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
一直對楊鍵和他的詩保持著敬意。作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詩壇重要的詩人之一,楊鍵的詩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卻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沖擊力,令人讀后感到心靈的震顫。拒絕世俗的場景,楊鍵的詩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和現(xiàn)實生活,執(zhí)意尋找漢語詩歌可以呈現(xiàn)的生命文化價值。是以,他的作品,每一次出場,都會喚起某種深刻的感動!
一
《追憶時光中的感悟、靜謐及其他》——之所以使用這樣一個題目評論楊鍵的組詩《有一年》,是期待盡可能以寬泛的方式概括其整體特點。盡管對于一個成熟的詩人來說,風格一旦形成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關(guān)于自身創(chuàng)作的“小傳統(tǒng)”,擁有鮮明的辨識標志,但由于題材、心境等因素的不同,其新生的作品仍會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初次瀏覽組詩《有一年》,很容易為其時間主題所吸引:時間在此處不是簡單的數(shù)字與標記,而是穿越時間過程中的一些鏡頭和特定的景象。一句簡單的“一切都過去了”,讓江邊“十幾頭?!背蔀椤鞍咨幕?,不僅使詩句獲得了生命事物固化的質(zhì)感,還有時光的輪回與滄桑,而江水是“無聲的幽靈”,好像一直沒有改變。江邊的一切都可以在另一個時間里再次浮現(xiàn),但卻不再是當年之景。一種無可奈何的憂傷,一次物是人非的嘆惋,最終都成為《有一年》中結(jié)尾時的一聲嘆息。
時間的主題潛藏著歲月的密碼,講述時間故事的人顯然更習慣于借助某些昔日場景的選擇性再現(xiàn)。此時的書寫究竟具體是回憶還是懷舊,也許并不需要進行絕對的區(qū)分;詩人只需要在漫溯時找到及物的對象和可以感懷的場景,從而在觸景生情中催生詩行?!坝洃浝锏挠行┦虑橐?jīng)過很久才能講述出來……”楊鍵的詩里有一種可以稱之為“暮年的氣息”:凝重、靜默、成熟還有久遠的故事。像《送別》中描寫的“一座老橋”“橋上賣梔子花的老婦人”,還有“師范學校的女生們合唱的《長亭外》”,所有的景象似乎已經(jīng)存在許久了,而歌唱也有訴不盡的送別與旅愁。由特定場景生發(fā)的感悟讓追憶生成羽翼,讓時間在某個關(guān)節(jié)點上完成有效的定格。“暮年的氣息”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立場,擁有寫作意義上的孤獨和蒼老的體驗,顯現(xiàn)出主體與現(xiàn)時隔絕、分裂的姿態(tài)。
出于對當下生活場景的有意疏離,楊鍵習慣于讓自我在詩中悄然地現(xiàn)身,他的詩和他的生活由此建立了一種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寫作,詩人回避了現(xiàn)實語境可能帶給他的壓力與緊張,建構(gòu)起一個古樸、自然甚至是帶有原始氣息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詩人講述著關(guān)于親人、過往的故事。過往已逝,他以親歷者的姿態(tài),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在平靜而舒緩的敘述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一曲曲藝術(shù)化的生命悲歌——
秋風啊,你要將我們的心吹得發(fā)出古時 候的聲音。
古時候,時光的流逝靠活人來提醒通過寂靜,和一只木梆
在一個深夜里傳得很深、很遠……
——《你會嗎?》
歲月如一頭無法調(diào)伏的狂暴野獸
來過走過活過的人在一座紙做的橋上都 是露水一場
——《奇樹圖》
肯定會有寧靜的部分,肯定會有冷峻的色調(diào),而后才能實現(xiàn)一種氣息獨特的“靜謐”。是《冬至》中反復出現(xiàn)的“荒寒而幽深”;是《長亭外》中的“陰雨”;是《滋潤》中的“冬天”及“在有霧的湖邊/形成的境界”,還有一塊塊“墓碑”……有很多靜物形成的氛圍,但那些動的事物也常常被說成是“江水混混沌沌,/什么也不想說”(《故土》),“河面上飛著戴孝的白鷺”(《奇樹圖》),直至最終形成動中有靜、動靜相合……延展的時光中或是多設(shè)定秋日的蕭索與冬天的布景,或是常常彌漫著死亡的氣息,那種感受與散發(fā)出來的味道正如《風暴》中的詩句:“成片的樹,/倒在地上,/但卻有一陣陣異香,/從那倒下的樹身傳出,/我呼吸這綿遠神秘的香味。/今天想起,/為它做一座墳?!庇兄j廢的芬芳。
二
在感悟式和靜謐氛圍的世界中,有一組對應的結(jié)構(gòu)可作為賞讀組詩《有一年》的主線,此即為“死亡”和“母愛”。死亡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墓碑、墳等是這組詩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八劳觥辈粌H渲染了組詩的整體氛圍,而且也增加了悲劇的色調(diào)。“死亡”是楊鍵筆下衡量記憶的一個尺度、一種標準,但卻從不是一個終點?!澳且呀?jīng)離去的人還魂來與你相擁/在黑暗里旋轉(zhuǎn)”(《奇樹圖》),“在活人那里得不到就在死人那里得到,/在死人那里得不到就在自然中得到,/在自然那里得不到就在神靈中得到?!保ā赌銜??》)這樣的書寫使許多詩篇呈現(xiàn)出循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開放式的效果,進而融入更多想象的空間。
與之相應的,在追憶時光的旅途中,“母愛”則給其帶來溫暖?!吧每蓱z,/我們在這里生活,/卻什么也沒有學會,/而母愛是唯一的護身符?!保ā栋档罚┞?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楊鍵多年來一直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生活樸素、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清苦,他對于“母愛”的認識和感知更為深刻。他的《短句》一面直抒胸臆,“我對連自己的媽媽也沒有寫過的詩人非常害怕”;一面又曾委婉曲折,“一朵云飄過來了,/十二個月的兒子喊它媽媽,/下雨了,兒子又喊雨為媽媽,/原來這才是精神之核?!闭纭赌銜幔俊分杏小坝肋h喊下去的母親的聲音/觸摸著我,比什么都神奇”。在楊鍵筆下,“母愛”有著神奇的力量,怎樣形容都不過分。“母愛”為組詩《有一年》帶來溫度、增添了亮色?!澳笎邸睆牟还铝o援,一如楊鍵在整組詩中還寫到很多親人, 如父親、祖母等,這些書寫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另一面:那里不僅有人性,還有純潔、柔軟的部分!
一面是肉體生命注定的結(jié)局,一面是靈魂世界中廣闊無邊的愛,楊鍵有意無意地對比式書寫,讓人在掩卷之余,陷入關(guān)于生命的沉思。如果說叩問生命、體驗憂傷可以喚起人們對于生活的思考,進而懂得如何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那么,我們可以說組詩《有一年》還傳達了一種詩意的“善”,盡管這種提醒在楊鍵的筆下有些過于沉重!
三
詩是修行,也是救贖,這樣的概括在某種意義上對于楊鍵來說再合適不過了。他的許多詩句,看似簡單平凡、漫不經(jīng)心,但仔細品讀卻會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相當深刻的內(nèi)涵,甚至有些許參禪悟道的味道——
長年累月的墓土上柔和的枯草
使我們的腳步舒緩,
而那些死去多年的人在我們的心里釀蜜,
直到我們徹底放棄了,
才能與他們見面。
——《你會嗎?》
落日在田埂上的一只糞桶里
發(fā)出萬丈金光。
很快,金光不見了,
田野上又是一片濃郁的苦顏色。
而我因享受了這樣神奇的光芒,
不會再有死亡……
——《落日》
哲學思辨色彩的閃耀,對生與死的徹悟,表明楊鍵詩歌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如果聯(lián)系此前楊鍵曾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學、哲學、宗教進行過深入的研習,那么,循此路徑,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顯然遠不止于此。只不過本文限于篇幅,我們只能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呈現(xiàn)詩人特有的源于古代人民的“靜謐智慧”。
任何思想和觀念總是要依靠語言展現(xiàn)出來。在《短句》中,楊鍵曾相繼談到語言——
語言的親和在哪里?
語言的核心是慈悲與智慧,語言才能是無 窮的。
語言由里而外地散發(fā)著善,這才是語言 的本意。
如何實現(xiàn)語言的“親和”“慈悲與智慧”和“善”,進而抵達語言的“無窮”和“本意”?對楊鍵詩歌語言的詢問其實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楊鍵詩歌的特點:對比通過詩歌展現(xiàn)語言的無限可能,楊鍵更傾向于表達漢語語言原初的、本質(zhì)化的狀態(tài),從有到無、從實到虛,再由智到善,凸顯漢語的精致和感染力,而漢語新詩也正由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悲憫與自省的能力。
對照“時間”“死亡”以及諸如“我對一粒麥子跪下來”的詩句,楊鍵通過場景敘述所要揭示的思想和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有時還是顯得過于深刻了。因而,就詩歌閱讀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是期待一次輕松的過程:“傍晚的柳樹,/要教會我們和平?!薄跋褚桓z,/輕拂在傍晚的水面?!保ā逗舆吜罚ⅰ鞍怼薄傲z”“水面”以及“輕拂”繪制成一幅圖畫,不必有什么負擔,只要借助簡單的感知和聯(lián)想就可以了。為此,我們有必要對組詩《有一年》的結(jié)構(gòu)順序也略加關(guān)注:由淺入深,漸漸進入一個詩的世界;對于簡單畫面的經(jīng)營以及由此流露出來的明快之美,在楊鍵的筆下也從不是空白一片!
總之,楊鍵一直通過寫作追求“詩歌的價值”,這使其作品在讀后總會給人以啟示。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楊鍵也不時陷入某種自我“懷疑”——早在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詩集《暮晚》的“自序”中表達的自我解讀,不僅表明楊鍵對于寫作的慎重的態(tài)度,更說明他一直有著苛刻的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我們完全可以憑借這些想象到其在詩歌道路上心無旁騖、獨自奔行的身影,而作為一次走向未來的起點,《有一年》可作為一次階段性的成果并實現(xiàn)了時間和閱讀上的雙重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