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海
[摘 ? 要]民國初期地方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和政治合法性基礎不是壓倒一切的翻天覆地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而是平衡地方勢力的行政常規(guī)化。民國相對于晚清,雖說結束了帝制,但在實際中未能踐行臨時約法的立法設計。
[關鍵詞]辛亥革命;鄉(xiāng)紳治理;國家權力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8-0079-02
無論是清末新政還是辛亥革命推行新政體,實際上都是社會權力的重新整合。明清以降,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但清末新政打破了這種權勢格局。新政機構與鄉(xiāng)村社會舊有的團保力量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新政的施行成為啟動權力競爭的鑰匙。辛亥革命之后,地方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和政權合法性基礎來源于地方勢力的平衡,重新回歸明清以降鄉(xiāng)紳對底層社會舊有秩序的影響狀態(tài)。在新舊勢力聚合和分化的格局下,民初地方政府對社會矛盾的處理是各方斗爭與妥協(xié)的結果,始終伴隨著從清末蜿蜒而來的社會權勢的角力。
因此,在歷史教學實踐中,從晚清民初地方鄉(xiāng)紳治理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透視辛亥革命,視角嶄新,核心素養(yǎng)突出,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一、教學目標導向分析
課標對《辛亥革命》一課的要求是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因此,學生在學習本課后,應該能列出辛亥革命爆發(fā)的背景及條件、概述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時空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材料的對比分析,掌握甄別、解讀材料的方法(史料實證);通過探究辛亥革命的成敗,掌握辯證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歷史解釋)。
根據(jù)課標要求,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辛亥革命爆發(fā)的背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意義。難點則是從鄉(xiāng)紳治理與國家權力的視角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二、教學實踐內容分析
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采用視頻導入,播放民國初年縣太爺姚榮澤殺害革命黨人的視頻,問學生應該如何判罰,從而制造懸念。這個問題將在課堂的最后回答,前后呼應,邏輯緊湊,凝神點睛。
第一環(huán)節(jié):從晚清到民國——封建社會到現(xiàn)代的跨越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梳理知識,落實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教師組織學生翻閱課本,補充完成歷史時間軸(見圖1),并在學生分享內容后由教師點評總結。
教師過渡:辛亥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呢?這有歷史的必然也有歷史的偶然,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清末新政。清政府在經(jīng)歷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恥辱之后,也想通過變革振作起來。在慈禧太后的推動下,清政府大辦新政,改革力度很大,其中一項改革措施就是進行全國人口的普查,但效果怎么樣呢?
第二環(huán)節(jié):從改革到革命——期待與現(xiàn)實的落差
新政期間,四川威遠縣在人口普查時,發(fā)生了威遠團保變亂,甲長劉香亭在威遠新鄉(xiāng)造反,事后被清朝通緝。為什么劉香亭會冒死造反?作為社會底層民眾的劉香亭,他的期待是什么?而現(xiàn)實又是什么?
材料一 ? ?自舉新政以來, 捐款加繁, 其重復者, 因勸學所或警費不足, 如豬肉雞鴨鋪捐、磚瓦捐、煙酒捐, 鋪房最小之應免者, 復令起捐。
——《民呼報》,1909年6月18日
材料二 ? ?漢口的《公論新報》甚至發(fā)表評論直接攻擊新政, 指責它“僅僅是一個蒙蔽我們的彌天大謊, 以此作為由頭來經(jīng)常榨取我們的財富而已”。
——周錫瑞《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
清末威遠團組織結構大致是每場設一???,其下依次是保長、團首和甲長。光緒之后,新政之前,四川的戶口統(tǒng)計大都是通過團保來實施的,“團練保甲之法寓于戶口”。甲長劉香亭采取了最極端的方法,作為團保組織的最底層,他們與政府溝通的管道不直接,更是戶口調查之行政成本的直接負擔者,不能從新政中受益,所以走向反動的一面。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即清政府同意轉型為君主立憲國,但需要時間準備,預備立憲期定為9年。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創(chuàng)立內閣。
《欽定憲法大綱》欽定皇帝擁有國家大權,說明預備立憲不過是假立憲,結果把大量原本支持清廷的立憲士紳推到革命的一邊。自康熙皇帝開始,清朝官員就是滿漢各辦。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地方實際權力已經(jīng)落入漢族地主之手,皇族內閣開歷史倒車,把地方上手握兵權的漢族官僚排斥在外,這勢必把他們也推向對立面。清末新政出臺的苛捐雜稅,使得底層民眾在沉重的負擔下跳反。
地主官僚因為皇族內閣倒戈,立憲派官員因為假立憲而跳反,忍辱負重的中國民眾被苛捐雜稅逼上絕路,而清末新政又發(fā)展了資產階級的力量,這樣清政府的滅亡也就成為必然。辛亥革命后,全國最富庶的地區(qū)都脫離了清政府的掌控,于是大家商議建國。那么新建的民國能否滿足不同階層的期待呢?
第三環(huán)節(jié):從專制到共和——制度設計的進步
材料三 ? ?《欽定憲法大綱》“一、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p>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開天辟地的歷史價值,首次以憲法的形式規(guī)定國家的權力屬于全體國民,從根本上否定了帝制。此外,臨時約法還規(guī)定了全體國民一律平等,國人享有結社、言論、選舉等各方面的自由和權利??梢哉f,臨時約法賦予了人民主權,理論上使社會運行有法可依??墒?,相對于明清以來“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的治理模式而言,在實際的社會管理中,是實現(xiàn)了人民主權以及依法管理,還是繼續(xù)傳承著封建社會的基層治理傳統(tǒng)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前面提到的那個縣太爺被判罪了沒有。
第四環(huán)節(jié):從重判到輕罰——倒退還是進步
姚榮澤案移交上海后,案件當事人雙方卻開始想和解,姚榮澤故里淮安的六十多名士紳致信司法總長伍廷芳,建議對姚榮澤判處罰款,他們愿意為受害人周實、阮式建祠出書。受害人周實、阮式的家屬也致信伍廷芳,同意“自愿和平了結”。
1912年3月23日下午,姚榮澤案在上海開庭。經(jīng)過三次審判,陪審團一致認定姚榮澤犯謀殺罪,判定姚榮澤死刑。判決后,法庭給姚榮澤五分鐘陳述,沒想到他的一番陳述打動了陪審團。姚榮澤申辯說,他殺死周實、阮式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因為受地方紳團逼迫所為,請求減刑。1912年4月13日,袁世凱發(fā)布一紙赦令免除了姚榮澤的死刑。
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受害人家屬為什么要和解?誰在其中起了作用?2.袁世凱有赦免死刑的權力嗎?袁世凱為什么會赦免姚榮澤?
教師引導:1.受害人家屬想和解是因為淮安士紳從中調停。地方士紳在其中起了作用。2.根據(j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四十條,臨時大總統(tǒng)有宣告大赦、特赦、減刑、復權的權力,但大赦須經(jīng)參議院同意。袁世凱赦免姚榮澤可能考慮到了地方紳團的壓力。
再看四川威遠團保變亂:團首為什么要“齊團”毀棄門牌?
材料四 ? ?調查長黃明新將劉松泉、唐為桃等團首告上四川省府,四川省府責嘉定府徹查。
調查到戶口新政啟動后團保首人失權恐慌這一更大背景:威邑向來??偩诱缱罡咧匚唬舜螌嵭姓{查章程,有“戶口冊造成,保甲坐廢”之語,??傇⒂谀慷谛?。故隱存坐視之念,恐其速于成立而當已轉置諸閑散之鄉(xiāng)也。邑中新鄉(xiāng)肇禍,此為起點。
——陳倫稟文,宣統(tǒng)元年九月初十日
學生找出材料中的人物,按照教師的提示歸類為地主官僚、鄉(xiāng)村士紳、底層民眾,思考清末新政中鄉(xiāng)村團首為什么要“齊團”毀棄門牌。
教師總結:清末威遠團組織結構大致是每場設一???,其下依次是保長、團首和甲長。光緒之后,新政之前,四川的戶口統(tǒng)計大都是通過團保來實施的,“團練保甲之法寓于戶口”。在變亂中,保總、保長、團首和甲長采取了不同的立場,??偛扇∽晳B(tài)度,團首挑起民憤收回調查權。
三、結語
通過從鄉(xiāng)紳治理與國家權力的視角看辛亥革命,我們知道民初地方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和政治合法性基礎不是壓倒一切的翻天覆地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而是平衡地方勢力的行政常規(guī)化。民國相對于晚清,雖說結束了帝制,但在實際中未能踐行臨時約法的立法設計,通過姚榮澤案可見一斑。
(廣東仲元中學戴世鋒老師在本文的寫作中予以悉心指導,特表謝意。)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孫明.生逢革命:辛亥前后的政治、社會與人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 ?張信.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社會之演變[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 ?費孝通.皇權與紳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責任編輯 袁 ?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