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蓮
摘 要:本文以道德敘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際應用為基點,對道德敘事法的實際意義,以及具體實施過程做出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道德敘事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以反映兒童生活體驗和情感等因素為基本要求,是一門歷久彌新的德育課程。而選擇符合課程特征與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實效,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道德敘事法運用程序
1、科學選取道德敘事視角
道德敘事法的本質是一種課堂教學方法,所以教師需要以教學內容和實際學情為依據(jù),以教學目標為歸宿,對于在具體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故事,以及從哪一個視角來展開等等。從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內容來看,其聯(lián)系十分緊密,往往在同一個主題下會涵蓋多個教學方向與內容,這也強調了教師需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故事案例,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來合理選擇出不同的敘事視角,再結合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標來選取符合學生認知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對教材的主題思想進行充分挖掘,以此來對備用的所有故事案例進行篩選加工,進而完成有針對性的問題設置,以確保能夠在課堂中實現(xiàn)有效的引導。例如,在“開開心心上學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上學路上”等課中,根據(jù)課程內容標準,教師應該選擇能夠引導學生健康、安全、積極、愉快生活的故事案例。敘事視角的選定取決于最初的目標,并且會影響到最終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的需要來在故事敘述中突出某一角度,也可以運用這些不同的角度來引導學生朝向多個方向展開道德思考。
2、靈活進行道德敘事過程
道德敘事的過程需要教師面臨到如何講、如何能夠吸引學生、如何講得精彩等問題,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魅力,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從敘事的出發(fā)點來考慮敘事方式,從而形成一個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的敘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意運用道德敘事法的實際,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容來以教學目標和實際學情為依據(jù),安排敘事過程,再根據(jù)時間順序合理組織材料,掌控敘事的實際內容量,著重突出主題,避免贅述。此外,一個良好的敘事環(huán)境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來說也十分重要,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講故事時要確保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接著通過設置懸念、氣氛渲染等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認真聆聽和思考中感受故事主題與內涵,實現(xiàn)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整個課堂敘事過程,教師尤其要注重語言表達技巧的使用,隨時要以學生的態(tài)度、表情反映等方面來進行變換,既要凸顯故事層次性,也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情境,促進其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早睡早起”中,教師可以選擇“衣服穿反了”這一故事來讓學生認識到按時上學、早睡早起、做事利索的好處,最后再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于平時生活中這方面的感受,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3、深入挖掘道德敘事價值
故事案例情節(jié)的完整性,內容的生動以及氛圍的情境化都是決定其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一種有效教學方法的依據(jù)。但教師要明確的一點是,道德敘事并不僅僅是講述故事,它更加注重所選故事案例的內在教育意義和價值,要關注到一個具體的故事案例是否能夠起到啟發(fā)學生思考,并產(chǎn)生內心情感觸動和共鳴的作用。每一個故事往往不僅在同一個方面有著教育意義,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對故事材料進行加工,深入挖掘其多方面含義,進而在課堂中以完整的語言和表達順序加以呈現(xiàn),為引導和開發(fā)學生的情感進行有效的鋪墊。
二、道德敘事運用技巧
1、促成多元化的敘事主體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發(fā)多元化的敘事主體,也就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主體現(xiàn)象,將課堂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在自主表述過程中收獲到的往往要比單一的聽講來得多。
2、開發(fā)生活
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經(jīng)典案例,既可以是一些點滴小事,也可以是教師在日常生活所觀察到學生身上真正發(fā)生的。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加工設計,并在合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講給學生,引發(fā)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故事案例,這樣才具有針對性,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一些與小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的故事反而不利于其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甚至會引起困惑。
3、彰顯深層價值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可積極交流、思考和表達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其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中汲取到優(yōu)秀品質,逐漸內化為自身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述完故事案例后,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分析、理解并消化,從而給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答案。在聆聽、思考和交流中收獲思維的鍛煉,逐步感受故事中深層次的價值內涵,這正是道德敘事法的教學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教師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實施者,更應該是啟發(fā)者和引導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科學運用教學方法,發(fā)揮其在課程教育中的真正價值,并反思總結相關教學現(xiàn)象與問題,提高教學實效性,這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京華.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58+60.
[2]夏紅梅.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8(11):28-29.
[3]姜北光. 教育敘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