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國初期我黨采取的開展整黨整風、“三反”“五反”運動等一系列強有力的廉政建設政策,在打擊貪腐、保證黨的隊伍的純潔性,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等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從理論角度看,尚存有重思想教育,輕制度建設;重組織處理,輕法治建設;重群眾參與,輕民主程序等不足。十八大以來,我黨借鑒建國初期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重思想教育,更重制度建設,重組織處理,更重法治建設,重群眾參與,更重民主程序,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建國初期;廉政建設政策;實踐意義;邏輯不足
中圖分類號:D232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17-0022-04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汲取歷史教訓,推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廉政建設政策,及時制止腐化的苗頭,在轉變?yōu)閳?zhí)政黨之際保證了黨的純潔,為政權的鞏固和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yè)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政策效果的取得是基于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以及社會環(huán)境,本文現(xiàn)就此作一評析。
一、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
(一)開展整黨整風運動,明確黨員標準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員隊伍建設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一是黨員人數(shù)大大增加,1951年已達580萬,其中1949年10月以后入黨的占一半以上。二是少數(shù)黨員以功臣自居,滋生了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作風。三是有極少數(shù)“見風使舵”者、政治投機分子,甚至是階級異己分子趁勢鉆進黨內(nèi),對黨的肌體進行腐蝕和破壞。
針對這些問題,黨中央決定開展整風運動。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先后發(fā)出三項重要指示:一是涉及干部層面的《關于整黨整干工作的指示》,二是涉及到軍隊層面的《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三是涉及組織建設層面的《關于發(fā)展和鞏固黨的組織的指示》,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整風運動。6月召開的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整風的范圍為全黨,其中各級部門負責領導工作的黨員同志為此次整風的重點對象,全黨范圍內(nèi)“自上而下地逐級召開整風會議,舉辦整風訓練班、閱讀文件、總結工作、分析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1]等為此次整風的主要方式,這一階段到該年年末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標。
1951年春到1954年春,我黨開展了為期三年的整黨運動。1951年3月,中共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確定了共產(chǎn)黨員的八項條件,要求全體黨員必須時刻保持我黨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之性質(zhì)、不得以黨員之身份謀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以此明確黨員標準。按照“黨員八項條件”的符合程度,從高到低依次將黨員劃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具備黨員條件的”[2]147,第二類指“不完全具備黨員條件或有較嚴重毛病必須加以改造提高的”[2]147,第三類是“不夠黨員條件的消極落后分子”[2]147,第四類則為“混入黨內(nèi)的階級異己分子、叛變分子、投機分子、蛻化變質(zhì)分子”[2]147。依此劃分方式,黨中央明確規(guī)定第四類人必須清除出黨組織,第二、三類人應加強教育,改正好的留在黨內(nèi),改正不好的勸其退黨,有的可自愿退出。到1953年6月,黨員隊伍中“不合格者”減少30多萬,其中被開除黨籍者和自愿、被勸退黨者分別為23.8萬和9萬余;人民群眾中大批優(yōu)秀、進步分子被吸收入黨,黨員人數(shù)有增無減,質(zhì)量大大提高。
(二)開展“三反”“五反”運動,打擊黨內(nèi)貪腐
整黨整風運動期間,黨中央了解到黨員干部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存在的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等不良現(xiàn)象,還發(fā)現(xiàn)這些與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的行賄、偷稅漏稅、偷工減料、盜竊國家經(jīng)濟情報、盜騙國家財產(chǎn)等不法行為密切相關,資本家的唯利是圖與腐敗分子的貪腐行為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因此,中共中央于1951年底出臺了《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chǎn)節(jié)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三反”運動開始,對象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1952年伊始,在私營工商業(yè)中開展了“五反”運動。
中央高度重視“三反”“五反”運動,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diào)“一切貪污行為必須揭發(fā)”[2]208。其中情節(jié)較輕者,應當給以“警告、調(diào)職、撤職、開除黨籍”[2]208等紀律處分,重者則被判處“各種徒刑,直至槍決”[2]208等刑罰。對于情節(jié)極為惡劣的“典型的貪污犯”,明確規(guī)定必須“動員群眾進行公審,依法治罪”[2]208。在此期間,毛澤東同志幾乎每天都作批示,他對全國黨政軍各大單位的情況了如指掌、事必躬親。當時的處理標準是相當嚴格的,貪污100萬元(注:舊幣1萬元合新幣1元)以上必須處理,利用公款吃飯要處理,有的干部辦理群眾意見不及時同樣要處理。由于貪污受賄等罪行,劉青山、張子善這兩個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的功臣,甚至由毛澤東同志親自批準判處死刑。后來,毛澤東談及此案時曾經(jīng)說過“殺了兩個人,救了一個黨?!睋?jù)統(tǒng)計“三反”運動中,查處腐化分子共計122多萬,其中被行政處分者有23萬人,被刑事判決者超過1萬人(包括被判處死刑者42人)。
(三)利用新聞媒體,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
新聞媒體在整黨整風和“三反”“五反”運動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在報紙刊物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決定》,明確了對于新聞媒體的三點要求:一是“在一切公開場合,在人民群眾中,特別在報紙上展開對于我們工作中一切錯誤和缺點的批評與自我批評”[3],二是“凡在報紙刊物上公開的批評,都由報紙刊物的記者和編輯負責獨立的責任”[4]478,三是“只要報紙刊物確認這種批評基本上是正確的,即令并未征求或并未征得被批評者的同意,仍然應當負責加以發(fā)表”[4]479。1950年11月30日,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并所屬大市委、省委、區(qū)黨委轉發(fā)毛澤東親自批示的報告,特別明確要建立“專門專人負責制”,即“各中央局、省委、地委設立處理群眾信件的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并建立起登記、研究、轉辦、檢查、留案等必要的制度”[5]。
因為有了政策支持,《人民日報》等報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檢舉和揭發(fā)干部違規(guī)、違法行為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回應上述行為相應處理意見和說明處理情況的平臺,甚至一度成為涉事人員公開檢討的平臺。僅以劉青山、張子善案為例,《人民日報》等媒體對此案進展做了詳細的追蹤報道,不僅劉、張二人的罪行被公諸于眾,而且與此案有關的許多人也被揭發(fā),很多相關責任人、領導在報刊上公開檢討。時任河北省委副書記馬國瑞與河北省長楊秀峰二人先后代表省委(時任省委書記林鐵當時正處于患病休養(yǎng)期間)和省政府在《人民日報》上發(fā)文檢討,林鐵的妻子弓彤軒在《人民日報》上作了《檢討我接受劉青山、張子善禮物的錯誤》的檢討[6]。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雖然當時法律并不健全,但因為當時的黨風、社會風氣好,新聞工作者和黨的干部的素質(zhì)高,反映問題準確,對問題的處理合情合理,輿論監(jiān)督起到了扶正祛邪、安定社會、教育人民、清除腐敗的作用。
(四)領袖以身作則,踐行勤儉治國
建國初期的整黨整風、“三反”“五反”、輿論監(jiān)督之所以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了公而忘私、勤儉治國的榜樣。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同志的夫人楊開慧(1930年犧牲)、弟弟毛澤民(1943年犧牲)和毛澤覃(1935年犧牲)、堂妹毛澤?。?929年犧牲)、侄子毛楚雄(1946年犧牲)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朝鮮戰(zhàn)爭中,當?shù)弥队奚诒<倚l(wèi)國的戰(zhàn)場上時,極度悲痛的毛澤東依舊強調(diào)此前曾說過的“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此外,毛澤東同志堅持不搞特殊化,并且對自己的家人、親友要求都很嚴格,他從不允許李敏、李訥乘公車上學,還拒絕了堂弟毛澤連、遠房侄子毛遠悌、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摯友李淑一等進京工作的要求。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我黨領袖也都同樣留下了許多大公無私的佳話,令人難以忘懷。這種榜樣的力量具有強大的宣傳和引導作用,使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自覺地做到上行下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得以有效貫徹執(zhí)行,有些政策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道德的號召力和類似法律的約束力。
(五)清除舊有污毒,減少腐敗渠道
政府腐敗往往與社會腐敗互相滲透。解放前的中國,不僅政治、經(jīng)濟制度腐敗,娼妓、吸毒和賭博等社會公害盛行,不僅造成社會風氣的墮落,還加速了國民黨政府的腐化。中國共產(chǎn)黨從中吸取了教訓,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石家莊等地剛剛解放就立即宣布封閉妓院,廢除娼妓制度以整頓社會風氣。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或采取立即執(zhí)行的方式,或采取分階段推進的方式(例如天津的“寓禁于限”[7]),封閉妓院、煙館和賭館,把從事這些行業(yè)的人員分別進行處理,其中少數(shù)頑固分子被鎮(zhèn)壓,而事實也充分證明,大多數(shù)從業(yè)者經(jīng)過幫助、引導和改造后是能夠加入到新社會自食其力勞動者的隊伍之中。這些措施不僅清除了舊社會污毒,對實現(xiàn)男女平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生活方式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使得反動勢力利用黃賭毒來進行顛覆和破壞的計劃落空。值得注意的是,對舊社會污毒進行全面清除也是廉政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避免了社會公害對黨員干部進行各種形式的腐蝕,減少了黨員干部腐敗的渠道,達到的效果顯而易見。
二、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的實踐意義
(一)保證了我黨隊伍的純潔性
建國初期的廉政建設政策,確保了我黨完成從革命到執(zhí)政的身份轉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誕生的中國無產(chǎn)階級力量單薄,成分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也必然會被或多或少地帶入我黨的隊伍中,因此長期以來我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始終都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黨對于黨的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無疑是成功的,成為“三大法寶”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取得勝利以后,我黨成為執(zhí)政黨,遏制并消除貪污腐敗等不正之風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任務。盡管在執(zhí)政黨建設方面剛剛起步,但新的形勢、任務要求我黨必須盡快探索出并實行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廉政建設政策,以此保證成為執(zhí)政黨后的黨員隊伍依然純潔。
(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
建國初期,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面臨的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異常復雜。在國際上,不得不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實行的在政治上不承認和敵視之略、在經(jīng)濟上封鎖和遏制之計、在軍事上挑釁和威脅之策,他們甚至不惜激化、擴大朝鮮戰(zhàn)爭,把戰(zhàn)火燃燒到中國邊境,并趁機進入臺海。在國內(nèi),國民黨政權遺留下了大批舊軍隊、土匪、特務等,企圖利用各種手段破壞和顛覆剛剛誕生的人民民主政權,而曾經(jīng)作為中國革命動力之一的資產(chǎn)階級與新政權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他們唯利是圖的本性不僅不利于新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還對抗美援朝等運動造成了不良后果,一些別有用心者采用行賄等方式拉攏和腐蝕黨員干部,企圖使之成為他們發(fā)財和實現(xiàn)政治目的的工具。建國初期我黨所采取的廉政建設政策既打擊了黨內(nèi)的腐敗變質(zhì)分子,又堵住了資產(chǎn)階級利用糖衣炮彈進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的途徑。我黨領導的抗美援朝、鎮(zhèn)壓反革命、土地改革以及社會主義改造最終均取得了成功,這顯然都離不開黨的廉政建設。
(三)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
古語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破除舊制度、改造舊中國、建設新社會、探求新生活的巨大力量。剛剛取得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chǎn)黨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剛剛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需要嶄新的精神面貌和全新的社會風貌,這就意味著執(zhí)政黨的黨風廉政建設關乎全局。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些廉政政策的實施不僅黨風得到端正,社會風氣得到改善,舊社會的殘渣余孽被清理,也營造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良好社會風尚。正因如此,我黨在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依舊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使全國人民緊密團結黨的周圍,這為黨的建設事業(yè)提供了戰(zhàn)無不勝的澎湃動力。
三、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的邏輯不足
在高度評價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這些廉政建設政策之所以能起作用,相當程度上是依賴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崇高的威望、廣大黨員干部高度自覺、人民群眾密切配合等特殊的歷史條件。從理論角度分析,這些政策并非十分完美、無懈可擊。實踐政策如果要上升為科學理論,就必須是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同時其也必須能夠?qū)⒎从晨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與反映人們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相統(tǒng)一,這種正確反映不是暫時的、而是久遠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對于廉政建設而言,我黨在建國初期所依賴的最主要方法是思想教育、組織處理以及群眾運動等。以這些方法為基本框架的廉政政策,一旦脫離開建國初期的特殊背景,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近些年來我黨采取的一系列新的反腐措施,實際上是對其補充和升級。具體來說,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邏輯不足之處有四點:
(一)重思想教育,輕制度建設
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在廉政工作中是相輔相承的,其中前者起基礎性作用,后者起關鍵性作用。由于我黨的思想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開展各項工作的政治優(yōu)勢之一,所以在建國后繼續(xù)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成為必然。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所以也勢必需要推行一種高度統(tǒng)一而且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來與之相配套。但從長遠考慮,執(zhí)政黨在制度層面打牢反腐敗的根基顯得更為重要??墒聦嵣?,在建國初期,我黨對思想教育較為看重,而制度建設力度不夠,黨和政府的權力界限不明朗。特別是監(jiān)督機制作用有限,黨內(nèi)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是在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之下,甚至有些職務都是相同的一些人兼任,這就為黨內(nèi)監(jiān)督帶來一定困難,也沒有建立黨外監(jiān)督機構。
(二)重組織處理,輕法治建設
法治是社會管理最為有力的手段,黨的廉政建設亦離不開法治。但建國初期我黨的廉政建設主要采用的是組織處理,包括刑事判決也是通過黨組織來進行相應處理的。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因為剛剛建國,我黨仍延續(xù)戰(zhàn)爭年代的作法,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缺乏法制觀念,沒有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法律出版社曾經(jīng)在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法學概論資料選編》,其中僅有的兩條是1949年2月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qū)的司法原則的指示》和1978年12月公布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8],中間長達近三十年里竟沒有稱得上法律文件的資料值得選編進去,《刑法》《民法》等這些最基本的法律都是在八十年代才頒布的。這中間頒布過的帶有法律性質(zhì)的文件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黨中央的名義發(fā)布的條令、條規(guī)、紀律,并未建立起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中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9]348,想要破這個局,就需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9]348。
(三)重群眾參與,輕民主程序
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的實施,往往配以群眾運動來實現(xiàn)。不可否認,這種做法在當時確實起過積極作用,但這種極易受主觀隨意性影響的處理方式從邏輯上講是有欠缺的,既非制度化,又非法治化。因此,未能在形成“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公職人員由人民選舉、受人民監(jiān)督、隨時可以撤換的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10]的制度,也未能真正消除官僚主義與貪污腐敗等現(xiàn)象滋生和發(fā)展的根源。
(四)重防御資產(chǎn)階級腐蝕,輕革除封建主義影響
不可否認,資產(chǎn)階級思想對黨風和社會風氣固然有腐蝕作用。但事實上,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也僅僅只有八九十年的歷史,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qū),資產(chǎn)階級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范圍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qū),事實上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則更加深刻、更加廣泛。但是,建國后我黨一直把清除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當成主攻目標,并沒有對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提起足夠的重視。在推行廉政反腐過程中,動輒就把一些實際上與資產(chǎn)階級關系不大或無關的錯誤歸結為資產(chǎn)階級的進攻并加以斗爭,有時甚至是用封建主義對付所謂“資本主義”。從長遠來看,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影響廉政建設效果,還形成了“家長制”作風,導致黨內(nèi)生活不正常。
五、十八大以來我黨對建國初期廉政建設政策的借鑒
《舊唐書·魏征傳》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其中很多做法是借鑒建國初期我黨廉政建設政策:
第一,重思想教育,更重制度建設。連續(xù)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一系列教育活動,同時重視制度創(chuàng)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制度建設推到新的高度。第二,重組織處理,更重法治建設。組織處理必須嚴格按照《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監(jiān)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等黨內(nèi)法規(guī)來執(zhí)行,而與廉政建設相關的法律也依托法治建設,尋求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第三,重群眾參與,更重民主程序。反腐倡廉不能脫離民主程序,要充分利用監(jiān)督機制,正所謂“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11],堅持標本兼治。第四,重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也重清除傳統(tǒng)積弊。既要堅決切斷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與黨員干部貪污腐敗行為相互勾結之途徑,清除官商勾結行為滋生之土壤,又要堅決斬斷傳統(tǒng)官本位思維模式同當代各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和行為相互結合之渠道,在廉政建設中清除積弊。此外,慎重對待我黨各階段廉政建設政策的歷史繼承性和政策的延續(xù)性,避免朝令夕改。
參考文獻:
[1]楊永華.中國共產(chǎn)黨廉政法制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98.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190.
[4]《陸定一文集》編輯組.陸定一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四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13.
[6]沈云鎖,潘強恩.共產(chǎn)黨通史(第三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6.
[7]高冬梅.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社會救助思想與實踐研究(1949—195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8]白潔.論新中國刑法典的缺位及其刑事法的現(xiàn)實應對(1949-1979)[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孫忠良.從權力反腐敗走向制度反腐敗——論新時期反腐敗監(jiān)督體制的設計[D].泉州:華僑大學,2008.
[1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44.
作者簡介:吳彤偉(1994—),男,漢族,天津人,單位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