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晨
中國的用漆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國的先民便開始制作并使用漆器了??脊虐l(fā)現(xiàn)最早的漆器是一個木胎朱漆碗,發(fā)現(xiàn)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的第三文化層中,這時期的漆器如同孩童般,工藝稚嫩,顏色單一。歷經(jīng)歷史的洗禮后,漆器不斷成熟、發(fā)展出更多技法、色彩、器型。到了清代,漆器的品種已有色漆、描金器、描漆與描油、描金彩漆、填漆、戧金彩漆、識文描金、嵌螺鈿、百寶嵌、雕漆等多種;造型有大有小,千變?nèi)f化;工藝也更為精湛,這都說明漆器到了清代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
清代,漆器品種多樣,色彩繽紛,精美絕倫,深受皇家國戚的喜愛。漆的工藝繁雜,制作時間長、成本高,使漆器變得更為陽春白雪,成為權(quán)貴的專寵。在眾多漆器品種中,黑漆描金又因其富麗堂皇深受皇家的偏愛,它是皇帝書房中的案幾、坐具,也可以是后妃寢室的案桌,更可是他們手中把玩的圓盒。沈陽故宮就藏有一些黑漆描金制器,數(shù)量不多,用途廣泛,從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到清宮陳設(shè),小到漆盤,大到香幾。
描金漆是一種制漆工藝技法,即在單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紋的工藝,其中以黑漆地最為常見,朱漆地及紫漆地次之。如果是黑漆地上描金就叫“黑漆描金”,紅漆地描金就叫“紅漆描金”。據(jù)黃大成《髹飾錄》記載:“描金,一名泥金畫漆,即純金花文也。朱地、黑質(zhì)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細鉤為陽,疏理為陰,或黑漆理,或彩金象?!雹贄蠲髟?“疏理,其理如刻,陽中之陰也。泥、薄金色,有黃、青、赤,錯施以為象,謂之彩金象。又加之混金漆,而或填,或暈?!雹谶@里所說的彩金象,是指用不同顏色的金箔交錯貼金。
描金漆的做法是在黑或朱漆地上加描金花紋,據(jù)《養(yǎng)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中記載:“乾隆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太監(jiān)胡世杰傳旨:要紫漆描金八吉祥桃桿呈覽?!雹壅f明描金漆也有紫色地,但黑色和朱色地最常見。如沈福文的《漆工資料》中記載,具體制作方法是:“將打磨完的中涂漆,再髹涂紅色漆或黑漆,這層漆叫做上涂漆。干燥打磨平滑后……推光達到光亮后,用半透明漆調(diào)彩漆。薄描花紋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溫濕室,待漆將要干燥時,用絲棉球著最細的金粉或銀粉,刷在花紋上,花紋則成為金銀色”。④
圖1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之撫書低吟北京故宮藏
圖2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之持表對菊北京故宮藏
圖4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之裘裝對鏡北京故宮藏
圖5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之桐蔭品茶北京故宮藏
圖6 胤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 北京故宮藏
圖7 胤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局部)
圖8 胤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局部2)
圖11 雍正帝 讀書像軸 北京故宮藏
圖9 胤行樂圖冊·書齋寫經(jīng)頁 北京故宮藏
圖10 胤行樂圖冊·書齋寫經(jīng)頁(局部)
圖12 雍正帝 讀書像軸(局部)
圖13 雍正帝 讀書像軸(局部2)
據(jù)漆器專家王世襄考證,在我國描金漆早自戰(zhàn)國、漢時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掌握了用金、銀的高度技巧。隋、唐時,亦或更早的時候,描金漆由中國傳往日本。據(jù)明代陳霆《兩山墨談》卷十八載:“近世泥金畫漆之法本出于倭國( 指日本)。宣德間嘗遣漆工楊某至倭國,傳其法以歸。楊之子塤遂習(xí)之,又能自出新意,以五色金鈿并施,不止循其舊法。于是物色各稱,天真爛然。倭人來中國見之,亦齚指稱嘆,以為雖其國創(chuàng)法,然不能臻此妙也。”⑤文中詳細記載了明宣德年間宮中派遣漆工楊某去日本學(xué)習(xí)描金法,楊之子塤又自創(chuàng)出新漆法。清代康熙年間成立了造辦處用以制作皇家所需的典章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造辦處設(shè)有30 余個“作”,漆器制作相關(guān)作坊的主要有:漆作、油漆作,間有木作、雜活作、記事錄等,這種行為從康熙至宣統(tǒng),從未中斷,可見當(dāng)時對漆器的重視程度。從雍正時期的“養(yǎng)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的活計清檔”( 康熙年間的檔案已缺失)中的記載來看,當(dāng)時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仿洋漆,這與雍正皇帝十分喜愛描金漆有很大的關(guān)系。仿洋漆,是指仿照日本的描金漆。日本的描金漆稱為“蒔繪”,清代,特別是雍正、乾隆時期制作了許多仿洋漆。
圖14 清 黑漆描金萬蝠冠架沈陽故宮藏
圖15 雍正 黑漆描金帽架臺北博物院藏
圖16 清 黑漆描金壽字羊毫斗筆沈陽故宮藏
當(dāng)欣賞一卷卷清代宮廷繪畫時,你會被這些靈動的工筆重彩下的帝后生活所吸引,更會被畫作中所出現(xiàn)的文物所震撼。如北京故宮珍藏的清宮繪畫作品《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胤禛行樂圖冊》《雍正帝記像軸》等都出現(xiàn)過黑漆描金制品的身影。(圖1 ~圖13)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中的“撫書低吟”中美人坐于繡墩上,手中持詩集,身后天然木香幾上擺放著雙耳三足爐和黑漆描金圓盒;“持表對菊”軸中美人手持西洋表,身旁擺放著書籍,遠景處的黑漆描金方桌上陳設(shè)有銅鍍金渾天儀;“博古幽思”軸繪黑漆描金方桌;“裘裝對鏡”軸中室內(nèi)有鈞窯菱花口花盆及水仙花、長方燒水壺、霽藍釉茶杯、黑漆描金杯盤等和墻壁上的書架和書架里擺放的卷軸字畫;“桐蔭品茶”軸中美人坐于寶藍釉畫琺瑯開光坐墩上,手持郎窯紅釉杯,月亮門后陳設(shè)有黑漆描金書架,書架里擺放整齊的線裝書。僅僅12 幅圖中就出現(xiàn)過5 次黑漆描金制品,足以說明黑漆描金制品深受清宮皇帝、后妃的喜歡,另外,它也是身份的象征。
《胤禛行樂圖冊》本幅為十六開冊頁。其中“圍爐觀書頁”畫面描繪胤禛(雍親王)身著漢族文人服飾,手捧書冊專心閱讀,足下是熱氣騰騰的火爐。畫中引人注目的是雍正的坐具,一件黑漆描金的三彎腿圈椅??拷羯忍?,立有黑漆描金山水紋多寶格柜?!皶S寫經(jīng)頁”畫案右手處,擺放高束腰、三彎腿的黑漆描金山水紋幾。
圖18 清 黑漆描金山水窩角方套盒沈陽故宮藏
圖17 清 黑漆描金菊瓣盤沈陽故宮藏
《雍正帝讀書像軸》繪雍正皇帝端坐于錦墊之上,手捧書卷,默默沉思。皇帝左右兩旁放著黑漆描金炕幾,炕幾上放著書及文房用具。
1.清 黑漆描金萬蝠冠架(圖14)
高29.8、底徑12.9 厘米。
冠架為立柱式,由帽托、支柱、底座三部分組成。帽托為環(huán)狀藤條圍成,六環(huán)狀柄組成瓜棱形;中間支柱呈圓柱狀,浮雕螭龍;底座為圓形,較為厚重,下承六如意云頭形。冠架通體髹黑漆,作描金裝飾。帽托環(huán)柱均繪纏枝牡丹紋;支柱凸雕金色螭龍,下部圓鈕繪蝙蝠、云朵和蕉葉紋;底座自上而下有球花、蝙蝠、朵云、變體連云、纏枝牡丹、纏枝菊花等紋飾。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嵇若昕在《乾隆皇帝與日本蒔繪漆藝》一文中介紹了院藏的“雍正黑漆描金帽架”,文中說“臺北故宮收藏了兩件黑漆描金帽架,兩件的形制與紋飾相同,皆木胎髹黑漆,置帽架以六環(huán)狀柄組成,中央為支架,下接圓形如意云足座。帽架以金漆繪番蓮花葉紋,支架中央浮雕螭龍,上髹涂金漆;底座則繪飾云蝠紋、蕉葉紋、靈芝紋,番蓮紋等吉祥紋飾。其中一件底部黏附黃簽,曰:“稷? / 黑漆描金冠架/一件”。依據(jù)臺北故宮藏品賬目記錄,這件底部黏附黃簽的黑漆描金冠架原是該館所藏清高宗乾隆皇帝夏朝冠的附件,清末民初時收貯于養(yǎng)心殿的附屬宮殿——永壽宮。細審其紋飾,確是模仿日本蒔繪風(fēng)格。與臺北故宮所藏的這件“雍正黑漆描金帽架”造型完全一致,紋樣也非常接近,由此對比,筆者覺得館藏的這件文物也應(yīng)該是雍正時期的仿洋漆作品(圖15)。
2.清 黑漆描金壽字羊毫斗筆(圖16)
全長30、毫長7.8、囊徑3.7 厘米。筆身通體髹以黑漆地,滿繪描金百壽字,桿端描金回紋及纏枝花卉。桿與羊毫連接部為描金圈。
斗筆又稱為“斗提筆”或“提筆”,是毛筆中較大者,一般能書寫一二尺斗方大小字體,常用羊毫、羊須制成。此筆做工精良,紋飾精美,為宮廷文房用具當(dāng)中的精品,既為實用品,亦可賞玩。
3.清 黑漆描金菊瓣盤(圖17)
盤高4.5?口徑28、足徑19 厘米。此盤呈菊花形,為24 瓣。盤口為菊瓣形花口,弧形淺壁,平底,圈足。通體髹黑漆為地,上滿繪描金紋飾。盤里心為5 個桃實組成團形圖案,四周為勾連花卉組成的8 個花瓣形開光,內(nèi)繪暗八仙。盤內(nèi)壁每個菊花瓣內(nèi)分飾兩組圖案:一種為兩花相對,中間夾一靈芝;另一種為兩蝠相對,內(nèi)繪一朵蓮花,兩種圖案相間而繪,富于變化;盤外壁于花瓣內(nèi)分繪開光,內(nèi)分別繪靈芝與天竺,再與水仙圖案相隔分布;盤底部圈足內(nèi)髹黑漆,描金繪牽?;?、靈芝等圖案。
4.清 黑漆描金山水窩角方套盒(圖18)
高12、盒徑13.2 厘米。
套盒方形窩角,由方盤一件、方盒及蓋、內(nèi)套4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盒形成的攢盒共同組成,可拆卸可組合。盒均子母口,直壁,平底。盒內(nèi)紅漆,外通體黑漆地上描金山水圖案,以敷色的濃淡體現(xiàn)山水、屋舍、植物的明暗對比關(guān)系。方盤邊緣飾描金回紋。底座呈方幾形,幾面內(nèi)陷用以承盒,牙條及足部皆描金花卉。整體造型別致,更具有雍容華貴、金碧輝煌的宮廷氣息。
5.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盤(圖19?圖20)
方勝盤為一對,全高4、口長徑37.2、口短徑28厘米。此盤方勝形。通體髹黑漆為地,飾描金花紋。盤心隨形開光,內(nèi)繪遠山近水,水中一人泛舟,岸邊垂柳,樓臺亭榭,籬笆、寶塔等圖案。內(nèi)壁飾花卉錦紋。外壁裝飾菊花、梅花、蘭花、竹等團花紋。盤底飾有折枝菊花、牡丹等花卉。
此件漆盤與夏更起在《故宮博物院藏“洋漆”與“仿洋漆”器探源》中提到的仿洋漆“清乾隆黑漆描金山水圖方勝式盤”紋樣、造型、描金非常接近,除了館藏的無年款外,其余非常相似,也應(yīng)為仿洋漆制品(圖21)。
圖19 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盤沈陽故宮藏
圖20 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盤(底部)
圖21 仿洋漆:清乾隆 黑漆描金山水圖方勝式盤北京故宮藏
圖22 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香幾沈陽故宮藏
圖23 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香幾沈陽故宮藏
圖24 清 黑漆描金花卉紋梅式香幾沈陽故宮藏
圖25 清 黑漆描金花卉紋圓盤沈陽故宮藏
圖26 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長方幾沈陽故宮藏
6.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香幾(圖22)
高14、長29.3 厘米。
方勝式幾。木質(zhì),通體髹黑漆,上繪描金紋飾。幾面邊緣隨形起攔水線一周,面上以“彩金像”法描繪遠山近水、大雁成群、屋舍樓閣、山石松柳等景色。幾面背部描金折枝花果。面下束腰描金,幾裙及三彎腿上,描金纏枝花卉。足下承方勝形托泥,亦描金花卉。
7.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方勝香幾(圖23)
高14、長29.3 厘米。
方勝式香幾。木質(zhì),通體髹黑漆,幾面繪以描金圖案,邊緣部分隨形起一道攔水線,面上以“彩金像”法描繪山水圖案,山光水色,高塔亭榭,雜樹叢茂,江上帆影。幾面背部描金折枝花果。幾腿部呈弧形內(nèi)斂,腿面描金纏枝花紋,足下承方勝形托泥,其上亦描花卉。
8.清 黑漆描金花卉紋梅式香幾(圖24)
高14、面徑23 厘米。
梅式香幾。木胎,通體髹黑漆,黑漆地上飾描金紋飾。幾面正面中心描金菊花紋一朵,四周圍繞五朵描金纏枝花卉。幾面背面亦飾描金靈芝、梅花、菊花等紋飾。無束腰,三彎腿,牙板與腿一體成型,壺門圈口,外翻馬蹄,下承梅花式托泥,腰部、牙板、腿皆飾描金葉紋。卷草紋等紋飾。
9.清 黑漆描金花卉紋圓盤(圖25)
高4.5、口徑39.5 厘米。
盤為圓形,板沿,淺腹,圈足。通體髹黑漆,黑里光素。口沿描金花卉紋一周。外壁滿飾描金纏枝花卉紋。圈足內(nèi)中心描金花卉一朵,花葉向外展開,十分規(guī)矩。
10.清 黑漆描金山水紋長方幾(圖26)
高13.8?全長36.3、寬21.5 厘米。
幾呈長方形。木制,外髹黑漆,以描金繪山水、花卉圖案。幾面長方形,在黑漆地上以“彩金像”技法繪制描繪仙山碧水、奇松異樹、亭臺樓閣、瑞鶴祥云。沿髹金漆。面下束腰,金漆繪菱形錦紋圖案。腰部幾裙幾腿繪卷草紋。弓形腿,底足為云頭形。券口均描以金漆邊。
11.清 黑漆描金銀團花長方幾(圖27)
高11、長34、寬21.5 厘米。
幾呈長方形,通體木質(zhì),髹黑漆,飾描金圖案。幾面邊緣有描金漆攔水線一道,內(nèi)部團形牡丹花及菊花10 朵,皆描金勾邊,內(nèi)施金、紫、褐等色,使花瓣顏色深淺濃淡有別,增強立體感。桌群及腿描金串枝花卉,券口處以描金勾邊。
12.清 黑漆描金朱絹斗方盒(圖28)
沈陽故宮共有30 余件斗方盒,均為正方形,斗方漆盒的長與寬為62.5 ~73.5、斗方長與寬為57 ~65 厘米,個別外附木套盒,長寬均為80 厘米。黑漆地,上飾描金云龍紋,四角描蓮花葉紋。惟有火焰處均為描彩漆繪成,龍的四周有6 團紅色的火焰,中央處的火焰珠邊緣處為紅色火焰。盒內(nèi)放置正方形紅色書寫絹若干張,朱絹上用金銀色描云龍紋,上罩萬字形框架,上髹黑漆描金蝠壽紋,框架上包貼彩色錦緞,框架中央是金屬拎件,便于提起??蚣芸梢云秸貕鹤≈旖?,同時又能保持空氣流通,可謂設(shè)計巧妙,用心良苦。
斗方盒是一種包裝盒,它是專門用來裝放皇帝御用的方形紅色書寫絹的盒子。盒內(nèi)所裝的朱絹斗方,上描金銀色云龍紋樣,是專為皇帝設(shè)計制造的。它是用于題寫吉祥語、賞賜大臣的書寫紙品。因其為手工制作,非常耗時,所以產(chǎn)量低。為了對這些朱絹斗方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在斗方盒的設(shè)計和選材上也是很下功夫的,之所以選擇漆盒,是因為漆盒具有防水、防潮等優(yōu)點。再加上內(nèi)部巧妙的設(shè)計,所以無論是斗方盒的功能,還是包裝上的美感來看,這些斗方盒都堪稱是精品。
圖28.1 清 黑漆描金朱絹斗方盒沈陽故宮藏
圖28.2 清 黑漆描金朱絹斗方盒結(jié)構(gòu)分解圖
圖27 清 黑漆描金銀團花長方幾沈陽故宮藏
注釋:
①②( 明) 黃成著,( 明) 楊明注,長北譯注《髹飾錄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年。
③張榮選編《養(yǎng)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故宮出版社,2012 年。
④王世襄《髹飾錄解說》,文物出版社,1983 年。
⑤《故宮文物月刊》(臺北),2017 年7 月,第412 期,第7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