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汪洋 曹慶龍
摘要:力學問題是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學的難點,本文從六個方面論述了高中物理力學學習中的誤區(qū)及解決策略,以期在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和各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力學問題:誤區(qū);解決策略
力學問題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把概念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不會做題。怎樣才能讓概念“活起來”以達到指導做題的效果呢?我根據(jù)這些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學生易存在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準確
解決策略:要準確理解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這是學好運動學乃至整個動力學的基礎.可在對比三組概念中掌握:
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是標量,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前者對應一段時間,后者對應某一時刻,這里特別注意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誤區(qū)二:找不到兩物體間的運動聯(lián)系而出錯
誤區(qū)分析:動力學的中心問題是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除了對物體正確受力分析外,還必須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當所給的情境中涉及兩個物體,并且物體間存在相對運動時,找出這兩物體之間的位移關系或速度關系尤其重要。
解決策略:認真審清題目,明確研究對象,聯(lián)想過程圖景,啟動關聯(lián)思維。高中物理的力學習題通常是有的給出一個物體,有的給出兩個或多個相關聯(lián)的物體。從物理過程看,有的給出部分,有的給出全部。有的條件直接給出,有的隱含在某個文字或句子中,審題時要特別注意分清楚。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決
1、由個別向一般轉化。所有的力學解題開始應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列受力方程。代入運算時統(tǒng)一用力學的國際單位制,解題結束應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分析判斷。
2、明確物體的物理過程圖景。宏觀物體有做勻速運動的,也有做變速運動的;有個體的,也有群體的。對題目給定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形成一定條件下的清晰的物理過程圖景。
誤區(qū)三:弄不清各個物理量的概念和相關的定理、定律
誤區(qū)分析:物理概念或定理或定律,它們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物理概念內容相似,但其實是有嚴格的 科學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學識水平階段 嚴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物理概念和 定理、定律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維混亂,就會岀現(xiàn)分析錯誤而得不到相應的方程。
解決策略:1、增強物理概念的物質意識。每引入一個力學 概念,應充分利用實驗或學生生活積累的已有經驗,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實的物質基礎上。2、強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識。如速度利速率、功和功率、動能和動量、重量和質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們的物理意義卻不相同。功和能的單位相同,前者是過程量,后者是狀態(tài)量,它們也有嚴格的界定。學生樹立界定意識可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質,有利于增強解題分析的準確性。
誤區(qū)四:容易混淆各種功能關系
誤區(qū)分析:高中物理中,功能關系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解決力學問題中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苦于很多同學搞不清楚三種基本性質力做功引起的能量變化,以至于做題時經常出現(xiàn)錯誤。
解決策略:應用功能關系解題時,首先要弄清楚各種力做功與相應能變化的關系,重要的功能關系有:
①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勢能變化的負值,即WG=-△Ep;
②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即動能定理W合=△Ek;
③除重力(或彈簧彈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即W'其它=△E機;
④當W其它=0時,說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⑤系統(tǒng)克服滑動摩擦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等于機械能轉化的內能,即f·d=Q(d為這兩個物體間相對移動的路程)。
誤區(qū)五:不能根據(jù)物理過程與原理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
誤區(qū)分析:高中階段對于物理問題的研究相較于初中階段更深入,整個高中物理知識是聯(lián)系著的,這也就意味著對待同一道題目,可以選擇力學方法,可以選擇用能量的方法,甚至運動有時也可以解決力學問題。但是有很多同學是不能把幾種方法靈活運用,只用一種辦法死磕到底,這樣就大大增加了難度。
解決策略:認真審題后,弄清題目條件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結合物理規(guī)律,列岀物理表達式。列表達式的時候可根據(jù)受力情況、運動情況列,還可根據(jù)能量動量方面列,還需結合正交分解法等。力學解題步驟一般包括:1、根據(jù)題意畫岀研究對象的示意圖。2、在根據(jù)題意義畫岀的圖上標明受力情況和運動過程。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狀態(tài),也用符號標出。3、由受力情況和運動的關系聯(lián)系符合的物理規(guī) 律、公式。找岀要求的物理量和所給的已知量的關系等。列出相應的方程和解方程。4、對得出的結果加以分析看是否符合規(guī)律。這樣學生通過畫圖對物理圖景有了直觀了解,相應的關系也就能很快找到,增強了解題信心,也提高了物理學習興趣。
誤區(qū)六:記筆記的誤區(qū)
最后談一個看似與物理知識“無關”但卻非常重要的東西:記筆記。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記筆記時通常都是照著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而是知識點的濃縮和精華。我們每個人都會做筆記,但是大家卻很容易出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我們總是走了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何出發(fā)。做筆記是為了以后回顧,可是很多同學連自己做的筆記自己都沒翻過,更別談復習和鞏固和補充更新了
解決策略:
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每頁右邊留下約三分之一的空白處,以便日后補充、修改。
2、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號。
3、寫字要快、字跡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聽課與看書結合,有些內容可直接在書上批注。
5、采用簡單的便利貼隨時準備記錄靈感問題,整理成型后及時補充到筆記本上。對于一些經常犯錯的知識點,可以直接把總結寫在便利貼上,補充到對應的知識點旁邊。
6、利用活頁:活頁既適合于語文和文綜積累型科目,不斷補充新知,把筆記變厚;也適合于數(shù)學、理綜這樣的思維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題型、自己的痛點和解題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紙張限制。
總之,面對力學問題容易存在的誤區(qū),我們要加強力學解題思維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在高三的第一輪復習時,要在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中形成一定的解題思維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做題而做題。這樣在茫茫題海中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很快找到解題的方向進行分析,解題思路也清晰。退一萬步,即使分析中冇些錯漏,也能在考試中得到一定的步驟分。
參考文獻:
[1]楊景芳;《力學電子教材》[M];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音像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