紋杯(圖24)
口徑5.9、底徑3.8、高4 厘米。廣東省博物館收藏。
撇口,直腹由上至下漸收,圈足。胎骨用紅黑兩種顏色的漆交錯髹涂形成有規(guī)律的色層,斜刀深雕如意云頭紋,通體雕飾的如意云紋可見朱、黑兩種色層交疊形成的規(guī)整而纖細的絲縷似行云流水般。杯內鑲嵌錫內膽。
清 酸枝木鑲嵌螺鈿花鳥紋橢圓形茶盤(圖25)
口長76、底長47、高3 厘米。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茶盤呈橢圓形,唇口,以酸枝木制作而成,其上以軟螺鈿鑲嵌折枝花卉紋。
清 黑漆嵌螺鈿四方小杯(圖26)
口長5.7、底長2.6、高4 厘米。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杯呈四方體,上寬下窄,方形圈足,形制小巧。杯內為銅胎,外壁以髹黑漆并以軟螺鈿鑲嵌裝飾山石花草紋圖案,細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