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曉華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蘇東坡
藝術乃德行的寶庫?!蜖栐?/p>
我國的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薄暯?/p>
以上三則材料帶給你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細看三則材料。第一則蘇東坡的千古名言當包涵兩層意思。其一,他的書法之所以為人所推崇,除了他的高超書藝外、更是由于別人敬重他的為人;反之,如果人品低劣,其字再好也不會被人看重。其二,如果人品不行,無論書法再高,也沒有人會欣賞,收藏。
第二則是說藝術作品常常蘊含豐富的德行,德行融入在高雅的藝術中。
第三則強調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了有品位有道德力量的藝術作品來。
總結三則材料,其實是在講藝術與人品,與文化,與道德弘揚,與生活,與社會等之間的密切關系。
參考立意:①藝術修養(yǎng)與人格修養(yǎng)的關系;②作為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③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對時代發(fā)展、文化傳承等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例文
以藝正風,以文倡德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一中? 彭欣雨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國作家,藝術家應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我希望作家、藝術家們以有筋骨,有道德的作品去感染他人,以藝術凜時代風氣,以文章倡導品行德理。
藝蘊萬千,唯凜其風。
“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若品德情操低下,則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便也毫無價值。
從律師轉型的小說家巴爾扎克秉承“藝術乃德行的寶庫”的信念,將時代風尚融入自身作品中,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藝術寶庫。“敦煌女兒”樊錦詩堅守敦煌幾十年,文化瑰寶藝術品的背后是她幾十年的艱辛與磨難。
一份有溫度的作品背后是一生的信念,一世的追求。巴爾扎克若無高潔品行,又怎么能寫出如果經典的文學作品?若無樊錦詩辛勤“灌溉”,又怎么會有如今耀眼如世界的藝術敦煌呢?
藝術形式、風格隨時代發(fā)展不斷變化,唯有其中風尚仍于時間長河中散發(fā)芬芳。
藝源萬物,唯彰其美。好的文藝作品,彰顯的應是世間之美,好的作品如河中清流,使人暢意清新。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展現(xiàn)了在平凡的日子里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信仰之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展現(xiàn)了文化在時間長河中傳遞的悠遠美;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鼓勵青少年立足當下,展現(xiàn)未來中國的蓬勃青春之美;《時評中國》展現(xiàn)中國發(fā)展階段的更迭之美……
藝術與文章均是品德與風尚的載體,縱觀泱泱華夏文明,千百年來的德藝蘊含其中,向中國甚至世界展現(xiàn)了屬于中國的“中國風尚”和“中國精神”。
時代變幻,作家先行,以有筋骨的作品向大眾展現(xiàn)所處社會的風尚品德之美,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
國之青年,品文習藝倡德行。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青年是時代的開拓者,青年行風政德,這個時代便蓬勃向上。
身為這個時代的開拓者,應學會從時代藝術作品中品析其中所蘊含的德美,以藝立風,以文正德,為后一代做出表率。
以藝正風,以文倡德,以促民族復興。
評點:作者能深入分析材料,立意深刻,有其見解。文章分別從藝術作品重其德;藝術因美而流傳千古;我們青年重藝術作品中的德美,以此養(yǎng)身修道等三個方面論述了藝術作品中道德品位的重要性。層次分明,論證充分,語言簡潔有力。
(編輯:于智博)