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松平
“海日生殘夜”出自唐朝詩人王灣的詩《次北固山下》。王灣,洛陽人,唐玄宗先天元年的進士,生卒年不詳。一個年末,王灣在游吳中途經(jīng)北固山時,目睹江南如畫的山水,耳聞北歸鴻雁的啼叫,不禁涌起鄉(xiāng)關(guān)何處之思,于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旅途思鄉(xiāng)之作《次北固山下》。詩云: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最早見于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朝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
南國多新意,
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
風正數(shù)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從來觀氣象,
惟向此中偏。
兩相比較,雖然有不少異文,但是頸聯(lián)完全一致。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頸聯(lián)無可變異。
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边@說的是當時的宰相張說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直到唐朝末年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北磉_出鄭谷對這兩句詩的極度欽羨之情。
更有甚者,明朝胡應麟在《詩藪》中說:“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闭J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是區(qū)別盛唐與中唐、晚唐之詩界限的標志。
盡管如此,但人們對“海日生殘夜”的“?!边€是有不同的理解。統(tǒng)編語文教材把“海日生殘夜”的“?!苯忉尀椤昂!?,葛筱寧老師卻撰文認為應該把“海日生殘夜”的“?!苯忉尀椤敖保ā墩Z文學習》2020年第1期):
“海”在古詩詞中多指江。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等。另據(jù)《唐詩三百首新注(附輯評)》(金性堯注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對“海日生殘夜”的“?!币嘟忉尀椤敖薄T俳Y(jié)合本詩內(nèi)容,詩人王灣停宿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三面臨江,若寫“?!保朴刑撚坞x之嫌;且該詩為五律,“海日”對仗下句“江春”,“?!薄敖痹~義一致,方能緊密勾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之意蘊。
在這里,筆者不想探討“海日生殘夜”句詩人是寫“?!边€是寫“江”,只想就葛老師闡述的理由做一些補充說明。葛老師也是言詩人寫“江”者,其理由之一就是“‘海在古詩詞中多指江”。
那么,為什么“?!痹诠旁娫~中多指江呢?筆者查閱資料,思考緣由,有了兩點看法,愿與同人分享,不當之處期盼同人批評指正。
首先,筆者認為,“?!痹诠旁娫~中多指江,這是古人形容極為遼闊的江面的慣用手法。
海,在古人看來是最大的水域,也就代表著最重要的東西。江面的遼闊,容易讓古人產(chǎn)生大海的聯(lián)想,于是他們就用海來作極度形容語。事實告訴我們,古人,尤其是唐朝人,用海是比較寬泛的,只要是那種遼闊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他們都用海來作極度形容語,以此增加語言的生動性。這反映了人們對寬闊、雄渾、博大的追求。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他看到的也不見得是海。包括‘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他看到的仍然不見得是海?!逼鋵?,不但在唐詩里有很多寫海但不是海的句子,而且在宋詞里也有很多寫海而不是海的句子。例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蘇軾去隱居,肯定不會去海上。蘇軾向往的,應該是范蠡當年那樣泛舟五湖。
位于云南大理郊區(qū)的洱海,古稱“葉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彌川”等,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雖面積沒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卻比滇池大。洱海是一個湖泊,卻稱之為海,這同樣反映了深居內(nèi)陸的云南白族人民對海的向往。
其次,筆者認為,把“江”寫成“?!保@是古人運用的夸飾修辭。
夸飾,就是一般所說的夸張。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夸飾》說:“文辭所被,夸飾恒存。雖《詩》《書》雅言,風俗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边@說明,夸飾是古書中很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例如:
“(樊噲)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保ㄋ抉R遷《史記·鴻門宴》)
這句話的意思是:(樊噲)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發(fā)直豎起來,眼眶都裂開了?!邦^發(fā)上指”就是夸飾之辭,極言樊噲之憤怒,并非樊噲真的能讓頭發(fā)上指。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jīng)·衛(wèi)風·河廣》)
誰謂河面寬廣,竟容不下一只小船?!霸蝗莸丁本褪强滹椫o,極言河之小,連刀(通“舠”,指小舟)都容不下。
“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保樫e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大喝一聲,能使山岳崩倒;怒斥起來,能使風云改變顏色?!吧皆辣李j”“風云變色”就是夸飾之辭,極言徐敬業(yè)軍威之盛。
眾所周知,在古詩文中,某些人名、地名,以及某些特殊的物名,都可以用來作極度形容語。例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保ㄋ抉R遷《報任安書》)
“泰山”代表最高的山,“鴻毛”代表最輕的毛。
“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保ㄙZ誼《過秦論》)
“仲尼、墨翟”代表最賢的人,“陶朱、猗頓”代表最富的人。
明乎此,我們再來看“海日生殘夜”的“?!薄淖置鎭砜?,“海日”就是海上的太陽。例如張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齊州九點蒼?!蹦敲矗昂H丈鷼堃埂泵鑼懙囊彩呛I系木跋髥??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說:“鎮(zhèn)江這個地方啊,在唐代,是長江和大海交匯的一個地方。正因為這樣啊,詩人的船真的是停在長江上面。但是因為江和海的交匯處,遠遠的望去,太陽好像是從海上升起來的。其實他是從江上看的哦,所以這個不是真的從海上起來的,他不可能坐著船在大海上走?!逼絻砂堕熌莻€潮是江潮,不是海潮?!I仙髟缕鋵嵤恰仙髟??!币虼?,“海日生殘夜”描寫的是江上的景象。
既然如此,那么王灣為什么要把“江上的景象”寫成“海上的景象”呢?一個原因,也許是詩人的真實感受,由于江面遼闊,水天一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于萬頃滄海之中。另一個原因,應該是詩人的夸飾修辭,也就是說所謂“海日生殘夜”的“?!笔强滹椫o,極言紅日升起的長江水域之遼闊,并非真的“紅日已從海上升起”。
《孟子·萬章》有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遺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顯然,《詩經(jīng)·大雅·云漢》一詩中的“周余遺民,靡有孑遺”是使用了夸飾的手法,所以孟子認為不能死板地去理解。解說《詩經(jīng)》如此,解說其他古詩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