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溪

2020-10-29 10:03張麗娜
中國國家旅游 2020年8期
關(guān)鍵詞:金溪縣金溪象山

張麗娜

「還家一笑即芳辰,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瓜雽鹣幸环葜哉J識的話,一定要先讀一讀王安石的《送黃吉甫將赴南康官歸金溪三首》。他不但寫出了金溪的山水之美、身為當?shù)厝说尿湴粒€描摹出一幅和諧有趣的生活和出游場景。帶著對詩中秀美風光的無限憧憬,我走進了這座書香古韻猶存的南方小城。

群山環(huán)抱中的金溪,自古民風淳樸,有著厚重的江南宗族觀念和文化傳承意識。在古代中國的科舉歷史上,金溪曾出過2名狀元,3名榜眼,242位進士。在這樣一個小縣城里能如此高密度地出現(xiàn)高級仕宦階層,真可以用“輝煌”二字來形容了,因此人們也稱金溪為“江南書鄉(xiāng)”。乾坤有精物,地靈出人杰,環(huán)境的濡染最終成就了大師的誕生。世人尊稱為“象山先生”的南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陸九淵,故鄉(xiāng)就在金溪縣陸坊村。他提出的許多重要學理如“心即理”“發(fā)明本心”“尊德性”“大做一個人”“踐履工夫”等,上承孔孟,下啟王陽明,并與王陽明的思想共同形成了“陸王心學”,是中國儒家精神的真正體現(xiàn)。正是因為陸九淵,金溪也被稱譽為“心學圣地”,發(fā)源于這里的心學思想不僅對中國,也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文化和社會變革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

2019年是陸象山誕辰880周年,金溪縣舉辦了首屆象山文化旅游節(jié)暨紀念陸象山誕辰880周年系列活動;而近些年象山先生的故居、書院等也都得到了良好的修繕,因此行走在金溪縣,象山的印跡處處可尋,象山公園、象山路、象山酒家、象山印餅等路牌、店招,為我們從“心”認識金溪提供了絕佳的線索。我一路循著象山先生的成長足跡,感受他豐厚的思想財富和超越時空的人格魅力。

陸氏家廟

從金溪縣東北行14公里往龍虎山方向可到陸坊村,也就是陸九淵的故里。村子規(guī)模很大,現(xiàn)在依然老屋連片,石板街巷縱橫交錯,古木掩映,炊煙裊裊,鳴啼聲聲。村中的義里門樓最為顯眼,這是一座清代宗族門樓建筑,分為三層,藍頂青墻,磚木結(jié)構(gòu),樓影倒映在前面的水塘里,如同畫卷一般。門樓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傳了幾百年,雖然年年都會新桃換舊符,但文字卻一字不改,上聯(lián)“宋來門第高山斗代有人文冠古今”,下聯(lián)“六相三賢理學家義門十世儒崇第”,橫批“宋陸儒門”。由于保護良好,象山門樓雖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吹雨打,依然穩(wěn)穩(wěn)屹立,是象山故里最為顯耀的門面。

村中還有一座陸氏祠堂,是陸家生活在此地的幾十代人的共同精神家園。推開虛掩的木門,明媚的陽光夾著浮動的塵埃透過屋檐照在天井里,四周有回廊通往正廳,廊柱的斑駁紋理透著歷史的滄桑。正廳中央掛有明代書法家宋濂題寫的“驪珠世家”牌匾,是對陸氏治家有方的彰揚。南宋年間,陸象山一家已經(jīng)居此十代,全家三百多人沒有分灶吃飯,而是和睦相處。祠堂就是陸氏大家族當年就餐的地方;按照他們的家規(guī),餐前會擊鼓三下,象山先生六兄弟和子弟們在其父陸賀的率領(lǐng)下祭拜祖先,再同唱《家訓歌》,然后才開始用餐。這個二百年不分家的大家族是宋代“孝悌治家”的典范,名震大江南北,曾受到皇帝下詔旌表,至今仍是佳話。在這樣的精神熏陶下,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三兄弟皆學術(shù)精湛,成為南宋學界著名的“金溪三陸”

祠堂后院有一口著名的老井——“址井”,井水清洌,造型別致,外方內(nèi)也方,形似一個“回”字,由巨石鑿成四方井圈,四根石柱直插井底,四周再鑲以石板,形成了千年不壞的井筒結(jié)構(gòu)。井底呈八卦狀,同時又因陸家被皇帝敕封為“義門”,此井亦稱為“八卦義井”。

村中古巷深深,走在青石板路上,隨處可見“翰林第”“進士第”“大夫第”等巍峨門楣。恬靜而悠長的石板巷陌,寫滿了樂山樂水的仁智,散發(fā)著古意盎然的魅力。

疏山寺

疏山寺坐落在金溪縣城西20公里的疏山之中。這里青山似黛,林木華茂,綠水長流,自古便被視為“風水寶地”。疏山寺人稱“曹洞祖庭之一”,建于唐朝,唐禧宗御筆親書“敕建”二字,使其成為整個江南地區(qū)來說也為數(shù)不多的皇家古剎。歷代多有名人雅士來疏山寺題詠,晏殊父子、王安石、曾鞏、陸游、湯顯祖等在這里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

陸九淵少年時曾在此讀書;當他看到書中“宇宙”二字的注解“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時,便領(lǐng)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無始無終,而人與天地萬物都在這無窮之中,那么人如果僅僅為一己私利而活,就太渺小了,人須做一個大寫的人,則宇宙內(nèi)的事正是自己份內(nèi)之事了。因而他寫下了驚世駭俗的十二個大字:“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直接點明了心學的最高境界。后人將這段經(jīng)歷稱為“陸九淵疏山悟道”,其實也可以說這是他確定了人生大方向,立定了為圣賢之學的大志向。疏山啟悟了九淵,九淵為疏山增色添彩,也正因如此,疏山便對于“象山心學”具有特殊的意義。

現(xiàn)在的寺院主體為清光緒末年到宣統(tǒng)年間重建,大殿宏偉,庭院開闊,亭閣佛像仍存,莊嚴肅穆,金碧輝煌,大氣磅礴。大雄寶殿前的正中央設有寶鼎一尊, 鼎內(nèi)終日香煙繚繞,善男信女禮佛念經(jīng),往來不斷,我也被他們的虔誠所動,添上了幾炷香,祈求家族中的晚生后輩能從小心懷凌云壯志,學業(yè)有成。走出疏山寺,登上峰頂,極目遠眺,撫河浩渺,小城秀麗,大好風光盡收眼底,這真是一處令人逸興遄飛的佳勝之地。

Tips

“躬行”榜樣——陸九淵

陸九淵(1139—1193年)字子靜,號存齋;他曾在貴溪應天山建茅舍聚徒講學,見其山形如象,因此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陸九淵是宋明“心學”的開山鼻祖,被后人尊為“陸子”,也與同時代的大學問家朱熹并稱為“朱陸”。他一生的輝煌在于創(chuàng)立學派,傳道授業(yè),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shù)千人。他以“心即理”為核心學說,強調(diào)“自作主宰”,宣揚精神的能動性作用,形成了與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相抗衡的心學。當年在鵝湖之上,陸朱兩位大學者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哲學辯論,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仰山書院

仰山書院位于金溪縣城王家巷,它的前身是南宋所建的崇正書院,當時的大儒朱熹與陸象山曾在此會講,并且“反覆辯論”。書院雖位于繁華市井之地,卻獨享一片幽遠的清靜,幾百年來承載著各派學理的精微論辯,見證著先賢士子的翩翩風采,與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同為江西著名學府,歷代都受文人墨客崇敬景仰

清乾隆二年(1737年),時任金溪知縣閻廷佶倡捐,在原崇正書院遺址上興建了仰山書院,這個名稱出自《詩經(jīng)》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詩句,表達了對陸象山等先哲的崇仰之情。今天的仰山書院經(jīng)多次重修,依然擔負著傳承先賢大儒學術(shù)遺產(chǎn)和金溪千年文脈的重任。

書院大門上方的“仰山書院”匾額為清嘉慶年間江西學政王鼎題寫,雖經(jīng)近三百年風雨,但這幾個大字依然遒勁,盡顯風雅古樸之氣。走進書院,白墻青瓦,滿目翠色。穿過天井,即是正廳,也就是“陸九淵紀念館”,安放有陸象山的半身像,長期展出陸象山生平圖片,并收藏有各種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詠象山的詩、詞、楹聯(lián)等。穿過正廳,上堂設有書畫作品展和金溪歷史人物展廳,正廳的右側(cè)還有碑刻展室。書院東側(cè)的“先儒祠”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時的學子們春秋兩季開學都要在此祭祀先儒朱熹和陸象山。祠內(nèi)左右有檐廊,分別為狀元道與進士道。狀元道坎坷而狹窄,意喻獨占鰲頭要付出的艱辛;進士道則相對寬闊平坦,祈望的是學子們登第后能夠仕途順暢、坦蕩為官。

寒來暑往、斗轉(zhuǎn)星移,書院昔日朗朗的書聲早已沉寂在似水流年里;但行走其中,瀏覽著展品,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敬仰先賢、崇尚學術(shù)的深厚文化情懷。

象山公園

象山公園是一座集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和現(xiàn)代人文精神于一體,兼具旅游休閑、健身娛樂和文化教育等功能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也是金溪縣最漂亮、最繁華的一處公園,單單水面面積就占了三分之一強,且是活水,一年四季景色各異,園中的“一塔湖圖”更是美如畫

其中一塔為“錦繡塔”,高13層,現(xiàn)已成為金溪縣城標志性建筑;一湖為象山湖,湖光映著塔影,蔚為壯觀;一圖為縣圖書館,古色古香,與一湖一塔協(xié)調(diào)搭配,不是事先設計卻勝似事先設計。象山是公園中最重要的展示主題,園內(nèi)陸象山像、象山閣、象山湖等主要景點和建筑的命名均與象山關(guān)聯(lián)。象山閣里不僅有全國著名的書法家和學者書寫的象山語錄、題詠楹聯(lián),還雕刻有陸象山人生四個精彩片段——“鵝湖之會”“象山講學”“白鹿傳經(jīng)”“荊門八政”。

我們遇到很多市民在這里休憩、健身,還有兩對新人迎著晨光在園中拍攝婚紗照,幸福洋溢在臉上。悠然閑適的場景正應合了它綜合性城市公園的定位。

來到撫州,我最大的感觸是它有兩大可永世炫耀之處 ——臨川的才子,金溪的村子。臨川才子自不必說,那是足以光耀千秋的標識,而金溪的古村也足以讓當?shù)厝艘詾榘痢?/blockquote>

至今全縣仍留存著格局完整、肌理清晰、歷史風貌保存好、古建筑成片的古村落128個,單單國字號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就有42個,各村合計古祠堂100余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余座、古民居11633幢,幾百年歷史的府邸和民居比比皆是且保存完好,著實讓我驚嘆不已,而這也使我深刻明白了,為什么金溪又被稱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

帶著這種崇敬、好奇的心情我走進了一座座古村,看到了千年古道、驛路斷橋,看到了石雕、木雕、磚雕、宗祠、牌坊、書院,看到了翹角的屋檐、狹長的街巷、“手搖獅”的表演、雕版印刷的坊肆……千百年來,大時代的洪流滾滾而過,這里卻大致保留了古村質(zhì)樸的底色和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古村也是本地文脈傳承的實體介質(zhì),讓我們的繾綣鄉(xiāng)愁有了安放之處。

滸灣書鋪街

我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滸灣的認識是從對它的“誤讀”開始的。我一張嘴就將它讀成“ 滸(hǔ)灣”,朋友直接糾正我要讀“許(xǔ)灣”。站在短短200多米的書鋪街上,我一時難以相信,它居然是明清兩朝盛極一時的江南乃至全國的出版中心,從這里走出的“金溪書”享譽古籍收藏界。

滸灣鎮(zhèn)位于古臨川府所在地撫州市與金溪縣城之間,緊傍撫河北岸;便捷的航運交通,加上古臨川濃厚的書香氣,使這個臨河小鎮(zhèn)的木刻印書業(yè)從明代中期便發(fā)展起來。至明末,全國印書數(shù)量最大的福建建陽書業(yè)因種種原因走向衰敗,長期與建陽有生意往來的金溪滸灣商人抓住機遇,先是販賣建陽書本,后又購買了一些建陽刻書世家流出的書版,帶回滸灣印刷,一時新的書坊堂號大增,在建陽書業(yè)衰敗之際,迅速崛起,填補了印刷市場的空白。到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更是達到鼎盛,成為江西的印書中心,滸灣印書銷往全國,人稱“贛版”或“江西版”。從經(jīng)、史、子、集到戲曲話本、書法碑帖都能刻版刊行,舊版《辭源》,以及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出版的早期初中地理課本中就有“滸灣男女善于刻書”的記載。明清時期,滸灣書坊達60多家,不僅印書也賣書,在國內(nèi)各大都市,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各口岸都有滸灣書坊的分號;明清年間,就連北京著名的琉璃廠書鋪,十有八九也都是金溪人開的。當年距離琉璃廠最近的一座同鄉(xiāng)會就館是金溪會館?!芭R川才子金溪書”的民諺就這樣不脛而走,傳遍全國。

滸灣書坊建筑群由前書鋪街、后書鋪街和禮家巷三條平行的南北走向的街道組成;當年這里曾匯集著數(shù)百家雕版印書作坊和店鋪,現(xiàn)仍存201家,是目前我國唯一保留的因雕版印刷而形成的古建筑群。走在古樸寧靜的老街上,從年深日久的建筑遺跡中仍可窺見當年手工印刷的興盛,老人們講起從前的故事來也是頭頭是道。鱗次櫛比的鋪棧、書店、作坊均采用的是一種固定的街道格局——它們都首尾銜接,中有譙樓、巷道相通。門面在前書鋪街的,后門則在后書鋪街;正門在后書鋪街的,后門就一定在前書鋪街,這樣便于來往聯(lián)系與溝通。而沿街鋪棧的建筑式樣均為縱深式加廂樓,方便藏書、存版、印刷、售書。

前書鋪街長240米,街口的石拱門從前鑲有“籍著中華”的石匾,可惜已毀;后書鋪街長170米,街口石拱門上高懸的石匾寫有“藻麗嫏嬛”四字,建于清道光年間,這里的“嫏嬛”兩字指的是神話中天帝的藏書處。

除了街道,滸灣因雕版印書而形成的水陸交通、游船碼頭、深宅大院、觀音閣等都基本完整保留了下來,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藏于其間,由此派生的民風民俗、市情行規(guī)仍依稀可辨,令人慨嘆。

竹橋村

我對竹橋村的初印象來自于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 所以當真正到了村里時并沒有感到太過陌生。這是一座由唐代吏部尚書余褐的后裔開創(chuàng)的村落,明代時初具規(guī)模,歷史上不僅是文風昌盛之鄉(xiāng),也是商賈活躍之地,是金溪于元中期較早經(jīng)營書業(yè)的小村。

從高處俯瞰,竹橋村形似一柄展開的巨扇,村中的13條巷道如同扇骨,“扇骨”之上分布著一條古驛道、兩處雕版印刷遺址、三口古井、三個曬場、四座門樓、五座祠堂、六條街道、八方水塘,雖歷經(jīng)歲月滄桑,但建筑連片未損,且大多還有住戶,是一處“活”著的古村落。

村外是一大片荷花濕地,有著“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即視感。村口有三口被石欄桿圍成的方形古井,呈工整的“品”字形排列,名曰“品字三井”,包含品秩、品德、品味之意,也是勸告村民喝了這水,不管為人、為學、經(jīng)商都要講究品德。全村有門樓三座:總門樓、中門樓與下門樓,串聯(lián)起村落的縱深走向。村中古民居現(xiàn)存100多幢,說“幢”容易讓大家覺得它們是獨立的,實際上這些建筑都是一組一組存在,互相勾連,如文林第、十家弄、八家弄等。它們是建筑群像,透著一種“集體”的美——清一色的青墻黛瓦,大多是上下兩層,廳堂居中,左右為臥室,中間開一方天井用于采光;門楣、屋檐、雨檐及屋內(nèi)墻壁、門柱、窗欞、柱磉、坊頭、揎板、天花板等,多以雕繪裝飾,繁復而精致,華麗又不失靈動,且都含有極好的寓意。據(jù)說,動亂年代很多村民用泥糊紙蓋,把這些匾額、雕刻保留下來,才讓我們今天有了得以一見的機會。除民居外,村子的公和堂、錫福廟等公共建筑及6座祠堂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民宅群中間,雄闊渾厚、格調(diào)高雅的建筑布局透著傳統(tǒng)宗族血緣文化的莊嚴。我喜歡在這些古建筑長長的甬道中徜徉,或者坐在門檻上,摸著殘缺的石獅和斑駁的門框,享受斜射過來的陽光和難得的幽靜。遠處突然走來一隊穿著特色漢服的村民,邊走邊聊著家長里短,皆如尋常,這樣的景象恍如昔日時光的重現(xiàn)。快出村時,又看到總門樓前那個清澈見底的月塘,它就是村中七口水塘呈“七星伴月”之態(tài)的“月”。此時水面如鏡,清澈見底,倒映著池水兩邊的古老建筑,仿佛一幅水墨畫卷。我在一抹夕陽中離開竹橋,回頭遠望,它的清遠、幽靜兀自散發(fā)著厚重而迷人的氣韻,牽動著我的故夢鄉(xiāng)愁。

蒲塘村

這是一座以“文武世家”著稱的古村,其奠基者為后唐時的大中大夫徐慕貞,他辭官后隱居此地,遂成村落,至明朝發(fā)展到鼎盛,號稱“千煙之廈”。至今,徐氏子孫在村子里已繁衍至第38代。

蒲塘整體坐北朝南,且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水村山郭,風光秀麗。村子現(xiàn)在還保存有造型精美的明清古建60多幢,同樣有“科甲世第”“進士第”“科甲第”“外翰第”等高門大宅,它們被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古巷小弄連接在一起,且每組建筑群外都建有各房聚居的小門樓。村中歷史上名人巨商輩出,且熱衷于建設,所以村莊格局井然有序,田園風光與建筑智慧相結(jié)合的“蒲塘十景”曾享譽古臨川。

蒲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水,全村有塘99口,稱得上地道的“水塘水村”,村名“蒲塘”也正來源于此。村中最大的水池叫蒲池,水面有十幾畝,池水清洌,波光粼粼,倒映著世宦祠和玉成書舍等古建筑。蒲池東北和西北角各有方、圓兩眼古井,合稱龍鳳井。村民熱心地向我介紹立于蒲塘西岸的旌義坊,說它是極為罕見的一座牌坊。我好奇地打量著它——石結(jié)構(gòu)、四柱五樓、精雕細琢。原來,它的獨特之處在于三巨石橫梁上鐫刻的“名薦天朝”四字及明洪熙元年圣旨全文和上下款題字(圣旨表彰的是蒲塘村人徐積善捐糧賑濟受災饑民的善舉)。在全國來說,將圣旨全文刻于牌坊者極其少見,再加上洪熙皇帝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洪熙朝遺物少之又少,此牌坊就尤為珍貴。我們在村中各處走走,隨時可見巨蓋擎天的古樹;這些古樟、古柏、羅漢松甚至有千百歲樹齡,為古村增添了無窮的滄桑古韻。古樹的“長壽”仰賴的是580多年前立下的“禁伐令”,至今這一命令仍赫然鑲嵌在村口西成門旁的墻體上。

東源村

東源緊鄰蒲塘村,是先秦儒家圣賢曾子后裔的一處聚居地。這里的曾氏家族是宋代從南豐遷來的,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同宗源。故村中祠堂有巨匾“宗圣清源”(宗圣即曾參);村中門樓上書“南豐世第”;巷口、古宅則銘寫有“沂水淵源”“澤維東魯”“學紀南豐”“三省居”“春風香”等字樣。

這是一座地處錦山繡水之間的美麗村落。雙陳河從東南向西北蜿蜒流去,青翠欲滴的繁茂林帶圍繞著村子,水庫、水塘在林木間閃著輕柔的粼粼波光。西、南則為良田沃野,豐收在望。

村子主街道是東南向的青石大街,九條南北向的青石小巷放射狀地直通這條主道,一棟棟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就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些小巷之中。這里值得一游的地方很多。村中的祠堂中廳現(xiàn)仍為明代原貌,古樸莊重,柱子之粗需兩人合抱;上堂及中亭在清代維修過,寬敞高大;前院的兩株老桂樹尤其難得,樹齡超過400年,依然郁勃繁茂,二樹交枝疊葉,如擁如簇,人稱“夫妻桂”,花開時節(jié),濃香醉人。

官廳是古代官員致仕回鄉(xiāng)后建造的私家住宅;金溪的古代官廳建筑在全國享有盛名,而東源的“中議世第”官廳則又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這座官廳建于清代同治年間,是一座青石鋪砌的大院;八字大門的磚雕石刻極為精美細膩,上書“中議世第”四字,是為紀念宅第主人曾喜順的父親獲得的“中議大夫”誥封。宅第共有三進院落,一度損毀嚴重,現(xiàn)已按原貌修復,凡看過的人都會為中國古建的密室崇樓,巧妙而慎密的布局興嘆不已。東源出色的古建筑還有村東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間的“豢靈護應”廟,最先是供奉保佑六畜之神靈(豢靈)的廟宇,為農(nóng)耕時期遺存,目前全國罕見,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

曾子是在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反復出現(xiàn)的大賢。走過東源,你會覺得,《論語》在時間上、空間上都不再那么遙遠,村落中濃濃的桑梓情懷還傳承著源自經(jīng)典的文化溫度。

大坊村

如果說其他古村彰顯的是厚重、莊嚴的氣質(zhì),那大坊村便是因一批荷蘭藝術(shù)家的到來而顯得生氣十足。

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藝術(shù)家們在不改變古村肌理和古建外形的前提下,在老建筑中置入了一些靈活可變的場景,他們用鋁合金焊接飛機模型、用廢舊紙殼制作創(chuàng)意雕塑、給獨輪車和爬犁刷上郁金香色、把荷蘭風車嫁接到瓷器花瓶上……營造出一個新晉的“網(wǎng)紅”古村,很多看似隨意的景物其實卻是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意,成了游客必去的打卡處。我按著村口指示中的“一塔、兩廳、三園、四館、五室、六環(huán)、七塘”瀏覽下來,深覺這種創(chuàng)作的困難之處,它要在創(chuàng)新與守舊、居住與旅游、歷史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田園與詩畫之間找到平衡點,但大坊村卻做到了,并碰撞出一抹驚艷。

我最喜歡村中的瞭望塔,又稱徘徊塔,是大坊村的地標性建筑。它猶如兩條巨龍相互纏繞,盤旋而上,既寓意村民團結(jié)一心,又預示中國古村落保護與利用事業(yè)一飛沖天。當?shù)厝艘步兴坝巫铀保蛟S是因為登塔后整個村子能盡收眼底,且能遠遠望到游子回鄉(xiāng)的那條必經(jīng)之路。

后龔村

后龔村位于金溪縣左坊鎮(zhèn),始建于南宋,是一座典型的傳統(tǒng)村落。村周翠竹環(huán)繞,村中古樹、池塘、古建相映成趣。村子不大,民風淳樸,人口也不多,但卻因經(jīng)歷了一段紅色歷史而聞名。1933年1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在黃獅渡大捷后,直屬部隊進入左坊鎮(zhèn)一帶駐防,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就將后龔村設為了駐地;當時駐地的舊址現(xiàn)在已成為“紅色后龔景區(qū)”。

一走進后龔景區(qū),我們就看到廣場中央一組身姿挺拔的雕塑,分別是周恩來、朱德、王稼祥三位革命元勛,周邊仿古圍墻上鑲有22幅浮雕,講的是金溪戰(zhàn)役、紅軍足跡、魚水情深等革命故事。拐進村子,遠遠便能看見一棵郁郁蔥蔥的大香樟樹,樹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龔氏祠堂,這里正是當年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舊址。當年朱德總司令經(jīng)常在樹下散步小憩,并且在此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先聲戰(zhàn)——金溪戰(zhàn)役的勝利。祠堂東面有一口紅軍井,是當年朱總司令為了解決群眾飲水困難而帶領(lǐng)戰(zhàn)士挖成的。目前,村里的革命領(lǐng)袖舊居、教導團舊址、政治部舊址、衛(wèi)生部舊址、印刷廠舊址、紅軍洞、紅軍標語等整體保存完好,帶我們一起走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紅色后龔景區(qū)也先后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點、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精品紅色景區(qū)。此外,紅色后龔景區(qū)內(nèi)的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溪縣地處武夷山脈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這種山脈半環(huán)的地形制造著溫暖,孕育了河流,也創(chuàng)造了宜居宜游宜耕的自然環(huán)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01%,水資源非常豐富,群山連綿,鮮花盛開,因此人們常用「六分半山兩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來形容金溪的靈秀之美。如今的金溪,不僅鄉(xiāng)間有著田園詩畫般的風景、翠色欲滴的群山,就算是走在縣城里,都不禁要感嘆這是一座「綠色之城」——整潔的街道兩旁,松柏、銀杏迎風而立,玉蘭、紫薇點綴其間,丹桂、芳樟幽香暗涌。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大可以到金溪縣城來走一走。

翠云山

翠云山距離縣城只有2公里,是人們周末、假期休閑度假的常去之處,堪稱金溪的“后花園”。它的綠化率高達98%,森林覆蓋率有80%,是真正的“天然氧吧”。山上崖壁蒼蒼,崗巒疊嶂,云煙繚繞,瀑布懸流。山谷口有兩峰對峙,中間夾著一條狹窄的山徑,人們稱其為翠云關(guān)。山高500米,宋代就有“小廬山”之稱?,F(xiàn)在已成為“紅色后龔景區(qū)”。

這里不僅自然風光秀麗,而且人文景觀眾多、文化積淀深厚,其山、水、巖、洞、寺、庵、碑、塔都可游可賞。歷代不少文人墨客均在這里留有詩文,王安石、王雱父子有翠云五題,陸九韶、陸九淵兄弟有翠云六詠。金溪最早的寺廟——翠云寺就建在此山之中,飛閣仍在,殿堂莊嚴。寺外道路兩側(cè)植有幾百株油桐,花開時節(jié),油桐樹下落滿潔白的花瓣,腳踩到哪里,哪里的“油桐花”便紛紛散開,在輕風中飄曳、飛舞,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美妙的遐想,因此也便有了“桐花雪”這一浪漫的名字。

白馬嶺

白馬嶺是金溪名山,形似白馬振鬃,昂首嘶鳴,古人云“奇石飛騰,人驚玉馬”,故而得名,又叫“玉馬峰”。山上怪石嶙峋,山勢陡峭,山路崎嶇,行人要手腳并用,攀巖而上,氣喘吁吁地走上八九里山路,方可到達海拔640米的頂峰。

在頂峰,除了極目遠眺,欣賞無邊風景之外,還可以去金溪最高的寺廟白馬寺一游。白馬寺原為始建于北宋的“玉馬祠”,歷來香火旺盛,雖身處峰頂,路險不易行,但到此求神覽勝者卻絡繹不絕,是贛東知名的佛道共處的寺觀之一。寺后一口棋盤古井甚為難得,井水終年不斷,喝上一口如飲瓊漿,令人周身暢爽。

Tips

金溪旅游錦囊

金溪縣距離省會南昌約150公里,距離撫州市區(qū)約61.2公里,且和撫州市的兩個市轄區(qū)(臨川區(qū)、東鄉(xiāng)區(qū))都有交界,是距撫州市中心最近的縣之一,除自駕外,從市區(qū)出發(fā)也有公交可達。金溪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春秋兩季出游最為適宜。另外,金溪縣距離龍虎山景區(qū)20公里左右,到龍虎山可以來此順便一游。

金溪特產(chǎn)

滸灣油面為金溪縣傳統(tǒng)名牌產(chǎn)品,又稱龍須貢面、掛面、須面、龍鳳見喜、福祿喜面、壽面等,清代曾被選為宮廷食品。它具有爽滑、細膩、烹調(diào)不糊、口感不黏、易于消化等優(yōu)點,還能健脾胃、降血壓、祛風寒、催母乳。2010年,金溪滸灣油面制作技藝入選江西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金溪藕絲糖是金溪縣傳統(tǒng)名點之一,因外形好似一團潔白的藕絲而得名,具有甜、脆、香酥的特點。它由糯米和小麥制成,輔以芝麻、花生、葵花籽、大豆、葡萄干等原料,口感十分豐富。

何源太山東峰峽谷

何源太山又被稱為崖山、天門嶺,似一道山門屹立于金溪縣東部,北與道教發(fā)源地江西龍虎山相鄰,南與資溪大覺山相望,逶迤數(shù)十里,諸峰聳翠,茂林修竹,最高海拔1300多米。太山有六條主要大峽谷,其中又以東峰峽谷最適宜溯溪觀瀑。

東峰峽谷并未經(jīng)過太多開發(fā),保持著原生態(tài)的自然之美。可沿溪谷逆游而上,到達峽谷盡頭的天門嶺。一路上,巨石重疊天然地形成了許多巨型山洞,有明有暗,且瀑布眾多,仙女潭、高冠峰、涼水坑、訪師巖、清泠淵、磜瀑、靈葯谷、青云瀑、龍嘯九天瀑布等景點交替出現(xiàn),野趣橫生。林中空氣清新,有著山花、綠樹混雜而成的恬淡味道,頭頂?shù)年柟庹障聛?,斑駁一片,有柔美有暖意,是夏日清涼避暑的理想之地。

香谷小鎮(zhèn)

“香谷小鎮(zhèn)”幾個字會讓你想到什么?香!沒錯,“華夏香都” 是金溪的另一張名片,香料產(chǎn)業(yè)是其支柱產(chǎn)業(yè),它的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腦粉,產(chǎn)量占世界80%以上的份額,在全球市場具有極高的話語權(quán)。

我慕其芳名,特地到香谷小鎮(zhèn)一探究竟。它是全國唯一的香料產(chǎn)業(yè)小鎮(zhèn),路上遠遠地就能聞到悠悠香氣。漫步小鎮(zhèn),可以看到成片的香料花海和特色茶園,花的艷與茶的綠交相呼應,讓人仿佛置身畫中。千萬不要以為這里是單純的旅游勝地,你還可以在這里了解香產(chǎn)業(yè)、體驗香文化。香料知識館里的“時空隧道”用沙畫的形式表現(xiàn)了香料歷史,用270度環(huán)幕介紹了金溪香料的傳奇故事;香料文化展示館則借助高科技的聲、光、畫形式呈現(xiàn)從遠古到現(xiàn)代香料香精的生產(chǎn)與應用演變史,展示了不同國度民族香文化的內(nèi)涵;香料博物館、百香園、香化產(chǎn)品體驗館、香料植物飲食館等還能讓游客品嘗各種異香撲鼻的美食,并且聞香識香,親身體驗香薰spa。

猜你喜歡
金溪縣金溪象山
金溪縣:“金融活水”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清官戴金溪
再訪陸象山先生講學堂
數(shù)字影像博物館建設的可行性考證
象山
特色產(chǎn)業(yè)推動縣域經(jīng)濟綠色發(fā)展研究
嘉陵江金溪航電樞紐大壩鋼筋計監(jiān)測資料分析
礫質(zhì)土均質(zhì)堤防工程填筑質(zhì)量控制—以江西省金溪縣何源鄉(xiāng)鎮(zhèn)防洪工程為例
立井壁后注漿技術(shù)在白象山鐵礦風井的實踐
宋代金溪鄧、傅二社義兵與謝疊山乞師事件
华安县| 大竹县| 武夷山市| 敦煌市| 锦屏县| 庆安县| 岗巴县| 嵊州市| 子洲县| 舞钢市| 平乡县| 济宁市| 伊宁县| 淄博市| 仙桃市| 三亚市| 阳西县| 游戏| 融水| 庆城县| 行唐县| 襄汾县| 彰化县| 南丹县| 潜山县| 兴海县| 天柱县| 漯河市| 长子县| 晋宁县| 晋江市| 云林县| 娄底市| 正定县| 武陟县| 盈江县| 肥乡县| 睢宁县| 建阳市| 唐河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