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楊璐
在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三角形”開展之后,孩子們對三角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區(qū)域活動中常??吹接變喝齼蓛蓴[弄三角形進行拼圖游戲,平時對身邊的三角形物體也比較關注。針對幼兒的興趣點,我選擇了他們熟悉又喜歡的小豬形象設計了這節(jié)中班數(shù)學活動,并以“小豬補墻洞”游戲情境貫穿整個活動。
1.在拼圖過程中,初步體驗圖形之間的替換關系。
2.嘗試通過平移、旋轉(zhuǎn),用相同的三角形組合起來填補墻洞。
3.能耐心、堅持反復嘗試,發(fā)現(xiàn)拼圖的方法。
1.教具:小豬補墻洞大圖,磁性等腰直角三角形。
2.學具:小豬補墻洞底圖,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干。
一、情境導入
以“幫小豬補墻洞”的情境,引出用三角形組合填充拼圖。
師:小豬們的房子破了兩個大洞,這可怎么辦呀?你們愿意幫他們補墻洞嗎?可是他們沒有剛好合適的大磚塊,只有這種三角形的小磚塊,怎么補呢?
二、第一次操作
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并做個別指導。
1.操作要求。
(1)現(xiàn)在有兩個墻洞需要補,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補哪一個墻洞,或者補好一個墻洞后再試著補另一個墻洞。
(2)選擇和墻面相同顏色的三角形磚進行拼合,補好的墻面要平整。
(3)不能重疊也不能留下空隙,補完后數(shù)一數(shù)用了幾塊三角形磚。
2.自選操作。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你修補的是哪個墻洞?是怎樣補的?用了幾塊三角形磚?
幼兒1:我選的是紅色的墻洞,一共用了3個三角形。我先用2個三角形拼出了下面的正方形,再在上面加上1個三角形。(教師演示:2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個正方形)
幼兒2:我先拼了橙色的墻洞,我發(fā)現(xiàn)用2個小三角形合在一起就拼成了大三角形,就可以補好墻洞了。(教師演示:2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個大的三角形)
(3)小結:我們把三角形進行平移、旋轉(zhuǎn),拼合成和墻洞一樣的形狀就可以把它補平整了。
三、第二次操作
進一步發(fā)展幼兒平移、旋轉(zhuǎn)圖形的能力,豐富幼兒對三角形空間變式的經(jīng)驗。
1.師:還有一只小豬的藍房子也破了一個洞,這個墻洞破得更大哦。你們能不能挑戰(zhàn)一下自己,用多種方法來補墻洞?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你是怎樣補墻洞的?按什么順序補的?用了幾塊三角形磚?
幼兒演示,教師記錄幼兒的方法。
幼兒1:我從上面開始拼,先拼好2個正方形,用了4個三角形。然后再拼下面,用了3個三角形。
幼兒2:我是從四周開始拼的,用了3個三角形。中間是個大正方形,可以用4個三角形拼出來。
幼兒3:我是從下面往上拼的,用了3個三角形。下面拼好后,拼上面的長方形,用了4個三角形。
幼兒4:我先拼出了3個正方形,用了6個三角形,然后再補上1個三角形。
4.小結:補墻洞的方法真多,我們可以用平移、旋轉(zhuǎn)的方法從角開始補,也可以從邊開始補,還可以先將上面補好,再補下面。
5.師:豬小弟的墻洞這么大,一共用了幾塊三角形磚呀?3個墻洞的磚用得一樣多嗎?誰多誰少?為什么?
小結:原來墻洞越大,需要的三角形磚越多;墻洞越小,用的磚塊就越少。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都可以用小豬補墻洞的方法解決,比如補地板、補輪胎等。如果給你們更多的三角形磚,你還能拼出其他圖形來嗎?區(qū)域活動時可以自己再去試一試。
活動的開始,我用孩子們都熟悉的《三只小豬》故事導入,使幼兒有情境的代入感,從而引發(fā)活動的興趣。
整個活動一共進行了兩次操作。第一次操作時,引導幼兒用2個或3個三角形,采用平移、旋轉(zhuǎn)的方法組合,拼成另一個圖形,這一環(huán)節(jié)為目標1和目標2服務。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讓他們自主選擇操作材料,也不限定完成操作任務的數(shù)量,是為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拼得慢的幼兒不必為完不成所有操作而焦慮,拼得快的則可以多拼一個,避免拼完后無所事事。第二次操作教師要求幼兒用多種方法去嘗試填補墻洞,可以用一種方法完成,也可挑戰(zhàn)自己,用多種方法去嘗試。操作之后讓幼兒介紹不同的拼圖策略,然后教師幫他們進行梳理和經(jīng)驗的提升,為目標3發(fā)現(xiàn)拼圖的方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