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
【摘要】本文從“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內涵、共性、差別進行分析,對“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關系進行初探,明確了“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案”的可行性,從而讓廣大共產黨人更加堅定不移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拿出更多富有時代特色的“中國方案”。
【關鍵詞】中國道路;中國方案;內涵;聯(lián)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創(chuàng)造了持續(xù)40年接近兩位數字高速增長的奇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沒有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內部保持穩(wěn)定,這在人類現(xiàn)代發(fā)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而今,中西方思想界都在檢討現(xiàn)有的制度模式,探索新的制度模式。在這當中,“中國道路”“中國方案”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對非西方發(fā)展中國家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一、“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案”的涵義
“中國道路”從廣義上講,是近代100多年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歷經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探索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如何實現(xiàn)民族解放、擺脫貧困,加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道路。
“中國道路”從狹義上講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當代中國國情及時代特征結合,走出的一條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實行雙調控,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社會發(fā)展道路。
中國道路的成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髙度上,科學地回答了在新世紀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尤其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偉大的歷史性變革與歷史性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道路的強大生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辟具有高度現(xiàn)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fā)出新的蓬勃生機?!?/p>
“中國方案”于2013年9月6日首次在外交舞臺上被提及,外交部部長王毅說:“新形勢下,我們將為世界奉獻更多的中國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傳遞更多的中國信心”。同年7月15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期間,接受拉美四國媒體聯(lián)合采訪時,就中國外交政策及國際作用等闡述了看法和主張,也提到了“中國方案”?!爸袊桨浮笔侵袊厣鐣髁x理論、道路和制度中那些解決中國發(fā)展問題,并被實踐所證明了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經驗?!爸袊桨浮钡奶岢?,表現(xiàn)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有意愿、有能力更好地參與到國際社會事務中去,以解決中國發(fā)展中的問題為出發(fā)點,著重于針對國際熱點問題提出治理方案與策略,為其他國家提供治理國家的新方法。
二、“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的共性
(一)二者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土壤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神瑰寶,中華民族在歷史奮斗過程中形成的精神價值;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能夠順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揭示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方向,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不論是“中國道路”還是“中國方案”,都從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了營養(yǎng),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衍生出來。也是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與時俱進的時代化體現(xiàn)?!爸袊缆贰睕Q定著中國命運,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是圍繞著民族復興問題展開的,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拿出適合自己特點的“中國方案”。
(二)二者都具有實踐基礎。一切事物都處在實踐的、歷史的、辯證的生成過程之中,并在實踐、歷史、現(xiàn)實展開的運動發(fā)展過程中生成自身。這正是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所在和本質特征?!爸袊缆贰焙汀爸袊桨浮倍际窃谥袊伯a黨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是實踐經驗的升華;都是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fā)展、完善與調試、糾錯的過程中產生的,既不會止步于哪一階段的探索,更不會模式化。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任何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模式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不斷演進的,如果一個模式已經定型,不再與時俱進,也許意味著這種模式已經僵化?!爸袊缆贰焙汀爸袊桨浮倍际且择R克思主義原則作為指導的,傳承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不會模式化、固化、教條化。
(三)二者都與目的相關?!爸袊缆贰焙汀爸袊桨浮绷⒆阒袊鴩椋鉀Q中國問題,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促進中國成功,不僅具有內生性、獨立性、自主性、主體性,而且具有世界意義。不論是堅持“中國道路”還是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首先,要解決發(fā)展中的矛盾與沖突,形成政治合力,需要高瞻遠矚,提出更遠大的戰(zhàn)略性愿景,以“未來”引領、駕馭“當下”。二者都以同一個目的作為出發(fā)點,就是習總書記所說的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通俗地說,就是讓中國的百姓生活幸福,并且把中國建設的更美好。二者的出發(fā)點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道路是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而方案是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解決的問題方法。實現(xiàn)中國的目標,解決中國的問題,不論是“中國道路”還是“中國方案”,在目的相同的基礎上,都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三、“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的差別
(一)時間涵蓋有長短?!爸袊缆贰迸c“中國方案”相比,更具有歷史的縱深性和包容性。這條道路的開創(chuàng),具有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從縱向來看,“中國道路”是不斷探索之路,不斷學習之路,不斷創(chuàng)新之路,是沒有完結,沒有盡頭之路?!爸袊缆贰卑^去的經驗總結、對現(xiàn)在和當下情況問題的解決,更指引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中國道路”是對歷史的動態(tài)性和縱向性發(fā)展態(tài)勢的描述,有著十分突出的客觀性特點,這種道路式的話語具有客觀的已然性。但是,“中國方案”是已解決問題后,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方案,在時間上有固定節(jié)點,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意識地把我們的經驗進行梳理總結,上升到“方案”層面,就能向世界貢獻帶有中國智慧的解決問題方案。
(二)可借鑒性有強弱。“中國道路”是為了解決中國問題,發(fā)展中國,針對性較強。我們不斷地嘗試著適合自己的道路、不斷地改進著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一條符合我國實際的道路可借鑒性較弱。而“中國方案”是在解決中國問題中的有共性的經驗,這個經驗甚至是全球治理中具有共性的經驗?!爸袊桨浮睆哪康?、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都有具體、周密的計劃,可以為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與中國曾面對的類似問題的其他國家提供可參考的經驗。“中國方案”雖已經震撼了整個世界,但不會“強制輸出”。中國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了一套具有感染力、生命力的話語體系,向世界表達了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決心,傳達了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發(fā)展機遇的誠意,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fā)展的順風車、便捷車,也傳遞了中國積極構建互聯(lián)互動伙伴關系的意愿。
中國道路既傳承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注重與其他文明互學互鑒,還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堅持自己的道路,堅持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中國人民的大智慧。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引領“中國方案”的出臺,“中國方案”的制定保證了“中國道路”的健康發(fā)展,二者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推動著中國向世界舞臺進軍、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齊世澤.論中國模式[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8.
[2]瑪雅.道路自信:中國為什么能(精編本)[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中信出版社,2014:6.
[3]韓慶祥.中國道路實踐特質具有世界意義[N].環(huán)球時報,2019-10-8.
[4]張東亮.淺析中國道路、中國模式與中國方案[J].傳播力研究,2018(11).
[5]馬俊峰,馬喬恩.人類命運共同體:一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J].閱江學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