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洪
摘要:各劇種的唱腔都是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段。動人的唱腔,它之所以為人們喜愛,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就是因為它是人們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它從各個側面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感情,無論何劇種,歌唱藝術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即要聲音和語言需要內(nèi)在的東西來支持它,才能賦予它生命,這就是感情。
關鍵詞:戲曲;唱腔;情感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14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95
戲曲歌唱傳統(tǒng)認為唱就是人的內(nèi)心感情的訴說,就是“唱感情”。歌唱屬于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是屬于外在的東西,而情則是喜怒哀樂等等內(nèi)在的情緒,這些情緒的體現(xiàn)要通過外在的聲音表達出來。因此,戲曲的唱情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歌唱中的“情”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詞情”,這就是重視唱詞所規(guī)定的特定的情景,特定人物的思想活動及感情的變化;二是指“曲情”。所謂“曲情”,就是唱腔音樂中所表達的感情,即曲調不但要符合詞意,而且演唱者理解曲調的感情,并把它唱出來。三是“聲情”。即舞臺上的一切聲音,除要求圓潤、傳遠、好聽以外,還必須服從“表現(xiàn)”這一中心任務。因此,感情總是伴隨著聲音同時出現(xiàn)的。
歌唱高腔是要如“山崩海嘯”;平腔的聲音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悲腔的歌唱聲音如“秋風掃落葉”,喜悅的唱腔聲音如“仙音天外飄”。在各劇種中,凡是字少腔多的大段慢板唱腔,是抒情性最強,旋律也是最優(yōu)美的曲子。慢板的特點就是節(jié)奏舒展,字少腔多。即詞情少而聲情多。例如,漢劇《宇宙鋒》趙艷容的〔反二黃慢三眼〕中的“事到此我只得隨機應變”一句,共二十板(4/4),一百多拍,數(shù)百個音符,才把它唱完,旋律節(jié)奏的強、弱、曲、直、高、低、疾、徐營造的“聲情”,緊緊“貼住”人物,隨著人物的脈搏跳動而跳動,使“曲情”飽含豐富的內(nèi)容,使“聲情”產(chǎn)生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河北梆子以唱、做為主的老生的演唱,從劇中人物的性格出發(fā),根據(jù)各種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來設計和處理唱腔,她演唱的《江東計》“靈堂”一場的唱腔,是聲情、詞情、曲情并重,所以演唱傳神,扣人心弦。在〔大安板〕轉入〔哭相思〕(是一種附加曲調,通常用在大安板之后)“恨蒼天因何故下了絕情”這句時,具有感嘆傷悲、嗚咽悠揚的情感。高音區(qū)聲音較剛,中音區(qū)又較柔,同時,還運用滑音的色彩來行腔使調,因而唱得悲愴怨慕,如鶴戾九霄,令人熱耳酸心,聞者生哀。表現(xiàn)出諸葛亮恨天怨地,無限惆悵的真摯情感。
京劇《玉堂春》蘇三唱的〔西皮慢板〕是這出戲的重要抒情唱段,演唱者必須要意在唱先,成腔在胸,一氣呵成,神韻靈通,從分析理解入手,通過聲腔美和行腔美的聲情創(chuàng)造,把蘊含在聲情中的“詩情”與曲情圓滿的傳達給觀眾,產(chǎn)生情感創(chuàng)造的審美效應。
戲曲聲樂在表現(xiàn)不同的劇情、刻畫不同的人物、體現(xiàn)不同的思想感情方面,積累了很多實踐經(jīng)驗,有一套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戲曲音樂家曹心泉將昆曲的唱法歸納為“氣字滑帶斷,輕重疾徐連,起收頓抗墊情賣接數(shù)板”20字訣,其中有不少是各劇種共有的。當然,不同劇種有不同的名稱與解釋,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表達方法。歌唱重要的技巧之一“氣”在個各劇種歌唱中都占首要地位。歌唱與念白時、聲帶、喉腔、口腔諸部是發(fā)聲發(fā)音的器官,而“氣”都是發(fā)聲發(fā)音的動力。中國音韻學有“形氣相扎而成聲”的說法,就是說離開了氣就不能發(fā)聲。“氣者,音之帥也(《說譚》)。唱念的高低、強弱、輕重、吞吐、收放等歌唱技巧,全在于“以意引氣”的氣息的操縱,是氣息對聲音的支持。
元燕南芝庵的《唱論》對用氣技巧,做了精辟的總結:凡一曲中有偷氣、取氣、換氣、歇氣,愛者有一口氣”。昆曲、高腔、梆子、皮黃等唱腔劇種,繼承和發(fā)展了宋元以來的戲曲音樂歌唱用氣技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氣作為歌唱的根基與統(tǒng)帥,氣巧則聲優(yōu),聲優(yōu)則曲妙。掌握好了用氣技巧,才能將每個字每個音像珠子一樣穿成線“累呼端如貫珠”,再用這如貫珠的聲音線條,承載藝術,刻畫形象。例如:越劇小生徐玉蘭在《北地王》的“把先帝東蕩西掃、南征北剿”的全段唱腔高潮中,在速度上、節(jié)奏上采取欲快先慢,欲緊先松和連、斷、頓、垛、輕、重、抑、揚等藝術手段,把北地王對于亡國的無限悲痛和激憤之情得到了充分有力的抒發(fā)。
在戲曲傳統(tǒng)唱法中,從昆曲到京劇以及其他各劇種,都在行腔中運用。頓、斷、連、以及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手法。程硯秋在《鎖麟囊》、《碧玉簪》、《荒山淚》、《文姬歸漢》等劇目中,除運用這些表現(xiàn)技巧之外,又獨出心裁地使用斷中有連、連中有段、若斷若續(xù)、藕斷絲連的唱法,在語法停頓、心理停頓和情感停頓等方面,都使情感得到進一步深化。這些停頓不僅增強了情感的變化發(fā)揮,而且使歌唱的情感層次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再如,川劇旦角名家陽友鶴在傳統(tǒng)名劇《荊釵記》中,為了突出錢玉蓮對繼母虐待、迫害的憤懣不平,整個唱段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安排的十分的講究。在“可憐奴遭困苦,我愁腸滿肚”一句里,增加附字,墊上一些似斷卻連,氣連音斷,音連氣換、連中斷、斷中連等技巧運用得法,使語氣行腔畢肖,聽其聲如見其人,提高了人物情感的表現(xiàn)力。
總之,各劇種在行腔中的快慢疾徐,頓挫連斷、輕強重弱、高低抑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語氣、語勢等構成行腔表達的手段的基本因素,充分運用這些基本因素的造型性與表達技巧,是各劇種表演藝術家的歌唱藝術、藝術形象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的重要藝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