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于高校來說,新媒體更是不容忽視。《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
作為年輕群體“聚集地”,高校也在不斷地探索宣傳新路徑。當下,各大高校內的眾多學院、組織等大都成立了登記在冊的官方新媒體賬號,從而使得大學里有著數(shù)量龐雜的校園新媒體。這些組織一般由專門的學生負責、專業(yè)(也有可能是非專業(yè)但略有經驗)的老師指導。目標受眾主要包括在校師生、學生家長、全球校友、兄弟院校、國內外合作院校,以及其他關注高校、院系發(fā)展的群體。
1.加強學院思想文化建設
高校是青年人成才成長、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肩負著青年核心價值觀塑造的歷史使命。對于學院官方新媒體組織來說,做一個集深度、高度、廣度于一體的媒體組織,有助于將思想文化領域的內容以及正能量傳達給新時代大學生,加強思想文化領域的建設。
2.為學生及其家長搭建與學院溝通的平臺
在院系新媒體宣傳的主要受眾群體中,該學院學生及其家長占著非常大的比重。新媒體平臺搭建與豐富的內容建設有利于受眾及時獲取與傳遞信息。在學生入校后,學生家長能夠通過院系的推文更直接也更具體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所處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以及學院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做的工作,使家長更放心、安心。
3.宣傳院系形象,增強學院影響力
隨著國家高校“雙一流”建設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統(tǒng)籌推進,中國高校的建設和發(fā)展進入了新階段,而高校院系在建設一流大學、建設一流學科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網(wǎng)絡在對內服務師生的同時,也兼具對外宣傳校園形象的重任?,F(xiàn)在很多院系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都在做富有自己學院特色的文化內容,逐漸成為學校形象宣傳的重要途徑。
4.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展示的平臺
院系新媒體占比最多的受眾群體是在校學生及其家長。畢業(yè)生可以通過院系新媒體平臺和社會工作網(wǎng)連接起來,為其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學院新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如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通過學院新媒體將自己的聲音傳播出去,讓更多人聽到。
1.“硬件”齊備,平臺增新
(1)平臺搭建多樣化
為了契合大多數(shù)受眾的使用習慣,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各級各類媒體進行平臺增新,逐漸向“平臺多樣化”發(fā)展。而院系新媒體作為官方媒體組織,擁有大量的固定受眾群,在平臺增新上更是需要下不少功夫。近些年,許多院系媒體迎合受眾喜好,還開設了抖音短視頻、今日頭條號等新媒體官方賬號。通過不同的平臺建設,吸引在各個平臺活躍的受眾。
(2)組織建構專業(yè)化
院系新媒體部門不僅是現(xiàn)時的年輕組織,更是蓬勃、有朝氣的組織?,F(xiàn)今,多數(shù)學院新媒體平臺逐漸完善,組織建構也越來越完善,如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新媒體中心下設了四個部門,分別為運營部、新聞部、攝影部、綜合部。各部門都有明確的分工,通過部門間的合作與配合,給受眾提供著更優(yōu)質的內容。
2.“軟件”硬核,吸引受眾
(1)內容策劃方面,要更貼近學生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與當下熱點相結合。內容與粉絲興趣利益契合,信息內容不局限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新奇事件,貼近生活、學習、情感問題以及學校熱點關注,提升自身推文與活動的品質,留住原來的粉絲,并讓他們參與其中,易出現(xiàn)滾雪球式的受眾自發(fā)宣傳,招就更多新的粉絲關注。
(2)根據(jù)不同的平臺,需要更換不同的文字語言。在院系新媒體宣傳渠道中,多以微信公眾號推送為主,這就更要講求圖文并茂。相較于官網(wǎng)新聞,官微、官博及官Q的文案在兼顧事實準確性的同時,也要注重語言的生動性與互動性。一圖勝千言,在新媒體背景下,再冗長的文字不如一張制作精美、表意清晰的圖片更打動人心。
(3)排版應找出自己的風格所在,盡量簡單大方,有設計感一些,讓“實力”與“顏值”并存。要樹立群體觀,明確粉絲群體定位。建立特色欄目,并定期發(fā)布,有助于吸引固定的受眾群進行關注。
一篇推文做好之后,如何讓其發(fā)揮最大化效果,得到更多點擊量與關注度,有效的宣傳是關鍵。筆者將宣傳工作總結為了兩方面,即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從初期的策劃開始,提高院里同學們的參與感,從而增加后期宣傳時學生自主轉發(fā)的可能性,提高瀏覽量;院系新媒體組織也要建立和學校各新媒體組織的友好合作與不定期學習,同時在宣傳內容方面不可僅局限于發(fā)布本院系信息,例如國際學院可以做一些關于出國留學的特色內容,有效做到對外宣傳的效果。
院級媒體與校級甚至省級、國家級媒體相比,固定受眾不多,粉絲基數(shù)小,即使內容做得十分優(yōu)質,但缺乏流量是硬傷。對于院系媒體來說,有意思的原創(chuàng)推文或短視頻更容易使其有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新媒體人員有更加敏銳的眼光去挖掘身邊的新鮮事。
隨著院系新媒體各方面的不斷完善,新媒體平臺對于運營人員有著越來越高的能力要求。而如今院系新媒體的人才培養(yǎng)體制仍不健全,大多院系新媒體缺少專業(yè)老師授課,委員的新聞寫作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再加上運營平臺過多,人員有限且課程繁重,易出現(xiàn)無法兼顧多個新媒體平臺高效運營的情況。因此聘請專業(yè)教師進行新媒體的授課尤為重要。當整個團隊的能力水平大大提升時,運營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涉及到學生的切身利益,是吸引大家關注的渠道之一。于是為了提高WCI,提升學生的關注度,一些新媒體組織會采用投票、轉發(fā)、求贊類的方法獲得流量。此類方法雖然可以稱得上“常用常新”,但是在這個“內容為王”、平臺與受眾“多對多”的時代,提升產品質量,挖掘其內在價值,做優(yōu)質內容才是可靠之策。
要加強高校宣傳思想陣地管理,也不可忽視各院系的思想陣地管理。目前,院系新媒體組織雖在不斷地發(fā)展壯大,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本文通過對高校院系新媒體的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展策略、發(fā)展困境的研究,為高校院系新媒體組織更好地發(fā)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