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昆曲的打擊樂有著悠久的歷史,打擊樂的色彩音效屬于打擊樂的一個分支。打擊樂的色彩音效對昆曲來說十分重要,絕佳的打擊樂色彩音效,能夠為昆曲演出增添魅力。本文對昆曲打擊樂的色彩音效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昆曲打擊樂;色彩音效;節(jié)奏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14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98
一、前言
打擊樂又被人們稱之為武場,打擊樂不僅能夠對劇中的人物角色下場、上場進行伴奏,還能對人物角色的一舉一動進行伴奏。若想文場和武場能夠緊密的配合,二者需要依靠一定的因素才能互相配合,對于武場來說,其需要聲響和節(jié)奏,而對于文場來說,則需要樂器的鳴奏,在此過程中,司鼓發(fā)揮著引導性作用,可以使演員與器樂之間保持一致性。
二、昆曲打擊樂色彩音效的簡介
昆曲打擊樂中饒鈸、大鑼、板鼓、小鑼四大件組成之外的打擊樂即色彩打擊樂器[1]。色彩打擊樂器在昆曲伴奏過程中,能夠起到四種作用,一是點綴作用;二是烘托作用;三是模仿作用;四是提示作用。色彩打擊樂器能夠呈現(xiàn)出豐富的音效,這種音效即色彩音效。
三、昆曲打擊樂中的色彩音效
1960年,江蘇省昆劇院在《牡丹亭游園驚夢》中向人們充分展現(xiàn)出了色彩音效,所展現(xiàn)的色彩音效元素具有程式化,在這場昆曲演出中,程式化的鑼鼓表達了人物角色的三種變化,一是地位變化;二是表演變化;三是身段變化。
在江蘇省昆劇院表演的這場昆曲中,曲牌【萬年歡】是武場,使用了四種樂器,第一種樂器的是小月鑼,第二種樂器是板鼓,第三種樂器是云鑼,第四種樂器是吹打鈸,并且在演奏速度方面,有著較快的演奏速度[2]。江蘇省昆劇院所演出的這場《牡丹亭游園驚夢》,最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云鑼配樂,采用的云鑼配樂使人耳目一新。
在張繼青所演出的電影版昆曲《牡丹亭》中,加入了很多色彩音效元素,并且刪減了多余而復雜的儀式,加深了劇中夢境的效果,這一改變?yōu)檫@一出戲增加了看點。在張繼青版的《牡丹亭》中,為了使大花神的出場更加莊嚴,采用了兩種樂器,分別是開道鑼、大堂鼓,這兩種樂器呈現(xiàn)的色彩音效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還具有靈活多變性,能夠將觀眾的思緒、情感帶入到戲中。在《驚夢》的花神部分,不僅在大花神和群場的演唱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絕佳的配樂,還在曲牌【一枝花】中采用了適宜的配樂,這些配樂具有流暢性的特點,與戲曲的演奏十分搭配。
在【鮑老催】一支中,戴培德改變了演奏方法,由以往的一板三眼演奏法改為一板一眼演奏法,一板一眼法對于節(jié)奏來說,起到了催促節(jié)奏的作用,不僅如此,戴培德還增加了鼓套,并且是技藝高明的鼓套,提高了昆曲演奏的張力,將此部分的戲與生旦戲明確的區(qū)分開。具有張力的色彩音效能夠向人們展現(xiàn)出大花神的情緒,與大花神的角色相符合,特別是大花神念白時,增加了“興隆”的樂器聲音,提高了大花神的念白效果,若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鑼鼓進行配樂,會使大花神的念白顯得蒼白無力,而采用“ 興隆”的樂器為大花神的念白配樂,在蘊含宗教色彩的同時又能表現(xiàn)出大花神對杜麗娘的提醒。
江蘇省昆劇院所演出的《小宴》具有十足的特色,其特色主要由色彩音效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缎⊙纭穼儆谖膽颍⑶沂禽^為經典的文戲。《小宴》中的三個配樂曲牌中展現(xiàn)了色彩音效,第一個曲牌是【水龍吟】,第二個曲牌是【小開門】,第三個曲牌是【回回曲】。在這三個曲牌中,主要由三種樂器展現(xiàn)色彩音效,分別是吹打鈸、堂鼓、碰鈴[3]。
對于《小宴》來說,最為出彩的是【泣顏回】,在其“花繁濃艷想容顏”曲子中,戴培德改變了傳統(tǒng)的打法,不僅將以往的板鼓替換成了大堂鼓,還采用了兩拍一擊的碰鈴法。打擊樂色彩效在《小宴》中的應用,增強了戲曲的流動性,加之“貴妃”的舞蹈表演與緩慢而規(guī)律的節(jié)拍,使觀眾恍如身臨其境。碰鈴聲音既像貴妃百靈鳥般的歌聲,也像貴妃如花似玉的容顏,低沉的鼓聲像帝王的聲音,透過鼓聲,仿佛看到帝王不怒自威的面孔。低沉的鼓聲配以清脆的鈴聲,二者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互相襯托,在戲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江蘇省昆劇院所演出的《小宴》,在所有昆曲中,是極具代表性的色彩音效應用作品。
四、結論
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色彩音效在昆曲中的應用,可以為昆曲增加魅力,使昆曲悅耳動聽,如今,時代在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審美發(fā)生了改變,昆曲若想不沒落,也應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審美而做出改變,對昆曲中的打擊樂組成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豐富昆曲的色彩音效。
參考文獻:
[1]?? 陶蕾伃.非遺保護背景下的昆曲藝術與水墨動畫的結合——以昆曲水墨動畫《雙下山》為例[J].戲劇文學,2015(10):109-114.
[2]?? 楊敏.從傳統(tǒng)、青春、中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大舞臺,2010(04):64-65.
[3]焦山林.中國昆曲打擊樂藝術的傳承[J].樂器,2019(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