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館藏紅山玉器綜述

2020-09-28 07:03李靖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3期
關(guān)鍵詞:紅山文化綜述

李靖

摘 要:朝陽博物館內(nèi)2019年年末接收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的來源要從一樁全國聞名的“11.26紅山大案件”說起。2014年6月,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qū)周邊接連發(fā)生多起遺址地下文物遭盜掘案件。公安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掛牌督辦,朝陽市公安機關(guān)歷時600多個晝夜,輾轉(zhuǎn)12省區(qū)20余個(縣)市,成功破獲該案,打掉文物犯罪團伙1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17名,追繳盜掘、倒賣出土文物2063件套,專家估算市場拍賣價值逾10億元,這批涉案文物歸屬于朝陽博物館。

關(guān)鍵詞:紅山文化;紅山玉器;綜述

我國北方史前考古學文化以紅山文化最負盛名,同屬北方文化或相關(guān)聯(lián)的還有小河西文化、興隆洼文化、白音長汗和查海類型。趙寶溝文化、富河文化、新樂文化、哈民類型、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等諸多文化,在考古學界統(tǒng)稱紅山諸文化。

紅山文化是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的紅山后遺址命名。紅山文化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重要的考古學文化之一,處于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從官方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紅山文化北起赤峰市的烏爾吉木倫河流域,南到河北燕山山脈地區(qū),東起遼寧省錦州地區(qū),西至山西省東北部,以內(nèi)蒙古東部至遼寧省西部的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紅山文化的鼎盛期距今5000年至6500年,延續(xù)時間達1500年。

作為我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史前文化的代表,紅山文化玉器記錄著北方史前社會演變過程中的重大社會變革,印證著當時社會群體在政治、文化、宗教等領(lǐng)域里客觀存在的史實。紅山文化玉器極具神秘感,主要器類有環(huán)、玦、珠、曲面牌飾、菱形飾、斧、鉞、棒形器、紡瓜、豬龍、雙豬首環(huán)形器、雙豬首璜、獸面形器、鳥、鸮、龜、魚、蠶、勾云形器、箍形器、璧、雙聯(lián)璧、三聯(lián)璧等。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題材大體分成分裝飾類、仿工具類、動物類、特殊類四種。

11.26文物大案收繳的玉器中,除曲面牌飾、菱形飾、棒形器、紡瓜、雙豬首環(huán)形器、雙豬首璜外,其他器型都有相當數(shù)量收入館藏。

動物類玉器是紅山玉器中的典型題材,大量動物形題材的運用集中表現(xiàn)出的動物形象,既抽象又高度統(tǒng)一,這一現(xiàn)象反映玉器在制作中已經(jīng)接受某種制度性的思維觀念,這是“禮”的雛形。

朱宇迅在《紅山文化玉器研究》中曾提出過“圖騰”說?!皥D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為“它的親屬”“它的標志”。“totem”第一層意思是親屬,在史前的人類觀念里,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種特定動物,或是與某種動物發(fā)生過親緣關(guān)系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并且還可以獲得它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從考古事實分析,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并且賦予圖騰某種神秘的力量。不同地區(qū)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圖騰崇拜,如中國人的圖騰一般為龍,俄羅斯則有熊圖騰的崇拜,美國則有狼圖騰的崇拜。

"totem"的第二層意思是“標志”,即圖騰還要起到某種標志作用。圖騰標志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征。它具有團結(jié)群體、密切血緣關(guān)系、維系社會組織和互相區(qū)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志,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

1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C”形玉龍

著名紅山文化考古學家郭大順將其稱為I型玉龍,目前考古界公認的只有5件(1971年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采集1件;1986年內(nèi)蒙古赤峰翁牛特旗征集1件;收藏家傅忠謨先生早年收藏2件,其中一件在故宮博物院,一件1996年拍賣,現(xiàn)藏于震旦博物館;沈陽美術(shù)學院收購1件)。現(xiàn)館藏新增的一件,能否被考古界確認為第6件呢?

紅山文化“C”形玉龍(圖1),高18.2厘米,寬14.3厘米,厚2.4厘米,重619克,青黃色,透閃石玉質(zhì),白色云霧狀受沁。龍體卷曲呈“C”字形,首尾明顯分幵。吻部前伸,略向上翹,用細陰刻線刻畫出緊閉的龍嘴。三道短陰刻線顯示龍鼻,眼凸起,呈梭形,雙眼之間陰刻網(wǎng)格紋,頸后豎起一道翻卷飄逸的短鬃,鬃兩面減地寬瓦溝紋。尾端圓弧狀,體中部對穿圓孔,系掛痕跡明顯,通體拋光。玉雕龍為紅山文化中的典型器物,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也是華夏民族龍文化的起始,極為珍貴。

2 新石器時代哈民文化玉豬龍

著名紅山文化考古學家郭大順將其歸為II型玉龍。有學者稱其“獸形玦”“玉熊龍”“玉玦形龍”等。

1985年,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M4首次出土2件玉豬龍,并排倒置于胸骨上,背靠背,吻部向外。因其頭部似豬首,其身體彎曲似龍,故定名為“玉豬龍”。玉豬龍是紅山玉器的典型代表。它的具體功能學者假想為部落圖騰、通神禮器、財富象征、象征生殖的神靈。

玉豬龍(圖2),新石器時代哈民文化,通高14.5厘米,寬9.9厘米,厚2.9~3.6厘米,中孔徑2.5厘米。青玉,色澤偏黃,質(zhì)地細膩瑩潤,局部呈現(xiàn)褐紅色沁斑。龍體弓背卷曲,首尾銜接,額頭隆起,口微張,雙耳尖突高聳,微向外撇,雙圓眼位于兩側(cè),凹形鼻,面部的褶皺均以淺細的陰線雕琢分隔表示。體中呈一大孔,孔兩面緣口打磨弧圓,近孔處留有一“V”形凹槽,疑似切割玉料時留下的錯位痕,背部近邊緣對鉆一系孔,孔徑0.8厘米。

該件玉豬龍體形較大,玉質(zhì)硬度約6~6.5,周身光素無紋,打磨光潔,面部五官輪廓線條流暢,琢磨細致,工藝精湛,突出眼、鼻、吻部,神韻極佳。

3 牛首人

牛首人(圖3),新石器時代,高13.5厘米,寬5.8厘米,厚1.86厘米,重137.5克,青綠色,透閃石玉質(zhì),邊緣處有白色受沁,呈圓雕站立狀。頭頂上有一對半圓形立耳,耳旁向上伸展出角,呈彎曲狀,角雙面琢斜向凹凸紋。復線勾勒圓形雙眼,嘴呈十字形溝槽刻畫,用凸狀彎曲突起表示出上下交錯獠牙,眼和嘴之間用彎鉤凸紋表現(xiàn)鼻孔或胡須。頸部兩道弧形凸弦紋,上部用兩道連接弧形凸弦紋表現(xiàn)出衣領(lǐng)。背面頭部雕琢網(wǎng)格紋,腰胯部琢饕餐和云紋。其前、后下部均浮雕六道橫向凸弦紋和斜向三道菱形網(wǎng)格凸紋。下方邊緣琢繩紋,邊緣上方鉆一小孔。另一角殘缺。此件獸面玉神像做工極為復雜,將目前紅山文化中已發(fā)現(xiàn)的所有琢玉方法與紋飾全部運用,神像身著極為精美、復雜的服飾,表現(xiàn)為戴著獸面的神巫,是萬物皆神的自然宗教崇拜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衣服下擺繩紋的出現(xiàn)、應用,應是“法”制度出現(xiàn)的開始。

4 玉人

玉人(圖4),高7.4厘米,寬1.8厘米,厚1.7厘米,重41克,青黃色,透閃石玉質(zhì),白色云霧狀受沁。圓雕,體呈蜷曲蹲坐狀,頭部前伸,上身微前傾。面部呈橢圓形,用陰刻線琢磨出面部五官,減地打洼刻畫出菱形雙眼,三角凸形鼻,嘴用凹槽表現(xiàn),頭頂部正中打洼一條凹陷溝槽,使用者想要通過雙臂彎曲、撫放雙膝,從膝部至腳琢一道凹槽、雙踝之間鉆一小孔表示雙腳,背部兩側(cè)縱向減地琢留一中間窄帶,對穿孔。人像類造型在紅山文化玉器中較為罕見。此件立體圓雕人像造型精美,玉質(zhì)優(yōu)良,極為珍貴。

5 勾云形玉佩

勾云形玉佩(圖5),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上部長10.86厘米,下部長11.08厘米,寬6.26厘米,厚0.73厘米,重78克。勾云形玉佩整體呈長方形,青玉,泛青綠色,不透明,器體中間厚、內(nèi)外邊緣薄,有正反面之分。表面分散有白色沁斑,局部有綹裂紋,左下方卷云角末梢呈紅褐色。正面隨形琢磨淺凹槽紋,背面較平整。器體四角卷勾,中部鏤空的卷勾體背面有1~2道縱向切割痕,與上端邊緣橫向?qū)Υ┑摹芭1鞘健笨妆橇何恢脤?。左右兩?cè)對稱的四角勾云向外彎曲,下端靠近一側(cè)琢出一組獨立彎曲齒。勾云形器主要出自大型石棺墓內(nèi),且多放置在墓主人頭部、胸部等關(guān)鍵部位,應是一種主要的祭祀用器。

6 馬蹄形玉箍

馬蹄形玉箍(圖6),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高8厘米,直徑8.4厘米,重154克,黃綠色,透閃石玉質(zhì),雜白色沁斑。器體呈扁圓形筒狀,內(nèi)壁留存線具切割的弧形痕跡,從內(nèi)芯掏空痕跡看,玉器中心豎向鉆孔,線具縱向沿內(nèi)壁切割一周,器芯整體取出。壁薄外撤,下端平口,上端斜長口。通體磨光。斜口筒形玉器為紅山文化典型器形,制作復雜,極為珍貴。箍形器多數(shù)放置在墓主人腦后,也有的放在胸部或右肩部。

從玉箍形器的形制和出土的位置等情況來看,我們對它的功用有以下幾種分析:

①束發(fā)的工具。②鏟東西或撮東西的用具。③祭祀、占卜器具。④生死輪回之法器。

早期,學者們普遍認為是束發(fā)的工具,原因是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的頭頂位置。但是深究起來發(fā)現(xiàn),玉箍形器的內(nèi)徑通常有6~9厘米,人的頭發(fā)梳起來不會有如此粗。

部分學者從造型分析,認為玉箍形器是鏟東西或撮東西的用具。作者不太贊同,玉石很珍貴、制作工藝又非常復雜,基本可以排除為日常使用工具的可能性。

作者認為玉箍形器為法器、禮器、祭祀、占卜器具的可能性最大。從玉箍形器的出土情況看,它主要是出自大、中型積石冢內(nèi),其墓主人的身份高貴,很有可能屬于當時的巫、覡階層。巫師們在舉行祭祀、占卜儀式時要具有溝通神靈、天地的力量,而這種力量還要借助于手中的法器和禮器才能充分實現(xiàn)。

作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玉箍形器都有使用痕跡,它的斜口邊沿往往有斷茬,很可能是在祭祀過程中碰撞產(chǎn)生的。作者大膽推測其為占卜器具,像現(xiàn)在廟里抽簽的簽筒。

7 玉玦

玉玦(圖7),厚1.3厘米,直徑3.7厘米,青綠色,透閃石玉質(zhì),受白色沁,玦體呈圓形,通體磨光,一側(cè)切玦口,玦口平直,有明顯從內(nèi)向外線具切口痕。玉玦多在墓室中成對出土,多位于墓主人的耳部,造型簡單,形制多為柱狀,橢圓形。玉玦的切口主要有線切割和片切割兩種方法。線切割的多見于興隆洼文化,屬于玉文化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玉玦最早發(fā)現(xiàn)于距今8200年的興隆洼文化遺址。

8 玉斧

玉斧(圖8),新石器時代哈民文化,長21.5厘米,寬7.9厘米,厚1.86厘米,重134克,青玉泛黃,不透明,表面呈現(xiàn)白褐色瑕斑,背面局部土沁痕跡明顯,整體呈長扁形,兩則邊沿弧圓、頂端略尖,刃面斜磨漸薄,呈弧形鈍刃狀,雙面刃。整體造型呈上小下大之勢。

磨制的石斧在新石器時代普遍多見,早期主要作為生產(chǎn)用具。玉斧的出現(xiàn),最早可追溯到8200~7400年前的興隆洼遺址。

從功能方面看,紅山文化遺址中男性墓中常隨葬出現(xiàn)斧形器刃部有使用的痕跡,應作為生產(chǎn)工具使用。

從新石器時代興隆洼文化先民制作和使用了第一件玉器開始,紅山文化玉器歷經(jīng)了漫長的滄桑歲月來到今天。玉器在遼西地區(qū)的發(fā)展源遠流長,該地區(qū)是中國史前燦爛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作為我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史前文化的代表,紅山文化玉器記錄著北方史前社會演變過程中的重大社會變革,印證著當時社會群體在政治、文化、宗教等領(lǐng)域里客觀存在的史實。玉器在史前人類社會中是最重要的符號標志,與自然界及人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類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沒有自然就沒有人類本身,面對宇宙間變幻莫測的自然現(xiàn)象,紅山先民們逐漸產(chǎn)生出對自然物、自然力的依賴感和敬畏。當自然力被抽象為神時,先民們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是有靈的、神圣的,因此出現(xiàn)了自然崇拜和祭祀活動,神人像、人物像以及抽象的各類勾云形玉佩、玉龍、斜口筒形玉器等,均成為紅山先民們祭祀、祭拜祖先、崇拜自然的神器。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和中國一樣,對玉器情有獨鐘,中國人賦予玉器的玉文化內(nèi)涵是其綿延8000年不衰的強大動力。紅山文化玉器不僅承載著和附著史前人類思想及精神的文化內(nèi)涵,而且也體現(xiàn)了先民們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令今人難以超越的偉大藝術(shù)成就及高超的制玉水平,其中的多種工藝方法一直為后世幾千年的制玉者所沿用。

猜你喜歡
紅山文化綜述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shù)綜述
面向自動問答的機器閱讀理解綜述
施工機群配置優(yōu)化研究綜述
施工機群配置優(yōu)化研究綜述
紅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
紅山文化英譯立項研究現(xiàn)狀
紅山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的思考
盐亭县| 遂宁市| 崇信县| 图们市| 乌鲁木齐市| 罗城| 龙山县| 台南县| 镇原县| 芦溪县| 镇巴县| 西吉县| 马边| 海淀区| 石狮市| 双流县| 广西| 永吉县| 峡江县| 禹州市| 仁化县| 和平县| 保靖县| 同江市| 张掖市| 施秉县| 福州市| 凉城县| 保定市| 宝兴县| 通河县| 石河子市| 许昌市| 米脂县| 磐安县| 平武县| 勐海县| 陈巴尔虎旗| 翁源县| 望江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