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云龍
現(xiàn)在沒多少人看電視了,娛樂都在手機上。有位女同事,磨了一天電視稿本,回到家沒有直接休息,而是習慣性地打開電視。這天她老公出差,女兒在外婆家,電視的背景聲,會讓她感覺家里有點人氣。
我堂叔常常從省城開車回老家,三小時車程。一個人的時候,他會打開收音機,聽煩了,就打開手機導航,盡管他并不需要路線引導。他說,聽到車里有個聲音不斷響起,感覺注意力會更集中一點。
另一位朋友有些特別。一個人開車時,她只能聽音樂,不能聽故事,一聽就瞌睡。小時候故事聽多了?她也說不清。音樂聽膩了,她會和朋友打電話聊聊天,就算路上堵車,也不覺得煩躁。但奇怪的是,她在辦公室,可以一整天不說一句話。
人啊,本性都是向往自然的,喜歡任性自由、不受拘束。但公開場合總會披上“外套”,有所收斂。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偶露崢嶸”。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會干些什么?趣事、雅事或是糗事?
我本家有位小兄弟,老婆孩子不在家時,喜歡脫光了衣服運動——俯臥撐、仰臥起坐、開合跳、深蹲……大汗淋漓之后,沖個澡,睡一刻,很酸爽。他覺得穿著衣服健身受羈絆、不自由、不舒坦。
一位活潑外向的電視同行,早幾年辭職創(chuàng)業(yè),從事服裝批發(fā)、零售,生意不錯。一個人的時候,她會跳舞,女團跳的舞。不熟悉舞步,她就跟著視頻模仿,自得其樂。有時候,她還會自言自語,假裝有人在采訪她,然后一本正經(jīng)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有時候,則假裝自己在直播間賣衣服,給粉絲介紹新進品牌……總之,一個人的時候,她很活躍,而一群人的時候,她常常切換為“靜音”模式。
獨處也未必就是一個人,有時可能只是周邊沒有熟悉的人,自我感覺是一個人。
一個姑娘從老家來到省城,初來乍到,沒什么朋友,每到雙休日,便一個人爬上一趟公交車,漫無目的地坐到底站,然后回頭。一路上,看乘客上上下下上,自己發(fā)發(fā)呆,半天時間就給打發(fā)了。偶爾心情煩躁的時候,她喜歡走樓梯,先坐電梯到頂樓,然后從樓梯步行下來,一邊哼著歌,一邊聽樓道回聲。
獨處時做些什么?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我將這個問題發(fā)給好友,所獲回復也是豐富多彩。
“人,生而孤獨,獨自來也將獨自走。”想明白這點,孤獨也就成了中性詞,因為結局就在那里,你不如盡情享受孤獨。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在廚房里燉一鍋湯,一定要用砂鍋。搬張椅子,拿本書,安安靜靜地聽砂鍋里燉煮的“嘟嘟”聲。開心的時候,覺得這個聲音很療愈,看看書上的故事,感受平靜、安穩(wěn)、幸福;難過的時候,覺得這個聲音像樹洞的回響,默默流完眼淚,收拾心情,又能在下一個清晨笑對生活。
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是更加真實的你。古人說“慎獨”,說的是無人時、無人處的道德底線。而在底線之上,我們不妨做真實的、自在的、快樂的、豐富的自己——可以說,這是一種“盛獨”。
獨處時的一言一行,確實藏著一個人走過的路、見過的人以及讀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