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妍 ,孟曉媛 ,劉光輝,王 洋,陳智慧,裴宇鵬,孫明祎,汲 泓*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 110847)
冠心?。╟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一種因冠狀動脈狹窄、攣縮、堵塞等因素導致的心肌細胞損傷、壞死的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1]。臨床中常表現(xiàn)為胸悶、氣短、乏力、喘促,嚴重者會出現(xiàn)胸痛徹背,疼痛呈壓榨樣或針刺樣劇烈疼痛[2]。中醫(yī)學將其歸屬于“胸痹”范疇?!秲?nèi)經(jīng)》曰:“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闭J為胸痹的發(fā)生與本虛標實相關(guān),即氣虛而痰濁血瘀氣滯實。治療常采取補氣化瘀、祛痰散結(jié)的方法[3]。本研究觀察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氣虛痰瘀型CHD 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 年12 月-2019 年6 月我院心內(nèi)病科治療的患者共100 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5~80 歲,平均年齡(66.36±15.22)歲,病程2~10 年,平均(7.25±2.20)年;治療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67.82±16.27)歲,病程2~12 年,平均(7.84±2.05)年。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4]:1)出現(xiàn)陣發(fā)性心前區(qū)憋悶疼痛,疼痛呈壓榨性或燒灼樣疼痛,疼痛常因勞累而引發(fā),每次疼痛時間一般不超過20 min,服用硝酸甘油癥狀可緩解;2)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檢提示有ST-T 段下移、T 波低平或倒置;3)冠脈造影提示冠脈50%以上堵塞。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氣虛痰瘀型診斷[5]:1)胸悶、胸痛、心悸;2)倦怠乏力、自汗、氣短、納呆、大便溏、小便可;3)舌紫暗、苔濁膩、脈弦滑。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40~80 歲;2)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3)均簽署知情同意治療書。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肺腎功能異常、代謝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2)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3)對治療藥物過敏。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拜阿司匹林0.1 g 日1 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 晚1 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50 mL/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3~5 mL 日1 次靜脈注射。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chǔ)上予自擬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口服,方藥組成:黃芪20 g,瓜蔞20 g,薤白10 g,半夏15 g,川芎15 g,白術(shù)15 g,延胡索15 g,每日1 劑,由本院藥房煎制成200 mL 湯劑,分早晚2 次口服。治療時間均為20 d。
1.5 觀察指標 觀察2 組中醫(yī)證候主癥積分,包括胸悶、胸痛、心悸、倦怠乏力、自汗、氣短。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臨床癥狀越嚴重(正常記0 分,輕度記2 分,中度記4 分,重度記6 分)。分別對治療前后2 組患者進行靜脈血采集并觀察hs-CRP、IL-6、LDL-C、TG含量變化情況。臨床有效率觀察: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5%以上,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40%以上,ST-T 段上移0.05 mV 以上、T 波倒置程度變淺或T 波變直立;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40%以下、無減少或增加,心電圖無改變或ST-T段下移、T 波倒置加深[6]。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應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陽性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見表1。
2.2 2 組治療前后hs-CRP、IL-6 比較 見表2。
2.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主癥積分比較 見表3。
2.4 2 組治療前后LDL-C、TG 含量比較 見表4。
表1 2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n =50) 例
表2 2 組治療前后hs-CRP、IL-6 比較(,n =50)
表2 2 組治療前后hs-CRP、IL-6 比較(,n =5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主癥積分比較(,n =50) 分
表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主癥積分比較(,n =5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LDL-C、TG 含量比較(,n =50)mmol/L
表4 2 組治療前后LDL-C、TG 含量比較(,n =50)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一種因勞累、情緒波動、運動等因素所致冠狀動脈發(fā)生狹窄、硬化、痙攣、堵塞等發(fā)生的疾病[7]?!端貑枴吩唬骸靶牟≌?,胸中痛,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nèi)痛?!薄鹅`樞》云:“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胸痹的發(fā)生與外邪內(nèi)侵、飲食失節(jié)、休息不當、勞倦久傷等因素有關(guān),為本虛標實,即氣虛為本,痰濁瘀阻為標[8]。氣運行于血脈,能夠有效的條暢血脈、水液等正常運行,若氣虛則氣機不暢,則水液血液運行不通,留而成瘀,堵塞脈中,不通則痛,發(fā)而成痹。
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方以補氣升陽之黃芪、寬胸理氣之瓜蔞共為君藥,以燥濕化痰之半夏、行氣活血之延胡索及散寒助陽之薤白共為臣藥。黃芪溫而入脾經(jīng),加之薤白助陽利氣,可運陽入脾,加強脾臟運化功能,使得瘀濁得以蠲化。延胡索為活血化瘀止痛之要藥。君臣合用,加強散結(jié)溫煦、補氣運行的功效。佐使以血中氣藥之川芎、健脾益氣燥濕之白術(shù)。其中白術(shù)為補氣健脾之要藥,可加強黃芪的健脾益氣之功,川芎與延胡索兩藥聯(lián)用,加強散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誠如《本草匯言》記載:“氣善走竄而無陰凝黏滯之態(tài)。”諸藥合用,具有補氣化瘀、祛痰散結(jié)的功效[9-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 組的中醫(yī)證候主癥評分、hs-CRP、IL-6、LDL-C、TG 含量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療后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低于治療組(P<0.05),說明自擬瓜蔞薤白半夏湯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反應、抗血小板聚集、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改善胸悶、胸痛、倦怠乏力等癥狀。
綜上所述,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冠心病,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反應、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