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程媛
摘要:近年來,研究生群體拖延問題日漸嚴重,遲到早退、缺課曠課、考前突擊、論文延期、處理工作時猶豫不決、執(zhí)行力差等問題日漸嚴重,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群體的綜合素質。以長春市某師范大學為例,調研目標群體拖延癥現狀,發(fā)現環(huán)境、事件性質等外部因素和生理、人格特質等內部因素,均會對個體的拖延產生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項應對策略。
關鍵詞:研究生 拖延癥 時間管理四象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5-0130-02
研究生群體作為建設祖國的堅實力量、中流砥柱,其核心素質和綜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中國的建設速度、國家實力,是至關重要的人才隊伍。當下研究生群體多為“90后”甚至“95后”,他們自小就在獨生子女的優(yōu)越感與溺愛中長大,并且因為沒有實際的社會工作經歷,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獨立思考能力、執(zhí)行能力普遍較差,常常出現拖延現象,這是十分不利于其人格發(fā)展的。本研究以長春市某師范大學研究生群體為例,試調查研究生群體中的拖延癥現狀及其應對策略分析,試圖對相關理論進行補充,為一線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提供可行性方法。
一、拖延癥的概念
拖延癥(Procrastination)指的是應主觀避免的、不利于事件發(fā)展的推遲行為,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簡博克和萊諾拉在《拖延心理學》中指出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意味著個體的時間規(guī)劃能力出現問題,也并非是個體的價值水平扭曲,而很有可能是個體出現的復雜的心理行為問題。在實際表現中常體現為個體即使能預料到惡劣的后果和危害,仍然把目標事件或應采取的行動項目向后延遲,以這種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普遍存在于現代人中的一種心理疾病。
二、研究生拖延癥現狀調查
為調研長春市某師范大學研究生群體拖延癥現狀,采用訪談法與問卷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調研。首先采用《一般拖延量表學生版》(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GPS)對該校600名學生進行調研,該問卷由Lay于1986年編制,共20個題目,采用5點計分方式,內容涉及學業(yè)活動、日常生活行為兩個維度,如“我在要交作業(yè)之前才完成它”“我總是迅速回電話”等。該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數為0.807,分半系數0.808,具有較好的適用性。本次共發(fā)放問卷600份,收回問卷567份,其中有效問卷550 份,有效問卷率為91.67%,其中研究生一年級300人,占比54.5%,二年級109人,占比19.8%,三年級14人,占比25.7%;男生共計181人,占比33%,女生共計369人,占比67%。對三個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9.6%的學生存在中等程度拖延癥,即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出現拖延行為,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能在事態(tài)發(fā)展嚴重前進行有效規(guī)避;有6%的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拖延癥,即主觀感受到焦慮、痛苦等情緒,并且學習和生活已受到嚴重影響;約有44.4%的學生拖延程度較輕,能合理安排時間并執(zhí)行。
隨后,分別從三種不同拖延程度的被試中隨機抽取3—5名被試進行一對一訪談,進行拖延癥產生的原因分析。訪談部分截取內容如下:
A:你早上一般什么時間開始進行期末復習?
B:考前一周吧。
A:那在這之前心里會想到期末復習這件事嗎?
B:會想,有時候也會給整個學期先做個計劃之類的。但是基本沒執(zhí)行。
A:那為什么制訂完計劃之后還是把復習攢到臨考前呢?
B:因為覺得時間來得及,過一陣再說吧,有些知識性的東西背得太早也怕記不住。
A:那為什么還要先制訂一個計劃呢?
B:因為主觀上還是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的,可能就是理想很豐滿,自己實際做不到。
A:除了學習方面,在其他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B:有,比如別人要我做什么事,要是不著急的話我基本就先不做,而且也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希望自己準備充分的時候再開始做……
通過與B的訪談,可以進一步發(fā)現拖延癥在研究生中的普遍性,研究生并不以自己的拖延感到羞愧,反而多由個人拖延轉化為“反正別人也沒開始做,以后我和他們一起再弄”的集體拖延,十分不利于其人格發(fā)展。
三、拖延癥的成因
拖延癥的成因一直是廣大學者討論的焦點,不同的學者也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觀點,如折扣理論、期望理論、累積前景理論、需求理論等。在綜合多位學者觀點的基礎上,將研究生拖延現象的成因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外部原因
社會心理學指出,每一個個體都是社會中的成員,其發(fā)展會在潛移默化間受到環(huán)境的暗示。在現今社會中研究生群體更是受到環(huán)境氛圍的強烈影響。首先,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網絡時代,各大平臺上都充斥著心靈雞湯、勵志語錄等,諸如“佛性人生”“活在當下”等都被重新界定,使得廣大研究生群體認為生活節(jié)奏應該慢一些,事情不必著、急去做,應該享受生命自然流淌的態(tài)度,做一個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的文藝青年。其次,現今社會充斥著各種誘惑。研究生群體在結束緊張的考驗生涯過后,十分需要身心靈的放松,并且研究生的學習生涯多以自學為主、課程為輔,可支配時間較為寬裕,在面對各種手機游戲、課外社交活動時更容易被吸引,難以自控。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額皮質有關。前額皮質的興奮程度是有限的,當個體在某一件事過度興奮后,就很難在其他事情上保持高度的關注,影響了研究生群體對后續(xù)事情的安排,引起拖延。最后,拖延事件本身的性質、時間、距離等特征都對學習拖延有著直接影響。個體對于價值低的、操作難度較大的任務更容易拖延。此外,家庭環(huán)境等也都會對個體造成不同影響,出現拖延現象。
2.內部原因
個體的人格特質、時間管理能力、動機原因等都會導致拖延現象。首先,研究生群體因自身的優(yōu)越感較強,容易產生完美主義,即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其次,部分研究生是沒有因為沒有合理的時間管理能力,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開始著手進行一項任務,導致時間滯后出現拖延。再次,研究生面臨的待處理事件多為外部施加,并非自身意愿主動發(fā)起,個體由于缺乏動機,傾向于把事情一拖再拖。動機對于個體的行動有決定性的驅動作用,動機越強行動效率越高,其拖延行為越少。且內部動機比外部動機對行為的推動作用更強。Katz等多位學者也論證了動機在自我效能和拖延之間的關鍵中介作用。最后,生理原因也是導致拖延的重要因素,有學者認為拖延和他們的抑郁傾向和注意力缺陷癥(ADD/ADHD)有關,除此之外,研究生群體的執(zhí)行能力等因素也會對拖延現象產生影響。
四、拖延癥的應對策略
1.正確看待環(huán)境影響
個體應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在大眾傳媒的氛圍中能清晰地分辨其理念的科學性和自身適用性,不受“偽雞湯”的影響;在面對外界誘惑時,能張弛有度,既能接納新鮮事物取其精華,又不能失去底線,沉溺糟粕。研究生群體可以采取主動的態(tài)度,做環(huán)境的引導者,如積極利用團隊的正向作用,建立志同道合的打卡小組,彼此監(jiān)督,彼此完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曾有過的拖延行為,并闡述拖延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利用團體動力學減緩個體的焦慮和壓力,并互相分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采取的有效的改進方法。另外,在需要專注工作時選取對自己有促進作用的環(huán)境,如圖書館、教室等,切斷干擾源,減少不必要的環(huán)境刺激,幫助自己建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意志品質。
2.調整對任務事件的認知
個體在發(fā)育的過程中,其腦發(fā)展會經歷從生理腦地、情緒腦到認知腦的過程,大部分產生拖延行為的學生都是因為目標事件給他們帶來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如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做了也會失敗,缺乏主動意識;或價值感較低,認為要做的事意義不大,而且不是自己主觀意愿想做的。針對前者,應該使之調整認知:事情不是非正即反,非對即錯,非成功即失敗。也許過去曾有過類似的不成功體驗,但每一次嘗試都是新的開始。當個體每執(zhí)行一個步驟、完成一個計劃都意識到這是自己的進步,把因拖延而帶來的心理痛苦轉變?yōu)榉e極喚醒自我意識、逐漸戰(zhàn)勝拖延、提升自我效能、成就自我的過程。另外,要學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凡事不能走極端,沒有完全意義的完美,也沒有完全意義的完人,要能接受自己在行為過程中可能犯的錯誤,也要不因追求極致而止步不前。
3.生理調控
生理調控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為了避免拖延,應時刻保證精力的充足、營養(yǎng)的均衡,如固定作息規(guī)律,每晚11點前休息,早晨6—7點起床,日平均休息時間保證7—8小時;三餐影響搭配合理,多進食粗糧、維生素等食物;另外,應形成鍛煉的日常習慣,每天有氧運動三十分鐘左右,每周至少鍛煉四次以上。對于拖延較為嚴重的個體,可以通過正念等方式進行訓練,提升注意的集中性,促進意志品質的形成。
4.培養(yǎng)時間管理能力
可以利用時間管理四象限來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即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緊迫和影響重要的特點,無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它表現為即將來臨的重要考試等,必須首先處理優(yōu)先解決。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但對于個人存在和發(fā)展,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建立維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此象限是時間管理的核心,也就是最需要做的事,應制定計劃按時完成,產生良性循環(huán)。第三象限: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沒有時間的緊迫性,重要性很低,如發(fā)呆、上網、閑聊、游逛,對個體發(fā)展基本無意義,應盡量減少這類事情的發(fā)生或交給別人做。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緊急,這部分常會讓人產生“這事很重要”的錯覺,如無謂的社交、湊人數的活動等,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為它緊急,就會占據人們的很多寶貴時間。研究生群體在面對各種學業(yè)與生活的事件時,應學會合理區(qū)分事件的緊急重要程度,從而有條不紊地做出安排。
5.積極借助學校心理健康資源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通過舉辦主題講座、科普文件發(fā)放、團體輔導等方式向廣大學生群體宣傳拖延癥的危害和表現,并宣導調節(jié)的方法。對于少數因拖延而產生強烈困擾的研究生,應積極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求助,進行心理水平評估,明確診斷,通過心理咨詢或藥物干預緩解心理問題。
五、結語
綜上,研究生群體作為祖國發(fā)展的核心人才,心理健康水平極其重要,個人和社會都應該積極付諸行動,為個體發(fā)展、社會安定做出應有的努力與貢獻。
參考文獻:
[1] 聶嬌.女碩士生學業(yè)拖延后果的扎根理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9):13-18.
[2] 路榮,崔凱麗,常麗嬌,等.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特點、成因及其有效干預[J].中國市場,2017(6):186-188+22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