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昕
【摘 要】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抑制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88例,隨機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別嘌醇治療,研究組給予非布司他片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尿酸(UA)、腎功能指標及治療有效率。結(jié)果:治療后研究組UA及腎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結(jié)論:非布司他對于抑制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具有較高療效。
【關鍵詞】 非布司他;慢性腎臟病晚期;高尿酸血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志碼】A2【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51-01
慢性腎臟病是指各種原因?qū)е碌哪I臟結(jié)構(gòu)及功能異常時間超過3個月。研究慢性腎臟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癥,高尿酸程度與慢性腎臟病進展程度相關,此外高尿酸血癥還可加速腎損傷進展[1]。因此我院對88例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展開研究,觀察非布司他在延緩疾病進展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88例,隨機法分組,對照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齡39~76歲,平均(52.41±4.52)歲;研究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齡39~78歲,平均(53.27±4.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對。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控制血壓、降血糖、改善貧血、糾正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別嘌醇100mg/次,1次/日;研究組給予口服非布他司片40mg/次,1次/日。兩組均在治療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1.3 觀察指標
1.3.1 尿酸及腎功能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尿酸(UA)、肌酐(Scr)水平。
1.3.2 治療有效率 顯效指患者癥狀顯著改善,Scr水平較治療前下降50%及以上,UA較前下降20%及以上;有效指患者癥狀有改善,Scr水平較治療前下降20%-50%,UA較前下降10%-20%;無效指患者癥狀未見改善或加重,Scr、UA下降未達上述指標,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
2.1 比較兩組尿酸及肌酐指標
治療前兩組UA、Sc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UA、Scr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組UA、Sc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慢性腎臟病隨著病程進展出現(xiàn)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代謝產(chǎn)物堆積等,累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其中高尿酸血癥為其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別嘌醇是高尿酸血癥的傳統(tǒng)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黃嘌呤及次黃嘌呤代謝來發(fā)揮降尿酸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別嘌醇不良反應較多,部分患者無法耐受,導致治療效果受到一定影響。本次研究顯示非布司他組治療后尿酸及肌酐水平較別嘌醇組低,且治療有效率較后者高,可見與別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在慢性腎臟病伴高尿酸血癥中療效更佳,非布司他是一種新型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XO)抑制劑,其對XO的抑制作用不會受到氧化還原狀態(tài)的影響,對其他酶類影響較小,而且非布司他主要是在肝臟轉(zhuǎn)化經(jīng)糞便排出,不會加重腎損傷。
綜上,非布司他用于慢性腎臟病晚期伴高尿酸患者中,可顯著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改善腎功能,推薦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惠芳,張偉,李寧,等.非布司他治療慢性腎臟病3~5期伴高尿酸血癥患者的療效分析及對腎功能的影響[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7,33(10):7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