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山西民歌的歷史悠長久遠,唱法多樣、內容豐富、風格迥異。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優(yōu)越性,使得山西文化底蘊深厚,藝術多元紛呈。這為民歌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得山西民歌獨具特色,形象生動地唱出了山西土地上的民情、民俗和民意。山西的民歌和中國戲曲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山西不僅被稱為“中國戲曲的搖籃”,也被譽為“民歌的海洋”。民歌《桃花紅》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傳唱開來,以不同的形式在各種舞臺上呈現。作為山西民歌的代表,對它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本文主要就山西民歌《桃花紅》的風格特點和演唱技巧進行探究。
關鍵詞:山西民歌;《桃花紅》;風格特點;演唱技巧
一、前言
《桃花紅》產生自山西境內,大多數專家將它歸為左權民歌。它具有獨特的山西口音和細膩的民族韻味,獨樹一幟的曲調使得它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都備受歡迎。作為左權民歌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桃花紅》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自身不僅具有山西民歌的風格特色,也包含著鮮明的江南味道,這和它的來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文將從《桃花紅》的起源和發(fā)展開始論述,進而探討其風格特點和演唱技巧。
二、《桃花紅》的起源和發(fā)展
山西民歌在我國民歌發(fā)展史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接地氣和通俗易懂的特點使得它源遠流長。從它自身而言,它不僅淺顯易懂,而且具有深刻的內涵。山西民歌產生于生產力落后、交通不便、社會交往困難的山西農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山西產生了“女人憂愁哭鼻子,男人憂愁唱曲子”的山村野調,這就是山西民歌的前身。
地處黃河中游,春秋時期簡稱為“晉”的山西,是我國文化發(fā)源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山西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化,民歌是其中的一種。最早存有記錄的山西民歌,是在堯舜時期的《南風歌》中的“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榅兮”等?!对娊洝分兴珍浀摹段猴L》和《唐風》,一共有十九篇,大部分也出自山西。經調查,山西大部分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這些民歌曲調優(yōu)美、風格獨特、感情真摯。
明代時期,山西民歌中比較出名的作品有《疊斷橋》《抱琵琶》《進蘭房》《茉莉花》等,這一時期屬于山西民歌發(fā)展的盛行時期。許多著名的民歌都產生于這一時期?!短一t》是一首具有典型山西風味的民歌,它充滿著藝術的時尚感,塑造了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桃花、杏花的美好,暗示著即將發(fā)生的美好事物。因此,該歌曲既有山西民歌感情真摯動人的特點,也有人性的智慧和靈性。2006年5月,在我國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桃花紅》等“左權開花調”位列音樂類第一。由此可見,該歌曲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于該民歌具有濃郁的山西風味,展現了民族特有的風姿,因而,在音樂界備受青睞,對之后新編歌曲的出現和發(fā)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細膩而又深刻的情感表達,恰如其分的音調傳達,在吟唱之余,帶給人們無窮的力量和感染力。因此,《桃花紅》不僅成為了各種聲樂比賽和音樂會中最受青睞的歌曲,而且走進了高校聲樂的教材之中。這也為山西民歌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桃花紅》的風格特點
情感的表達是民歌的靈魂,《桃花紅》是一部以傳達戀人追求尋覓、糾結相思為主題的民歌經典。這一主題符合人類永恒的追求話題,男女之間的愛戀和思慕之情不僅使演唱者陶醉其中,也使聽眾如同身臨其境,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由于情感真切,它一直被人們喜愛著、傳唱著。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山西民歌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民歌反復被傳唱,音樂水平提高,也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其重要的一個風格特點是給人以美好的期待。歌曲從追求美好的愛情開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再到最后的以幸福生活結束。既符合西方童話故事的格局,也貼切中國大團圓的結局構思。開頭的一句“桃花你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不僅暗示人物的美好品格和當下年齡,也暗含故事的主題和結局。從一開始,就給了聽眾期待的機會。歌詞從第二句“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就直入主題,描寫追求的過程。美麗的景物,多情的人兒不惜翻山越嶺尋找追求心愛的人,這極其符合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心理和方式。
除了感情真摯,給人以美好的期待之外,《桃花紅》的另一個顯著的風格特點是曲調優(yōu)美。山西民歌具有原始的音調和風格,表現出雄壯激昂的情感。同時,山西的左權民歌易學易唱、形式多樣,“小調”作為它的主體部分,曲調極短,歌詞大多以七字句為主,可以用自己進行填詞和改詞,形式的特殊,使得它最能引起周圍聽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它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也常常被作為宣傳工具。而《桃花紅》的風格抒情、明朗,在雄壯激昂中稍微帶有委婉動人的特點,這就造成了它曲調上的優(yōu)美婉轉。尤其是“啊個呀呀呆”略帶黃梅戲的味道,這大約和明清時期山西商人走遍大江南北有關。
因此,《桃花紅》的風格特點主要可以概括為情感真摯、給人以美好的期待以及曲調婉轉優(yōu)美。
四、《桃花紅》的演唱技巧
《桃花紅》作為山西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飽含山西風味,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表現山西地方特色的字眼,它們不僅是體現整首曲子風格的關鍵,也是傳達情感內涵的重點。例如,在一開始的“桃花來你就來”中的“來”字就有區(qū)別,第一個“來”加入波音演唱,而第二個“來”則是整個語調都要上揚,并且在結束時不能拖泥帶水,要干凈利落,一帶而過又不做過多的處理,表現出一種細膩自然的感覺。另外,“啊個呀呀呆”的音色要唱出山中妹子的清婉甜美,恰當使用落音唱法[1]。
曲子到了第二部分就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四四拍子轉變?yōu)槊骼实陌巳淖?,相比之下,這一段對演唱者氣息的要求比較高。例如,“聲、扔、哥、呆”等在演唱的過程中要加強氣息,使用輕巧的甩腔,輕松甩出,完成演唱。第三段是整個曲子的高潮部分,在演唱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達到人體最興奮的狀態(tài)。在第一段調式上變成純四度的進行,高音持續(xù)走動[2]。在這一部分的演唱中,要求演唱者對聲音的把控和情感的理解十分到位,注意呼吸的控制以及換氣的掌握,帶著歌曲中的情感來呼吸和換氣,全身貫注地演唱,將歌曲中的情感內涵傳達出來,從而感染聽眾。
另外,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中,要特別關注情感的表達。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注意旋律、歌詞和節(jié)奏等。例如,第一段中節(jié)奏起伏明顯、旋律柔和圓潤、歌詞也飽含深情,描寫的風景更是生機勃勃。在這一段的演唱過程中,可以特別關注“在啊個呀呀呆”這一句,收尾要唱出顫音,以此來刻畫一個率真的女孩子難得的嬌羞和糾結。在“親呀親呀格呆”“迎親的鑼鼓咚咚咚敲起來”的演唱時,要唱出場面的活潑熱鬧和輕快。
五、山西民歌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雖然山西民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之中,但它還是出現了日益衰退的現象。在發(fā)展的同時要注重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基礎就是繼承。在當前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對山西民歌進行分析和探討后更要關注它的繼承和發(fā)展問題。
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使得大眾的欣賞趣味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通俗歌曲占主流位置,代表民族內涵的民歌卻走向了尷尬的處境。同時,老一代民歌歌手的離世,更是使得民歌出現了斷層和失落,甚至可能走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逐漸消失的結果。針對這種現象,筆者為山西民歌的傳承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是要推動山西民歌的文化發(fā)展。山西作為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聚集了眾多優(yōu)秀的文化特產,山西省政府應對該地的文化建設給予高度的關注。可以加強對山西民歌的推廣和普及,也可以建立專門的山西民歌研究機構,整理保護和研究山西民歌中的文化精髓。在這個過程中,把握民風,對民歌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桃花紅》這一類優(yōu)秀的作品更加貼近群眾生活,走進百姓心中。
青少年作為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對山西民歌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更應上心??梢詫⑸轿髅窀枰氲綄W校的聲樂教學之中,這不僅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山西民歌,更能夠幫助青少年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梢詫ⅰ短一t》《五哥放羊》《人說山西好風光》等作為必唱曲目,使學生多聽多唱,盡最大可能接觸當地民歌,體驗山西本土的音樂文化,做到感同身受。
最后,可以加強對山西民歌的創(chuàng)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時代氣息,利用現代的音樂元素和藝術手法,對山西民歌進行加工和改造,促進民歌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轉型,從而做好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工作。
六、結語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具有獨特的文化遺產,幅員遼闊、人民勤勞智慧是文明的優(yōu)勢。山西民歌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洗濯、燦爛和輝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優(yōu)越性成就了以《桃花紅》為代表的一系列的民歌經典。同為新時代下的華夏兒女,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山西民歌這一文化瑰寶,并使其發(fā)揚光大。因此,本文主要從山西民歌《桃花紅》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行討論,進而探討其風格特點和演唱技巧,并為其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張沛中國民歌集成·山西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2]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項陽.原生態(tài)民歌的界定與認知[J].廣播歌選,2011,11(3):22-24.
[4]樊祖蔭.由“原生態(tài)民歌”引發(fā)的思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1):94-96.
[5]喬建中.“原生態(tài)民歌”瑣議[J].人民音樂,2006(1):26-27.
[6]臧一冰.關注原生態(tài)民歌對當今中國的意義[J].藝術評論,2004(10):20-25.
[7]黃大崗.艱巨的工程 宏偉的業(yè)績——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集成工作在進行中[J].音樂研究,1993(1):15-20.
[8]喬建中.高原風 黃河情——賀《中國民歌集成·山西卷》出版[J].人民音樂,1992(9):18-19.
[9]馮光鈺.中國保存?zhèn)鹘y音樂的重要措施——兼述中國民族音樂集成的編輯方法[J].音樂探索,199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