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湯小梅 鄭金木
近三年的全國高考數(shù)學試題落實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教育體系的要求,貫徹“五育并舉”方針,突顯數(shù)學學科特色,體現(xiàn)“五育”并舉的育人價值,助力素質教育發(fā)展.體現(xiàn)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有關考題,成為高考一道道亮麗的風景題,這類試題以豐富的真情實景或古代數(shù)學文化為載體命制與數(shù)學核心考點相結合的題目,意在考查數(shù)學建模、數(shù)學抽象、數(shù)據(jù)分析、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值得重點關注.現(xiàn)聚焦2020年各省市的模擬題,欣賞以“五育”為背景的考題,供讀者借鑒.
道德源于生活,以德育為背景的考題,多以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文明行為、社會公德、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等生活內容為題材,常以圖、表、文并用的方式呈現(xiàn),考查重點是用樣本估計總體、隨機抽樣、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期望與方差、數(shù)列、函數(shù)與導數(shù)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為中檔或中偏高檔,意在考查數(shù)學建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
【典例1】(2020·宜賓市敘州區(qū)第一中學校高三月考)為了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某校陽光志愿者社團組織“這個冬天不再冷”冬衣募捐活動,共有50名志愿者參與.志愿者的工作內容有兩項:①到各班做宣傳,倡議同學們積極捐獻冬衣;②整理、打包募捐上來的衣物.每位志愿者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只參與其中的某一項工作.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到班級宣傳整理、打包衣物總計20人30人50人
(1)如果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參與兩項工作的志愿者中抽取5人,再從這5人中選2人,那么“至少有1人是參與班級宣傳的志愿者”的概率是多少?
(2)若參與班級宣傳的志愿者中有12名男生,8名女生,從中選出2名志愿者,用X表示所選志愿者中的女生人數(shù),寫出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及其數(shù)學期望.
【點撥】(1)利用分層抽樣的抽樣比,求出到班級宣傳的志愿者與參與整理、打包衣物者的人數(shù),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即可得結果;(2)判斷X服從超幾何分布,利用超幾何分布的概率和期望公式,即可得X的分布列與數(shù)學期望.
所以X的分布列為
X012P339548951495
【典例2】(2020·河南省高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2019年12月以來,湖北武漢市發(fā)現(xiàn)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傳播,專家組認為,本次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該病毒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可以通過與患者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染.我們把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群稱為密切接觸者,每位密切接觸者被感染后即被稱為患者.已知每位密切接觸者在接觸一個患者后被感染的概率為P(0
(1)求一天內被感染人數(shù)X的概率P(X)與a,p的關系式和X的數(shù)學期望;
(2)該病毒在進入人體后有14天的潛伏期,在這14天的潛伏期內患者無任何癥狀,為病毒傳播的最佳時間,設每位患者在被感染后的第二天又有2位密切接觸者,從某一名患者被感染,按第1天算起,第n天新增患者的數(shù)學期望記為En(n≥2).
①求數(shù)列{En}的通項公式,并證明數(shù)列{En}為等比數(shù)列;
【解析】(1)依題意得,被感染人數(shù)服從二項分布,即X~B(a,p),
(2)①第n天被感染人數(shù)為(1+ap)n-1,第n-1天被感染人數(shù)為(1+ap)n-2,
當a=10,En=10p(1+10p)n-2.所以E6′=10×0.1(1+10×0.1)4=16,
E6=10×0.5×(1+10×0.5)4=6 480,因為E6>E6′,所以戴口罩很有必要.
智育對于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都有重要的意義,以智育為背景的考題,多以古代數(shù)學文化或實際社會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題材,主要考查高中數(shù)學的主干知識和非主干知識,難度可易也可難,突出考查數(shù)學建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學抽象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
【典例3】(2020·福建省高三畢業(yè)班質檢)上世紀末河南出土的以鶴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圖1),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音律藝術及先進的數(shù)學水平,也印證了我國古代音律與歷法的密切聯(lián)系.圖2為骨笛測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圖,圖3是某骨笛的部分測量數(shù)據(jù)(骨笛的彎曲忽略不計),夏至(或冬至)日光(當日正午太陽光線)與春秋分日光(當日正午太陽光線)的夾角等于黃赤交角.
圖1
圖2
圖3
由歷法理論知,黃赤交角近1萬年持續(xù)減小,其正切值及對應的年代如下表:
黃赤交角23°41'23°57'24°13'24°28'24°44'正切值0.4390.4440.4500.4550.461年代公元元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8000年
根據(jù)以上信息,通過計算黃赤交角,可估計該骨笛的大致年代是
( )
A.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元年
B.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C.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
D.早于公元前6000年
【方法點津】本題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歷律同源”為背景,借助出土文物骨笛的年代估算設計試題,考查解三角形、兩角差的正切公式,體現(xiàn)了智育的素養(yǎng)導向.破解此類題的關鍵:一是準確理解題意,獲取有效信息、合理運用圖形;二是根據(jù)題意畫出其示意圖,示意圖起著關鍵的作用;三是脫掉應用外衣,把所求的問題歸結到一個或幾個三角形中,通過合理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有關知識建立數(shù)學模型,認真運算,即可得出正確結果.
【典例4】(2020·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元月三診一模)如圖所示,九連環(huán)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它環(huán)環(huán)相扣,趣味無窮.它主要由九個圓環(huán)及框架組成,每個圓環(huán)都連有一個直桿,各直桿在后一個圓環(huán)內穿過,九個直桿的另一端用平板或者圓環(huán)相對固定,圓環(huán)在框架上可以解下或者套上.九連環(huán)游戲按某種規(guī)則將九個環(huán)全部從框架上解下或者全部套上.將第n個圓環(huán)解下最少需要移動的次數(shù)記為f(n)(n≤9且n∈N*).已知f(1)=1,f(2)=1,且通過該規(guī)則可得f(n)=f(n-1)+2f(n-2)+1,則解下第5個圓環(huán)最少需要移動的次數(shù)為
( )
A.7 B.16
C.19 D.21
【解析】由已知f(3)=f(2)+2f(1)+1=1+2+1=4,
f(4)=f(3)+2f(2)+1=4+2+1=7,f(5)=f(4)+2f(3)+1=7+8+1=16,故選B.
【方法點津】本題以古老的智力游戲“九連環(huán)”為背景,考查數(shù)列的遞推公式等基礎知識,體現(xiàn)了智育的素養(yǎng)導向.破解此類題的關鍵在于用慧眼去找尋“題眼”,用心靈去感受題意,如本例,題眼“f(n)=f(n-1)+2f(n-2)+1”,再利用科學合理地賦值運算,即可輕松獲得結果.
體育活動,發(fā)展健康身心,增強體質、健全人格.以體育為背景的考題,多以體育競技活動(擲鐵餅、鉛球、馬拉松運動、游泳、射擊等等)為題材,常以圖、文并用的方式呈現(xiàn),考查重點是三角函數(shù)、線性回歸、獨立性檢驗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為中檔,意在考查數(shù)學建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
( )
A.1.012米 B.1.768米
C.2.043米 D.2.945米
【方法點津】本題以擲鐵餅為背景考查弦長的探求,體現(xiàn)了體育教育的素養(yǎng)導向.求解的關鍵:一是讀懂題意,明晰題眼,如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近似看成一張拉滿弦的“弓”,其實質就是兩臂長與肩寬的和就是“弓”長;二是會利用公式,即會利用弧長公式,求出該弧所對圓心角;再利用余弦定理或勾股定理,求出弧所對的弦長.
【典例6】(2020·福建省廈門市期末質檢)配速是馬拉松運動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是速度的一種,是指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相比配速,把心率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是安全理性跑馬拉松的一個重要策略.圖1是一個馬拉松跑者的心率y(單位:次/分鐘)和配速x(單位:分鐘/公里)的散點圖,圖2是一次馬拉松比賽(全程約42公里)前3 000名跑者成績(單位:分鐘)的頻率分布直方圖.
圖1
圖2
(1)由散點圖看出,可用線性回歸模型擬合y與x的關系,求y與x的線性回歸方程;
(2)該跑者如果參加本次比賽,將心率控制在160左右跑完全程,估計他能獲得的名次.
(2)將y=160代入回歸方程得x=5,所以該跑者跑完馬拉松全程所花的時間約為42×5=210分鐘.
從馬拉松比賽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可知成績好于210分鐘的累積頻率為0.000 8×50+0.002 4×(210-200)=0.064.所以有6.4%的跑者成績超過該跑者,則該跑者在本次比賽獲得的名次大約是0.064×3 000=192名.
“美”是景與情的交融,以美育人,讓學生懂得美、愛美,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以美育為背景的考題,多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為題材,常以圖、文并用的方式呈現(xiàn),考查重點是三角函數(shù)、數(shù)列、立體幾何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為中檔,意在考查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
( )
【方法點津】本題是利用古代數(shù)學文化“折扇”為背景命制與三角相結合的題目,把雅致秀氣的“折扇”與扇形的面積相交匯,體現(xiàn)了美育的素養(yǎng)導向.求解的突破口是熟記扇形的面積公式,把半徑相同的兩扇形的面積比轉化為兩扇形的圓心角的比,再利用它們的圓心角的和為2π,即可得小扇形的圓心角的弧度數(shù).
【典例8】(2020·云南省云天化中學期中)如圖①是第七屆國際數(shù)學教育大會(簡稱ICME-7)的會徽圖案,會徽的主體圖案是由如圖②的一連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1=A1A2=A2A3=…=A7A8=1,如果把圖②中的直角三角形繼續(xù)做下去,記OA1,OA2,…,OAn的長度構成數(shù)列{an},則此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為an=________.
圖①
圖②
【方法點津】破解此類以數(shù)學的美育為背景的數(shù)列題的關鍵:一是盯“題眼”和細“觀圖”,能從圖中觀察到數(shù)據(jù)的特征,如本題,從圖形中能得到數(shù)列{an}的相鄰兩項的遞推公式;二是會用定義,即會利用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求出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勞”是實與理的交匯,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本領,塑造勞動精神.以勞育為背景的考題,多以參加社會實踐勞動、幫助別人、為集體做好事等生活內容為題材,考查重點是計數(shù)原理、立體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等基礎知識,難度一般為中檔,意在考查數(shù)學建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shù)學抽象和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
【典例9】(2020·福建省高三畢業(yè)班質檢)某學生到工廠實踐,欲將一個底面半徑為2,高為3的實心圓錐體工件切割成一個圓柱體,并使圓柱體的一個底面落在圓錐體的底面內.若不考慮損耗,則得到的圓柱體的體積最大值是
( )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V(x)=12π(x2-x3),0 【方法點津】本題以學生到工廠實踐為背景考查圓錐內含圓柱、導數(shù)與最值、基本不等式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并參與社會活動.在上述的兩種解法中,解法一為常規(guī)解法,通過觀察已知圖形特征,設圓柱體的底面半徑2x,快速找到圓柱的體積關于x的函數(shù),借用“導數(shù)”的工具性,通過求導,判斷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出圓柱體積的最大值.注意隱蔽條件“自變量在實際意義中的取值范圍”在解題中的應用.解法二,借用“三個正數(shù)的算術—幾何平均不等式”,展現(xiàn)了基本不等式在最值求解中的威力和魅力,充分顯示了解法的靈活性,實屬巧思妙解,干凈利落,意猶未盡. 【典例10】某校組織高三學生到“天生林藝”參加社會實踐勞動,某天勞動安排有采茶,摘枇杷,摘草莓,鋤草,植樹,工藝品制作共六項活動可供選擇,每個班上午、下午各安排一項活動(不重復),且同一時間內每項活動都只允許一個班參加,則該天甲、乙兩個班的活動安排方案的種數(shù)為________. 【解析】根據(jù)題意,分三類安排活動: 【方法點津】本題以參加社會實踐勞動為背景考查排列組合內容,體現(xiàn)了勞動教育的素養(yǎng)導向,求解難點是先“分類”后“分步”,還是先“分步”后“分類”,應視題意而定,如本題,需先分三類,在各類中,再分步解決;故在“分類”和“分步”的過程中,均要確定明確的分類標準和分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