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紅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發(fā)展的能力、合作學習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和展現生本教育理念積極探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生本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171-01
今天,有幸聆聽了綿陽市先鋒路小學徐老師《圓的認識》一課,受益匪淺。其中徐老師很多獨到的見解:如培養(yǎng)思考能力,不光是學生,也包括老師;在教學如何展現生本理念等對我觸動很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決定從這幾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思考不光是學生思考,教師首先要學會思考。思考什么呢?就是本節(jié)課知識的生長點在哪?也就是徐老師所說的“知識入框”,“知識入框”就是把新的知識點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本節(jié)課徐老師首先就是把圓形融入到我們已學的圖形當中去,這里的圖形即包括學過的平面圖形,也包括立體圖形,讓學生從中抽象出圓是平面、曲線、封閉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發(fā)展。
小學生以具體思維為主,因而在認識過程中很難從教師的講授和得出的結論中獲取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品質,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在生活中運用。所以學生動手能力高低直接決定學生這節(jié)課的質量。本節(jié)課徐老師通過折、畫、剪等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折”“量”等操作活動,讓學生發(fā)現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半徑、直徑都有無數條,圓是軸對稱圖形:直徑是半徑的2倍(d=2r),半徑是直徑的(r=d)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方式的指導與訓練,對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會探究、會合作、會創(chuàng)新是十分必要的,況且作為數學知識方法,思想是人們認識其他科學的思維基礎,成為人類思維的力量,數學學習需要從小學會合作。本節(jié)課,徐老師在探究半徑與直徑的關系時,就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習,讓學生通過折、量、畫把你的發(fā)現有序的記錄下來,通過這個過程,孩子們能探究得出園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體現思維的可視性。其實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品味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fā)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和其他同學交流,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既能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又能讓好學生交流不同的學習方法,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的群體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充分展現生本教育理念
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課堂中,要求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與交流的課堂。生本教育要求學習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不僅包括課堂上的開放,而且包括課外的開放;生本教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自主實踐,既要獨立學習和整合學科知識、對學習問題及任務獨立探索,又要積極與其他個體協作交流;生本課堂要求教師不要輕易將問題和任務的結果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經過討論、實踐、探索等方式與伙伴一起歸納、推理和總結得出。這個理念在徐老師的課堂展現的淋漓盡致。一開課,徐老師就把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如: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圖形?怎樣畫圓?圓的周長與面積究竟怎樣算?等一系列問題。然后她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些問題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這中間首先體現的是師生互動。有了問題以后,就要解決,徐老師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折、畫、量等操作活動,去探究提出來的這些問題,由于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學生會很樂意去解決,這期間又體現了生生互動。最后,當學生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后,徐老師就叫孩子們打開書來閱讀,并勾畫出重要的部分,學生有了剛才的經歷,他就能準確的把握重點。這樣一來,學生既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做到了生本互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能讓學生抓住理解不深、不透徹的地方,進行鞏固。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友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騁想象、敢于標新立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消除位差效應,為學生提供一個無壓力、相互平等的和諧氛圍,才能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在課堂上只有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只有做到了創(chuàng)設探究與交流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偠灾?,在徐老師這節(jié)課上,我悟道了很多對自己有用的教學方法,也為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黃表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啟迪,2019,11.
[2] 楊娟華.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文理導航,2020,01.
[3] 趙小菊.“讓學引思”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