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夢
【摘要】 本案例對象是一名15歲高功能孤獨癥學生。該生存在行為問題:怕“鬼”,并由此問題引發(fā)出一系列影響自身正常生活和滋擾他人的行為問題。在課堂教學和自然情境下,通過對“死亡”主題學習,促進學生客觀認識死亡和“鬼片”。通過加強家校溝通和“我的家”的主題學習,形成家校合力,建立學生在家庭中的安全感,從而解決滋擾他人的行為問題。
【關(guān)鍵詞】 孤獨癥 高功能 怕“鬼”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2-008-020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對象叫小妍,一名15歲的高功能孤獨癥學生。生活在四口之家,爸爸工作繁忙,媽媽一邊工作一邊照顧3歲的妹妹,小妍則主要由保姆照顧看管。小妍就讀于本校七年級。認知、語言理解較好,識字量達到普通小學五年級水平,能閱讀800字左右單一情節(jié)的短文。能結(jié)合情境理解生活中常見的事件的六要素。溝通功能較好,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進行簡單的描述、評價、解釋、要求等。掌握一定的休閑娛樂技能,喜歡長得帥氣的明星,喜歡在微博上關(guān)注偶像的動態(tài),絕大部分課余時間都是在家里玩手機、iPad、看電視劇,很少外出戶外活動。對情緒和情感的理解較好,能結(jié)合事件理解常見的情緒,如高興、不高興、生氣、害怕、失望、傷心。正直青春期,對事件中人物之間“喜歡”與否的情況較為關(guān)注和敏感。但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一般,膽子較小,遇到稍有危險的人和事物(例如:會打人的同學、打雷、閃電、電源、沸騰的開水),都會異常焦慮、恐懼,嚴重時會站著不動或拉著成人,全身冒冷汗,不停地重復說“不要!好怕!不好啊”等。
二、案例描述
清明節(jié)主題的社交溝通課上,在討論到“死亡”話題的時候,小妍突然大叫:“有鬼??!好怕??!好怕啊!”并激動得抓著輔助老師的手臂,焦慮得不停地重復說“鬼好可怕??!”瞬間全身冒冷汗,經(jīng)過老師一對一的安撫和情緒處理,小妍才逐漸冷靜下來,但一直到放學整個人都很緊張,身邊有人走過都會不安地到處看。
放學后,跟家長聯(lián)系得到反饋:小妍不久前用ipad看了聊齋系列劇集,被劇里的妖魔鬼怪嚇到直接把ipad扔下樓,經(jīng)常晚上不睡覺,會念叨“有鬼,好可怕!”甚至,有兩次說三歲的妹妹是鬼,并對其拳打腳踢。小妍爸爸苦不堪言,只能用打罵的方式讓小妍“聽話”不鬧,卻不敢也忘了主動跟老師反饋。
三、案例分析
這個案例有三個關(guān)鍵信息:對“鬼”的認知完全源于聊齋系列劇集;小妍的課余時間安排單一;小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進一步結(jié)合小妍的家庭生活背景,分析這三個關(guān)鍵的信息點:小妍爸爸工作應酬較多,幾乎無暇陪伴小妍。平時小妍跟媽媽(繼母)和妹妹(同父異母)相處較多,但妹妹出生以來,媽媽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傾向于妹妹,使得正值青春期對“喜歡或是不喜歡”比較敏感的小妍心理失衡。加之孤獨癥兒童情緒處理能力相對較弱,就產(chǎn)生了對妹妹的“敵意”。此外,小妍長期由保姆照顧,外出活動時間很少,保姆用“玩iPad”這一省事“粗暴”的方式看管小妍。那么,認知能力較好的小妍,在追完喜歡的偶像劇之后,好奇地點開了聊齋系列劇。最終,小妍被片中“鬼怪”嚇到,而小妍不善于舒緩恐懼的情緒,以及父母的不理解加責怪,讓小妍只能把情緒轉(zhuǎn)嫁到家中唯一弱小且還是“爭寵敵人”的妹妹身上。
四、干預過程
1.通過主題教學正確認識“死亡”。正值清明節(jié)前后,通過清明節(jié)主題,順理成章地引出“死亡”的話題,最后通過討教、分享和查閱資料,讓學生們明白,“死亡”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人死之后,不會上天堂、也不會下地獄,更沒有鬼怪。隨著人死,走完殯葬程序,剩下的只是后人對先人的懷念。
2.與“鬼”深入接觸,緩解恐懼。事先下載準備了一些鬼片的幕后拍攝花絮。課堂上,班級學生先一起看鬼片,大家都會很怕“鬼”。再一起看鬼片拍攝花絮,一起探究出“原來鬼片里面的鬼都是假的,都是人假扮的”真相,從而消除恐懼。
3.加強家校聯(lián)系,關(guān)注并督導學生的家庭生活。這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多于小妍父母溝通,講解基本的孤獨癥專業(yè)知識,讓父母更了解這個群體,以便于掌握跟孤獨癥兒童相處的技巧;另一方面,督導保姆豐富心妍的業(yè)余生活,每天給小妍布置外出戶外運動、社區(qū)適應作業(yè),安排分擔家務和睡前閱讀等項目,以減少小妍玩手機和iPad接受不良訊息的頻率。
4.開展主題教學“我的家”。在課堂上,學生們都簡單地分享自己的家人和趣事,通過“寵弟狂魔”燁燁向同學們分享弟弟的趣事,建立小妍要愛護保護弟弟妹妹的家庭意識。
最終,經(jīng)過兩個星期班級和家庭的集體努力,小妍對“鬼”有了新的意識,每當遇到跟“鬼”有關(guān)的話題,小妍就恢復了笑瞇瞇地樣子,乖巧地重復著課堂上高頻的關(guān)鍵句,說:“鬼是假的,不怕!”
五、反思及思考
1.家校合力才是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
孩子在家時間是上學時間的兩倍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主要的陪伴者。孤獨癥孩子的家長大多數(shù)會因為孩子的各種行為問題而減少甚至不愿與他人分享孩子的情況。那么作為老師,就要定期地主動跟家長聯(lián)系,了解離校后的情況,及時地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和科學的建議。通過頻繁的家校聯(lián)系,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最新情況,爭取行為問題處理上的時效性,也通過交流和指導提升家長的專業(yè)能力,讓家校形成合力,更有助于孩子們的成長。
2.孤獨癥兒童也是兒童
孤獨癥兒童作為特殊兒童,慣性思維地特殊照顧和保護,卻忽略了他們即使再特殊,也是兒童。他們也跟普通孩子一樣,會有青春期,會喜歡孩子們都喜歡的糖果、表揚和臭美,也會害怕普通孩子都害怕的事情,怕鬼,怕批評和怕父母的冷落。我們要把孤獨癥兒童當天是慢慢向前爬的蝸牛,他們不會缺少或跳過任何一個成長的片段,只是成長的過程拉得很長很長,所以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運用適當?shù)姆椒ǎ卣J真地陪他們度過每一個成長的里程碑。
3.掌握休閑娛樂技能讓特殊人群更有尊嚴
傳統(tǒng)的觀念,讓特殊人群掌握一門手藝、技能,融入社會,謀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就是讓特殊人群活得有尊嚴。但不可忽視的是,賺錢、養(yǎng)活自己只是解決了人的生存問題,而人即為人,就是有七情六欲的情感,情感就源于豐富的生活,豐富的生活包括了基本的工作生活和休閑娛樂生活。因此,讓特殊人群掌握休閑娛樂的技巧,融入社會休閑娛樂生活中去,才是更進一步地讓特殊人群有尊嚴。
特殊教育很特殊,因為我們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幫助特殊的孩子和家庭;特殊教育也很普通,因為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孩子和家庭,獲得普通人的尊重和友善的對待,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 參? 考? 文? 獻 ]
[1]陳文雄.孤獨癥70年,從Kanner到DSM-V[J].臨床兒科雜志,2013,(11):1001-1004.
[2]沃特.卡維斯基著;賀薈中譯.自閉癥兒童教育學普通班級青春期自閉癥學生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
[3]Mitchell Taubman,Ron Leaf,John Mc Eachin等著;樊越波、王德玉譯.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及青少年社交技能評估于訓練課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10.
[4]RaymondG.Miltenberger著;石林等譯.行為矯正——原理與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