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仁
羅廣斌(1924-1967)
取材位于重慶市西郊歌樂山的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第一看守所和渣滓洞第二看守所)斗爭的長篇小說《紅巖》,1961年 12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部描寫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當局瘋狂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充分顯示共產(chǎn)黨人大無畏英雄氣概的長篇小說一經(jīng)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小說時至今日已50 多次再版,發(fā)行800 多萬冊,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fā)行,并先后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歌劇《江姐》等。該書還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2019年 9月 23日,《紅巖》入選“新中國70年70 部長篇小說典藏”。現(xiàn)把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紅色經(jīng)典小說之外的真實故事述說如下,供讀者備忘。
《紅巖》作者之一羅廣斌:1924年11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忠縣(今屬重慶市)一個官僚大地主家庭。其同父異母兄長羅廣文曾任國民黨第十五兵團司令官兼一○八軍軍長。1949年12月在四川率部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1954年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1955年任山東省林業(yè)廳廳長。1956年因病逝世,終年51 歲。
楊益言(1925-2017)
1939年2月,為躲避日軍空襲,羅廣斌隨父母遷居洪雅縣城,就讀于洪雅縣中學。后因“早戀”遭到父親反對被中斷學業(yè)并帶到成都禁足在家里三年。1944年初,羅廣斌跟隨馬識途(忠縣人,西南聯(lián)大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到昆明西南聯(lián)大附中學習。1946年隨馬識途一道到成都。1947年到重慶西南學院讀書并擔任新聞系主席和系聯(lián)會(學生會)主席。1948年3月1日赴秀山中學任教員前,由劉國鋕、江竹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8年9月10日被捕,后從成都押送到重慶中美合作所,先后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
1949年 11月 27日,中美合作所的特務們對革命志士的屠殺進行到深夜。這時,人民解放軍正向重慶勝利挺進,敵人為了集中力量盡快將渣滓洞的被囚者殺掉,將白公館的特務大部調(diào)往渣滓洞,羅廣斌趁機說服了看守班長楊欽典(重慶解放后自首,政府根據(jù)羅廣斌等人的證言,對其寬大處理,并返回老家河南省郾城縣。“文革”中被重慶公安局判刑20年。1982年,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撤銷對其判決,回河南老家繼續(xù)務農(nóng))交出牢門鑰匙,組織了連其自己在內(nèi)的白公館19 名難友越獄脫險。1949年11月 31日重慶解放后,其擔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重慶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重慶市青聯(lián)副主席等職,并與楊益言、劉德彬合作,公開發(fā)表了報告文學《圣潔的血花》、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等。1961年,與楊益言合作完成長篇小說《紅巖》的創(chuàng)作,后成為重慶市專業(yè)作家。1967年 2月 5日,其在家中被綁架。2月10日在被關押地墜樓身亡,年僅42 歲。1978年11月11日,重慶市為其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悼詞中回避了“自殺”“他殺”問題,而籠統(tǒng)地說是“被迫害致死”。其家屬多年來致力于調(diào)查此案,終因時過境遷、人事紛繁而無果。
《紅巖》另一位作者楊益言:原籍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1925年11月 18日生于重慶市朝天門。1937年起在武勝縣初中讀書。1940年到重慶市北碚兼善中學讀高中。1944年考取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1948年初因參加反美反蔣的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并遭緝捕。被釋放后回四川,到重慶市中國鉛筆廠職工夜校當教員。同年8月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第二看守所渣滓洞。1949年4月被親友多方營救出獄。從1950年4月起在重慶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長、辦公室主任、常委等職;1950年 7月 1日開始在重慶《大眾文藝》上發(fā)表三人合作的報告文學《圣潔的血花》。1952年經(jīng)劉德彬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之后,三人又合作了《在烈火中永生》《紅巖》。他將自己收到的《紅巖》稿費全部作為黨費上交。196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為四川省重慶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1979年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四川分會副主席。2001年將《紅巖》手稿捐贈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2017年5月19日在重慶病逝,享年92 歲。
1958年11月的一天,時任中國青年出版社黨組書記、社長兼總編輯的朱語今和編輯王維玲從北京來到重慶。朱語今和王維玲在共青團重慶市委機關駐地找到時任共青團重慶市委辦公室主任的楊益言后,對楊益言說的是,他們兩人是專程來重慶找楊益言、羅廣斌和劉德彬的。因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提出要組織團干部利用業(yè)余時間寫文章后,他們從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團的情況》看到了三人所寫的《江姐》《小蘿卜頭》《挺進報》等革命回憶錄的報道,很希望他們能把渣滓洞和白公館的革命斗爭用長篇小說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楊益言一聽讓他們?nèi)藢戦L篇小說,馬上說:“我們從沒有想到寫長篇小說,我們寫的那些文章,都是歷史材料,是希望向作家提供可能有用的創(chuàng)作素材。”一聽楊益言的回答,朱語今就提出了想與羅廣斌和劉德彬見見面的要求。楊益言說兩人現(xiàn)在正在長壽湖農(nóng)場勞動鍛煉,接著就領著朱語今和王維玲去了農(nóng)場。在長壽湖農(nóng)場,經(jīng)過朱語今和王維玲的進一步做工作,羅廣斌等三人雖然勉強應承下來,但明確表示:“這事還要聽市委的,市委要我們寫,我們就寫;市委不讓我們寫,我們想寫也寫不成?!笨墒腔氐街貞c見到市委領導后,市委領導認為既然是組織團干部寫作,就決定由楊益言和羅廣斌(時任共青團重慶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當時雖然下放到長壽湖農(nóng)場勞動,但編制在共青團市委)兩人去寫,不同意劉德彬(1949年11月27日從渣滓洞脫險,1957年被打成“右派”)參與,并指定肖澤寬(時任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部長,后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部長等職)代表市委負責組織領導羅廣斌和楊益言的小說創(chuàng)作。
此后,肖澤寬首先要組織部把羅廣斌、楊益言從各自工作崗位上抽出來,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集中精力、專心寫作。他還親自和兩人談話,表明市委對他們寫作的支持和希望。在與羅、楊交談中,他發(fā)現(xiàn)兩人對獄中革命烈士的思想和事跡比較熟悉,但對國民黨敵特人員,特別是敵特上層人物了解不多,也感受不深。因為要寫好反映對敵斗爭這樣題材的小說,就要對敵我雙方都有深入的了解,深刻的理解才行,所以他覺得這一課必須補上。為此,在他的提議下,市委領導批準,準許兩人到公安部門查看有關的敵特檔案,提審在押的敵特分子。羅廣斌和楊益言在翻閱有關特務交待的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一整套跨度長達15年之久的特務日記,使羅、楊對特務內(nèi)部互相傾軋、尖銳矛盾、發(fā)展變化,以及各種人物的面貌、心理特點有了更深刻更具體的了解。這為他們后來成功地塑造幾個高層軍統(tǒng)大特務的形象,提供了新的條件、新的角度、新的深度。
1959年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紅旗飄飄》第六輯,發(fā)表了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的《在烈火中永生》。這篇作品以羅廣斌和劉德彬1956年在青年團江津地委所作報告為基礎整理成文,實際上是長篇小說《紅巖》的雛形。1959年冬,羅廣斌和楊益言寫完《紅巖》初稿后,排印了50 本征求意見本。肖澤寬把征求意見本送給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兼市長任白戈(現(xiàn)代著名作家,后曾任四川省政協(xié)主席、中顧委委員等職)審閱。此前在兩人開始動手寫作時,任白戈就對這部長篇小說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和內(nèi)容概括為8 個字:“表彰先烈,揭露敵人?!边@次他讀完征求意見本后,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小說的精神狀態(tài)要翻身!”
如何使小說的精神狀態(tài)翻身?怎樣在作品中反映重慶解放前敵潰我勝的主流形式?怎樣跳出真人真事的束縛,站在更高的角度反映監(jiān)獄里邊的斗爭?這是肖澤寬當時考慮的幾個最主要的問題。為此,他親自出面,召開了三次座談會,邀請了四川、重慶地下黨老同志參加,給征求意見本提意見,給作者提供史實、史料、背景材料。正是在這樣的一些座談會上,羅、楊在已掌握的素材基礎上不斷充實和提高。比如《紅巖》中的“紅旗特務”鄭克昌這個人物,就是在老同志座談會上提供的線索。其原型就是原保密局渝站渝組組長李克昌,此人專門搞“紅旗特務”那一套,重慶解放后,很久才在黔江被抓獲,后押回重慶。肖澤寬立即叫他們?nèi)シ蠢羁瞬娜抗┰~記錄,使羅、楊對特務的狡猾、陰險、罪惡行徑、心理變化,有了較深刻、較具體的了解。這為后來在《紅巖》中塑造鄭克昌這個特務的復雜形象,提供了有效的借鑒。
經(jīng)過兩人的認真修改,《紅巖》終于定稿,并由中國青年出版社于1961年12月出版發(fā)行?!都t巖》正式出版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處書記李唐彬考慮到當時的政治形勢,為了不影響《紅巖》的出版發(fā)行,作出“劉德彬暫不署名,以免被動”的指示。
長篇小說《紅巖》的生活來源于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和白公館),它經(jīng)過一個集中、概括、典型化的創(chuàng)作過程。盡管這樣,在《紅巖》與讀者見面后,許多讀者卻總認為寫的是真人真事。《紅巖》的作者之一楊益言后來是這么說的:“應該說,這部作品所描寫的環(huán)境、人物、事件,在歷史上確實是有過的,是真實的;但同時也應該說,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和事,往往不那么集中,不那么連貫,因此,在創(chuàng)作時就不能不有集中、概括,這樣加工的結(jié)果,小說中出現(xiàn)的人和事必然就和歷史上的人和事有所不同了?!?/p>
作者珍藏的1961年版《紅巖》
正因為這樣,作為小說,《紅巖》是沒有像寫革命回憶錄那樣完全寫真人真事,但卻是有原型的。例如《紅巖》中的江雪琴(江姐)就是以革命烈士江竹筠為原型加工塑造的。為了使小說中的江雪琴的形象更加飽滿鮮明、典型化,作者在寫江雪琴時,就不限江竹筠的其人其事,也用了他人的事。歷史上在獄中斗爭中,江竹筠被囚的女牢房就從沒發(fā)生過“繡紅旗”的事情,但在《紅巖》中卻寫了江姐在女牢房“繡紅旗”的情節(jié),實際上這是把發(fā)生在白公館的男牢平二室羅廣斌、丁地平、陳然和劉國鋕等“繡紅旗”的事移植給了江姐。再如《紅巖》中犧牲了的劉思揚,在小說問世后,知道作者羅廣斌身世的人就說小說中的劉思揚的原型就是羅廣斌。其實,劉思揚的原型是兩位烈士,一位是劉國鋕(中共重慶沙磁區(qū)學運特支書記,1949年 11月 27日被殺害于歌樂山松林坡,時年28 歲);一位是王樸(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經(jīng)濟實體南華貿(mào)易公司經(jīng)理,1949年10月28日被殺害于重慶大坪,時年28 歲)?!都t巖》中劉思揚的不少細節(jié),都取材于劉國鋕的生活經(jīng)歷。例如劉思揚寫的就義詩,就是劉國鋕寫的;劉思揚在重慶住的那座公館,就是劉國鋕住過的等。再就是《紅巖》中視死如歸的許云峰,雖然其原型主要是革命烈士許建業(yè),但卻是由許曉軒烈士等兩三個生活原型集中概括而成的。
至于《紅巖》中的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人李敬原,中共黨史中根本就沒有此人,是作者根據(jù)小說的需要虛構的人物。而《紅巖》中頗具傳奇色彩的華子良和雙槍老太婆,也屬于虛構一類。《紅巖》問世后,有人就曾大肆宣揚他就是《紅巖》中的華子良。其實,作者在寫《紅巖》之前,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也不知他的“英雄事跡”,小說中的華子良是依據(jù)在渣滓洞聽到的一個傳說塑造的。而雙槍老太婆也是虛構的人物。作者在寫《紅巖》時,感到只寫獄中斗爭是不夠的,還應當寫獄外的同志和斗爭作陪襯,才能充分顯示斗爭的規(guī)模,因此才塑造了雙槍老太婆這個人物,并把其和傳說人物華子良連在一起。
總而言之,因為歷史人物和小說人物根本不同,所以說小說里的正面人物某某就是歷史人物某某,是極不確切的。
從 1949年 9月 6日至 11月29日,國民黨軍統(tǒng)對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政治犯進行了集體大屠殺。目前僅有案可查的死難者就有321 人,尤其是11月27日最為慘烈,這一天就有207 人(渣滓洞180 人,白公館27 人)遇害,史稱“11·27”大屠殺。所幸的是渣滓洞有15 人脫險,白公館有19 人脫險,加上在白公館被提出槍殺,身中三槍未死,從尸坑中掙扎出來順利脫險的譚模,“11·27”大屠殺中有35 人活了下來。那么,是誰直接指揮和參與了“11·27”大屠殺?《紅巖》中都有描述,而且還都有原型?,F(xiàn)把《紅巖》中四個主要反面人物原型的歸宿簡說如下:
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
徐遠舉:《紅巖》中徐鵬飛的原型。1914年12月生于湖北大冶。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yè)。曾先后任西昌行轅第三組組長、成都經(jīng)檢大隊大隊長等職。1946年7月調(diào)任重慶行轅二處處長。1948年升任國民黨保密局西南特區(qū)區(qū)長兼西南長官公署二處處長。1949年12月在昆明被盧漢起義部隊捕獲后,被押回重慶白公館關押,1956年轉(zhuǎn)北京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關押。1973年 1月 22日在押期間去世,終年59 歲。
周養(yǎng)浩:《紅巖》中沈養(yǎng)齋的原型。1910年生于浙江江山。先后擔任息烽集中營主任、重慶衛(wèi)戍總司令部保防處處長、保密局西南特區(qū)副區(qū)長等職。1949年12月在昆明與徐遠舉同時被盧漢起義部隊捕獲后,被押回重慶白公館關押,后轉(zhuǎn)北京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關押。1975年 3月 20日,作為最后一批被釋放的戰(zhàn)犯釋放后,去美國投親。1990年在美國逝世,終年80 歲。
徐貴林:《紅巖》中渣滓洞看守所所長“貓頭鷹”的原型。本名徐天德。1919年生于河南安陽。1947年12月任第二看守所(渣滓洞)看守長,他生性殘忍,獄中革命者給了他一個惡名“貓頭鷹”。1949年11月14日,親自參與殺害江竹筠等 30 人,11月 27日指揮了渣滓洞的大屠殺。大屠殺后率部逃離,編入胡宗南部七十六軍八十師,后在三臺縣被解放軍俘虜。按一般俘虜釋放后的1950年元旦潛回重慶南岸彈子石惠工村57 號岳父家,偽裝為菜販,3月22日被重慶市軍管會公安部逮捕,同年5月18日被執(zhí)行死刑。
楊進興:《紅巖》中白公館看守所所長(用的是原名)。1917年生于浙江宣平。1940年參加軍統(tǒng)。1946年升任重慶白公館看守所所長。1949年 11月 27日大屠殺中,親手殺害了王振華等革命烈士,甚至連嬰兒也不放過。11月29日又奉周養(yǎng)浩之命,將關押在市區(qū)新世界飯店的32 人押往松林坡殺害。大屠殺后逃往成都,后又逃往華鎣山打游擊。新中國成立后潛逃到南充縣青居鄉(xiāng),改名楊大發(fā)偽裝成貧農(nóng)隱藏。1955年6月經(jīng)群眾檢舉,被公安機關捕獲。1958年 5月 16日,在重慶公審后被槍決。
筆者有一本珍藏了35年的小說《紅巖》,為了讀它,也發(fā)生了許多故事。“文革”期間,因作者羅廣斌被污蔑為“叛徒”,該書也被列為禁書,幸而在同學的默契之下被保存了下來。雖然1978年羅廣斌被“平反”,《紅巖》也“重見天日”被出版發(fā)行,而后又被多次再版印刷,但于1969年就成為中學教師的我卻沒有去購買新出版的《紅巖》,而是一直珍藏著我的這本“破得這樣”的《紅巖》,因為這本書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