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拾海派繁花:以張愛玲文學為例的主題性旅游線路設計*

2020-09-27 07:54楊珊王媛許鑫馮學鋼
圖書館論壇 2020年10期
關鍵詞:旅游者張愛玲線路

楊珊,王媛,許鑫,馮學鋼

0 引言

文化旅游被視為文化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最突出模式[1],強調利用文化資源促進旅游發(fā)展,其中文學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構成部分。如果說城市孕育了文學,那么文學也在書寫著城市。在文化消費浪潮、藝術與生活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以作家作品為核心衍生出的文學旅游逐漸得到旅游市場的青睞。張愛玲作為1940年代上海書寫的主要作家,其筆下含有豐富的上海意象含很多的上海情結。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以張愛玲文學為例研究文學旅游。以往的學術研究將文學旅游地視為一類普通的遺產旅游產品,盡管具有不同于普通文化旅游產品的獨特性質,但是開發(fā)形式仍然顯得比較單一。旅游線路是旅游產品最常見的一種有形展示,因此為了尋求更合理的文學旅游開發(fā)方式,本研究選擇從文學旅游線路這一特殊的文學旅游產品出發(fā),設計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使虛構環(huán)境和實際位置結合,實現(xiàn)文學世界和旅游世界的融合,為文旅融合下主題性旅游線路的設計、文學旅游的開發(fā)提供一些決策建議。

1 文獻綜述

旅游線路是旅游者、旅游企業(yè)和旅游規(guī)劃部門共同關注的問題。旅游線路作為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區(qū)域內,為使游人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觀賞效果,由交通線把旅游者與旅游對象合理地貫穿起來,具有一定特色的線路[2]。國外學者從1960年代開始關注旅游線路,側重于資源類型[3]、空間模式[4]、游客選擇旅游線路的影響因素[5]等研究。國內學者研究始于1990年代,集中于旅游線路的定義分析[6]、旅游線路空間格局[7-8]、旅游線路設計與優(yōu)化研究、旅游線路專營研究[9-10]、旅游線路與旅游者行為研究[11-12]等方面。一個地區(qū)旅游線路的開發(fā)水平、完善程度以及銷售成功與否,最終會影響到該地區(qū)旅游開發(fā)的成敗[13]。

旅游線路設計是一個技術性、經驗性強的課題[14],從最初被認為缺乏理論研究的價值,到如今形成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框架。研究旅游線路設計,旅游吸引物、與旅游可達性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旅游專用設施、旅游成本因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13],也有學者認為需要包括旅游服務、旅游活動安排等因子。早期研究基于線路設計的原則[15-16],多關注旅游線路開發(fā)模式,如Campbell[17]、Lue等[18]、Oppermann[19]、Stewart等[20]、楚義芳[14]根據不同的案例地構建最佳線路模式。此類研究關注旅游線路的布局,但是旅游線路的設計還必須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為,因此后期針對旅游發(fā)展實際情況,對旅游者行為規(guī)律與線路組織模式進行研究[21]。旅游線路的優(yōu)化是推動旅游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根據國內外旅游者需求變化,學者關于特定區(qū)域或景區(qū)旅游線路提出優(yōu)化設計[22],建立旅游線路優(yōu)化設計模型[23]、旅游線路定制決策模型[24],并出現(xiàn)面向專項旅游市場的紅色旅游等主題旅游線路設計[25]。此外,特色旅游方式的盛行和自由行游客的增多,促進了旅游線路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從旅行社線路、實地調查,到GIS[26]、網絡分析[27-28]等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較少通過科學方法進行定量研究。

學術界關于旅游線路設計的研究,跨學科性質明顯,研究角度涉及文化、地理、經濟等諸多領域。文學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一種特殊形式,從1990年代起開始引起中西方學者關注。學術界通常將文學旅游置于遺產旅游的范疇內討論,將其作為與作家作品相關的旅游吸引物進行研究。研究的立足點多在于目的地體驗[29]、景點真實性[30]等理論的分析,后期開始注重整個城市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狀況。但是,關于旅游線路開發(fā)的方面相對較少,如高新宇從生命路徑的角度探索李白文學旅游線路的開發(fā)[31]、淳子等從都市文學的角度研究張愛玲旅游線路的開發(fā)[32]。同時,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張愛玲文學旅游線路為例,雖然已經開發(fā)出1條主線及3條副線,但未將文學旅游地與城市風情、文化資源、游客體驗結合,線路開發(fā)不盡合理。

隨著文學旅游研究深化,文學旅游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愈加成熟,針對文學旅游地的整體探討更需要旅游線路開發(fā)的可操作模式。以往研究多從個案研究出發(fā),以作家生平際遇為主線進行旅游線路開發(fā),對文學旅游資源的認識比較單一,忽視了文學作品的旅游吸引物屬性。本文以上海張愛玲文學為例,探索作者生平及文學作品中可供開發(fā)的旅游吸引物;并以此為依據,結合文學旅游者需求進行文學旅游線路開發(fā),以期提出一個綜合的、普適性的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式,為文學旅游的保護性開發(f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典型案例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上海成為一個被眾多作家一再書寫到的城市。不同作家從不同角度切入、觀察,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面貌各異的上海。2002年劉俊提出“上海書寫”的概念,即以上海為表現(xiàn)背景,展示20世紀中國人在上海這樣一個大都市中的生活習俗、情感方式、價值判斷和生存形象,以及書寫者本身在這種書寫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對上海的認識、期待、回憶和想象[33]。隨著旅行形態(tài)的多元化,圍繞“上海書寫”展開的文學旅游、影視旅游、遺產旅游等旅游類型,在眾多的上海旅游中逐漸占據一席市場。

1920年張愛玲生于上海,并在此間斷生活30多年。以張愛玲為代表的上海書寫,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描繪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皞髌妗保佻F(xiàn)繁榮與破敗交織的時代氛圍,使上海都市文化得以可視化地呈現(xiàn)。除了她本人對文學的影響外,她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許多藝術領域,影視、音樂等各門類藝術家對其文學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回顧海內外關于張愛玲生平及文學作品的研究,極少有將其運用于旅游開發(fā)的?,F(xiàn)有以“張愛玲”為關鍵詞規(guī)劃上海行程的旅游,多以她的行跡為景點,串聯(lián)旅游行程,如《上海私人地圖——馬路、弄堂、愛和命運》《張愛玲地圖》《上海張愛玲文學地圖》。因此,以上海張愛玲文學作案例,研究旅游線路的設計與開發(fā),具有極強的典型性和可行性。

2.2 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一手資料主要來源于張愛玲生平研究、文學作品和網絡點評、游記、新聞報道文本。生平研究文本選擇淳子等著的《上海張愛玲文學地圖》。作家淳子作為張愛玲研究專家,一直從“私家地圖”角度詮釋張愛玲,因此她的研究認可度高。而此書作為典型與張愛玲相關的旅游書寫文本,與張愛玲的身世、上海城市環(huán)境緊密結合,以她在上海的生活軌跡為依據,收錄30處與其有關的地點,并連構成城市空間漫步線路。此書不僅展現(xiàn)了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人生,還包括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生活空間。

以《張愛玲生平和創(chuàng)作活動簡記》[34]及《張愛玲的文學年表》[35]為依據,搜集張愛玲的作品共計163部,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學術論著、翻譯作品5類形式。1942年張愛玲由港返滬前后所生活的上海1940年代,是她創(chuàng)作的主要時期,也是小說風格形成的成熟期。因此,通過梳理前人研究,最終選取張愛玲的44篇文學作品以及7部文學衍生作品為研究對象(如表1)。這些作品均以上海為表現(xiàn)背景,包括建筑、環(huán)境、歷史、故事、影視等諸多方面,從文本語言到視聽語言對上海都市文化和空間場景進行了多樣化呈現(xiàn),能夠直觀建構上海的形象。由于衍生作品的文本研究較難實現(xiàn),且列出的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衍生作品在生平研究文本中均有體現(xiàn),因此用生平研究文本來替代。

表1張愛玲以上海為表現(xiàn)背景的文學作品及衍生作品

網絡文本檢索自慧科新聞數據庫以及攜程、馬蜂窩兩個知名度高且交互性強的網站。以“張愛玲”“旅游”“張愛玲故居”3個最具特征的關鍵詞,使用Python采集從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相關新聞數據2,112篇,以及網絡游記、點評文本559篇。經人工識別剔除內容重復、轉載、廣告、內容空洞的文本,最終獲得383篇有效文本。

2.3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中文學旅游的概念,是指與作家、作家文學作品及衍生作品相關的旅游現(xiàn)象[36]。旅游地點包括作家故居、活動場所等與作家相關的地點,以及故事發(fā)生地或者模擬景觀等與文學作品相關的地點。文學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包括作家、作品情節(jié)、真實(或虛構)場所以及讀者的認識等方面[37]。如上文所述,研究旅游線路設計,旅游者、交通線、旅游點、旅游服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本文試圖在整合文學旅游資源及旅游者需求的基礎上,提出適用于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模型。研究著重于利用質性以及數據挖掘技術開展探索性研究。

首先,基于扎根理論進行文學旅游吸引物提取。扎根理論是1967年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一種專門分析質性材料的有效方法。扎根理論是在系統(tǒng)收集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核心概念,并分析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建構相關理論[38]。Strauss將資料的逐級編碼視為扎根理論最重要的一環(huán),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和選擇式編碼3個關鍵步驟,是搜集資料、形成概念、整合重組以及理論提取等步驟持續(xù)不斷的循環(huán)[39]。扎根理論的案例方法在探索性研究中表現(xiàn)出更好的主題提煉效果[40],研究收集張愛玲生平研究及作品資料,并通過三級編碼進行系統(tǒng)分析,對獲得的主要資源以及對其關聯(lián)關系進行梳理,匯聚得到可供于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旅游吸引物資源。

其次,基于文本挖掘進行文學旅游需求分析。旅游線路的設計必須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為法則[14]?;ヂ?lián)網積累的海量游客評論是分析旅游需求的最佳原始素材。新聞中關于文學旅游地的開發(fā)及保護現(xiàn)狀、交通可達性的報道,是旅游線路能否成功組合的基礎。此外,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對文學旅游目的地的關注偏好也逐漸被網絡文本所反映[41]。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根據文學旅游地新聞報道、文學旅游者在網絡社交平臺以圖文形式發(fā)表的評論、游記,通過詞頻分析,將其映射到文學旅游線路的設計中。

最后,將扎根理論與文本挖掘的資料進行綜合,提出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诂F(xiàn)有文學旅游線路,結合模型進行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及優(yōu)化。

3 文學旅游吸引物的扎根理論分析

3.1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需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摒棄個人偏見和既定理論,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概念類屬,命名類屬并確定其屬性和維度,然后對研究現(xiàn)象加以命名和類屬化。開放式編碼遵循“定義現(xiàn)象-發(fā)展概念-發(fā)掘范疇”的分析邏輯,對質性材料中出現(xiàn)的詞語、片段進行概念化、抽象化的分析。本研究按照這一邏輯進行開放式編碼:(1)定義現(xiàn)象,嚴格按照貼近材料的原則,利用貼標簽的方式記錄、標注原始文本中與上海文學旅游相關的詞語、短語和句子,并提煉、整合、簡化,實現(xiàn)初步概念化;(2)概念化,對定義現(xiàn)象過程中形成的初步概念進一步歸并、修正,提取基本概念;(3)范疇化,對概念化得到的基本概念進行聚攏和分類,形成范疇[42]。

本研究選取《上海張愛玲文學地圖》以及44篇張愛玲文學作品進行分析。針對原始文學文本所包含的人文、歷史、藝術、景觀、建筑等現(xiàn)象,通過對比、分析異同,將資料按照其本身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加以命名和歸屬,共建立668個標簽,部分標簽如表2所示。對668個初步概念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歸納、提煉形成37個規(guī)范概念。根據姚昆遺對上海人文風景旅游資源分類的標準[43],對規(guī)范概念再次進行歸納、提煉,發(fā)現(xiàn)概念之間的類屬關系,最終形成8個范疇,部分編碼過程如表3所示。

表3開放式編碼過程(節(jié)選)

3.2 主軸式編碼

由于開放式編碼得出的8個范疇相互之間仍舊相對獨立,各范疇之間關系模糊不清,因此需要借助主軸式編碼來確定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主范疇[44]。將上階段的范疇帶回文本進行持續(xù)性的分析和比較后,對它們進行歸類,使得變量類屬具體化。

本研究根據不同概念類屬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關聯(lián)性分析,將8個范疇進一步歸納為4個主要類屬,主要類屬及其對應的維度具體為:地名景點、活動場所兩類作家活動過或文學作品中提及的地區(qū)、景點、場所,被歸入“地名景點”的范疇;建筑景觀、園林生物兩類作家活動過或文學作品中提及的建筑文化資源及生物景觀,被歸入“園林建筑”的范疇;作家喜愛或文學作品中提及的文學藝術資源,被歸入“文學藝術”的范疇;民情風俗、城市居民、意向物品3類作家參與或文學作品中提及的民情風俗資源、意向物件、身邊真實存在或作品中創(chuàng)造的人物,被歸入“市井生活”的范疇。所有的主從類屬關系建立之后,通過對原始資料的重新組合,對4個構成維度進行闡釋,進一步展現(xiàn)編碼過程(如表4)。

3.3 選擇式編碼

選擇式編碼的主要任務是在已發(fā)現(xiàn)的概念類屬中選擇一個“核心類屬”,并將所有分析都集中到與核心類屬有關的碼號上面[39]。選擇式編碼是整合性的,它給主軸式編碼賦予了形式,使分析的故事具有連貫性。遵循“明確故事線-描述主次類屬屬性及故事線-檢驗初步假設-挑選核心概念類屬-建立系統(tǒng)聯(lián)系”的步驟[39],本研究將先確定核心范疇,再參照故事線串聯(lián)概念、范疇,解釋現(xiàn)象。

本研究以張愛玲生平研究和文學作品、衍生作品為基礎,從中挖掘適合上海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資源要素,并依據其邏輯次序及相互關系歸為4個類屬。以此為線索,4個主要類屬間的關系結構為:可供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旅游吸引物的4個主要類屬:地名景點、園林建筑、文學藝術、市井生活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其中地名景點是其他三者的空間基礎,其他三者均圍繞它開展。文學及文學旅游發(fā)生的空間載體都是地理空間,即文學旅游地點。文學旅游者通過了解張愛玲生平、閱讀張愛玲文學作品、觀賞影視劇集,產生對人物、故事環(huán)境、小說情節(jié)的延伸,想要現(xiàn)場欣賞新式、洋式的建筑景觀,感受怡人的自然環(huán)境,例如“愛文義路有兩棵楊柳正抽著膠質的金絲葉。灰色粉墻濕著半截子”,因此欣賞灰色粉墻、抽著金絲葉的楊柳,便想要前往愛文義路。文學旅游者也會想要欣賞作家描繪過的文學藝術。例如,“上海的大世界已經是給鄉(xiāng)下人觀光的,杭州的大世界想必更像鄉(xiāng)下賽會。他們的京戲班子算好的”,因此觀看京戲,便想到要去上海大世界。文學旅游者也會想要感受作者及藝術人物所生活的城市氛圍,了解那個時代特有的市井生活。例如,“那時候正在年下,法租界僻靜的地段,因為冷,分外的顯得潔凈。霜濃月薄的銀藍的夜里,惟有一兩家店鋪點著強烈的電燈,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著一堆一堆黃肥皂,像童話里金磚砌成的堡壘”,因此體會僻靜的街道,便想到要前往法租界。從而想要沿著文學游線繼續(xù)前行,更多地了解作家,了解其作品,了解這座城市。

表4主軸式編碼形成的主范疇及關鍵詞統(tǒng)計

4 文學旅游需求的文本挖掘分析

以“張愛玲”為關鍵詞的旅游類型,與一般的觀光旅游存在差異,除了包括以張愛玲行跡為景點之外,旅游者的觀光凝視帶有強烈主觀性[45]。本研究對慧科新聞數據庫以及攜程、馬蜂窩采集的新聞報道、網絡游記內容進行整理,首先進行樣本與處理,即統(tǒng)一語言表達、剔除無關信息、建立過濾詞表、建立自定義詞表;之后,采用ROST CM 6對文本內容進行詞頻分析,獲得的部分高頻詞如表5所示。

4.1 文學旅游需求偏好分析

在地名景點方面,名人故居以及故事發(fā)生地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較大。但是,相比于小說及衍生影視所涉及的旅游地,旅游者對涉及張愛玲生平的場所,即常德路、靜安寺、張愛玲故居(即常德公寓)的熟悉程度更高。位于故居樓下、以張愛玲為主題的千彩書坊也以文學旅游形式成為文學旅游者的打卡之地。

在園林建筑方面,與張愛玲相關的建筑現(xiàn)存為3種形態(tài),即經過修繕的上海優(yōu)秀保護建筑、拒絕參觀的私人住宅以及復原后可供租賃的復刻住宅,旅游者對建筑的保存現(xiàn)狀關注更多。梧桐作為旅游過程中感知到的自然旅游資源,在張愛玲的文學作品中反而沒有過多描述,而是旅游者感知到上海自然旅游資源。

表5上海張愛玲文學旅游感知高頻詞統(tǒng)計(部分)

在文學藝術方面,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文學旅游價值,在網絡文本中,《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第一爐香》《封鎖》被提及的次數頗多。此外,李安、陳丹燕、淳子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及張愛玲延伸研究,即電影《色戒》《上海的風花雪月》《張愛玲地圖》,也成為旅游者前來的重要驅動因素。

在市井生活方面,很多以張迷、粉絲、膜拜者為主的文學旅游者,市井生活對他們的旅游吸引力較大,這和上海懷舊、海派的環(huán)境氛圍有關。文學旅游具備凝視的特點,張迷凝視景物的同時,會幻想張愛玲的影子,包括感知她的父母親友關系、再看她的生活環(huán)境、品嘗她喜愛的美食。

文學旅游感知,是扎根理論分析中,沒有涉及的方面。朝圣、懷舊是文學旅游者前來的主要動機,而旅游體驗并不美好。如前文所述,旅游線路開發(fā)的其他3個必要因素,通過文學資源的分析并不能獲得。而旅游體驗中,文學旅游者感知到交通便利,依賴于地鐵、地標等與旅游可達性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住宿類專用設施的配置。“路線”也成為高頻詞出現(xiàn)在網絡文本中,可見旅游者對于合理的文學旅游線路存在需求。

4.2 文學旅游線路設計因子完善

根據文學旅游體驗分析結果,得知文學旅游者除了對作家、作家作品、衍生作品存在文學朝圣需求,對與旅游可達性的基礎設施、專用設施及交通條件等也有需求。因此,對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因子提出完善建議。

(1)新增3項可供文學旅游線路設計的因子:文學旅游動機,即文學旅游者前往文學旅游目的地、開展旅游活動的動機;旅游設施,即圍繞文學旅游地建設的與旅游可達性相關的基礎設施及專用設施;成本因子,即文學旅游景點所需花費的費用、時間或距離安排。

(2)完善兩項原有因子:“延伸研究”納入“文學藝術”范疇,即對作家、作家文學作品及衍生作品進行相關研究的藝術作品或人物;“建筑現(xiàn)狀”納入“園林建筑”范疇,即作家活動過或文學作品中提及的建筑文化資源保存現(xiàn)狀。

5 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開發(fā)

5.1 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

主題對文學旅游產品的設計非常重要,它能使作者在時間范疇和空間范疇的描述都成為文學旅游地開發(fā)的必要因素。本研究以上海張愛玲文學為例,以文學旅游吸引物與文學旅游需求為主要抓手,分析各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得知:地名景點、園林建筑、文學藝術、市井生活、文學旅游動機、旅游設施、成本7類因子可供文學旅游線路開發(fā);其中,地名景點是其他6類因子的空間基礎。在此基礎上,構建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如圖1。

圖1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

5.2 模型應用

為了適應未來旅游市場發(fā)展的趨勢,滿足專題旅游者的需求,以上述模型為依據,結合現(xiàn)有上海張愛玲文學旅游線路作出優(yōu)化,設計出3條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

(1)張瑛求學記之旅。線路依據作家特定的人生階段,由文學旅游場所串聯(lián)起作家的人生故事線。以1931~1937年張瑛(即張愛玲)在上海的求學經歷為線索,設計“圣瑪利亞女校-兆豐公園-圣約翰大學-開納公寓-偉達飯店”旅游線路,包括教學科研實驗場所、園林游憩區(qū)域、名人故居及歷史紀念建筑、特色街巷及店鋪。項目類型包括以鐘樓與禮拜堂、開納公寓為代表的建筑文化資源;以兆豐公園為代表的園林生物景觀;以偉達飯店為代表的飲食習俗。通過張愛玲曾經就讀的學校、彼時居住的公寓以及備考的場所,再現(xiàn)她在上海時期的求學經歷。此條線路滿足旅游者了解張愛玲生平的需求,集中于越界筑路及霞飛路地區(qū),部分景點步行可達。

(2)夢回半生緣之旅。線路依據作家的文學作品及相關衍生作品,由現(xiàn)實存在或影射的文學場所將虛擬的故事跳出紙張、成為現(xiàn)實。以《半生緣》作品為線索,設計“百樂門大飯店舞廳-白爾登公寓-李鴻章舊宅-卡爾登公寓”旅游線路,包括歌舞游樂場館、名人故居及歷史紀念建筑。項目類型包括以《半生緣》小說及電影為代表的文學資源;以百樂門為代表的文化藝術活動、飲食習俗;以公寓為代表的建筑文化資源。1950年張愛玲居住于卡爾登公寓,并開始在《亦報》上連載《十八春》,彼時百樂門舞女是創(chuàng)作顧曼璐這個角色的靈感來源,白爾登公寓為電影《半生緣》中祝公館的取景地,而她在舊宅的禁閉經歷更是小說的創(chuàng)作前身。此條線路滿足《半生緣》書迷的需求,地鐵、公交可達,交通便利。

(3)文藝大上海之旅。線路依據作家的文化藝術作品、關于她的衍生研究、喜好的文藝活動等,由實體的活動場所來傳承虛擬的文化藝術資源。以文化藝術為線索,設計“常德公寓-千彩書坊-哈同花園-平安大戲院-國泰大戲院-蘭心大戲院-康樂邨-大光明戲院-卡爾登大戲院”旅游線路,包括名人故居及歷史紀念建筑、文化活動場所、展示演示場所。項目類型包括以書籍為代表的文化藝術作品;以千彩書坊內民國裝飾為代表的環(huán)境氛圍;以逛戲院、看表演為代表的文化藝術活動;以哈同花園為代表的園林生物景觀;以公寓為代表的建筑文化資源。張愛玲童年在康樂邨豐富的經歷,是其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啟蒙,哈同花園也是以其最愛的小說《紅樓夢》大觀園為原型布局。在常德公寓的短短5年,是她的創(chuàng)作巔峰,讓她的名字在上海灘家喻戶曉。此外,戲院與她的一生有著不解之緣,年少在戲院看戲,成名后在戲院排戲,這些場所見證了她的成年、成名、戀愛、轉型。此條線路滿足文藝“發(fā)燒友”的需求,也是張愛玲創(chuàng)作人生的真實反映,沿途可欣賞整個上海市的風光。

6 結論與討論

6.1 研究結論

主題對于文學旅游產品的開發(fā)至關重要,通過賦予文本意義、作家情感,能夠使得文學世界與旅游世界統(tǒng)一。在回顧文獻的基礎上,本研究借助張愛玲生平研究、本人文學作品及衍生作品,運用扎根理論通過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和選擇式編碼對文本資料分析,提煉范疇、歸納主范疇,探究相關關系,挖掘可供文學旅游線路開發(fā)的文學旅游吸引物;借助攜程、馬蜂窩和慧科新聞數據提取的網絡文本,運用文本挖掘方法探究文學旅游需求。研究發(fā)現(xiàn):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需要考慮城市區(qū)域、教學科研實驗場所、建筑類別、生物景觀、文學旅游動機等40個要素的影響。這些要素歸類形成的地名景點、園林建筑、文學藝術、市井生活、文學旅游動機、旅游設施、成本7個因子,可用于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其中,地名景點是后六者的空間基礎,各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借助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設計模型,開發(fā)出“張瑛求學記”“夢回半生緣”“文藝大上?!?條以張愛玲為主題的文學旅游線路。

6.2 研究貢獻

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論及文本挖掘方法,挖掘可供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開發(fā)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貢獻:一方面,本研究豐富和拓展了文學旅游的研究視角,突出數據挖掘對文學旅游研究的作用,從作家、文學作品等“母體”出發(fā),結合既有的網絡游記建構文學旅游者的體驗,將文學附加值載入旅游,形成主題性文學旅游設計模型,為文學旅游開發(fā)提供理論支持和模型參考。另一方面,本研究對于文旅融合模式提供了新型的應用方案,也為文學遺產地實現(xiàn)旅游“再生”提供了新的路徑。研究不僅是對個案的研究,而是期冀于提供一個普適性的研究方法。

6.3 研究局限

本文存在一些研究不足。首先,本研究只探究了影響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開發(fā)的7大主范疇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未充分探究所有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其次,在上海張愛玲文學旅游的旅游體驗分析中,只是用了高頻詞統(tǒng)計分析,未對感知差異進一步細分探討。未來會依據本研究的結論,從系統(tǒng)視角探討主題性文學旅游線路的設計,分析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嘗試提出文學旅游地的形象感知模型,對主題性文學旅游的開發(fā)進一步探討。

猜你喜歡
旅游者張愛玲線路
九月雨
喀拉峻風景區(qū)旅游者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行為研究
輸電線路工程造價控制
10kV線路保護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隱患
10kV線路保護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隱患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電力拖動控制線路在安裝中的應用
夢里夢外——評張愛玲《天才夢》
張愛玲在路上
青州市| 克东县| 介休市| 临沭县| 莒南县| 肃宁县| 吴旗县| 集安市| 白水县| 炎陵县| 前郭尔| 遂昌县| 永善县| 顺平县| 凤阳县| 平舆县| 张家川| 石首市| 阳春市| 武冈市| 新野县| 兴宁市| 临澧县| 庆云县| 天全县| 新源县| 清新县| 鄂托克前旗| 漳州市| 新河县| 怀集县| 昔阳县| 常山县| 凉城县| 石阡县| 阳原县| 桐柏县| 江北区| 伽师县| 策勒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