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翔,鄭昕,王亮,李勇,趙潤恒
【摘要】目的:探究與分析上尿路結石致尿膿毒血癥的早期預警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間在我院被診斷為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膿毒血癥的76例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觀察組研究對象。然后在相同的時間段中利用隨機抽查的方法抽取76例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路感染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對照組研究對象。接著就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情發(fā)展等情況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最后就上尿路結石導致尿膿毒血癥的早期預警的因素進行總結與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患者的患側腎積水平均CT值、血肌酐、尿亞硝酸鹽陽性、PCT、IL-6、CRP、泌尿系統(tǒng)CT顯示腎輸尿管周圍毛糙滲出的檢查結果在患有尿膿毒血癥患者和尿路感染患者間有顯著差異。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來醫(yī)院進行尿路結石檢查的患者,應同時對其進行血象和影像檢查,這能對上尿路結石導致的尿膿毒血癥做出早期的診斷,其中有臨床特征的血象檢查結果包括PCT、IL-6;而影像學檢查相對突出的臨床特征有患側腎積水CT平均值大小和腎輸尿管是否粗糙。若患者出現(xiàn)PCT、IL-6表達升高,患側腎積水CT平均值、腎輸尿管粗糙則多會并發(fā)尿膿毒血癥。
【關鍵詞】上尿路結石;尿膿毒血癥;早期預警因素
【中圖分類號】R691.4;R459.7【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生可導致患者排尿疼痛、發(fā)生感染、出現(xiàn)尿膿毒血癥等并發(fā)癥,其中尿膿毒血癥的發(fā)生會為患者帶來生命威脅[1]。在患者確診上尿路結石后,早期預判患者是否會發(fā)生尿膿毒血癥對預防全身炎癥的發(fā)生顯得十分重要。影像學檢查是對上尿路結石診斷的手段之一,其用于預判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膿毒血癥的作用還未探究。本文就相關的課題進行探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8年6月- 2020年6月期間在我院被診斷為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膿毒血癥的76例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觀察組研究對象。然后在相同的時間段中利用隨機抽查的方法抽取76例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路感染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對照組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基本診斷資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進行了相關血象檢查、泌尿系統(tǒng)B超檢查,泌尿系統(tǒng)CT檢查。觀察組患者的尿膿毒血癥的診斷是通過序貫器官衰竭評分系統(tǒng)進行評判,以得分≥2分的患者記為患有尿膿毒血癥。
1.2 觀察指標
首先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其包括性別、年齡、平均年齡分布等,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然后就患者的檢測指標進行了對比,其對比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與腎臟相關的生化指標、血象檢測指標、CT以及B超檢測圖像。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單因素分析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在數(shù)據(jù)處理中P<0.05代表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結果
對所有患者的血象和影像學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患側腎積水平均CT值、血肌酐、尿亞硝酸鹽陽性、PCT、IL-6、CRP、泌尿系統(tǒng)CT顯示腎輸尿管周圍毛糙滲出均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性(P<0.05)。結果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中出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指標進行進一步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CT、IL- 6、患側腎積水CT值、泌尿系統(tǒng)CT腎輸尿管周圍毛糙滲出是尿膿毒血癥的有意義的早期預判指標。其中患側腎積水CT值≥10Hu,泌尿系統(tǒng)CT腎輸尿管周圍毛糙滲出 (OR=0.110,P=0.026)時有預判意義。
3 討論
上尿路結石并發(fā)尿膿毒血癥是臨床上較為棘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目前臨床上并未找到一個能準確預判尿膿毒血癥發(fā)生的手段和檢測依據(jù)。尿膿毒血癥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細菌感染而造成,細菌在體內(nèi)短時間大量繁殖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休克或器官衰竭。但是在對其進行檢測時,傳統(tǒng)的檢測指標會受物理、化學、應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對尿膿毒血癥的預判和診斷。因此,找到能敏感反應、精確診斷尿膿毒血癥的方法和檢測指標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對來我院進行尿路結石檢查的患者,應同時對其進行血象和影像檢查,因為這能對上尿路結石導致的尿膿毒血癥做出早期的診斷,其中有臨床特征的血象檢查結果包括PCT、IL- 6;而影像學檢查相對突出的臨床特征有患側腎積水CT平均值大小和腎輸尿管是否粗糙。若患者出現(xiàn)PCT、IL- 6表達升高,患側腎積水CT平均值、腎輸尿管粗糙則多會并發(fā)尿膿毒血癥。
參考文獻:
[1]荊濤.血漿降鈣素原對于復雜性上尿路感染導致尿膿毒血癥的預警作用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 5(07):1556-1558.
[2]韋慶凡,覃江,韋克暖. 結石相關性尿源性膿毒血癥的相關診治研究進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6, 32(017):7-7.
[3]張巍,黃應福.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在上尿路結石ESW后尿源性膿毒癥診斷中的價值[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8, 034(004):517-519.
作者簡介:馬紹翔(1982.10-),男,回族,本科,碩士研究生,云南瀘西人, 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結石,腎移植,泌尿系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