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
摘要:民間游戲作為一種深受幼兒歡迎的游戲方式,對幼兒身心發(fā)展有良多益處,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價值。但是在城市化迅速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泛濫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民間游戲正在逐漸消逝。本文使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了民間游戲在X市幼兒園的組織實施現(xiàn)狀與問題,通過歸因分析,針對民間游戲與幼兒園五大領域融合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策略。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教育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5-0246-01
丟手絹、跳房子、老鷹捉小雞……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耖g游戲是無數(shù)人關于快樂童年的美好記憶。民間游戲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形式,不僅能幫助兒童走出電子產(chǎn)品的控制,補充完善現(xiàn)有兒童游樂方式;還能促進親子交流,強健兒童體魄。
1.民間游戲概述
1.1?民間游戲的定義。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于民間游戲并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權威的概念。關于民間游戲的定義,更多的存在于與民俗學相關的著作中,目前被普遍認同的是烏丙安在《中國民俗學》中對民間游戲做出的定義: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1]筆者認為民間游戲是指在民眾中流行并流傳,既隨意又具有一定規(guī)則,能鍛煉肌體、愉悅精神的嬉戲娛樂活動。由于本文研究立足于幼兒園,本文所提及的民間游戲主要是指幼兒民間游戲。
1.2?民間游戲的分類與特點。
民間游戲沒有嚴格意義的分類,本文根據(jù)民間游戲的特點,將其分為以下三大類別:民間體育類游戲、民間語言類游戲和民間益智類游戲。民間體育類游戲是指以促進兒童肢體動作發(fā)展為主的體育類游戲,主要是靠肢體協(xié)作或者借助器具完成。比如:“翻花繩”、“丟手絹”、“編花籃”、“踩高蹺”等。民間語言類游戲指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游戲,常見形式有童謠、兒歌、謎語、繞口令,經(jīng)常穿插在其他游戲中。如“馬蘭花”經(jīng)常在體育游戲“跳皮筋”中搭配傳唱。民間益智類游戲指需要幼兒思考,以鍛煉兒童的腦、眼、手為目的的游戲。比如:“猜謎語”、“七巧板”以及棋類、牌類游戲等。
1.3?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1)發(fā)展幼兒基本動作,鍛煉幼兒骨骼肌肉,提高幼兒身體素質。
民間游戲有大量的體育類游戲和器具類游戲,可以充分的鍛煉幼兒手指、四肢、手腳等肌體部位,拉開幼兒與電子產(chǎn)品的距離,在撿、拋、接、跑、跳、模仿與協(xié)調等形式豐富的游戲中鍛煉骨骼肌肉,發(fā)展肌體靈活性、協(xié)調性、柔韌性,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2)全方位啟蒙幼兒,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民間游戲蘊含豐富的教育元素,可以全方位啟蒙幼兒,如游戲中的童謠可以刺激幼兒的語言能力,團結協(xié)作游戲可以刺激幼兒團隊意識的萌發(fā),對游戲規(guī)則的領悟可以促進幼兒對社會公共秩序的感知等。教師發(fā)掘整合民間游戲的教育元素,讓幼兒實現(xiàn)“玩中樂、樂中學”,在游戲中體驗基本的社會價值觀,慢慢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學會融入社會。
2.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組織實施的問題與原因
2.1?游戲選擇形式單一,體育類游戲“一枝獨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各類游戲在幼兒園的組織實施頻率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教師在選擇與組織民間游戲時更傾向于體育類游戲,最不受青睞的是益智類游戲。體育類游戲占據(jù)了民間游戲的大半江山,數(shù)量和種類遙遙領先其他類別的游戲。X市幼兒園教師原始學歷普遍為大專,其次是中專,本科很少,專業(yè)方向也大多偏向文科類,教師自身的數(shù)學和科學能力有限,對語言類和益智類游戲并不青睞,實際的組織實施過程中一般只會選取容易開展的體育類項目。
2.2?忽視幼兒游戲精神,民間游戲成人化。
赫伊津哈認為:“人是游戲者”,人可以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實現(xiàn)自我。[2]對于幼兒來說,民間游戲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他們的內心對游戲有著本能的憧憬和原始沖動。而實際組織民間游戲時教師往往忽視幼兒的自由游戲精神,在設定好的情境中給幼兒灌輸游戲的規(guī)則和玩法。游戲由教師篩選、設計、組織,游戲器材由教師和家長共同制作,成人的印記無處不在,民間游戲更像是一場成人編導、幼兒參與的表演。
2.3?改編與創(chuàng)新不足,教育價值挖掘與利用有限。
民間游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通過民間游戲讓幼兒感受快樂、鍛煉幼兒身體、增強團隊意識、促進社會性發(fā)展有共識,但是對幼兒智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的積極影響有較大差異。出于對教育價值的認知的局限性,直接導致教師在民間游戲組織實施中對游戲教育價值的挖掘與利用不夠,出現(xiàn)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現(xiàn)象。
3.結語
民間游戲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積極作用,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開始嘗試開發(fā)民間游戲資源,將其引入幼兒園。盡管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如形式單一、幼兒本位缺失、設計痕跡明顯、創(chuàng)新改編不足等問題,但是隨著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幼師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改善、本土文化的重視,我們相信,民間游戲的開發(fā)與實施會在眾多幼兒教育者的努力下,不斷前進、不斷完善,達到較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343.
[2]赫伊津哈.游戲的人[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
[3]王中華.學前教育的“存在”與“虛無”.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6:197.
[4]赫伊津哈.游戲的人[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