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大學生不僅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不僅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關系到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因此,青年大學生應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防止和克制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侵蝕,使其形成穩(wěn)固的意識形態(tài)和健全的人格。
信仰是人們內心的根本和精神的動力來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大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為其人生指明方向。當下,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認識和理解較淺,缺乏精神動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的信仰教育來對其思想和價值觀等進行指導,幫助其選擇符合自身精神需要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符合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并且是科學的,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意識發(fā)展需要。馬克思信仰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學習、了解馬克思信仰教育,充足其內心,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馬克思主義信仰本身具有極為強大的凝聚力、高度的融合力和廣泛的認同感,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研究,能給人以價值尺度、理想追求,讓人獲得情感寄托、心靈慰藉,因而具有其他信仰無法比擬的教育價值。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廣泛有效的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此同時,通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還可以使學生的實踐活動從現實引向未來,將其思想境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正是因為中國的仁人志士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堅定信仰,進而一步步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進而實行改革開放,最終進入新時代,朝著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奮進。馬克思主義信仰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理論基礎,并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的實踐發(fā)展,學生作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對其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和思想引領則尤為重要。通過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規(guī)范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不僅使學生在精神層面獲得滿足,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勁的精神動力。
中國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從小接受的應試教育,與外界接觸較少,進入大學之后,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特別是網絡成為學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使得很多學生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其次,雖然從中學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但都是為了升學,很少有學生真正的去理解這些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到了大學之后,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更是淡化。第三,大學階段開始了專業(yè)課的學習之后,很多學生只注重專業(yè)課的學習,特別是一些工科專業(yè)的學生,漸漸忽視了思政課的學習,這也是導致很多學生道德、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由于學生自身認知的局限性,使得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部要求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師生比不能低于1∶350,輔導員所帶學生的師生比按1∶200配備,然后現實情況卻不太樂觀,很多高校思政課師生比和輔導員師生比遠遠沒有達到教育部的相關要求。然而,為了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在思政課教師方面,很多高校從其他冷門專業(yè)抽調師資到馬克思主義學院,或者由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這部分教師思政教學經驗缺乏;在輔導員隊伍方面,往往是由科任老師兼職或者研究生兼職做輔導員,這本身就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產生了影響。因此說,思政師資不足,水平不高是制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政課和舉辦活動等形式來實現的。高校的思政課程多為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為了使授課內容達到層次清晰、政治鮮明、方便學生記憶而將相關理論條例化,這樣一來課程顯得更加枯燥,缺乏創(chuàng)新。
舉辦融入信仰教育的活動時,很多高校很難做到根據00后學生的身心特點去設計相關活動,從而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基本上都是一個策劃連續(xù)用,這樣很難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難達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效果。所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上,一定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學生的身心特點去設計課程和舉辦活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不但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更是對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人,現在的大學生到2050年時,正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加強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是我國教育戰(zhàn)線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由此,高??梢酝ㄟ^擴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提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推廣和弘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組織保證,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做好頂層設計,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確保學生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同時為一線的輔導員隊伍、思政課教師隊伍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及制度保障,充分調動施教者的積極性,培養(yǎng)一批思想堅定、勇于開拓的思政教師骨干隊伍和專家級輔導員,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多樣化、重成長和適用性的學生綜合思想素質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發(fā)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形成、發(fā)展個性特長,變育分為育人,變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變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鮮活性、感召力的信仰教育機制。
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與學生主觀能動地接受信仰教育是一個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的過程。首先,通過改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授課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從內心認可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解其深刻內涵和教育意義,后續(xù)才能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學習中,這樣的教育和吸收才是高質量和高保證的。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授課方式就顯得尤為必要。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改革,將馬克思主義信仰賦予時代感,使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更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做到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將看似遙遠的理論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重、信仰馬克思主義,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魅力所在。
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對有效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有重要價值。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力,需要時刻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去指導實踐。學校需要注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生活化,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體制,將這種信仰教育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將其作為一種崇高的信仰,使其成為每一個大學生思想的承載與依托,不斷開拓、挖掘馬克思主義內在的深層價值,充分發(fā)揚馬克思主義的魅力,讓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引領新時代的中國走向復興與輝煌的同時,保其鮮活,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