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亮
(鄭州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南 鄭州 450007)
臨床上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該病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有研究表明:胰島素分泌不足也與該病發(fā)生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1]。在調(diào)整生活方式、口降糖藥未能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情況下,口服藥物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已成為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方案,預混胰島素可兼顧2型糖尿病對基礎胰島素及餐時胰島素的需求;但單獨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2]。中醫(yī)學治療具有整體調(diào)理、耐受性好等優(yōu)勢,逐漸受到臨床治療糖尿病的重視。2016年1月—2019年6月,筆者采用二仙地黃湯聯(lián)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46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鄭州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43~71歲,平均(51.42±4.41)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30 kg/m2,平均(25.10±2.01) kg/m2。對照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42~70歲,平均(51.31±4.40)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29 kg/m2,平均(25.12±1.98)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①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②沒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且餐后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實驗2 h血糖≥11.1 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燥熱傷肺證。主癥:頻繁口渴,饑餓,飲水多,進食多,小便量多。次癥:口干咽燥,大便干結(jié)。舌脈: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脈數(shù)。符合以上主癥加次癥,且符合舌脈即可確診。
①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者;②患者及家屬已知并簽署同意書。
①藥物過敏者;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臟器疾病者;③入組前3個月內(nèi)進行過2型糖尿病相關治療者。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向患者介紹糖尿病基礎知識,對患者進行飲食及運動方面的針對性指導。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片(由吉林省華威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 150416,每片含鹽酸二甲雙胍250 g、格列本脲2.5 mg),1片/次,2次/d,口服。
對照組采用預混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由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40923,100 U /mL,3 mL /支(筆芯)],初始劑量為0.3~0.5 U/(kg·d),于每日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根據(jù)患者個體血糖水平調(diào)節(jié)用藥劑量。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二仙地黃湯,藥物組成:生地黃、牡丹皮、山藥、赤芍、山萸肉各10 g,黃柏、知母各6 g,仙茅、淫羊藿、當歸各9 g,黃芪30 g。1劑/d,水煎,取藥液300 mL,早晚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判定療效。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測定血糖、血脂指標及血流動力學指標。①血糖、血脂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②血流動力學指標: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及紅細胞比容。上述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流變分析儀測定。采用葡萄糖耐量試驗測定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
見表1。
表1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表2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組 別例數(shù)時間TCTGLDL-CHDL-C治療組46治療前5.76±1.252.19±1.043.49±1.051.30±0.31治療后4.33±1.14??##1.37±0.05??##2.64±0.88??#1.64±0.35??#對照組46治療前5.77±1.242.17±1.013.51±1.061.31±0.29治療后5.26±1.15?1.72±0.08??3.04±0.96?1.47±0.33?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 P<0.05,** 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P<0.05,## P<0.01。
見表3。
表3 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水平對比
臨床上西醫(yī)學治療2型糖尿病以胰島素為主,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延緩疾病進程,但由于胰島素抵抗的限制作用及患者存在個體差異性等因素,治療效果受到較大影響[5]。預混胰島素由短效制劑、中效制劑的胰島素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來,以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30%短效人胰島素+70%中效人胰島素)較為常見,具有雙時相作用,使用方便,能夠起到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糖脂水平及血流動力學改善[6-7]。
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燥熱傷肺證”范疇,認為患者陰虛燥熱、胃火熏灼或心火移熱于肺,肺津無法輸布,最終引發(fā)為糖尿病,治療以清熱瀉火、潤肺生津為原則[8]。二仙地黃湯方中黃芪補氣固表;生地黃、赤芍、牡丹皮清熱涼血,生地黃還具有生津養(yǎng)陰的功效,赤芍、牡丹皮還可活血化瘀;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諸藥合用,養(yǎng)陰清熱,滋陰降火。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可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增強造血功能[9];生地黃、山藥能夠降血糖,且對促進免疫功能有較好效果,生地黃還可抗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10];牡丹皮具有顯著的抗凝血及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11];赤芍、當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及降血脂的功效[12];山萸肉、仙茅具有降血糖、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山茱萸還對改善血流動力學有較好效果[13];淫羊藿具有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血壓、調(diào)節(jié)免疫的作用[14];黃柏具有解熱、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因此,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與二仙地黃湯聯(lián)用可以起到較好的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HbA1c、FPG、2 h PG、TC、TG、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治療組紅細胞比容、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均低于對照(P<0.01)。
綜上所述,二仙地黃湯聯(lián)合預混胰島素治療可進一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糖脂水平,促進血流動力學指標達到正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