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倩 宋璟瑤
([1]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2]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201306)
本文聚焦一類位于動詞前的時間表達,由“數(shù)詞(+名量詞)”和“時間名詞”構成,我們稱之為光桿時間表達。前人主要從描寫、認知角度探討了其語義,本文將從形式語義角度對其語義做出刻畫。
光桿時間表達是不具有指稱性的測量短語,其語義為測度函數(shù),通過直接應用于主要謂詞(動詞短語)而獲得飽和。因此它不能被限定性定語從句修飾(見1),不在語篇中引入獨立的時間段。
(1)*張三李四學習的三天看了五本小說。
語言學界對體現(xiàn)象的探討集中在兩個方面 (Smith 1991/1997):一是詞匯體,二是語法體。
詞匯體指的是謂詞所描述的情狀的時間特點或事件的內在結構。共有四種情狀類別,分別為狀態(tài)、活動、完結與達成。根據(jù)是否編碼自然終結點這一標準,謂詞可被分為兩組。第一組是非終結謂詞,包括狀態(tài)與活動,具有累積性,定義如下:
(2)謂詞P具有累積性,當且僅當對任何元素x和y而言,如果它們屬于P的指稱,那么x與y之和也屬于P的指稱。
⊕:部分—整體總和第二組謂詞是終結謂詞,包括完結與達成,具有有量特征,定義如下:
(3)謂詞P具有有量性,當且僅當對任何元素x和y而言,如果它們屬于P的指稱,那么x與y不能互為對方的實部。
語法體是說話者為表達特定事件、動作、進程等的時間過程而采用的不同視角。當說話者將事件看作一個完成的整體時,采用完整體;當說話者用進行視角看待事件時,采用未完整體。
很多語言中的時間表達對所修飾的謂詞有體方面的限制。比如英語由介詞in引導的時間表達只修飾終結謂詞,見(4);由介詞for引導的時間表達只修飾非終結謂詞,見(5)。
(4)Paul fell asleep in ten minutes.
(5)Paul slept for eight hours.
我們以語法體為綱、詞匯體為目,探討在四類情狀類別與完整體或未完整體共同構建的環(huán)境中,光桿時間表達對所修飾的謂詞是否也存在體方面的限制。
表進行的“在”和表持續(xù)的“著”定義未完整體環(huán)境。(6)-(8)表明,非終結情狀“熱愛、找那輛玩具車”以及終結情狀“看一本小說”在未完整體環(huán)境中均不能與光桿時間表達共現(xiàn)。
(6)李四(*四年)一直熱愛著那座城市。
(7)李四(*半個小時)在找那輛玩具車。
(8)李四(*兩個月)在看一本書。
至于表達成的終結情狀“到山頂”,由于它具有瞬時性,因此本身不能出現(xiàn)在進行體環(huán)境中,見(9),故而它與光桿時間表達也不能共現(xiàn),見(10)。
(9)*李四在到山頂。
(10)*李四半個小時在到山頂。
總之,在未完整體環(huán)境中,無論是非終結情狀,還是終結情狀都不能與光桿時間表達共現(xiàn)。
動態(tài)助詞“了、過”定義完整體環(huán)境。(11)-(12)表明,非終結情狀“熱愛、找那輛玩具車”在完整體環(huán)境中都不能與光桿時間表達相兼容。
(11)李四(*四年)熱愛過那座城市。
(12)李四(*半個小時)找了/過那輛玩具車。
顯示表完結的終結情狀“看一本書”在完整體環(huán)境中可與光桿時間表達共現(xiàn)。其中“三天”測量事件“看一本書”所持續(xù)的時間。
(13)李四曾經兩個月看了/過一本書。
最后,瞬時性的達成情狀“到山頂”在完整體環(huán)境中不能與光桿時間表達共現(xiàn),見(14)。
(14)*李四五分鐘到了山頂。
值得注意的是,當達成情狀達成前的準備過程被凸顯時,光桿時間表達可與之共現(xiàn),此時光桿時間表達明確準備過程所持續(xù)的時間,見(15)。
(15)李四五分鐘就/才到了山頂。
標量詞“就、才”表達做某事所用的時間長度相對于說話人的心理標準來說過短/過長。當它們與“到山頂”共現(xiàn)時,凸顯“到山頂”達成前的準備過程,即“爬山”,此時“五分鐘”明確“爬山”所持續(xù)的時間。
以上我們發(fā)現(xiàn),在完整體環(huán)境中,光桿時間表達不能與表狀態(tài)和活動的非終結情狀共現(xiàn),也不能與表達成的終結情狀共現(xiàn),只能與表完結的終結情狀共現(xiàn)。換言之,光桿時間表達所修飾的情狀既要滿足完結特征,又要滿足持續(xù)特征。
當光桿時間表達與終結性持續(xù)謂詞共現(xiàn)時,它指稱的測度函數(shù)測量事件的時間軌跡,語義如下:
基于Beavers(2002)的觀點,我們認為持續(xù)事件具備子分解性,包含三個子事件,即起點、中間過程與終點,因此持續(xù)事件必須是非最小復合客體(見17),至少可以被分解為三個唯一的、非重合子客體(見18)。
上文指出,光桿時間表達只與終結謂詞共現(xiàn),其語義特征與英語由介詞in引導的時間表達類似,因此學者經常將它們進行類比,見于秀金(2013)等。但二者之間存在區(qū)別,歸納如下。
一方面,in時間表達可與表瞬時的達成情狀共存,而光桿時間表達卻不能。對比(19)與(14)。
(19)Lisi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n five minutes.
另一方面,只有in時間表達可觸發(fā)體強制效應。當一個謂詞的情狀類別與語境的體信息相沖突時,在轉換算子的運算下,這個情狀類別轉換為與語境相兼容的情狀類別,這就是體強制運算。具體而言,in時間表達本不能與非終結謂詞共現(xiàn),因此當兩者共現(xiàn)時,非終結謂詞的語義必須被迫發(fā)生改變,轉換成與in時間表達相兼容的語義。如(20)所示,pushacart是非終結謂詞,in five minutes的出現(xiàn)并不明確事件“推一輛車”所持續(xù)的時間,而是觸發(fā)起始解讀,即約翰在五分鐘后開始推一輛車。
(20)John pushed a cart in five minutes.
與in時間表達的表現(xiàn)不同,光桿時間表達并不能觸發(fā)同樣的強制效果,見(21)。
(21)*約翰五分鐘推了一輛車。
除了帶顯性完整體標記的句子,光桿時間表達也可出現(xiàn)在不帶任何體標記的習慣句中。
(22)李四兩個月看一本書。
(23)李四半年贏一場比賽。
(22)描述的不是單一事件“看一本書”,而是由一系列單一事件組成的復合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此句能夠使用的場景之一是,在兩個月的時間段中,有一段時間(灰色部分),沒有發(fā)生“讀一本書”的事件(見圖1),由此證明“兩個月”并不一定測量事件“看一本書”的時間軌跡。
圖1:“李四兩個月看一本書”描述的場景
“兩個月”測量的是兩個相鄰事件“看一本書n”和“看一本書n+1”終結點間的時間段。
同樣地,(23)中的“半年”所測量的不是瞬時動作“贏一場比賽”所持續(xù)的時間,也不是準備過程“打一場比賽”所持續(xù)的時間,而是相鄰事件“贏一場比賽n”與“贏一場比賽n+1”終結點間的時間段,如圖2所示。
圖2:“李四半年贏一場比賽”描述的場景
需要指出的是,相鄰事件不能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事件。
(24)*李四兩個月看同一本書。
(24)的主語是專有名詞“李四”,其指稱具有唯一性,此外賓語“同一本書”的指稱也具有唯一性,因此相鄰事件“看同一本書n”和“看同一本書n+1”是兩個相同的事件,光桿時間表達不能用于測量它們終結點間的時間段。相反,(22)中的賓語“一本書”必須指稱兩本不同的書才能與光桿時間表達相兼容。
(25)與(26)的對比同樣證實了這個說法。
(25)*李四兩天坐車。
(26)李四兩天坐車,三天走路。
(25)中的主語“李四”指稱獨一無二的個體,賓語“車”具有非指稱性,因此相鄰事件“坐車n”與“坐車n+1”為兩個相同的事件,光桿時間表達不能與之共存。(26)中,當并列結構引入一個與“坐車n”不同的相鄰事件(即“走路n”)時,光桿時間表達便可以出現(xiàn)。
圖3:“李四兩天坐車,三天走路”描述的場景
如圖3所示,“三天”明確相鄰事件“坐車n”的終結點與“走路n”的終結點間的時間段;“兩天”明確相鄰事件“走路n”的終結點與“坐車n+1”的終結點間的時間段。
本文提出光桿時間表達指稱測度函數(shù)。在完整體環(huán)境中測量持續(xù)終結事件的時間軌跡;在習慣句中測量相鄰事件終結點間的時間段。我們期望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結論能夠補充現(xiàn)有漢語時間表達的研究成果,也能夠從類型學角度為時間表達、體理論的普遍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