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1967年臘月,我生于黑龍江省貧困縣的典型農(nóng)村,小學在村小讀的,好在爸爸是校長,成績一直領(lǐng)先,初中被送到大伯父家所在的縣城第三中學讀書,高中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我慶幸有一個當老師的爸爸——因為他從小注重培養(yǎng)我自學能力,家里比一般孩子有書讀、有雜志看。讀高中時每天騎自行車來回25華里走讀,三年下來正好是兩萬五千里——正是這練就了我健碩的身體,培養(yǎng)了我不怕苦的堅韌品質(zhì);高一時鄰居村里共有七八個讀高中的,堅持到高三只剩兩三個了——讓我懂得了堅持到底、執(zhí)著的要義。
我性格非常倔強,小時候爸爸媽媽打我一直挺著從不躲跑,記得最厲害的一次爸爸把我后背都打出了很深的鞭痕。有人說倔強的人情商低不會變通,我不這樣認為,正是倔強的性格讓我不服輸、不逃避、不搗糨糊、不怕摔打,有主見、有毅力、有擔當、有膽量。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身材不高,主要是因為讀高中有時中午沒有面食帶,只好餓著肚子,到讀大學時還很瘦。讀高中時讓政治老師傷腦筋的是我上課睡大覺,被老師點名提問,閉著眼睛當場答出了正確答案,政治老師表揚我說:“同學們,以后誰能像曾憲一一樣回答問題,上課也可以睡覺!”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老師給我最多的一句公認評價:曾憲一很傲的!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學會了自學(尤其是自學日語),學會了預學,走在了老師和全班同學的前面。
高中階段我平時都是不太認真學習的,都是考前臨時抱佛腳,好在數(shù)學底子較好,高三下半年因為借運動服參加運動會一事和班主任沖突,一氣之下從理科改了文科。高中時對我觸動最大的一件事是:平時學習很好、比我大幾歲的山東考生居然連大學初考都沒通過,痛哭流涕上火車回老家的。(在當時黑龍江讀完高中如果不能通過本省的大學初考,根本沒機會看到全國高考卷的)從此,我開始每天早上三四點鐘起床,坐在烏裕爾河邊背書,不敢溜號,因為一松手書就會掉到河里,打瞌睡人也會掉到河里。背書背到早上七點回學校吃妹妹帶來的早飯,接著只上兩節(jié)課,就找空教室睡覺,睡到下午三四點鐘起床,再吃點東西又開始背書,一直要背到半夜索性睡在教室里,凌晨三四點鐘再起床。這樣拼了一個月,終于考上大學了。事實告訴我:誰努力,誰幸運!誰覺醒得早,早拼搏,誰才有望早成功!
我喜歡寫字,這要感謝小學語文老師(小學語文老師的字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王獻瑞,會寫七八種字體,尤其是練過東倒西歪的鄭板橋體,深受學生歡迎。從小學到大學到參加工作一直出黑板報,也因此我特別注重板書設(shè)計,每次黑板上至少寫四五種字體,很多學生跟著我練就了一手好字,每次接一個班我都成立練字戰(zhàn)士書寫小組,一律練仿宋字和隸書,把橫寫平豎寫直就是練字的秘訣(隸書——蠶頭雁尾筆畫美,雁不雙飛須注意,距寬行窄字宜扁),不主張練楷書——因為楷書才是八分隸,楷書要求所有筆畫必須全部到位,這是做不到的,就像“五官非常標準端正的美女只有畫上有——實際生活中是沒有的”道理一樣。經(jīng)過一學期后,我班學生的字明顯進步,統(tǒng)考閱卷每次都被外校老師羨慕:整本考卷都是黑色鋼筆隸書或仿宋字,一看就知道是我任教班級的,因為字寫得好無形中增加了分數(shù)。也因為寫字我認識了一個常熟的比我大10歲的筆友(字友),那是1994年我們獲獎硬筆書法發(fā)表在一個集子里,他寫信向我討一幅作品,他收到我的作品后回信說,他原來也是老師,現(xiàn)在自己辦廠,如果我愿意到常熟來當老師的話,他可以幫忙推薦。感恩這位書法朋友須惠興先生——貴人相幫。時值正好送走第二屆高三畢業(yè)生,高考完后我就只身到常熟試講后成功應(yīng)聘,因為當時的常熟大義中學建得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學校,可謂一見鐘情。
1995年我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位語文老師朱新華,他是南師大畢業(yè)的,常在《讀書》《歷史知識》等雜志發(fā)文章拿稿費,我很是佩服心生羨慕。聽他的課雖然知識傳授很豐富但趣味性不夠。還有一位數(shù)學老師蔡偉元居然有研究拓撲學的論文發(fā)表,也讓我刮目相看。我一方面真心想向他們學習,另一方面也認識到寫作應(yīng)是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lǐng),于是就拿起筆來寫文章。
如果說我算有一點成功經(jīng)驗的話,我提煉為:向同伴學習——與高人交往——得貴人幫助——逼自己一把——要超越自我。開始寫的教育隨筆因為不對路數(shù)投稿到《常熟日報》被退回,后來查找欄目投稿到《解放日報》“校園內(nèi)外”欄目,1996到1998每年發(fā)了七八篇拙稿,非常感謝貴人鄭菁深編輯,2015年我經(jīng)多方查找終于找到了他——是鄭菁深編輯幫我改稿發(fā)稿讓我知道我還是個可以寫作的語文老師。有了自信,便一發(fā)不可收。
1997年以后,我勤奮寫作,甚至著魔——當班主任每天晚上放學六點多到家第一件事就先睡覺,晚上八點起來吃飯,然后寫作一直到半夜一兩點鐘,每周至少寄給市教研員王榮清一篇文章,為了監(jiān)督自己我還制訂了曾憲一教科研11個一工程,居然堅持了七八年,寫出了四五百篇文章。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要成為知識的“學習者”“探索者”“研究者”,更應(yīng)是一個思考者、追問者和反思者。教師應(yīng)懂得學習就是工作,使工作學習化。學習有益于豐富自己教育理論的儲備,使自己的研究有導向,說話有源流,撰文有根據(jù)。充實豐富了自我之后,就能主動進入角色,參與教研,做到目標明、依據(jù)足、資料全、步子實,最終有望研有所成,研有所獲。把寫教研文章當成家庭周作業(yè)——我的教研習慣;寫就能提高,寫就有收獲——我的感悟;逼著自己寫,勤動手就會養(yǎng)成好習慣——我的體味。
我認為,學習是寫作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如果教師沒有把學生領(lǐng)進自己的私人藏書房,如果沒有使他在你的精神財富的源泉面前驚異地停住腳步的話,那么用任何手段都是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愛好的。”為了帶學生到我的書房,我從1996年開始構(gòu)建書房,我訂了36種雜志——所有與中學語文教學相關(guān)的雜志全訂了,每年平均3000元以上自費購買教育教學書籍。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同樣只有喜歡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喜歡學習的學生,而這一切,多多少少可以與教師的私人藏書室有關(guān)。我們要提高學習力,做學習型教師。“新讀書主義”的口號是:再累也要看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白天對于懶惰者等于黑夜,黑夜對于勤奮者等于白天。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業(yè)余時間可以造就一個人。不逼自己,可能還不知自己有多大潛能、多厲害、多強大!
我還認為做學問,關(guān)鍵在問,喜歡提問題,堅持提問題,鼓勵學生提問題,教會學生提問,我寫的教學文章有一半是當時教的高中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查資料解決了就是一篇有價值的文章。我還喜歡嘗試教改,研究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操作,把接地氣的實踐成文投稿發(fā)表,因此一定要把自己平時的教學智慧實踐及時總結(jié)成文。質(zhì)疑問難是基礎(chǔ),資料積累是條件,善于總結(jié)是碩果,思考是自我造血。
我的讀書經(jīng)歷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上學時大量閱讀文學名著,使我的情感變得豐富;工作之初廣泛地涉獵百家典籍,使我的知識變得廣博;進入不惑之年后更深入地研讀教育專著和寫書,使我的思想變得深刻。文章是越寫越熟,越寫越快,越寫越想寫,越寫越愛寫,越寫越能寫,越寫越會寫。一路走來,體味成長的酸甜苦樂,感覺最大的訣竅就是“多讀多思考,多問多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