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黃永玉是書畫大家,金庸是武俠小說大家。許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兩人還是老朋友,有著長達(dá)半個多世紀(jì)的友情。早在20世紀(jì)40年代末,兩人就同在香港《大公報》工作,黃永玉做美術(shù)編輯,金庸做文字編輯。兩人交往密切,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后來,黃永玉回到了內(nèi)地,與金庸一別幾十年不曾相見。直到20世紀(jì)80年代初,兩人在北京重逢,才再續(xù)友情。黃永玉是個熱心人,對待朋友是無私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
金庸的小說,受到了無數(shù)人的追捧,可以說是好評如潮。但作為老朋友的黃永玉對金庸的武俠小說評價卻不高,他從來不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還說:“以他的才能、他的智慧怎么寫武俠小說呢?他應(yīng)該做比這個重要得多的事情……在我看來是可惜了……我感覺太奇怪了,怎么弄成武俠小說家呢?”顯然,黃永玉對金庸在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太認(rèn)同。
黃永玉的畫作很受歡迎,許多人都前來購買。黃永玉立了一個規(guī)矩:謝絕講價,凡講價者,照原價增加一倍出售。有一回,一個港商前來買黃永玉的一幅畫,講好了10萬元一幅,但那個港商是個小氣人,想少花點錢。他和金庸是好朋友,知道金庸與黃永玉是多年的老朋友,就提起了金庸的名字,希望黃永玉看在金庸的面子上能便宜一些。哪知黃永玉立即宣布這幅畫漲價至15萬元!那位港商連忙撥通了金庸的電話,想讓金庸給說說情。金庸是了解黃永玉的,馬上對港商說:“你趕快交錢吧,不然一會兒就漲到20萬元了!”雖然黃永玉與金庸有過多年的交情,但他連金庸的面子也不給,這就是他的原則性。
那么,如果金庸自己買黃永玉的畫,黃永玉能不能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在價格上照顧一些呢?1999年,黃永玉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金庸前來參觀,相中了黃永玉的大型畫作《春江花月夜》,這幅畫黃永玉開價100萬元,金庸便以100萬元的價格訂購了這幅畫。有人對黃永玉說:“您和金庸是老朋友,您就不給他打折優(yōu)惠點兒?”黃永玉說:“朋友是朋友,但是畫的價錢該多少就多少?!苯磺闅w交情,買賣歸買賣,這就是黃永玉的個性。
黃永玉這種對待老朋友的做法看似不通情理,其實完全是一種正常的做人態(tài)度。交情是交情,不能因交情好,就胡亂吹捧、放棄公正原則。一是一,二是二,涇渭分明,不能混淆。這種堅持原則的做人態(tài)度,同樣令人敬畏。
責(zé)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