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楠/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恩格斯在總結包括黑格爾哲學在內的這個哲學史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與此同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在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0世紀的西方哲學,對哲學的多元理解中,出現(xiàn)了“分析”運動和“解釋”理論,形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對峙與融合,并在對現(xiàn)代化的反思中蔓延起一種被人們稱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哲學思潮。
縱觀中國現(xiàn)代哲學,似可以概括為一以融匯中西哲學、溝通新舊文化的底色,以傳播和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流,以引進和品評西方哲學、重釋和闡揚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介紹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本內容,以哲學為武器而改造社會與人生為目的的總體性特征。并以馬克思主義為中介,實現(xiàn)傳統(tǒng)哲學向現(xiàn)代哲學的轉化,注重現(xiàn)代哲學的“實踐轉向”和“語言轉向”。最終形成具有客觀意義的主觀目的性,達到以“真”為根基的“善”的哲學思維。
1、反思性
在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往往忽視了“自我”,即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未來的具有多大的指導作用,“研究成果”和教學內容對學生具有多大的激動人心和征服人心的理論魅力。對哲學的反思取向也不是一般地“面向文本”、“面向現(xiàn)實”和“面向自我”,而是在自覺地反思取向中實現(xiàn)這 “三個面向”。因此,只有培養(yǎng)和訓練自覺的反思取向,才能從“三個面向”中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和提升哲學理論境界。
2、批判性
高校哲學文化是以哲學理論為基礎由師生“教”和“學”共同探索所形成的文化,具有地域優(yōu)勢和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勢,內容相比于社會經驗更加具有理論和思辨性質。哲學文化不單單可以將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承載并體現(xiàn)出來,還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 “原理加案例”的局限,激發(fā)學生自我的獨特的心靈體驗、獨立的反思意識,積極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
3、歷史性
高校哲學文化通過歷史和科學知識在校園中沉淀,不僅可以通過課堂學習與網絡優(yōu)秀哲學課程加深理論知識涵養(yǎng),從歷史的維度辨證思考哲學產生和發(fā)展。高校哲學文化的歷史性,不僅可以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學習哲學文化的方式,還使學生對高校哲學文化的認識更加深入。
高校哲學文化能夠對廣大師生的日常工作和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對其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有引導作用。大學生可以從哲學視角,引發(fā)對國際形勢、國內新聞、社會熱點和校園事件的前提思考,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拓寬視野,而且可以在哲學上辨析各種負面價值觀的內容,使學生自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創(chuàng)造積極的正能量的高校哲學文化能夠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
高校哲學文化與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不同,不僅注重啟發(fā)式教育的多樣形式,更主要是注重學生對世界、現(xiàn)實、自我進行獨立思考的興趣和能力,只要“實事求是”,尊重規(guī)律和正確的引導,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為原則,培養(yǎng)同學們思辨的樂趣,自覺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才能凸顯哲學文化育人的感染凝聚功能?!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就是這個道理。傳統(tǒng)教育方式依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中的圖片文字一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既能用視頻傳遞信息,也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形成學生感性認識,為理性認識創(chuàng)造條件。
陶冶情操是指通過一些行為活動讓自己的情感、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始終在“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新的感性認識”認識規(guī)律中,是不斷在理論和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學生能在哲學中釋放自己的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積極向上的哲學文化和娛樂方式能夠消除內心的負面情緒。因此,學生在接收豐富多樣的哲學文化時,不僅能夠給自己的內心帶來愉悅的體驗和感受,而且能滿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和情感的調節(jié)。
高校想發(fā)揮哲學文化的育人功能,就要結合時代特點,加強哲學文化建設和管理,使校園哲學文化與校園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深入融合,提升高校軟實力,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高質量人才,培育更多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應當深刻意識到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藝術,如果教育能夠破解更多思維的文化密碼,那他的功效就在于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才是立德樹人的真正意義。
高校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養(yǎng)本身是高校哲學文化育人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高校要想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開展貼合廣大師生學習和生活的哲學文化教育和活動,積極地看待哲學對師生產生的影響,打造高品質的哲學文化成果,不僅要注重豐富哲學內容,對哲學文化的展現(xiàn)形式和宣傳手段也要創(chuàng)新,加強立德樹人理念,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哲學文化育人的成效。
哲學文化的多元性雖然幫助大學生極大地豐富了精神世界,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但同時在大學生身邊也存在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這類內容對學生思想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這些不良的思想正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材料。從實踐的角度看讓學生明白“因果”,讓學生知道自己理想的生活,只能由自己誠實的學習和勞動換來,結果是一切努力過程的總和。因此,發(fā)揮高校哲學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高校要制定哲學文化建設的相關制度,有效地進行哲學管理,創(chuàng)造出風清氣正的校園哲學環(huán)境。完善哲學課程引導機制;提高學生自覺進行理論的思考;加強教師哲學理論功底,以有理講理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面對“教”和“學”上存在的問題。對與哲學育人內容相符合的內容注重探索原因,提高對“自明性”問題的思考,對不相符合的內容要找出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案例加以克服;對待優(yōu)秀的哲學文化內容要進行大力宣傳,通過網絡平臺還要對此進行宣傳和總結。
高??梢猿浞掷酶鱾€平臺,各種方法去創(chuàng)造并宣傳優(yōu)秀的哲學文化資源,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不僅要完善優(yōu)秀網上課程資源的建設,還可以利用數(shù)據(jù)庫查找學生所需要的參考文獻:資料,以及進行演講和辯論賽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除了要加強建設哲學課程以外,還可以邀請著名哲學專家來校演講等,并及時根據(jù)新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形成筆記或論文,傳播積極向上的哲學文化。
建設優(yōu)秀的高校哲學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哲學文化建設相融合,力圖從哲學的角度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理論淵源和現(xiàn)實意義,通過校園官方網站、校園論壇、貼吧、公眾號及微博等平臺宣傳積極的正面的哲學文化成果,用正能量感染學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加強高校哲學文化建設,可以使校園文化活動變得更加生動鮮活,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撞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提升學生的理論境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有利于提高高校哲學文化的品質,更好地發(fā)揮出哲學文化愉悅身心、陶冶心靈的作用。
孫正聿在《哲學通論》中講到,講好哲學,特別是講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要求老師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知識背景和靈活的教學藝術,而且要求老師具有融思想、信念、情操和教養(yǎng)于一身的強烈的人格魅力。就是說,哲學的理論魅力和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合二為一的。為此,需要選出一部分有高水平理論知識的教師,打造哲學名師;挖掘出一批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yè)人員,開發(fā)和管理和發(fā)布哲學文化的網絡平臺;在學生骨干中選出一些有較高理論覺悟的學生,讓他們及時收集哲學困惑,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鼓勵探究哲學問題;還要選擇一批積極主動充滿正能量的理論研究小組,能夠對哲學熱點保持的積極的態(tài)度,以點帶面,成為有引領作用的哲學研究組織。
愛因斯坦曾把科學研究的人分為三類:第一種是為了娛樂,也就是為了精神上的快感,顯示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第二種人是為達到純粹的功利目的,為了使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第三種人則是渴望用最適當?shù)姆绞疆嫵鲆粋€簡化的、容易理解的世界圖景,揭示宇宙奧秘,解答各種世界之謎。他們的科學探索,既是一種“抑制不住的渴望”。我們當然希望學生都可以成為第三種人,但是,又要尊重學生自我的選擇,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追求自己的目標。同時,創(chuàng)造健康和諧的高校哲學環(huán)境,重視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分析哲學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微積累,提高學生對哲學問題的思考能力。
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建設高校哲學育人體制機制雖困難重重,又勢在必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離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就只能是教條主義和思辨哲學,而要想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在知好惡的基礎上,樹立明真理、重實事的意識。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此,高校大學生需要在“面對自我”中,深切地理解“文本”和“現(xiàn)實”,在自我的獨立反思中激發(fā)濃厚的理論興趣,撞擊自己的理論思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和提升自己的哲學理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