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清
摘?要 隨文練筆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必要途徑,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隨文練筆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包括隨文練筆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隨文練筆有哪些類型、在實踐過程中有哪些困難及對策。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模仿;批注;感想;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6-0162-02
隨著統(tǒng)編教材的全面鋪開,教師越來越明晰手中的教材該如何使用,筆者也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比之前使用的教材更注重習作的滲透,寫作教學與課文相承接,難度逐漸遞增,更具連貫性和梯度性。習作是貫穿其中的一條明晰主線。學生最怕寫作文了,寫長文令學生頭疼,但寫短文卻能讓學生喜歡,隨文練筆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具操作性。實踐證明,隨文練筆無論是在改變課堂結構上,還是在促進寫作深度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隨文練筆是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重要橋梁,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以下隨文練筆的類型。
一、模仿型
許多人對模仿寫作有一個認識的誤區(qū),認為模仿寫作缺乏創(chuàng)新。其實不然,人類的多少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在模仿中得到的。比如人類從雞蛋的圓形構造中,發(fā)明了拱橋;從魚的流線形體型,發(fā)明了潛水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小學生的寫作就是從模仿中開始的,關鍵是如何在仿寫中求變化,仿寫中求創(chuàng)新。
低年段的隨文練筆是從模仿說開始的。譬如執(zhí)教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教師緊扣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展開,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情境,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小鳥帶上青蛙游世界,青蛙看到了什么?”教師分別出示了小鳥帶上青蛙飛過高山、大海、草原的圖片,讓孩子們分別說出看到的景象,從而讓學生明白不能像青蛙一樣目光短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隨文學說,很好地落實了語言訓練,為以后寫作作了很好地鋪墊。
中年段的隨文練筆過渡到句段的模仿。中年級開始接觸修辭手法了,可以多訓練學生借鑒語言修辭,如,仿寫擬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式等;也可以進行結構形式的模仿,總分結構、總分總結構、分總結構;寫作順序的模仿,事情發(fā)展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在執(zhí)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出示多彩的魚、美麗的珊瑚、可愛的海龜、飛翔的海鳥四幅圖,讓學生先觀察,用上剛學的“……像……”“有的……有的……”句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說一說,再寫下來。雖然訓練的內(nèi)容不多,但在仿寫句式中創(chuàng)新,顯得扎實有效。
高年段的隨文練筆可以嘗試段篇的模仿,注重手法技巧、構思立意的指導。在執(zhí)教六年級上冊課文《盼》中,教師設計了“微課小講堂”,把這一寫作手法用生動凝煉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設計了小練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告訴我們,心情不同,看到景物的感覺也不一樣,請你寫一處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這種“借景抒情”手法的獨到指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批注型
隨文批注是非常受師生歡迎的一種閱讀方式,它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什么是隨文批注呢?隨文批注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與文本對話時生成的想法、獨特的體驗、抑或產(chǎn)生的疑問記錄在書上的閱讀。因為閱讀的感悟稍縱即逝,要把這靈光一現(xiàn)的感受記下來,隨文批注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批注時,要統(tǒng)一符號、批注的位置、批注的內(nèi)容,讓人看起來清晰明了。批注還可在課前進行,或在課后進行,只要有想法就可批注。所以隨文批注是一種更能發(fā)揮學生自主性閱讀,是更為高效地精讀?!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蔽覈鴤ゴ蟮乃枷爰?、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學生應該學會思考才有進步。在學生隨文批注過程中,也就是深入探究文章精髓的過程,與文本反復對話思考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語言能力隨著提高,語文素養(yǎng)也在無形中得到培養(yǎng)。
三、感想型
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教學注重知識的理解,但對作品的評價和賞析指導還不夠。學生閱讀不能只從“好不好”去評價文本、評論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而應細化到字、詞、句的品鑒,從文章的立意、思路、結構等去賞析,真正深入文本,把閱讀的感受、聯(lián)想寫下來。其中寫寫“讀后感”,對于深入理解知識、鍛煉思考能力,提高寫作能力都很有幫助。在學習六年級上冊《走進魯迅》這一單元時,學生搜集了魯迅的大量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已對魯迅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再讓學生自由選擇這單元的某一個知識點,寫寫讀后感。因為有了大量的輸入,學生的傾吐也是多元的。
教師還可根據(jù)課文,設計一些課堂訓練:補寫、續(xù)寫、改寫、擴寫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達到讀寫的合一。教學《書戴嵩畫?!芬徽n時,師生交流了解了杜處士喜愛《斗牛圖》——錦囊玉軸,常以自隨后。筆者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一說,演一演,再讓他們擴寫以下內(nèi)容:“杜處士對《斗牛圖》“尤所愛”:1、他可能這樣夸贊這幅畫:……2、他可能這樣愛惜這幅畫:……3、他睡覺時……4、他吃飯時……”學生興致高昂,妙筆生花。
隨文練筆以其“短平快”的優(yōu)點深受教師們的喜愛,但怎樣讓這樣的練筆為寫作鋪墊,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呢?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找出隨文練筆的知識訓練點
小練筆是為單元作文做準備的,教師就要很好地為學生搭好這個支架。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練筆契機設計小練筆,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才能更容易地遷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不會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
(二)認識隨文練筆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
手棒統(tǒng)編教材,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它的編排體現(xiàn)出鮮明的“讀寫結合”的滲透——“閱讀介入寫作,指向寫作目標,即以讀促寫,學會寫作本領,從而學會學習,學會更好地吸取知識。”(朱建軍《語文課程“讀寫結合”》研究),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寫作的指向更明顯。教材的寫作編排從三至六年級表現(xiàn)出了系統(tǒng)性,學生的寫作訓練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隨文練筆時,就要特別注意深入研究,領會編者意圖,體現(xiàn)寫作的梯度,讓隨文練筆真正為寫作服務,使隨文練筆的短線教學逐漸走向長線的寫作教學,循序漸進,發(fā)揮最大能效,真正推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隨文練筆如何跳出框架,走向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的獨特體驗,否則學生容易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1)細讀感悟,延伸運用練筆。
當學生閱讀浮光掠影,感受不充分,對文本理解膚淺,學生的寫作就容易陷入“套文”的僵局。學生只有真正走進文本,思維與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碰撞出火花,才能情動辭發(fā)。因此,隨文練筆應立足文本,激活學生思考的熱情,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從而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
(2)創(chuàng)設情境,巧借想象練筆
學生習作,經(jīng)常有語言匱乏的時候,這是教師沒有抓住恰當?shù)臅r機進行練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引情入境,因勢利導,抓住引爆點進行練筆。教師執(zhí)教《盼》,文中蕾蕾與媽媽“斗智斗勇”的對話讀來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對話中還描寫了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你和爸爸媽媽之間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也耍一些小心思,請你也來寫一組對話,注意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描寫相結合。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非常貼近生活,引爆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有話可說,下筆如有神。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課本,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寫好隨文練筆,讓學生寫出精彩,走上習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更是教師們以后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朱建軍.中學語文課程“讀寫結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葉美萍.正本清源:隨文練筆的有效路徑[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